甲骨文的神秘诅咒:研究者竟相继离奇死亡
说到甲骨文,不能不提王懿荣。
王懿荣是大清国子监祭酒,也是享誉北京城的着名金石学家。
1899年的秋天,王懿荣的一场疟疾,改变了甲骨文被病人吃掉的命运。
其时,年过半百的王懿荣身患疟疾,京城一位老中医为他开了一剂药方,其中一味药是龙骨。
家人到宣武门外菜市口的达仁堂药铺将药抓回来,王懿荣无意中发现龙骨上有许多规律的符号,很像古代文字,但其字体非籀非篆。
为一探究竟,他专门派人去达仁堂药铺购回全部龙骨。
一些古董商人得知王懿荣好此物,每有所得便携之登门,时过不久,王懿荣已收龙骨1500余片。
网络配图
王懿荣对龙骨进行反复推敲、拼合,深厚的金石功底让他很快了解到这些龙骨是龟甲和兽骨,上面的符号是用刀刻的文字,裂纹是高温灼烧所致。
细为考订,始知为商代卜骨,至其文字,则确在篆籀之前。
王懿荣确认这些甲骨上所刻的符号是我们的祖先创造的古老文字。
王懿荣对甲骨文字的最初判断,为后来的研究所证实。
他是揭示甲骨之谜的第一人,中国的文字史也由此向前推进了一千年。
王懿荣发现甲骨文一年后,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太后与皇帝仓皇亡命。
王懿荣在庭院徘徊了一夜,于翌日清晨书绝命词一纸,曰:主忧臣辱,主辱臣死。
写完,他投井自尽!之后,他的妻子谢夫人带着长媳张氏也一起投井而亡。
王懿荣死后,他的长子为了还债,将父亲收藏的甲骨大部分转售给了王懿荣的生前好友刘鹗(即小说《老残游记》的作者)。
刘鹗又委托赵执斋奔走齐鲁赵魏之地,凡一年,前后收得3000余片。
另外,刘鹗还派儿子去河南收集甲骨,前后加起来,有5000多片。
刘鹗宣称:己亥一坑所出,虽不敢云尽在于此,其遗亦仅矣。
1903年,刘鹗从他的5000余片甲骨片中精选了1000多片拓印成书,即大名鼎鼎的《铁云藏龟》,这是甲骨学史上的第一部着录。
从此,甲骨文从由只供少数学者在书斋里观赏、摩挲的古董,变为可资社会上广大学者研究的珍贵史料,从而扩大了甲骨文的流传范围,促进了甲骨学的研究。
在《铁云藏龟》中,刘鹗第一次提出甲骨文是殷人刀笔文字的论断,为甲骨文正确划定了朝代,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
民国年间曾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主任、有中国考古学之父之誉的李济先生在《安阳》一书中,称王懿荣是中国古文字学科的达尔文,把刘鹗比为赫胥黎。
王懿荣是第一个认识到甲骨文学术价值的人,刘鹗是第一个对这些完全不为人知的古文字进行整理、出版的人。
然而,在此之后,刘鹗却惨遭噩运。
刘鹗与袁世凯曾在山东巡府张曜麾下共事过,袁世凯为自己长久不被重用,曾请刘鹗向张曜请求提拔任用的事,而张曜却认为袁世凯才可爱而性未定,资可造而识未纯,没有同意袁世凯的要求,因此袁世凯以为刘鹗不肯为他出力,一直怀恨在心。
网络配图
1908年5月,袁世凯已权倾一时,刘鹗自然难逃厄运。
袁世凯授意将刘鹗秘密拘捕,流放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
次年七月初八,刘鹗突然中风,于贫病交加中逝于迪化。
从1900年发现甲骨文仅十年时间,研究甲骨的两位先趋相继惨遭噩运,离开人世,其原因似乎都与甲骨文无关,但这里是否隐藏着一种诅咒和噩运?
刘鹗死后,罗振玉在刘鹗家中看到了甲骨文字,并为《铁云藏龟》写了序文。
罗振玉同样是一位大学者,是近代农学家、教育家、考古学家、金石学家、敦煌学家、学家、校勘学家、古文字学家,中国现代农学的开拓者,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奠基人。
面对这些有字甲骨,罗振玉极为惊讶,断言这是一种连古文字学家都没有见过的神秘文字。
然而,他最关心的,不是甲骨上的文字内容,而是这些甲骨到底来自于哪里?因为只有弄清了出土地点,才能明白这些有字甲骨的背景和来龙去脉。
一直以来,古董商为了垄断甲骨市场,对甲骨的出土地点往往秘而不宣,所以无论是王懿荣还是刘鹗,都不知道甲骨出土的准确地点。
终于,从一个酒后失言的古董商口中,罗振玉听到了一个重要的地名:河南安阳城西北五里处,洹河边上一个叫小屯的村落。
1910年,罗振玉派人去安阳小屯调查并收集甲骨。
1915年,罗振玉又亲自去小屯村调查,确认了甲骨的出土地点。
他从甲骨文中辨认出10多个商代晚期的帝王庙号,从而确定甲骨文是商代晚期王室占卜留下的遗物。
他四处收购甲骨,仅在1910年一年就从古董商手中买到1万余片甲骨。
他从收藏的甲骨中选出3000多片制成拓本,编成《殷虚书契前编》二十卷。
结合《史记》所说的洹水南殷虚上,以及唐人《史记正义》所说的相州安阳本盘庚所都,即北冢殷虚等文献记载,罗振玉结果深入研究后得出结论,小屯就是商代晚期最稳定、最长久的都城遗址殷墟的所在地,而甲骨卜辞,就是殷王室用于问卜之物。
罗振玉对甲骨文出土地的考证,最终使甲骨文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不久,他的身边又站出来一位杰出的学者,他就是被时人誉为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的结束人,最近八十年来学术的开创者的王国维。
网络配图
王国维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
罗振玉曾资助王国维东渡日本留学深造。
王国维是一位兴趣广泛又刻苦努力的学者,他研究的领域涉及哲学、文学、宋元戏曲等,他曾帮助罗振玉整理和研究甲骨文,从此和甲骨文结下了不解之缘。
1917年,王国维在上海仓圣明智大学任教时,夜以继日研究甲骨文,写出甲骨文发现后第一篇具有重要意义的科学论文《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并把1000多片甲骨分析归纳,编成厚厚的专着《戬寿堂所藏殷虚文字》。
王国维在研究甲骨文时,偶然把两块碎片拼合,发现上面记载的正是《史记》中写到的商代公、王的次第,印证了《史记·殷本纪》的内容,将甲骨文的研究推向当时的最高峰。
然而,万万没想到的是,王国维还是延续了甲骨文大师们难逃的悲惨命运,也走上了自杀之途。
1927年6月,王国维投颐和园昆明湖自尽,那天是阴历五月初三。
其时,由于颐和园游人甚少,待救起时,王国维已停止了呼吸,时年五十一岁。
就在王国维自杀的第二年,刚刚成立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在着名考古学家董作宾、李济、梁思永等人先后主持下,在小屯村一带进行了长达10年的15次考古发掘,不仅先后发现了总计24900多片甲骨,而且发现了商代后期的宫殿、宗庙遗址和王陵区,出土了大量珍贵的铜器、玉器、陶器,从物质文化上提供了殷墟为商代王都的证据。
殷墟成为世界闻名的古文化遗址,又一次震动了中外学术界。
截至2012年,我国先后发现了大约15万片甲骨,4500多个单字。
这些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商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不仅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等内容,而且涉及天文、历法、医药等科学技术。
从甲骨文已识别的约2500个单字来看,它已具备了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的造字方法,展现了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
趣闻解密点评:甲骨文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这涉及到商代诸多内容,其中的神秘诡异很难被理解。
甲骨文的面世最终被世人熟知,它极具传奇性和戏剧性,甚至还夹带着某种神秘诡异的诅咒,曾使研究者们接连离奇死亡。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