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梦,每个人都不陌生,因为每个人都做过梦。
对于梦的记忆是很短暂的,如果我们不刻意去关注梦,梦很快就会被遗忘,所以有些人会认为自己从没做过梦。
也有些梦会让我们记忆深刻,甚至会一直困扰我们,但苦于对梦的不了解,无法解开梦的面纱。
本文从心理学角度谈谈梦,帮你解开梦神秘的面纱。
为什么要解梦,解梦有什么意义?
梦不是凭空产生的,心理学家指出,梦是对刺激干扰的反应,刺激是梦的重要原因。
刺激包括外部环境的、内部身体的及内部心理的刺激。
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就反映了刺激对梦的作用。
梦与我们的心理活动和当下的状态是有一定的关联的,所以,梦是有一定的心理意义的。
梦反映了我们的心灵状态,解梦可以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心灵状态,启迪智慧,甚至可以给我们带来灵感。
另外,解梦还可以释放长期压抑的心理能量,深入认识自我,完善自我人格,帮助我们心理快速成长。
你对梦了解多少,认识梦?
对于梦的研究,中国是最早研究梦的国家,早在弗洛伊德时期2000多年之前,我们就有一本关于梦的专著——《周公解梦》。
由于受当时社会科学技术条件限制,《周公解梦》里对于梦的解释并非是从科学的角度进行的,而是将梦赋予能够解析人的未来祸福的能力。
现今人类对于梦的认识逐渐科学化,人们发现梦并不能预测人的未来祸福。
梦是一种意象语言,梦境中出现的所有元素都是基于记忆为基础的,当然也有可能是来自于我们集体无意识。
从心理学角度看,梦是通向潜意识的捷径,是意识看潜意识的一扇窗,通过这扇窗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潜意识。
人在清醒状态下意识是比较强大的,我们会把一些不被允许的念头、欲望或一些创伤等压抑到潜意识当中。
而在熟睡的状态下,意识控制力逐渐退去,被压抑在潜意识中的部分欲望就偷偷地浮现出来,通过梦的形式表达出来,让意识看到。
所以,梦是潜意识欲望的表达,是我们潜意识心灵交互的舞台,也是释放压抑的途径。
梦反映的是我们自己的心灵,梦中的人物、动物等都代表我们心灵的一部分,也就是我们自己的一部分。
所以在梦中你梦见的现实人物、动物等其实并不是真正现实中的人,而是我们内化的子人格或人格面具。
另外,梦中所发生的事也并不是真实会发生的,而是梦通过自己的逻辑编造出来的。
比如,你梦见某某和你打架,并不是代表现实中的这个人真的会和你打架,而是你内在的两个子人格之间有冲突。
总之,梦中你看到的、听到的或感受到的都是你自己的心灵意象,是让意识看到的,属于显梦。
解梦就是对显梦进行深入分析,结合现实找到梦所表达的隐藏的意义。
懂点解梦理论,让你好解梦
要学会更好地解梦,还是要略懂一些解梦的理论知识的。
不同的心理流派会有不一样的解梦方法。
本文要介绍的是用人格面具理论解梦法,相比较其他的解梦理论更容易掌握和操作。
人格面具理论认为人格是由人格面具构成的,每个人都有很多人格面具。
每个人格面具在外部都是有一个对应的情境的,也就是说人格面具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为适应环境而形成的一种应对环境模式。
人在不同的场合会有不一样的心理表现,就是戴上不同的人格面具的结果。
比如,你在单位上班为适应单位这个环境你会戴上员工面具,表现出工作的状态;你在家里面对自己的孩子时会戴上父母面具表现出父母的状态;你和朋友在一起时会戴上朋友面具,表现出朋友相处的状态等等。
其实我们时刻都是戴着面具生活的,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又一个面具被我们戴上换下,由于面具运作是潜意识的,所以我们平时并不会觉察到。
依人格面具理论,梦中的人物、动物、植物等都是我们的人格面具或是人格面具的变形。
在梦的舞台上,潜意识中的人格面具之间通过梦编织的故事进行关联、交流、互动。
做梦就好比是我们看了一场心灵上的舞台剧,只是剧中人物都是自己而已。
你可以想象自己的人格中有很多“人”,梦把一部分的“人”组织联系到一个梦中,通过梦的故事演给意识看。
解梦四步流程,让你学会解梦
首先,学会记录你的梦。
由于梦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被我们遗忘,所以我们要及时地把梦的内容记录下来。
可以在床头放个笔记本,当梦醒时立即回忆梦的内容,然后详细地记录梦中的重要细节。
比如,梦中的场景、出现的人物、人物对话、动物、梦者的心情等。
另外,要特别记录那些梦中重点关注的及那些让你产生情绪的东西。
记录的过程其实也是对梦的内容进行梳理的过程,记录也可以加强对梦中的一些事进行理解和接纳。
例:在一家服装店里,梦者在挑选衣服,店员很热情,选好衣服准备付款的时候,梦者怎么也找不到钱包了,梦者非常的着急。
店员说刚刚看到有一个人从你身边经过,可能被那个人拿走了。
梦者着急地追了出去,但没有看到那个人。
其次,重新进入梦中。
就是对你记录下来的梦,通过想象重新进入整个梦境。
最好找一个无人干扰的环境,尽可能放松自己,把梦的过程重新想象一遍,有些记不清的细节再仔细想想,梦中害怕看到的东西也可以尝试着再看看,也许你的恐惧感就会降低,再重新感受一下梦中的心情。
这个过程你可能会获得新的感悟,有些不理解的地方可能会有所领悟。
例:梦者想象中重新进入了梦境,梦者在服装店挑选衣服,服装店不大,店员很热情地帮忙挑选。
旁边有一个陌生人背对着梦者,梦者选好衣服来到了服务台付款,发现口袋中的钱包不见了,心里很着急。
店员说有个人从你身边走过,可能是他拿走了,梦者急着追了出去,但没有看到那个人。
梦者努力地回想梦中那个背对着自己的人,但始终看不清楚。
这个过程让梦者重新体验了一下那个梦,再次感受了一下梦中那种着急的感觉,发现了背对着他的人在他挑衣服时就在身边。
重新进入梦让梦者对着急的感觉又有了深刻的体验,并且释放了这种情绪。
第三,梳理梦中的人物。
尽可能把梦中的人物都分辨清楚,每个人物的性别、年龄、心情、性格特质以及和你的关系等都记录下来。
然后分别对这些人物通过观想(想象),把每个人都看清楚(长相、外貌能清晰地表达出来),感受梦中人物的心情。
如果梦中人物看不清楚,可以从头发往下一点一点想,然后再看整体,如果这样还是看不清楚就放弃。
例:上面的梦中有三个人,梦者自己大概30多岁的样子,性格内向,穿着工作服;店员是女的,大概20几岁,穿着休闲装,很热情;看不清楚的陌生人,让梦者重新对这个人进行观想,从头发往下一点一点看,慢慢的这个人就被看出来了,梦者看到是男的,30多岁,短头发、浓眉大眼,表情很冷酷,穿着西装,性格外向强势。
第四,联系近期发生的事进行解梦。
看看梦与近期发生的事有没有什么关联。
梦的发生往往会和近期的一些事件有所关联,通过联想也许你就能发现一些联系,这样梦的意义也就自然解开了。
例:梦者说近期一直想去给自己买两件休闲装,但这种想法出来时,总会有一个声音说,你有很多工作服,不需要买,天天上班也穿不了,省点钱吧,就这样梦者又打消了买衣服的想法。
在这样的心理冲突状态下梦者做了这个梦。
显然买衣服的想法一直被压制着,潜意识为了释放压制的能量,通过梦里买衣服完成愿望。
梦中虽然去了服装店,也选好了衣服,但因钱包不见了还是未能实现愿望。
恰恰说明梦者的潜意识中那个阻止买衣服的能量太强,想买衣服的能量太弱,这其实是实现了梦者不买衣服的愿望。
梦中的梦者自己、店员和陌生人都代表梦者的人格面具,根据他们的平均年龄可以测算梦者的心理年龄。
店员热情大方应该是梦者内化的某个人的面具,这说明梦者其实也有热情大方的特质(之前也许没有发现)。
陌生人冷酷强势,其实就是梦者内心中反对买衣服的人格面具,所以他把梦者的钱包拿走。
这说明梦者内心中冷酷强势的这个面具还是比较强大的。
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们能看到三个人格面具之间的关系状态,梦者是呼吁者,店员是支持者,而陌生人则是阻止者。
因为阻止者的力量强大,现实中梦者有很多想要做的事,但结果都被阻止者阻止了。
这个梦让梦者能够认识到他的人格中有一个热情大方的服务型人格面具,一个冷酷强势的阻止者人格面具,这样梦者可以更进一步了解自己。
在这个梦被解开后,梦者认识到了内心中的冲突,释放了强势的阻止者面具能量,第二天梦者就说服自己去了服装店,而且顺利买了自己喜欢的衣服。
以上解梦方法是作者通过解梦实践总结出来的,这种方法更适合梦中出现人物的梦,通过对人物的分析就能了解潜意识中他们的关系状态,认识到潜意识中压抑的东西及那些未曾使用过人格面具,从而了解自己。
对于那些更复杂,没有人物的梦,还需要掌握一些梦的象征意义,才能更好地解梦。
在没有更多的解梦知识时,你可以用这种方法试着去解梦,相信你一定能成为自己的解梦专家。
世间的动物千千万,年份亦千千万,人为何从无数的动物里,仅挑选出有限的十二种,让其轮回坐庄呢?以我之揣度,原因不外乎有二:一是如果选出的动物过于纷乱芜杂,极易引起混淆,不利于人的铭记;二是并非所有的动物都外观淑雅,寓意吉祥。
那些看起来凶神恶煞的动物,注定要被排除在外。
从某种角度上,人的生肖谱,近乎于人为动物张贴的“光荣榜”。
然而,榜上有名,或榜上无名,体现的只是人的好恶,并不能完全反映动物界的实情。
以亲疏论英雄,以相貌定取舍,这等一以贯之的“偏心眼”,难免要影响到人对动物的遴选。
那些丑陋的、肮脏的、面目狰狞的、杀气腾腾的、贼头贼脑的动物,毫无疑问,要将其拒于大雅之堂的门外。
然而,却也不乏令人大跌眼镜的例外,比如猪、蛇和鼠等。
人对猪的态度颇为复杂,既嫌弃,又怜惜;既蔑视,又不舍。
嫌弃与蔑视的,是猪的又脏又懒,贪吃贪睡,以及脑子的简单愚钝;而怜惜与不舍的,则是其性格的敦厚温驯和骨肉的唇舌之香。
猪不造次,不好斗,不惹是生非,不犯上作乱,单这些“优点”,就足以让前怕老虎后怕狼的人高枕无忧了。
比之猪与人的亲近,蛇不但远离人的生活,而且声名狼藉。
“蛇鼠一窝”之类的成语,诠释的,正是蛇在人心目中的形象之不堪。
但人对蛇的非议,多来自臆测,颇有诽谤的嫌疑,并无多少事实依据予以佐证。
蛇仅仅因为躲于幽暗,潜于草丛,人便断定其居心叵测。
真实的情况则是,蛇从不主动发动攻击,唯有意识到自己身处险境,才不无被动地探出毒舌毒牙。
蛇的反咬一口,很像是退无可退地自卫之举。
况且,抽象意义上的蛇,早已沉淀为鱼龙混杂的中华传统文化中,一个不可或缺亦不可忽视的精神元素与形象符号。
在传统的叙述语境里,蛇不但不蓬头垢面,而且还流光溢彩。
蛇代表着聪颖,代表着机智,代表着妖娆,代表着婀娜,代表着妩媚,或者,蛇干脆就活化为女性千娇百媚的替身。
在诸多的神话故事里,美女与蛇相互缠绕,相互衍生,相互替换,相互隐喻,水乳交融,难解难分。
除文人雅士对蛇极尽阿谀之外,民间对蛇的高拔,更是玄乎得离谱。
在迷信极度猖獗的荒僻角落,人们坚信蛇就是神的物化——神正是依附于蛇,将自己的旨意传播扩散。
立足这等观念,民间盛传着有关蛇的种种奇闻,极尽夸张地渲染着蛇的神通广大与睚眦必报,以此来警告那些磨刀霍霍的狂妄之徒。
据说,蛇一旦溜进某户人家的屋前檐后,好言好语地将其劝离,方为上上之策;若有哪位莽夫悖逆古训,挥铲舞锨,置蛇于死地,必会招致神鬼共怒,从而为自己及家人预埋下隐患的伏笔。
观览生肖,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有两种动物:一是鼠的“金榜题名”,一是驴的“名落孙山”。
鼠在人的眼里,形若小偷,狗苟蝇营,专事盗窃,既无堂堂之仪表,又无磊落之胸怀。
然而,鼠却堂而皇之地与虎龙比肩而立,混迹于榜单之列。
相比之下,驴却非常冤枉,论功劳,论苦劳,驴都不该遭此薄情相待。
牛耕地,驴亦耕地;牛拉车,驴亦拉车;牛从不驮运,驴却要负重远行,跋涉于千山万壑,劳顿于春秋冬夏。
驴流汗最多,挨鞭子也最多,却从不落好,甚至难以获得人的正眼相待。
人世间根深蒂固的偏见与势利,天地间冥顽不化的不公与不义,在驴的身上得以淋漓尽致地诠释——好在驴性情豁达,心地纯善,只求问心无愧,不求绫罗满身。
以下是一些关于为何将十二生肖称为“十二缺”的观点: ♡体现不完美与平衡 ♢在中国文化中,有“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观念,认为完美常常伴随着缺憾。
十二生肖中的每一种动物都象征着不同的特质和属性,也各自存在着缺陷。
这暗示着世间万物都有其不完美的一面,而正是这种不完美构成了世界的多样性和平衡。
♡反映性格特点与互补性 ♢十二生肖中的每个动物都被赋予了独特的性格特点,这些特点中既包含优点也存在缺点。
人们在了解十二生肖的“缺”时,可以反思自身性格中的不足,并通过与其他生肖所代表的特质相互补充,来达到更好的自我发展。
♡蕴含寓意与象征意义 ♢从传统信仰来看,十二生肖及其“缺”的寓意是对这些寓意和象征意义的提炼和概括。
♡具有文化传承与创新价值 ♢这一说法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不断深化,“十二缺”的解读也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更符合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同时也启示人们在现代社会中如何理解和应用这些传统智慧。
综上所述,十二生肖被称为“十二缺”的原因涉及多个方面。
它不仅揭示了十二生肖所象征的动物各自的不完美,还反映了中国人对于世界、人生和命运的独特理解。
同时,这一说法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和深度,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理解和应对生活中各种挑战和困境的方法。
♥十二生肖分别缺什么? 十二生肖又被称为“十二缺”,源于古人对每种生肖动物生理特征或象征意义的观察。
古人认为它们各自存在某种“缺陷”,并以此隐喻人的性格或命运中的不足。
以下是十二生肖对应“缺”什么及其寓意: ♡鼠无脑 鼠虽机敏,但古人认为其“鼠目寸光”,缺乏长远规划能力。
民间常用“撂爪就忘”形容属鼠者记性差,只顾眼前利益。
♡牛无牙 牛作为反刍动物没有上牙,需反复咀嚼食物,象征属牛者踏实勤恳,但可能因固执而难以灵活变通。
♡虎无颈 老虎的脖子粗短,无法回头,暗喻属虎者勇猛果敢却容易忽视潜在风险,需学会适时自省。
♡兔无唇 兔子的三瓣嘴被视作“缺唇”,象征属兔者敏感温和,但可能因过度在意他人看法而缺乏自信。
♡龙无耳 传说中龙无耳(“聋”字即由“龙”加“耳”构成),寓意属龙者虽具领导力,但需学会倾听他人意见。
♡蛇无足 蛇无脚的特点对应“画蛇添足”的典故,象征属蛇者依赖直觉,需平衡感性与理性。
♡马无趾 马蹄不分瓣,象征属马者志向远大却可能忽视细节,需在行动中兼顾全局与局部。
♡羊无神 羊的眼睛呆滞无神,体现属羊者温和包容,但可能因被动错失良机,需更主动争取机会。
♡猴无腮 猴子因“尖嘴猴腮”被指缺乏面部丰润感,暗喻属猴者机灵好动,但需培养专注力。
♡鸡无肾 鸡的排泄系统特殊(尿液与粪便混合排出),象征属鸡者勤奋但可能忽视健康管理。
♡狗无味 狗的味觉迟钝,依靠嗅觉生存,寓意属狗者忠诚可靠,但需避免过度依赖直觉。
♡猪无寿 猪因常被宰杀而寿命短暂,象征属猪者乐天豁达,但需加强长远规划意识。
“十二缺”并非否定生肖的寓意,而是通过动物的自然特征映射人性的复杂。
古人借此提醒人们正视自身不足,扬长避短,实现自我完善。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