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考中一个举人就疯了古代科举考试真的很难吗?|历史趣闻-千易网
首页 > 历史 > 历史趣闻

范进考中一个举人就疯了古代科举考试真的很难吗?

时间:2023-05-19网络作者:小白

  今天千易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科举考试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千易网小编一起看一看。

古代参加科举考试有多难?难怪范进才考中一个举人就疯了。

  我们都说现代的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能够在莘莘学子中脱颖而出走入大学的校门,无疑是件极不容易的事。

  但其实,古时候的科举考试尽管没有现在这些五花八门的学科,但它的难度也是非同小可的。

  寒窗苦读数十年,仍然名落孙山没有功名傍身的其实也大有人在,甚至他们可能并不是因为才疏学浅没有高中,而是在之前的资格审查环节就被淘汰下来。

  那么,古代的科举究竟难在了哪些地方呢?

  科举参试身份限制多

  隋朝创设了科举制度,广开才路,打破了之前由世家大族把控朝廷重要官职的局面。

范进才考中一个举人就疯了。

  我们都说现代的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能够在莘莘学子中脱颖而出走入大学的校门,无疑是件极不容易的事。

  但其实,古时候的科举考试尽管没有现在这些五花八门的学科,但它的难度也是非同小可的。

  寒窗苦读数十年,仍然名落孙山没有功名傍身的其实也大有人在,甚至他们可能并不是因为才疏学浅没有高中,而是在之前的资格审查环节就被淘汰下来。

  那么,古代的科举究竟难在了哪些地方呢?

  科举参试身份限制多

  隋朝创设了科举制度,广开才路,打破了之前由世家大族把控朝廷重要官职的局面。

  尽管科举制度给许多寒门学子提供了入仕为官的路径,但这个科举考试确实不是随随便便谁都能来参加的,光是参与科举的士子身份便有着诸多限制。

  以开科举先河的隋朝为例,隋朝的科举制下士人可以自由报考,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具有报名资格可以应举的。

  第一,隋朝禁止商人参加科举考试。

隋文帝曾经专程下诏明确工商背景出身的学子不得参加科举考试,这一定程度上也是受重农轻商思想的影响的。

  第二,禁止居父母丧者参加科举考试。

我国历来重视孝道,父母尊亲属去世的话,子女是要居家服丧的,并且要遵守不得宴饮、不得婚嫁的诸多规定。

  其中,以隋朝为代表的很多朝代也都补充规定了,士人在服丧期间不得参加科举考试。

因为常言都说百善孝为先,朝廷方面认为只有尊重孝道守礼法的学子,才是他们真正需要的人才。

  而到了明代时候,对报名士子身份的限制就更多了起来。

  明太祖朱元璋颁布的《科举条格诏》里就规定了四类人不得参与科举考试,分别是:已经入仕的人、曾经在元代科举中登科及第并且做官的人、被罢黜的官员和娼妓之流。

  而这样的身份限制一直被沿用到了明末清初。

  所以说,古代的科举考试中,第一关的报名环节便限制多多,开局就提高了科举入仕的难度。

  赴考过程繁琐艰辛

  每个朝代对各个环节的考试称谓可能有所不同,比如唐代时称地方科举为州县试,宋代则将称之为取解试,元代之后则一般都命名为乡试了。

  乡试中试的话就成为举人,只有通过了乡试才有资格参加之后的会试和殿试。

  但乡试的流程也是很复杂的,并不是单纯本人到考场报到便可以顺利入场开考的。

  首先是印卷。

明代时候规定,地方士子赴试需要经过特定的程序。

也就是需要得到官方的认证,持有官方印卷才可以入场。

  按照朱元璋颁发的条例规定来看,赴试的士子需要写明自己的籍贯、三代信息、本姓和年龄,之后由乡里保举,才能前去印卷。

  这里的印卷其实就是在这份已经写明自己信息的草卷上加盖官府公印,给予一定的证明效力,士子拿到这份证明文书之后便等于说取得了一份准考证,之后才能参加考试。

  而如果考生顺利通过了乡试,准备参加下一环节的会试的话。

他甚至还需要提前拿到布政司所开具的公文文书,才能前往礼部印卷参与会试。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