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杜甫的诗如何能流传至今要感谢诗集在宋代首次刊刻|文史百科-千易网
首页 > 历史 > 文史百科

李白杜甫的诗如何能流传至今要感谢诗集在宋代首次刊刻

时间:2023-07-23网络作者:小白

潮新闻客户端 孙中旺

编者按:

随着电影《长安三万里》热映,盛唐诗再次引发了广泛关注。

李白、杜甫、高适、王维,这些人的诗如何流传1000多年?要得益于宋代广泛普及开来的印刷术。

本文摘自复旦大学陈正宏教授主编的《苏州刻书史》,书中提到,李白、杜甫的诗集最早都刻于苏州。

本文作者为苏州图书馆古籍部主任孙中旺,潮新闻经作者授权刊载,现标题为编者所拟。

在北宋时期的苏州刻书中,别集的刊刻尤为突出。

如唐代的杜甫、李白、韦应物均为中国史上享誉千古的文学巨匠。

鲜为人知的是,他们流传至今的诗文集均以北宋时期苏州官刻本为底本,由此可见北宋苏州刻本的巨大影响。

另外,在北宋末年,苏州地区还刊刻了陆龟蒙和苏轼的诗文集,颇受后世好评。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与苏州有独特因缘关系的唐宋名家的别集中,首先引人注目的,当然是李白和杜甫的别集。

从时间上看,同为苏州刻本,两者刊刻时间也很接近,李白别集较杜甫别集只晚刻了二十一年。

《宋本杜工部集》(续古逸丛书之四十七),商务印书馆,1957年

杜甫的《杜工部集》定本,是宝元二年(1039)应天府宋城(今属河南商丘)人王洙(字原叔)所编定,当时刊刻与否,已不可考。

嘉祐四年(1059),苏州郡守王琪认为王洙本卷帙繁芜,与苏州进士何瑑、丁修以及吴江县令裴煜等人重新参订校理,刊刻行世。

该年四月望日,王琪撰后记云:原叔虽自编次,余病其卷帙之多而未甚布,暇日与苏州进士何君瑑、丁君修得原叔家藏及古今诸集,聚于郡斋而参考之,三月而后已。

义有兼通者,亦存而不敢削,阅之者固有浅深也。

而又吴江邑宰河东裴君煜取以覆视,乃益精密,遂镂于板,庶广其传。

此书编刊之经过由此可见。

南宋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六《别集上》对此刻本记载云:王洙原叔搜裒中外书九十九卷,除其重复,定取千四百五篇,古诗三百九十九,近体千有六。

起太平时,终湖南所作,视居行之次若岁时为先后。

别录杂著为二卷,合二十卷,宝元二年记,遂为定本。

王琪君玉嘉祐中刻之姑苏,且为后记。

元稹墓铭亦附第二十卷之末。

又有遗文九篇,治平中太守裴集刊,附集外。

[宋]陈振孙 撰,徐小蛮、顾美华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

此后杜甫的集子虽然不断有人编辑整理,但由王洙编定、王琪等人刊行的这一《杜工部集》,成为杜诗的第一个定本。

后来杜诗的编年、分体、分类、注释、分韵、选评等名目繁多的版本都祖于此。

这是宋人对杜诗研究的最大贡献之一。

关于王琪在苏州刊刻《杜工部集》的缘由,南宋人范成大在《吴郡志》卷六《官宇》中记载云:

嘉祐中,王琪以知制诰守郡,始大修设厅,规模宏壮。

假省库钱数千缗,厅既成,漕司不肯除破。

时方贵《杜集》,人间苦无全书。

琪家藏本,雠校素精。

即俾公使库镂版印万本,每部为直千钱。

士人争买之,富室或买十许部。

既偿省库,羡馀以给公厨。

苏州公使库一次就能刊印《杜工部集》万本之多,并且销售情况良好,可见当时苏州的刻书业以及图书市场均已经达到了相当规模。

与杜集情形类似,李白的诗文集在北宋时期曾多次编辑。

咸平元年(998),乐史在李阳冰《草堂集》十卷本基础上,又搜集李白诗十卷,为《李翰林集》二十卷。

此后又将李白所撰各类诗文搜集起来,编为《李翰林别集》十卷。

治平元年(1064),宋敏求在乐史所编基础上,再次辑佚整理,增加曾任苏州刺史的王抟家藏李白诗集、魏万所纂李白诗集等资料,以及赋、表、书、序、碑、颂、记、铭、赞各体文章,合三十卷,署名《李太白文集》。

后来曾巩对宋敏求本详加考订,重加编次,自此李白的诗文集大体编纂成型,但未见有刊刻的记载。

宋本李太白全集,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8年

李白诗文集的第一个刻本,是北宋元丰三年(1080)苏州太守晏知止在苏州刊刻的,世称苏本。

晏知止本名崇让,临川(今属江西抚州)人,晏殊第四子,元丰元年(1078)知苏州。

关于刊刻经过,元丰三年夏四月,毛渐在《李太白文集跋》中云:

临川晏公知止,字处善,守苏之明年,政成暇日,出李翰林诗以授于渐,曰:白之诗历世浸久,所传之集,率多讹缺。

予得此本,最为完善,将欲镂板以广其传。

渐切谓李诗为人所尚,以宋公编类之勤,而曾公考次之详,世虽甚好,不可得而悉见。

今晏公又能镂板以传,使李诗复显于世,实三公相与成始而成终也。

由此可见,晏知止所刊的《李翰林集》是在宋敏求和曾巩编辑的基础上,重新校订刊行,成为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版本。

南宋以后,大多数刻本均以苏本为底本翻刻。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六《别集上》中收《李翰林集》三十卷,并云:蜀本即宋本也耶?末又有元丰中毛渐题,云‘以宋公编类之勤,曾公考次之详,而晏公又能镂板以传于世’,乃晏知止刻于苏州者,然则蜀本盖传苏本,而苏本不复有矣。

可见在南宋陈振孙时期,苏本可能已经无存,传世的已是翻刻苏本的蜀本。

康熙五十六年(1717),苏州人缪曰芑得昆山徐氏所藏宋蜀本,校正刊行,世称缪本,影响极广。

除了李杜别集,唐代作家中还有韦应物和陆龟蒙,其别集的早期刻本也出自苏州。

韦应物

韦应物曾任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

北宋嘉祐元年(1056),王钦臣取世传韦应物的诗文重加校定,去其杂厕,分十五总类,合五百七十一篇,题曰《韦苏州集》,可以缮写。

可见当时并未刊刻,仅以誊清写本流传。

熙宁九年(1076),韩朴出知苏州,得晁迥(文元公)家藏韦应物全集,命宾僚参校讹谬,以权知吴县事葛蘩总其事,定著五百五十九篇,仍为十卷,镂版流布,葛蘩等为后序。

这是有明确记载的《韦苏州集》的第一个刻本。

《韦应物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值得一提的是,南宋绍兴二年(1132),《韦苏州集》曾再次刊校,姚宽为之序。

乾道七年(1171),魏杞知苏州,又命教官崔敦礼等以葛蘩本为正,参以诸本,是正凡三百处而赢。

又得《九日》一诗附于卷末,镂版以传。

嘉祐、熙宁、绍兴三本均已不存,今传世《韦苏州集》均出自乾道七年(1171)平江府学刻本。

宋本韦集四种,其中最重要的两种刻本均出自苏州,可见两宋苏州人对于韦苏州文字具有特殊的情感。

晚唐陆龟蒙别集名《笠泽丛书》,含本文四卷,《补遗》一卷,宋政和元年(1111)吴江县令朱衮刊。

此朱衮刻本南宋时尚存世,陈振孙在《直斋书录解题》卷十六著录其书。

原刻今已不传,《皕宋楼藏书志》著录有据此本的抄本。

与《韦苏州集》在苏州一刻再刻类似,南宋嘉泰年间(1201—1204),吴江县令王益祥也重新校刊过《笠泽丛书》。

可惜今天也看不到传本了。

作者简介:

孙中旺,苏州图书馆古籍部主任,从事古籍整理及地方文化研究工作多年,先后主持多个省市级课题,参编图书数十部,在《文献《国家图书馆学刊》《红楼梦学刊》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

举报/反馈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