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解读:明朝时期,帝王后宫用的珍珠有什么来历?|历史趣闻-千易网
首页 > 历史 > 历史趣闻

历史人物解读:明朝时期,帝王后宫用的珍珠有什么来历?

时间:2023-11-21网络作者:小白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明朝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郑和七下西洋。

永乐十六年 1418来朝的苏禄国 菲律宾王,曾进献明成祖朱棣一颗重达七两五钱的巨大珍珠,罕古莫能有也。

不得不说,这些来自海外的君主对明朝人的胃口抓的非常准。

有明一代,对珍珠的重视甚至要远远超过黄金: 卖珠之人千百,产珠之池一,而用珠之国及于东西南朔。

富者以多珠为荣,贫者以无珠为耻,至有金子不如珠子之语。

《合浦县志》 01 民间对于珍珠的痴迷,自然是由于盲目跟风皇室的结果。

接受苏禄王巨大珍珠的永乐皇帝,在赏赐皇亲国戚时就多以珍珠,比如永乐四年,直接赐给了蜀王192两珍珠。

据《戒庵老人漫笔》,明孝宗时取珠于广,得到了一只半黑的墨色珍珠,称为天地分。

皇室对于珍珠的胃口愈来愈大,到了隆庆年间,甚至下令云南进贡宝石二万块,广东采珠八千两以供给宫廷使用。

恰巧碰到隆庆驾崩,才停罢。

不过新上位的万历皇帝也只消停了数年,便打着进奉两宫太后的幌子,重开采珠之业。

万历五年 1577,户部开列的帝后大婚所用的各色珍珠计重总数竟然达到了8万两! 相比之下,所使用的金子也不过2800两而已。

以前明朝皇帝下令采珠相隔多有八九年,而在万历一朝,皇帝却屡屡以各种理由命户部买进珍珠,最后竟逼的户部尚书殷正茂上书乞求皇帝宽臣时日,陆续收买。

实际上,除了镶嵌在服饰冠帽上之外,进献宫廷的珍珠还被用在饮食中,珍珠粉历来就是深受女子喜爱的美容佳品。

另外,对帝王贵戚来说,死后追求尸身不腐乃是数千年的理想,传说中,死后含着大珍珠下葬,便能产生这种神奇的功效: 化者之身受含一粒则不复朽坏,故帝王之家重价购此。

《天工开物 珠玉》 02 洪武七年 1374,《广东通志》记载: 东莞知县带兵出海采珠,不过这些人时运不济,四个月的时间只采到了半斤珍珠。

此时供给宫廷的采珠活动大都由地方官负责,次数也并不频繁。

由于明初诸位皇帝均对宦官有所防范,因而阉人很难渗透进采珠活动中。

明宣宗时,锦衣卫指挥钟法保请采珠东莞。

结果宣宗皇帝认为这是扰民以求利的行为,将其下狱严惩。

足见此时,皇帝们还没有放权给宦官进行采珠。

然而,事情在宣宗之子英宗时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英宗宠信太监王振,致使自己在土木堡被蒙古军队俘虏,等他回朝复位之后,却旧病不改,在天顺三年派遣太监巡守广东珠池。

天顺八年,英宗正式下令差内使一员看守平江珠池,宦官集团终于获得了合法插手采珠业的权限。

一旦开了先例,之后宦官对于珠池的侵吞就十分恐怖了。

成化二十年 1486,雷州府乐民珠池; 成化二十三年,永安所杨梅珠池; 弘治七年 1494,广东廉州青婴等珠池相继落入宦官手中。

03 这群皇帝的代言人,来到广东之后,自然是要大肆敛财:明太监至粤,多以虐官害民为事、而粤珠池、市舶尤甚。

明英宗正统四年 1439,太监张斌管理珠池时擅作威福,扰害生民,遭人告发。

但皇帝只是写了一封批评信,做做样子便宽宥了张斌。

景泰五年,廉州知府李逊因为看不惯守珠池太监谭纪横暴所以挺身而出,结果反被谭纪诬告说:李逊纵容百姓偷盗皇室珠池里的珍珠,被抓入锦衣卫狱。

虽然最后事情闹得实在太大,皇帝不得已惩罚了谭纪。

珠池太监的权势滔天,可见一斑。

崇祯年编写的《廉州府志》称,珠池太监一年所费不下千金。

采珠支付给工人的银子多达9318两,可得到的珍珠只有八千两。

如此高的行政投入,换来的却是微不足道的回报。

嘉靖年间,珠池太监被撤回。

万历三十二年 1604,总督两广都御史戴耀上书,指出采珠费用以及是买珠的数倍。

建议皇帝停止采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