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神到人屠!白起一生杀了多少人,为何又落个客死他乡的下场|历史-千易网
首页 > 历史

战神到人屠!白起一生杀了多少人,为何又落个客死他乡的下场

时间:2024-05-30网络作者:小白

白起一生到底杀了多少人?且看白起的生平,简直美强惨代名词!

诗圣杜甫曾在笔下《入衡州》中写道:门阑苏生在,勇锐白起强,作为战国时期秦国名将,白起被后世称作一代杀神。

那么白起的一生究竟如何?到底杀过多少人?为何这样一位战功赫赫的名将,最终又会落得个客死他乡的凄凉下场呢?

一切还要从秦昭襄王十二年说起,彼时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实力已经很强大,所谓能力同野心并驾齐驱,昭襄王也开始有了要进一步对外扩张,甚至收复六国的勃勃雄心,可在这之前,还必须得解决一个老大难问题,国虽强大,但能将缺失,怎么办呢?

昭襄王最终想到了一个非常人性化的解决方式,于全国推行军功爵制,进一步从平民之中寻找、提拔人才,也就是说从现在起,咱们不论你是何出生,只要立下军功,就可以升官发财、加官进爵。

这一历史性的举措瞬间就为秦国提供了一系列杰出的军事人才,其中最亮眼的一位,当属在部队基层奋斗了好些年,屡立战功、意气风发,却一直因出身而无法出头的白起。

一年之后,借由军功爵制的东风,白起迅速登上历史舞台,以左庶长的身份率军攻打韩国,韩国不敌,求魏国支援,其后仅仅数年,白起领兵于伊阙龙门地界大破魏韩联军整整24万人,助秦军彻底扫平了东进之道。

这场战役便是鼎鼎大名的伊阙之战,而此战之后秦国野心更甚,实力更强,令周边数国为之畏惧,战神白起也因此一战成名,开启了他一生中最辉煌的征战岁月!

秦昭襄王二十七年,楚国擅自破坏了与秦修好的盟约,决心攻秦,秦王大怒,命白起两次伐楚,白起率军亲入楚国腹地,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掏心战术,趁楚国城备松弛,一举攻陷其国都郢城,最终迫使楚国被迫迁都,实力大减,终不成气候,难以再与秦国抗衡。

此役之后,白起被秦王封为武安君,从此名震天下。

伊阙之战白起大破魏韩联盟,鄢郢之战又打得楚国溃不成军,这就是白起全部实力了吗?

事实证明,白起一生中更精彩的战役还在后头!秦昭襄王三十四年,魏、赵二国联合攻韩,入韩国城邑华阳,韩国不敌,只得求援于秦,白起、魏冉领命同魏赵联军交战。

眼见两军僵持不下,白起善用战术,以长途奔袭的方式,出其不意突然出现在华阳战场,魏赵联军措手不及,还未等援军到来,就已然失了战局,最终被秦军大败。

此场华阳之战,魏赵二国损兵折将整整十五万人,在白起的率领下,秦军更是先后进占了魏国大片城池,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白起杀神的称号,自此在六国之间名声远扬,边防士兵一听秦军来犯,无不人人自危!而秦国的野心更甚,自然要趁胜追击,于是在秦昭襄王四十七年,白起一生中最耀眼的一场战役缓缓拉开了序幕!这一年,秦军攻赵,一开始秦王派的是大将王龁率军,奔赴长平。

赵国则命名将廉颇守城,在长平布置了整整三道坚固的防线。

第一道防线空仓岭很快便被势如破竹、兵力强大的秦军所迫,然而此时,作战经验丰富的廉颇也看出了秦军补给线过长、后方驰援薄弱的颓势,于是决定率军撤退,龟缩至更易守难攻的第二道防线丹河,与秦军继续对峙。

俗话说老将出马,一个顶俩,廉颇的计策果然奏效,无论王龁率秦军怎么进攻,也实难突破这坚不可摧的第二道防线,竟就这样同赵军僵持了整整三年,致使秦国损兵折将已达万余,这便是此次长平之战的开端。

白起又是如何化险为夷的呢?又为何最后落得个不得善终呢?

秦昭襄王这时才想到,还得白起出马!说时迟那时快,昭襄王连夜命白起为上将军,秘密奔赴前线领兵,而此时赵国那边恰恰又做出了个愚蠢的决策,赵王因不满廉颇只守不攻的策略,再加上秦国暗中施行的反间计,最终将廉颇替换了下来,而接替他的是谁呢?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纸上谈兵第一人,赵括是也!

这赵括蠢到什么地步?他刚一上任,便一反廉颇坚守的作战策略,改为主动攻击,这个做法可谓正中白起下怀,白起心想:好家伙,你自不量力是吧,那我就让你此番赢得痛快!于是暗中命王龁率军继续与赵军僵持,并且洋装势弱,节节败退。

果不其然,赵括立马鲁莽轻敌,集结全部兵力趁胜追击,全然忽略了后方防守,致使阵地空虚薄弱,这时白起率人攻其不备,绕到敌后迅速突袭并攻破了赵军最后一道防线百里石长城,当赵括后知后觉,想要折返突围时,秦军已用两面夹击之势,将赵括一行整整40万赵军团团包围,只待歼灭。

在白起的围歼战术下,最终赵括自食恶果,多次突围失败,而被秦军射杀,40万赵军俘虏,最终也在白起的诱骗下被全数坑杀,又为白起这一代杀神的名号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然而,这个对大秦忠心耿耿,屡立战功,誓死卫国的名将,最终结局却令人无比唏嘘!

秦昭襄王四十八年,宰相范雎被赵国设计挑拨,同白起失和,此后范雎处处针对白起,甚至阻挠了白起希望对赵国趁胜追击,一举灭赵的计划。

然而此举却令赵国得到了一时喘息,而后东山再起,与秦国再次僵持,秦国自此损兵折将,甚至颇有几分败相。

昭襄王心急如焚,连忙派白起再次领兵伐赵,可此时白起却认为,因为范雎的阻拦,秦国已失去伐赵的最佳时机,此时赵国军民一心,对秦国的憎恨已到了白恶化阶段,军队中伐秦呼声高涨,气势高昂,实在不是攻赵的绝佳时机,再加上白起当时本就有恶疾缠身,难下病榻,于是多次拒绝了秦王要他领兵出站的命令。

谁料昭襄王勃然大怒,在咒骂白起抗旨不尊的同时,勒令他必须带兵出征,白起只得遵从,可当他率军行至杜邮时,昭襄王却在范雎的挑拨下,赐剑于白起,命他当场自刎。

一代名将,其刀下亡魂足占战国时期两百万战死人数的二分之一,这样一个人最终却含恨于他乡自刎而亡,多少令人有些唏嘘,正如唐太宗李世民对他的那句评价:白起为秦平赵,乃被昭王所杀…乃君之过也,非臣之罪焉。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