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四大名将之白起|历史-千易网
首页 > 历史

战国四大名将之白起

时间:2024-06-07网络作者:小白

武安君白起像

白起又名公孙起,是郿邑(今陕西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

自称白起后人的唐人白居易的说法,白起(公孙起)是楚平王太子芈建的嫡系后裔。

白起出生的年代,正是秦国国力日强的时期。

秦昭襄王十二年(前295年),秦国制定了东进击败三晋,图谋天下的战略,强将成了秦国最急需的人才。

秦昭襄王雄心勃勃,即位之后继续贯彻商鞅的变法国策,彻底推行军功爵制,提拔平民出身的人才。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白起以善用兵闻名,并得到新任秦国丞相魏冉的举荐,逐渐得到了昭襄王的任用。

白起熟知兵法,善于用兵,与穰侯魏冉交好。

辅佐秦昭襄王,屡立战功。

秦昭襄王十四年(前293年),以左庶长统兵于伊阙之战大破魏韩联军,斩首二十四万,扫平秦军东进之路。

接连升为国尉、大良造。

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前279年)至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前278年)大举伐楚,攻克楚都郢城,占领楚国大片土地,因功受封武安君。

后屡破三晋,不断攻取韩魏领土。

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前260年),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坑杀赵卒四十万。

战后主张乘胜进军,攻破赵国,但因应侯范雎妒其大功,终许韩、赵割地求和而罢兵。

后秦昭襄王再起兵攻邯郸,久攻不下,拟派白起为帅,屡遭他拒绝,由此触怒秦昭襄王,同时又得罪范雎,最后被免为士卒,赐死杜邮。

据传著有《阵图》《神妙行军法》今已佚。

白起担任秦军主将三十余年,攻城七十余座,于作战中料敌如神,出奇致胜,威震六国,在秦统一六国的进程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作为中国历史上继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统帅他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又与韩信合称韩白后人还常将其与韩信、卫青、霍去病等合称为韩白卫霍

唐代时位列武庙十哲

1 军事思想

白起担任秦军主将三十余年,攻城七十余座,于作战中料敌如神,出奇致胜,威震六国,在秦统一六国的进程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的作战指挥艺术,代表了战国时期战争发展的水平。

其军事思想主要如下:

不以攻城夺地为唯一目标,而是以歼敌有生力量作为主要目的的歼灭战思想,而且善于野战进攻,战必求歼,这是白起最为突出的特点。

歼灭战的战例、理论,在白起之前也已开始出现,如孙膑认为只有覆军杀将、全歼敌军才算全胜。

但以歼灭敌军有生力量作为作战指导思想,并在中国先秦战争史上创造最多、最大而又最典型的歼灭战战例的,则是白起。

为达歼灭战目的强调追击战,对敌人穷追猛打。

如华阳之战、伊阙之战等,都是在敌军已经败北逃走的情况下,发起穷迫猛打的追击战,从而获得全歼敌军的胜利。

春秋孙武的穷寇勿追及战国商鞅的大战胜,逐北无过十里;小战胜,逐北无过五里,实际上仅仅是战场内追击,和白起的穷追猛打、直到尽歼敌军为止的追击战有本质的不同。

重视野战筑垒工事。

白起对筑垒工事在野战中的作用,有深刻认识。

以长平之战为例,他认为按当时的进攻武器水平,要想迅速击破依托有利地形构筑了壁垒工事而进行防御的赵军,是很难达到目的的,所以他作战指导的主要着眼点,就是先诱赵军脱离坚固设垒阵地,然后再分割包围予以歼灭,而他对秦军的部署,则是在预期歼敌地区,构筑壁垒工事,以阻止赵军进攻;在赵军主力进攻受挫,改为就地筑垒防守待援时,白起又在赵军营垒周围,构筑壁垒工事,防止赵车突围。

可见白起重视野战筑垒的思想,对长平之战的胜利是起了一定作用的。

此前的野战筑垒都是在营地四周构筑,主要目的保护自身免受敌军奇袭。

将筑垒工事作为进攻的辅助手段,用于防止被围敌军突围逃走,是白起的创造性发展。

此外,白起在作战的指导中,还使用了远程奔袭。

如华阳之战,他由咸阳出发,以平均每日百里的急行军,八日到达华阳。

这对《孙子兵法》所说的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来说,也是一个发展。

2 军事活动

白起指挥许多重要战役,平生大小七十余战,没有败绩。

其平生主要的军事活动见下表:

时间

战役名称

简介

秦昭襄王十四年(前293年)

伊阙之战

在伊阙大破韩、魏、东周联军,斩首二十四万。

秦昭襄王十五年(前292年)

攻魏之役

攻魏,夺取魏大、小城共六十一座。

秦昭襄王十六年(前291年)

垣城之战

与司马错克垣城。

秦昭襄王二十一年(前286年)

光狼城之战

攻赵,斩首三万(一作两万),夺取光狼城。

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前279年)至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前278年)

鄢郢之战

先夺取鄢、邓等五城,后一举攻破郢城与楚别都鄢城,重创楚军。

秦昭襄王三十四年(前273年)

华阳之战

与魏冉等在韩国华阳一带败魏、赵联军,进占魏国大片城池,斩首十五万。

秦昭襄王四十三年(前264年)至秦昭襄王四十四年(前263年)

攻韩之役(陉城之战、野王之战)

第一次伐韩,先占陉等九城,斩首五万;第二次伐韩,攻占野王。

秦昭襄王四十五年(前262年)至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前260年)

秦赵上党之战、长平之战

诱赵军统帅赵括率重兵脱同离有利阵地,予以分割包围歼灭。

此役斩首五万,坑杀降卒四十万。

3 人际关系

据自称白起后人的唐人白居易的说法,白起(公孙起)是楚平王太子芈建的嫡系后裔。

芈建之子胜居于吴楚之间,号为白公,因而以此为氏。

后来白公作乱被楚国攻灭,其子流亡秦国,白起即其裔孙。

秦始皇即位之后,念白起劳苦功高,把他的儿子白仲分封于太原,其子孙遂定居太原。

而白居易的高祖白建是白起的二十七代孙。

4 名将之死

平之战胜利后,白起一面平定了上党全境,巩固秦军对上党的控制;一面请秦昭襄王增调军队和粮草,准备乘胜一举灭亡赵国。

秦昭襄王四十八年(前259年)十月,白起分兵三路:一路由王龁率领,攻占赵都邯郸(今河北邯郸)以西的要地武安、皮牢(今河北武安);一路由司马梗攻占赵太原郡(治今山西太原西南);白起自统主力驻留上党,准备进攻邯郸。

韩国和赵国惊恐万分,派苏代用重金贿赂秦相应侯范雎说:白起擒杀赵括,围攻邯郸,赵国一亡,秦就可以称帝,白起也将封为三公,他为秦攻拔七十多城,南定鄢、郢、汉中,北擒赵括之军,即使周公、召公、吕望的功勋也不能超过他。

如果赵国灭亡,秦王称王,那白起必为三公,您能在白起之下吗?即使您不愿处在他的下位,那也办不到。

秦曾经攻韩、围邢丘,困上党,上党百姓皆奔赵国,天下人不乐为秦民已很久。

今灭掉赵国,秦的疆土北到燕国,东到齐国,南到韩魏,但秦所得的百姓,却没多少。

还不如让韩、赵割地求和,不让白起再得灭赵之功。

于是范雎以秦兵疲惫,急待休养为由,请求允许韩、赵割地求和。

秦昭襄王应允。

秦昭襄王四十八年(前259年)正月,秦与赵、韩停战言和,各自撤兵。

白起闻知此事,从此与范雎结下仇怨。

秦昭襄王四十八年(前259年)九月,秦又发兵,打算派五大夫王陵攻赵都邯郸。

白起闻讯后,极力劝阻。

秦昭襄王说:前年国库空虚百姓受饥,您不考虑百姓的负担能力,要求增调军粮消灭赵国。

如今寡人休养百姓来供养士兵,蓄积粮食,三军将士的俸禄超过从前一倍,而您却说‘不可以攻赵’,这种说法有什么道理吗?白起解释道:长平之战,秦军大胜,赵军大败。

秦人欢喜,赵人害怕。

秦国百姓战死的得到厚葬,伤者得到了特殊的照顾,劳苦者饮酒解乏,吃饱喝足并得到馈饷,消耗了国家的资财。

赵国战死者得不到收殓,伤者得不到治疗,哭泣哀嚎,尽力共同分担忧患,加紧耕田劳作,多生资财。

如今大王能够派出的军队虽然超过从前的一倍,臣料想赵国的守备也会达到原来的十倍。

赵国自从长平之战以来,君臣忧虑恐惧,早晨很早上朝,晚上很晚退朝,用低下的言辞和丰厚的礼物,四面遣使向诸侯求和,同燕、魏结亲,同齐、楚交好,处心积虑,把防范秦国当作最要紧的事。

赵国国内殷实,外交成功。

正当此时,赵国是不可以攻打的。

但此时秦昭襄王业已决定发兵,故白起之议不被采纳,他本人也因患病而无法统军出征。

秦昭襄王四十九年(前258年)正月,王陵攻邯郸进展不顺,昭襄王又增发重兵支援,结果王陵损失了五校(一校约为八千人)秦军。

这时白起病愈,昭襄王欲以白起为将攻邯郸。

白起对昭襄王说:邯郸实非易攻,且诸侯若援救,发兵一日即到。

诸侯怨秦已久,今秦虽破赵军于长平,但伤亡者过半,国内空虚。

我军远隔河山争别人的国都,若赵国从内应战,诸侯在外策应,必定能破秦军。

因此不可发兵攻赵。

昭襄王亲自请白起出山,他推辞不从;昭襄王于是派范雎前去探望,并指责道:君尝以寡击众,取胜如神(指其破楚败韩魏),况以强击弱,以众击寡(指如今秦攻赵之势)乎?白起分析了攻楚及破韩魏联军时的形势,认为自己能够接连取胜皆计利形势,自然之理,并没有什么用兵如神之说。

继而他指出长平之战后秦未一鼓作气趁势灭赵,反而使得赵国得到喘息的时间,增强了抗秦的力量,并且赵人将坚壁清野,不再出战,使秦难以在野战中消灭赵军。

而秦如果兵出无功,那么将使诸侯来援。

所以他认为臣见其害,未睹其利。

范雎听后,惭愧地退出,将白起的话告诉了昭襄王。

昭襄王说:没有白起,我就不能灭掉赵国了吗?

于是在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昭襄王继续增兵,改派王龁替王陵为大将,八、九月围攻邯郸,久攻不下。

楚国派春申君黄歇同魏信陵君无忌率兵数十万攻秦军,赵军常派出轻锐的小股部队骚扰秦军后方,秦军伤亡惨重。

白起听到后说:当初秦王不听臣的计谋,结果如何?昭襄王听后大怒,亲自去白起府上,强令他出兵,说:您虽然有病,也得勉强自己卧着为寡人带兵。

有了战功,这是寡人希望的,会重赏您。

如果您不去,寡人就会怨恨您。

白起叩头道:臣下知道去了即使没有战功,也可以免除罪过。

如果不去,即便没有罪过,也免不了被杀。

然而臣下只是希望大王能够看一看臣下不高明的计策,放弃赵国,让百姓得到休养生息,以应付诸侯之间出现的变故。

安抚恐惧者,攻打傲慢者,诛灭无道者,以此来号令诸侯,天下就可以平定,为什么一定要把赵国作为首先进攻的对象呢?这就是所说的被一个大臣屈服却战胜天下人。

大王如果不详察臣下的愚计,一定要在赵国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以致于降罪臣下,这也是所说的战胜一个大臣,却被天下人屈服。

战胜一个大臣的威严,同战胜天下人的威严相比,哪个更大呢?臣下听说贤明的君王爱惜国家,忠诚的大臣爱惜名誉。

破碎的国家不可能重获完整,死去的人不可能死而复生。

臣下宁愿受重罚而死,不忍做蒙受耻辱的军队的将领。

希望大王详察。

昭襄王听后,没有答话就离开了。

眉县白起故里碑

随后范雎再度请求白起复出,白起仍称病不起。

昭襄王于是将白起贬黜为士伍,放逐至阴密。

由于病体不便,白起并未立即启程。

三月后,秦军战败消息不断从邯郸传来,昭襄王更迁怒于白起,命他即刻动身不得逗留。

白起只得带病上路,行至杜邮(今陕西省咸阳市任家咀村),昭襄王与范雎商议,以为白起迟迟不肯奉命,其意怏怏不服,有余言,派使者赐剑命其自刎。

临死前,白起仰天长叹:我对上天有什么罪过,竟落得如此下场?良久之后,他又说:我本来就该死。

长平之战,赵军降卒几十万人,我用欺骗的手段把他们全部活埋了,这就足够死罪了!说罢便引剑自刎。

时为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十一月。

白起死而非其罪,秦人很怜惜他。

在其死后,乡邑地方都建祠祭祀他。

4 名人评价

平之战胜利后,白起一面平定了上党全境,巩固秦军对上党的控制;一面请秦昭襄王增调军队和粮草,准备乘胜一举灭亡赵国。

秦昭襄王四十八年(前259年)十月,白起分兵三路:一路由王龁率领,攻占赵都邯郸(今河北邯郸)以西的要地武安、皮牢(今河北武安);一路由司马梗攻占赵太原郡(治今山西太原西南);白起自统主力驻留上党,准备进攻邯郸。

苏代:武安君所为秦战胜攻取者七十余城,南定鄢、郢、汉中,北禽赵括之军,虽吕望之功不益于此矣。

嬴稷: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

君前率数万之众入楚,拔鄢郢,焚其庙,东至境陵,楚人震恐,东徙而不敢西向。

韩、魏相率兴兵甚众,君所将之不能半之,而与战之于伊阙,大破二国之军,流血漂卤,斩首二十四万,韩、魏以故至今称东藩。

此君之功,天下莫不闻。

……君尝以寡击众,取胜如神,况以强击弱,以众击寡乎?

夫物不素具,不可以应卒,今武安君既死,而郑安平等畔,内无良将而外多敌国,吾是以忧。

班固:若秦因四世之胜,据河山之阻,任用白起、王翦豺狼之徒,奋其爪牙,禽猎六国,以并天下。

穷武极诈,士民不附,卒隶之徒,还为敌仇,猋起云合,果共轧之、急城杀人盈城,争地杀人满野。

孙、吴、商、白之徒,皆身诛戮于前,而国灭亡于后。

报应之势,各以类至,其道然矣。

刘邵:胆力绝众,材略过人,是谓骁雄,白起、韩信是也。

李渊:李靖是萧铣、辅公祏膏肓,古之名将韩、白、卫、霍,岂能及也!

李世民:白起为秦平赵,乃被昭王所杀……乃君之过也,非臣之罪焉。

罗惇衍:君臣张吻肆豺狼,尺短焉能有寸长。

八十万人坑略尽,五千众卒壁争强。

魏穰荐将功俱没,王龁连围气不扬。

从古杀降阴祸重,宝鸡秦祚自兹僵。

毛泽东:论打歼灭战,千载之下,无人出其右。

4 历代追封

上元元年(760年),唐肃宗将白起等历史上十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后世称之为武庙十哲,同时代被列入十哲的只有吴起乐毅二人

宋太祖时,曾一度因白起杀已降,不武之甚而将其罢祀。

但到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确定武庙七十二将时,仍以白起配享东庑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