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文史百科

诗圣杜甫,少年得意,晚年却时运不济,他都经历了什么?

时间:2023-11-10网络作者:小白

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年),杜甫生于河南巩县(今巩义市)瑶湾的一个官宦世家。

杜甫的祖先,多半当过太守、刺史、县令一类的官吏,而这其中他最钦佩的两个人:一个是以计代战一当万的晋代名将400年前的先祖杜预,另一个是以诗文成名的祖父杜审言

唐代文人有远游的习俗——求仙学佛,访道问学,但更多的是为了结交权贵,宣扬文名,为以后参加科举考试提高知名度。

也有的是科举落第,在京城难以立足,只好到外地拜谒当地军政长官,在他们的幕府求一席之地。

对此,731年,20岁的杜甫开始吴越之游。

他从洛阳出发,沿隋炀帝开挖的大运河南行,经广济渠入淮河,后从京口(镇江)入江南。

江南山川秀丽,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历史上虽有战国时代的吴越争霸,三国时的孙权称雄,但是,中原人士真正认识江南、称道江南,却始于东晋皇室南渡,士大夫南迁。

山水诗鼻祖谢灵运的江南诗作,书圣王羲之与友人的兰亭雅集,吸引了历代读书人心向神往。

千百年才得一见的画坛大师顾恺之论会稽山水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

寥寥数语,道尽江南神韵。

杜甫一抵江南,即到仰慕已久的南京瓦棺寺观摩顾恺之的维摩诘壁画。

据说当年瓦棺寺重修落成,僧众设会,请各界官商名流鸣刹注钱(募捐)。

捐款最多的只有10万。

轮到顾恺之,他慨然写下捐款100万。

众人无不侧目。

后来寺僧要他兑现,他让寺僧准备一面巨幅白墙,进去之后闭户绝交一月有余,画了一幅维摩诘画像。

将点睛时,顾恺之对寺僧说:第一日观者,请施十万,第二日可五万,第三日,可任例责施。

等到画像画毕,门窗一开,光照一寺。

来观看的、施钱的,不可胜数,瓦棺寺一会儿便得钱百万。

杜甫早已听过这一传说。

尽管晚了三四百年,他还是一到江南便来到南京瓦棺寺,总算亲眼观赏了那幅名画。

观之不足,还向友人许八求得一幅顾画维摩诘图样作纪念。

将近30年以后,与已经成为同僚的许八忆及往事,杜甫仍然神妙独难忘。

杜甫这次江南漫游,历时三四年之久。

他游历了苏州,杭州,渡过钱塘江,抵达绍兴。

后来还参观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之处,寻索秦始皇东巡的足迹,沿曹娥江溯流而上,直达剡溪,停泊在天姥山下。

因为要参加进士考试,他才回到巩县老家。

遗憾的是,此次游历,他没有留下什么诗作,此后也没有机会再游江南,只是在他的回忆中不时浮现江南的丽影。

735年的进士考试是在洛阳进行的,共录取进士27名,不把屈原、贾谊、曹植放在眼里的杜甫却落第了

天才落第是科举被人诟病的一个最常用证据。

其实,所有统一考试,包括科举考试,本来就是为通才而不是天才准备的。

天才自有天才成长之路,不必挤统考这座独木桥。

杜甫没有考上进士,心理上根本没有受到什么打击,而是开始了他的齐鲁之游,攀上了东岳泰山。

泰山,一直是杜甫心中仰止的圣地。

一旦有机会登临,他思如泉涌,写下了中国文化史上不朽的名篇《望岳》

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泰山的雄伟,更重要的是表达了作者的胸襟和气概。

其时,杜甫的父亲在山东兖州任司马。

杜甫以兖州为据点,在齐鲁游历了四五年(736年~740年),事业前途没有打开什么新局面,诗歌创作却达到了新的高度

744年,33岁的杜甫在洛阳遇见了44岁的诗仙李白。

此时,相对于默默无闻的杜甫,李白早已成为诗界绝顶,但对此,李白丝毫没在意,随后更是留下了文人相敬相惜的千古佳话。

李杜携手渡过黄河前往王屋山寻仙,沿大运河东行梁州(开封)、宋州(商丘)。

这两座城市都位于大运河北段广济渠畔,水陆交通便利,当时有舟车半天下之说。

李杜在这里遇见了另一位大诗人高适。

三位诗人一起登临怀古,把酒论文,指点江山,快意人生

随后,各自奔前程的杜甫到齐州太守李之芳家看望祖父李邕。

李邕既是一位文章大家,又是一位名士,时人争相结交。

入秋,杜甫再度前往兖州,去看望已经回到兖州辖区任城家中的李白。

两人一起入山访道,出城寻隐,同醉共眠。

这是两位大诗人的最后一次会合

自此之后,杜甫西去长安,李白南渡长江。

分手以后,特别是到了晚年,杜甫经常在诗中怀念这位诗仙。

746年,35岁的杜甫来到长安。

在这之前,杜甫的父亲由兖州司马改任距长安不远的奉天(陕西乾县)县令。

这也许是他西去关中的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便是杜甫想要谋得一官半职。

747年,杜甫再次踏上自己的赶考行程,只不过可惜的是这次他再次失利——主持这场全国公开招贤考试的李林甫,害怕有人检举自己,所以玩弄阴谋,让这次应征的文人学子没有一人及第。

随后面对唐玄宗的质疑,他更是堂而皇之的说道皇上圣明,因而野无遗贤,对此,唐玄宗高兴至极,不仅没有惩罚他,更是赏赐了他。

可李林甫高兴了,那杜甫可就难受了,因为已经有过一次落第的经历,加上年岁渐长,杜甫把这次考试当作自己的一个主要出路,并且以自己的才气和名声,以为必定成功。

不料竟然出现这样的结果,杜甫非常伤心,一再在诗文中提及。

这个时候,杜甫的个人生活开始走入困境,只得经常为长安的几个贵族充当宾客,在主人欢宴之时为之赋诗作文。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杜甫学会了一点医药知识,经常采摘或种植一些中药材卖给那些贵族朋友,换来一点残杯与冷炙

为了改变这种困苦的生活,杜甫努力抓住一切机遇。

751年正月八日至十日3天内,唐玄宗接连举行了三个盛典,祭祀玄元皇帝、太庙和天地。

杜甫趁机写成《进三大赋表》,投入可以直达皇帝的信箱——延恩匦。

唐玄宗读了这三大赋后,十分赞赏,让杜甫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考试他的文章。

这是杜甫在长安十年最为光荣炫耀的一件事,他在一天之内声名大震。

考试时集贤院的学士齐集观看。

可是,幸运如昙花一现,不要忘了还有李林甫在一旁虎视眈眈,不出意外考试之后便没有了下文。

贫与病总是接踵而至。

就在杜甫仕进无望,生活贫困之时,身体也开始日渐衰勇,在751年的秋天不幸染上疟疾,在病床上躺了整整一个秋季。

贫病交加的生活,今杜甫看清了盛世背后的真相。

他的诗作开始表现人民生活的困苦。

755年,44岁的杜甫在长安经过9年努力,获得了一个正八品下看管兵器的职位。

就职之前,他去看望奇居在奉先的妻儿,途经唐玄宗与杨贵妃寻欢作乐的骊山脚下,想着当年的意气风发,再看看现在的一事无成,杜甫不禁百感交集,写下了干古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然而还没等杜甫到郁州家中没几天,安禄山就在范阳起兵造反,对此可怜的杜甫再次开始了流亡生活,不料流亡途中被安禄山的军队俨获

押回长安。

由于杜甫没有什么政治地位,所以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一晃便来到757年,因为肃宗急于收拾人心,杜甫摇身一变成为左拾遗,对此后人对这个官职的评价是可大可小。

但如果能平安的渡过余生也行,可惜的是没多久他便卷入了一场宫廷政治斗争——因为看见自己的好友房琯遭政敌陷害,所以杜甫上书,但是因为言辞过于激进引起肃宗的震怒,被下今入狱受审。

幸得友人营救,才于六月一日被宣告无罪,但从此肃宗者他怎么都不顺眼,于八月份命他去鄜州探视妻子。

757年九月,郭子仪率官兵收复长安,并进而收复洛阳。

肃宗于十月还京,杜甫也于十一月从鄜州赶到长安。

这是他在长安的最后一次居留。

758年六月,杜甫被视为房琯一党被赶出长安,这一年,杜甫回到洛阳老家,于次年春天才返回华州。

返程路中,正逢官军新败,洛阳一带再度陷入恐慌之中。

官方强征兵役,搜刮财物,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杜甫将沿途所见所闻,写成了中国诗歌史上著名的三吏三别:《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这六首诗自成一组,忧愤深广,被视为中国诗歌的典范。

写下三吏三别之后,杜甫对唐肃宗政权彻底失去了信心,对此他放弃了自己一生都在追寻的官职西行秦州

在秦州,杜甫生活艰难,不得不再次采药卖药以维持生计。

但他的诗作却十分丰富,边疆危机,山川形势,城郭村落,风土人情,一一进入他的诗篇。

为停留多长时间,他再次起行,奔向成都,这一路行程,杜甫同样一一记入诗中。

从秦州到成都的的两组纪游诗,向人们展示了深藏在西北内陆的锦绣河山,壮丽景象。

从写下三吏三别到进入成都,杜甫这一年48岁。

这是他一生中最为艰苦的一年,也是他诗歌成就最高的一年,是史诗、画经并雄之年。

763年正月,安史之乱勉强结束,正在梓州的杜甫听说官军收复了河南河北,一时惊喜若狂,奋笔写下了一首千百年来打动过千百万乱世流亡者的诗篇: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写完诗后,他便踏上了返乡之路,但可惜的是安史之乱虽平,中原之祸却远未了结。

杜甫只得继续在四川逗留,直到765年五月,他才买舟东行,因为一路感染风湿,肺病发作,脚部麻痹,只得停下来休息,直到第二年春天才从云安迁往夔州

768年正月,杜甫感觉身体有所恢复,决定继续东行,从白帝城放舟,经巫峡,直达江陵(荆州)。

由于安史之乱,中原人士纷纷逃往较为安定的楚、湘。

江陵成为南下的交通枢纽,十分繁荣。

但是,又老又病、耳聋臂瘫的杜甫却难以在此立足。

他只得继续南行公安、岳州(岳阳)等。

南方的山水如诗如画,杜甫一路南行,却没有游山玩水之兴,只有生活困顿之累。

他本来期望南下投亲靠友,却不料阴差阳错,投亲不成,靠友无望,上岸无处立足,只能困居船上

770年冬,59岁的杜甫从潭州出发欲往岳州,在行驶于湘江上的客舟中溘然逝世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在贫病漂泊中告别了人世。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