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教声闻,缘觉,菩萨的三乘教法中,菩萨乘(或佛乘)为大乘教法。
大乘佛教大乘佛教指能将无量众生度到彼岸,佛教中用马车来比喻度众生的工具,大乘的相应梵语是“Mahayana”,是大的车乘之意。
在佛教声闻,缘觉,菩萨的三乘教法中,菩萨乘(或佛乘)为大乘教法。
大乘佛教亦称“大乘教”,略称大乘”,梵文音译“摩诃衍那”、“摩诃衍”等。
传达摩西来,初到东土曾赞叹“东土神州,好一派大乘气象!”中国汉地佛教,自隋唐以来,一直即以大乘佛教为主。
汉传佛教也事实上成为大乘佛教的主要发展与承传者,并弘扬到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世界各地。
而北传佛教的另一支晚些时候传入西藏,蒙古等地,形成藏传佛教。
到近代,学界一般将大乘佛教专指汉传佛教。
按照佛教经典原本的解释,“慈”和“悲”是分别从两个不同的方面来体现佛教对众生的关怀的。
如《大智度论》中说:“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大慈以喜乐因缘与众生,大悲以离苦因缘与众生。
”佛教视“苦”为一切世间法的根本相状,求道修证也就是要脱离此无边之苦海。
所以,在拔苦与乐的慈悲精神中,亦以拔苦为根本。
佛教的这种慈悲精神,在大乘佛教中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扬,甚至被视为佛教的最根本精神。
如《观无量寿佛经》中说:“佛心者,大慈悲是。
”《大智度论》中则更明确宣称:“慈悲是佛道之根本。
”在大乘佛教所崇仰的那些佛、菩萨中,无一不有自己的誓愿,然救世济众则是他们共同的誓愿。
此中,尤以地藏菩萨救度众生的誓愿最大、最为感人。
据《地藏菩萨本愿经》中记载,地藏菩萨发愿说:“若不先度罪苦,令是安乐,得至菩提,我终未愿成佛。
”(卷上)所以,后人为地藏菩萨所作的对联曰:“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充分表达了地藏菩萨的宏大誓愿。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