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俗 > 传统节日

春分习俗盘点 春分为什么要竖蛋

时间:2024-12-23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有关于春分习俗的问题,小编针对这个问题为你提供相关的问题解答,希望对你有帮助。



  所谓春分就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每年公历大约为3月20日左右,太阳位于黄经0°(春分点)时。

春分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半球的季节相反,当北半球是春分时,南半球则是秋分。



  春分是什么意思?

  春指的是春季或者春天。

而“分”其实有多重含义。

首先,其分的是昼夜。

农谚说“春分秋分,昼夜平分”,在春分节气这天,白天和黑夜分别都是12个小时了。

这一点在农历书中也有记载:“斗指壬为春分,约行周天,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又当春之半,故名为春分。

”第二个含有则是把春季一分为二。

古人把立春和立夏这个期间划分为春季,其中整整是90天,而春分正好在立春、雨水、惊蛰三节之后,每个节气都恰好是15天,三个节正好45天,这样正好是春季的一半,所以春分也有平分春天这个意思。


春分习俗盘点 春分为什么要竖蛋

  春分节气到了,气温也开始明显上升了,在北方的天气已经变暖了,而南方大部分地区的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在很多地区还流传着“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等农谚。

并且这个时候也是播种的好时节,在民间还流传着“惊蛰到春分,下种莫放松”、“春分种子普遍抢,有田种在春分前”等等老谚语。



  西汉董仲舒在《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中提到:“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就是说,春分时昼夜等长,其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北移,逐渐昼长夜短。



  依照节气到来的时间,在特定的方位举行隆重的仪式,是一项古老的时令习俗。

在古代,春分时一般会举行祭日仪式。



  《礼记》记载:“祭日于坛。

”按照孔颖达的注疏就是“谓春分也”。

自周代起,此习俗历代沿袭。

古代帝王的祭日场所大多设在京郊。



  明、清两代,北京日坛成为皇帝在春分祭祀大明神(太阳)的地方。

每逢甲、丙、戊、庚、壬年份,皇帝亲自祭祀,其余的年岁由官员代祭。



  祭日虽然比不上祭天与祭地典礼,但仪式也颇为隆重。

清朝潘荣陛的《帝京岁时纪胜》里提到:“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



  春分为什么要竖蛋

  春分时,有一个游戏很是知名,那就是“竖蛋”。

游戏方法简单有趣:取一枚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想办法把它在桌子上竖起来,多加尝试,成功者也有不少。



  对上述游戏的原理,有一种说法称:春分昼夜等长,呈66.5度倾斜的地球地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处于一种力的相对平衡状态,有利于竖蛋;此外,鸡蛋的表面其实高低不平,有许多突起的“小山”,找准平衡点,鸡蛋就能竖起来了。



  过去,在春分还有挨家送春牛图的:它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唤作“春牛图”。



  送图者大多是一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春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即兴发挥,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

此举俗称“说春”,说春人便叫“春官”。



  此外,春分还有多种习俗。

民俗专家萧放对记者表示,春分习俗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当天昼夜平分,古人还会在这天校对度量衡器具,以取公平之意。



  春分习俗盘点

  酿酒。



  在山西流传着春分日酿酒的习俗。

《文水县志》记载:"春分日,酿酒拌醋,移花接木。

"在山西陵川,春分这天不仅要酿酒,还要用酒、醋祭祀先农,祈求庄稼丰收。

造春分酒是山西、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浙江等地流行较为广泛的习俗。



  吃春菜。



  岭南地区春分日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作"吃春菜"。

"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春碧蒿"。

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春菜。

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

采回的春菜一般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

人们认为:"春汤灌脏,洗涤肝肠。

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一年自春,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粘雀子嘴。



  有的地方春分这一天按习俗每家都要吃汤圆,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圆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签穿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



  祭日。



  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

周礼天子春分日于日坛祭日。

《礼记》载:"祭日于坛。

"孔颖达疏:"谓春分也。

"到了清代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也有记载:"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

"

  日坛坐落在北京朝阳门外东南日坛路东,又叫朝日坛,它是明、清两代皇帝在春分这一天祭祀大明神(太阳)的地方。

朝日定在春分的卯刻,每逢甲、丙、戊、庚、壬年份,皇帝亲自祭祀,其余的年岁由官员代祭。

春分祭日虽然比不上祭天与祭地典礼,但仪式也颇为隆重。

明代皇帝祭日时,用奠玉帛,礼三献,乐七奏,舞八佾,行三跪九拜大礼。

清代皇帝祭日礼仪有:迎神、奠玉帛、初献、亚献、终献、答福胙、撤馔、送神、送燎等九项议程,也很隆重。



  春社。



  春社是古时春天祭祀土地神的活动,周代为甲日,后多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举行。

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始有春、秋二社,约在春分、秋分前后举行。

北宋词人晏殊《破阵子》词中有句"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即可证春社的大致时间。



  社日活动以祭土地神为主,又可分为官社和民社。

官社庄重肃穆,礼仪繁缛;而民社则充满生活气息,成为邻里娱乐聚会的日子,同时有各种娱乐活动,有敲社鼓、食社饭、饮社酒、观社戏等诸多习俗。

到魏晋隋唐后,春社又增加卜禾稼、种社瓜、祈降雨、饮宴等内容,甚为风行。

唐代诗人王驾《社日》诗有云:"桑拓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可想见古时民社的热闹场面。

春社除了祭祀土地神以求丰年,还有指导农事、娱乐睦族、宣政教化等作用。



  春祭。



  我国南方某些地区农历二月春分就开始扫墓祭祖,叫作春祭。

扫墓前先要在祠堂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杀猪、宰羊,请鼓手吹奏,由礼生念祭文,带引行三献礼。

春分扫墓开始时,首先扫祭开基祖和远祖坟墓,全族和全村都要出动,规模很大,队伍往往达几百甚至上千人。

开基祖和远祖墓扫完之后,然后分房扫祭各房祖先坟墓,最后各家扫祭家庭私墓。

大部分客家地区春季祭祖扫墓,都从春分或更早一些时候开始,最迟清明要扫完。

各地有一种说法,谓清明后墓门就关闭,祖先英灵就受用不到了。



@-----------------------提示-------------------------@

今日生肖运势播报专版,每日生肖运势查询,欢迎大家到(今日运势版)查看。

化太岁锦囊开始热销,欢迎有需要的到【吉祥商城】查看下单购买。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