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具有说服力的或是野人毛发|野人-千易网
首页 > 谜团 > 未解之谜 > 野人

最具有说服力的或是野人毛发

时间:2023-05-23网络作者:小白

(诡秘的地球uux.cn)据中国社会科学在线:对于已经收集到的野人脚印、毛发、粪便、睡窝、啃食食物的残痕等间接证据,已故华东师范大学物种系教授刘民壮在其《近年来我国关于野人毛发的发现和鉴定》一文中认为,这些证据中最具有说服力的是野人毛发。

通过研究野人毛发,学者得出了合乎科学标准的现代物种学结论。

1976年,在房县桥上公社村民龚玉兰目击野人的现场,人们捡到了长3—4厘米的浅灰色绒毛,以及长约5厘米、少数末端发黄的黑色细毛。

当时参与考察的有关单位对这些毛发进行了协同研究。

据袁振新、黄万波的《野人谜团:向科学挑战》一文显示,研究人员经过反复胶膜制片与镜下观察发现,浅灰色绒毛的表皮鳞片呈复瓦状排列,间隔稀,横纹起伏大,髓腔窄小;黑色细毛的表皮鳞片与浅灰色绒毛相似,间隔中等,髓腔时有时无。

两者的毛干横切面只有皮质,髓腔极小,或无,其间有色素,皮质外有一层较厚的角质,皮质部填满了色素粒。

这些性状与棕熊和黑熊的毛发分别极大,而与灵长类的毛发较为接近。

单凭毛小皮形态或髓部结构来鉴别种属关系特别是鉴别灵长类动物的种属关系,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通过对白眉长臂猿、猕猴、短尾猴、黑猩猩以及现代人毛发等的实验,华东师范大学物种系教授曹汉民发现,采用综合分析的方法研究毛发亚显微结构,可以根据毛小皮纹理密度、色素颗粒排列和髓部精细结构等特点,严格将现代人毛发与其他灵长类动物毛发相分别;同时,又可根据各灵长类动物毛发的亚显微结构差异对其科类进行鉴别。

曹汉民、刘民壮等学者还曾对1980年收集的发现于四川巫溪县后河乡、镇全乡、通城乡,以及浙江九龙山的4组可疑毛发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区别与白眉长臂猿、猕猴、黑猩猩、黑熊、苏门羚羊以及现代人的毛发进行对比。

通过研究,学者初步认为浙江九龙山的毛发可能属于灵长类的猴科动物;而巫溪县通城乡的毛发,据说保存了5代,试验中未见到髓部结构,色素颗粒极少。

巫溪县后河乡、镇全乡的两组毛发具有某些相似的特点:色素颗粒呈外围性分布,髓部较小,髓质指数为0.16和0.17,髓部结构致密,这些特点皆与对照动物有别。

尤其是巫溪县后河乡的毛发,其毛小皮纹理指数(16列/100印)、色素颗 粒分布和大小以及髓部具细纤维结构等特点,与现代人较为相似,但又不尽相同。

对于毛发的分析,最好能鉴定出是哪个部位的毛发,因为动物头部、腹部、背部、尾部毛发的结构都有差别。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冯祚建对记者说,首先,应从形态学上观察和分析毛发的外表形态,根据毛发的粗细、长短、颜色等外部特征,与类似的动物毛发进行逐一比较;其次,从组织学上进行进一步研究(如切片分析),通过实验分析毛发的内部结构,并与有关动物的毛发结构作对比。

冯祚建说,20世纪80年代,由于技术限制,研究人员多从物种角度分析毛发,随着DNA检测技术的发展,现在可以通过DNA序列对比进一步佐证。

DNA检测采用的是比对法,需要有可比较的参照物。

现有的DNA数据库里并没有野人的DNA序列,因而,只能采取逐一排除法,同现有的基因库中的DNA序列进行逐一比较。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标本馆馆长刘金毅向记者讲解了具体的步骤。

首先,通过DNA技术检测出该毛发的DNA序列;其次,跟所有已知动物的DNA序列进行对比;最终,跟人类的DNA序列进行比较。

通过跟不同的DNA序列进行比较,研究人员需要判断它们是否一致,分析它们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并以此确认它是哪一种动物或不是哪一种动物,是人类或不是人类。

刘金毅说,如果排除了所有已知动物,又发现其跟人类的亲缘关系非常近,但并不完全一致,那么,这可能在巨大程度上支柱野人这一结论。

但是,还需要其他证据来进一步佐证。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标签: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