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川
1
上班路上,老家打电话过来,说又下大雨了,恐怕又要发大水。
在老家,洪水、洪涝,那是官方、书面语,老百姓一般都直接说发大水。
确实就是大水。
连续几天大雨之后,湍湍溪流会暴怒如狂,黄泱泱的大水,铺天盖地而来。
你逃到屋顶上,漆黑一片的夜里,呼喊无人答应,恐惧、绝望、战栗,会一个个吞噬你。
我们家的老房子地势不高,一旦大雨不停,上游泄洪,那我家就要被淹了。
记忆中,懂事以来,我家至少有3年都被反复淹过,至于次数吗,那没有二十次,也有十七八次了。
2
第一次应该是1991年。
那时我懵懵懂懂,尚未幼儿。
记忆里就是一个夏日午后,那灰灰的,黄黄的大水,从远处一片一片漫过河滩,漫过大堤,不急不慢地涨到了家门口。
记忆里大家都很快乐,吵吵闹闹的把一楼的家具搬到二楼,把鸡鸭猪也要赶上去。
大人们好像也不急,就像看热闹一样。
那一次运气好,大水涨到大门前的台阶时就不动了,并没有登堂入室。
大水退去后的一天,姆妈牵着我,去村里领了2袋救灾的方便面。
那是我第一次吃到方便面。
好像是一个台湾,或者新加坡的牌子,只记得包装袋是黄色的,名字已经忘记了。
那是九十年代,物质还很匮乏。
我们小朋友,逢年过节有快鸡蛋糕、奶糖吃就不错了。
方便面绝对是稀罕物。
好像也是从那次发大水之后,小学门口的小卖部里也卖起了方便面,一包8毛钱,幸运牌。
村里有个小朋友,她爸爸每天给她一块钱零花钱,她就买幸运吃,我们都眼馋的不得了。
二三十年之后,有一天我突然想起幸运,上淘宝一搜,竟然还有卖。
立即下单买了一箱,可惜最后吃了两口就倒了。
旧梦不可重温啊。
3
亲历的第二次洪水,是1998年。
那一年夏天,雨水特别多,特别大。
我后来读书,看到雨若悬绳”四个字,一下子就会想起那一年。
晚上,我们在倾盆大雨中,忧心忡忡地睡去。
早上,又在提心吊胆中醒来,去看看大河里的水位又涨了多少。
终于,一天半夜,姆妈焦急地拍醒了我,说:大水已经漫过了防洪堤,快点到二楼去。
大水来得又快又猛。
刚刚才漫过防洪堤,转眼就到了大门口。
这一次大水淹进了家,一直涨到了距离天花板只有半米多才停。
家具、厨房里的坛坛罐罐,在客厅里漂来漂去。
我站在二楼的楼梯口,看着黑乎乎的水,一晃一晃地拍打着楼梯间的水泥台阶。
心惊肉跳,一夜未眠。
天亮之后,站在二楼放眼看去,灰黄色的大水,已经淹没了整个村子。
水面之上,枯枝、死猪、蛇、杂草。
我们家是水泥砖盖的楼房,还比较安全。
但村里许多土坯砖头盖的房子倒了,还有一对老夫妻来不及逃生,被活活淹死在屋子里。
事过多年之后,才知道1998年洪水,是一次罕见的特大洪水。
那一年,解放军、老百姓损失惨重。
对我们村来说,那一年洪水退去之后,大堤倒了,三分之一的水田也被毁了。
4
记忆最清晰的发大水,是2002年夏天。
那时我已经上高中了。
那一年似乎并没有什么大雨,但大水却很奇怪,隔三差五的来一次,而且来得特别准时。
前前后后,我家被淹了五六次。
第一次水位最高,有一人多深,然后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一次刚刚掩过脚面。
今天想起来,我才有些缓过神:为什么当年雨水不多,却有大水,而且那么准时?很可能是上游雨水太大,为了保大城市,不得已进行的泄洪。
我们家正好就在泄洪区。
淹了五六次,大家好像也没什么怨言,中国的老百姓为了大局,默默奉献的品质,非外人能体会。
每一次大水退后,家里到处都是淤泥。
我们一家人做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从压水泵里压水。
有些人家没有水泵,就得到河里挑水。
然后一桶又一桶地提到屋子里,冲洗墙壁、洗刷家具、锅碗瓢盆。
5
天黑透了,雨不停地下。
我们形容大雨,常常说它是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不停地往下落。
其实错了,真正的大雨,不是断了线的珠子,而是用珠子穿成的线,没有断落,没有止息,从天上源源而下。
所谓雨悬如绳,三日不绝”就是这个意思。
等到水位涨上来,一两道划破天际的闪电之下,水光黑乎乎地晃动,一大片,一大片,铺天盖地,漫漫而来。
如果是在白天,看到大水一步步漫上来,心里还不会那么怕。
还可以提前预判水势,该走就走。
如果是在黑夜,那就会很慌。
警醒的人会不停地起床查看洪水涨势,也有人睡着睡着床就飘起来了。
你不知道水还会不会继续涨,脚下的房子会不会塌,有没有人来救你。
你也不敢逃出门,因为四际田野,早就被水淹了。
黑夜大雨之中,脚下只有一片水,没有沟,没有路。
小时候无知无畏,还像过节一样看热闹,到大了,那就是不寒而栗,知道自己曾经在死神边缘来回好几次了。
6
站在岸边高处看大水,可以事不关己”,身处其中者,切肤之痛
我现在对发大水记忆最深的一件事就是,大水退去之后,我们要反复冲洗家里的一切。
可即使这样,那些被洪水浸泡过的墙壁、木头、家具,无论你冲洗的多么干净,晾了多久,一到夏天,它们还是会散发出一种潮湿、腐烂的气味。
那种气味就像坏掉的马铃薯,返潮的地漏。
墙壁上的霉斑,无论你刷多少次石灰,还是会冒出来。
田地里,等待了一个冬春,却没有来得及脱粒的菜籽,全都冲掉了。
菜园子也毁掉了。
我记得1998年,我整整吃了一个夏天的辣椒炒空心菜、空心菜炒辣椒,土豆炒辣椒、辣椒炒土豆。
2002年也一样。
因为除了空心菜和储藏在二楼的马铃薯,菜地里所有的蔬菜,在大水浸泡之后,都会死掉。
直到今天这两样菜我都不太吃。
实在是当年吃多了。
对我的老家来说,每到夏天,很多地势低洼的人家,都会焦虑,祈祷今年不要发大水。
有时候灵,有时候不灵。
有能力的,在亲历了98年的洪水之后,再盖房都会特别垫高地基,或者干脆就搬到地势高的地方了。
我们家也因为搬迁的原因,08年之后也再也没有被淹过了。
这几段曾经的记忆,也真的只是记忆了,不用在现实里重新遭一遍罪了。
但每每大雨之际,那种恐惧和腐烂的气息,又会浮上心头,怎么样也挥之不去。
中国实在是太大了,自然灾害多。
每一年不是这里有旱灾,就是那里有雪灾,不是这里地震了,就是那里山崩了。
哪一年如果风调雨顺,啥事没有,说不定心里还觉得有点奇怪。
中国的老百姓要求的真不多,无非就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但偏偏这八个字,要实现起来是真难。
也偏偏这个人间,就是这么残酷。
如果你经常感觉身体不舒服、心情烦躁、运势低迷,那么很有可能就是你的房子出问题了。
很多人都知道看风水可以旺运,但其实我们每天生活和工作的地方就是风水局。
今天就从环境格局以及居住者的状态三个方面告诉你如何判断自己的房子是否旺。
·第一点,看环境和气场。
采光好、通风顺畅的房子一般气场都比较好。
因为这样的房子阳光充足,空气流通代表着阳气比较足,住起来也会更加舒服和有活力。
相反如果周围的环境嘈杂不堪、空气质量差或者靠近高压线、垃圾堆、医院、公墓这些地方,都会让房子的气场变得很弱。
·第二点,看风水布局。
风水讲究藏风纳气,只有气聚而不散才能藏得住生气。
比如大门作为住宅的气口一定要保持干净明亮,不要对着楼梯、电梯或者直冲马路。
玄关作为进门的第一个空间也最好要保持整洁,不要堆放杂物。
还有客厅是家中聚气的地方,要尽量宽敞明亮,家具也不要随意乱放以免造成气流阻塞。
卧室则要安静温馨,床不宜正对镜子或者门口,床头要靠墙这样才会有依靠的感觉。
厨房和卫生间都是污秽之地,要注意保持干净干燥,不能水火相冲。
·第三点,看居住者的状态。
如果一个人长期住在阴暗潮湿、杂乱无章的房子里,不仅会影响身体健康还会导致情绪不稳定,甚至出现破财、破产等情况。
所以想要提升运势、改善财运一定要先从改变家具环境开始。
以下是需要注意的关键要点,分为实用原则和象征意义两个层面: 一、基础布局原则(实用层面) 1. 动线流畅性 避免家具堆砌阻碍行走路径,尤其客厅和走廊需保持通透。
例如,沙发与茶几之间保留60cm以上距离,确保活动自如。
科学依据:杂乱空间会增加心理压力,流畅动线能提升居住效率。
2. 自然采光与通风 每日至少2小时直射阳光(如无法实现,可用全光谱灯光模拟),卫生间安装强力换气扇降低湿度。
数据参考:WHO建议室内湿度维持在40%-60%,可减少霉菌滋生。
3. 功能区动静分离 - 将卧室集中布置在远离入户门区域,厨房与书房避免相邻(油烟干扰),儿童房不宜紧邻客厅电视墙。
二、文化象征体系(心理暗示层面) 1. 入户区能量场 大门对角线的「明财位」可放置水晶洞(直径20cm以上)或保险柜,避免堆放鞋柜。
若户型缺角,可用泰山石敢当(30cm高度)补缺。
隐喻逻辑:传统堪舆学中,大门象征「纳气口」,整洁环境暗示财路通畅。
2. 卧室情感磁场 采用暖色调床品(如浅咖色系),床底保持15cm以上空隙便于清扫。
镜面避免反射床铺,可用布帘遮挡。
心理学解释:暖色调促进褪黑素分泌,无镜面干扰可减少睡眠时潜意识紧张。
3. 厨房水火平衡 -灶台与水池呈L型布局最佳,若直线相对可用绿色植物(如薄荷)作为过渡。
刀具收纳于抽屉,台面保持空旷。
文化符号:灶神信仰衍生的「火位宜藏」,实际操作中规避水火对冲的安全隐患。
三、现代适应方案 小户型优化:使用镜面扩大空间感时,避免正对床头或大门。
可选用艺术化处理的茶色镜或菱形切割镜。
高层住宅:20层以上阳台种植耐旱植物(如虎尾兰),搭配金属风铃化解「风煞」。
智能设备整合:空气检测仪联动新风系统,保持气流清新;色温可调灯具模拟自然光周期。
四、关键禁忌与替代方案 横梁压顶 横梁压顶会导致视觉压迫感可以用吊顶设计,安装筒灯弱化线条 。
厕所居中 厕所居中潮气会影响建筑结构 ,增加排风频率+防水涂层 楼梯对大门 楼梯对大门导致隐私性差 , 可设置玄关屏风(透光材质)。
五、执行建议 1. 优先解决可见问题(如漏水、开裂墙面),再调整布局。
2. 调整周期以3个月为观察期,记录睡眠质量、家庭关系等变化。
3. 结合个人八字命理仅作参考,重点在于空间是否符合生活习惯。
风水本质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天人合一,古人总结的环境心理学,现代应用中应注重功能性改善,而非盲目全部遵循古人教条。
保持空间整洁、光线充足、动线合理,已能解决80%的居住困扰。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