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看得懂的红崖天书|未解之谜-千易网
首页 > 谜团 > 未解之谜

没人看得懂的红崖天书

时间:2023-10-03网络作者:小白

红崖天书位于晒甲山西侧岩壁上。

在一块长约100米、高3米的土红色石壁上,分布有20余个非镌非刻、非阴非阳、似隶非隶、似篆非篆、形若古文的图画符号,字迹红艳似火,虬结怪诞。

由于无人能识这些字符,更难解其意,因此这些字符被称为红岩碑、诸葛碑,晒甲山也常被人们称为红岩山。

关于红崖天书最早的文字记载始于公元1500年(明弘治十三年)。

《贵州图经新志》中记载:红岩山,在永宁州西北八十里。

近山间居民,间闻洞中有铜鼓声,或岩上红光如火,则是年必有瘴疠。

世传以为诸葛武侯驻兵息鼓之所。

公元1546年(明嘉靖二十五年),贵州普安州(今盘县)诗人邵元善的诗提及红崖天书的形貌,而且还对其做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破译,从而掀起红崖天书破译的第一次高潮。

邵元善认为,红崖天书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南征时与当地少数民族结下的诅咒盟誓的石碑。

清朝道光、光绪年间,由于民间收藏热的兴起,出现了红崖天书破译的第二次高潮。

公元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永宁州团首罗光堂为了晋级,想要拓印一大批红崖天书,以送给顶头上司,便命令工匠用桐油拌石灰涂凸字面,使字变成阳文进行拓印,之后又命令工匠用锤钻将桐油石灰铲平,让人参照还残留的某些笔划,随意乱刻上一些似文似图的字,这样就使红崖天书的本来面目遭到了破坏。

上世纪90年代,随着贵州安顺地区行署发出百万元悬赏破译红崖天书的消息,社会上掀起了第三次破译高潮。

但是,自明朝弘治初年至今500多年,虽然参与破解研究红崖天书的专家学者给出了40余种说法,但是,他们的破解都存在诸多破绽或难以让人信服的地方,能够得到绝大多数专家学者认可的破译至今没有出现。

故有人认为红崖天书的神秘性不亚于古埃及的金字塔、秘鲁纳斯卡地画、巴比伦空中花园等世界奇迹。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标签:红崖天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