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偶然的疏忽,一把铁锨被遗忘在沙漠里;一场突如其来的沙尘暴,让斯文·赫定发现了楼兰古城。
时光过去了117年。
2017年1月,新疆文物考古所、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文管所和博物馆、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等单位,在孔雀河流域进行考古调查时,也是“偶然间”发现了一座古城址,当时他们依自然地名命名为“咸水泉古城”。
随后发现的事,令他们更为意外、震惊:发现了楼兰最初的都城。
咸水泉古城的现状
咸水泉古城位于孔雀河下游尾闾地带黄土台地上,东南距当年斯文·赫定发现的楼兰古城57.5公里。
墙体北半部分已经被风蚀殆尽,现存西南至东北的南半部分,断断续续连接成半圆形。
根据残存墙体复原,古城呈圆形,直径300米,墙体宽2.2至2.7米,残存最高处2.5米。
西南段墙体残长48米,背风面堆积有厚厚的流沙。
考古人员发现,修筑墙体所有材料均为就地取材,有胶泥块、沙土、胡杨木柱、红柳枝、罗布麻、芦苇草等。
古城修筑前,将墙体基础部分的地面修治平整,局部采用减地法下挖。
墙体基础中顺向栽立有三排“Y”字形木柱,两“Y”字形木柱间顺向插立细木柱,共同构成墙体的“筋骨”,外排木柱距中排木柱1.2至1.5米,底部填充沙土;中排木柱距内排木柱1至1.2米,底部垒砌填充胶泥块。
墙体上部横向、顺向铺放红柳枝,一层层交叉垒放至顶部。
“Y”字形木柱直径20厘米左右,两根间隔2.8米。
从生土至“Y”字形岔口的距离为1.1米,岔口向上伸出部分多已被风蚀,现残存部分长20至40厘米不等。
“Y”字形木柱根部埋入柱洞中,柱洞深50厘米,直径25至35厘米,在木柱外壁至生土坑壁之间夹塞碎胶泥块填充加固。
两根“Y”字形木柱之间顺向栽立的小木柱粗细不一,直径5至12厘米,数量15至24根不等。
小木柱根部处均削尖,有的直接插入在生土中,有的掏挖小的柱洞后埋入。
“Y”字形木柱的岔口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以便于顺向搭置木柱,作为横梁。
横梁木柱都非常直,长3.2至5.7米,直径15至20厘米不等。
负责发掘的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胡兴军说:“三种木柱的质地均为胡杨。
在外排木柱、内排木柱的内侧,紧贴木柱顺向夹塞一排用红柳枝编制呈辫状绳子捆扎的罗布麻束,由底至顶部。
罗布麻束层宽约10至15厘米,既可防止大风掏蚀墙体,又能阻止墙体中的流沙、胶泥块、红柳枝等向外滑落,起到了防风固沙的作用。
”
由于风蚀,古城内外地面下切严重,形成若干雅丹。
雅丹多呈东北至西南向长条形,顶部与墙体基础处于同一水平。
“我们推测城内外雅丹顶部即为古城使用时期的活动面。
城内地表有零星陶片、石器等,陶片多为手制夹砂红陶。
在古城周边还采集到陶片、铜箭镞、铜手镯、铜扣、铜环、环首铁刀、铁箭镞、铁锅、石箭镞、砺石、绞胎玻璃珠等遗物。
”胡兴军说。
考古人员还在古城北2公里处发现了墓地,墓葬为带墓道竖穴土坑墓,整体呈“甲”字形,均已被盗掘。
每座墓室内埋葬数人或数十人,人骨散乱,推测其葬俗为丛葬,出土了铜镜残片、马蹄形木梳、木盘、角弓、箭杆、织锦等遗物。
楼兰、鄯善都城的争论
自斯文·赫定发现楼兰古城以来,楼兰的发现、考察与研究,一直是国内外考古、历史、地理等诸多学科学者们关注的热点,特别是楼兰、鄯善都城的问题一直都是学界争论的焦点。
楼兰作为西域三十六国之一,最早见于汉文文献《史记·匈奴列传》。
在公元前176年冒顿单于写给汉文帝刘恒的信中曰:“今以小吏之败约故,罚右贤王,使之西求月氏击之。
以天之福,吏卒良,马强力,以夷灭月氏,尽斩杀降下之。
定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皆以为匈奴。
诸引弓之民,并为一家。
”
根据张骞公元前138至公元前126年出使西域实地见闻成书的《史记·大宛列传》记载:“楼兰、姑师邑有城郭,临盐泽”。
由于“楼兰最在东垂,近汉,当白龙堆”,地处丝路北道要冲。
而汉武帝听张骞之言后,“甘心欲通大宛诸国”,而经过北道的使者,“一岁中多至十余辈”。
楼兰、姑师当道,本国亦缺乏水草,还需要承担“负水担粮,送迎汉使”的任务,疲惫不堪,感到非常苦闷;同时又被匈奴反间,多次袭杀汉朝和西域诸国使者。
出使过西域诸国的使臣向汉武帝上奏,说楼兰国有城邑,兵弱易击。
公元前108年赵破奴与轻骑七百人至楼兰,俘虏了楼兰王。
《汉书·西域传》记载:“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扜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
户千五百七十,口万四千一百,胜兵二千九百十二人。
辅国侯、却胡侯、鄯善都尉、击车师都尉、左右且渠、击车师君各一人,译长二人。
西北去都护治所千七百八十五里,至山国千三百六十五里,西北至车师千八百九十里。
地沙卤,少田,寄田仰谷旁国。
国出玉,多葭苇、柽柳、胡桐、白草。
民随率牧逐水草,有驴马,多橐驼。
能作兵,与婼羌同。
”
然而,自魏晋以后,楼兰不见正史,消失在历史的视线中。
20世纪初,国外一些人士依据楼兰出土简牍文书的研究成果,认为楼兰、鄯善国都扜泥城在米兰遗址,不存在迁都的问题。
德国学者将扜泥城定在若羌,日本学者认为楼兰国都即佉卢文书中的Kroraina,楼兰古城也即鄯善国都扜泥城,楼兰更名鄯善时并不曾迁都。
还有人认为从西汉到4世纪末鄯善国都一直在扜泥城,扜泥城肯定就是楼兰古城。
国内一些学者认为元凤四年以前国名为楼兰,都城为罗布淖尔西北的楼兰古城,元凤四年以后国名为鄯善,都城为今若羌县。
有人认为楼兰古城即楼兰国都,但认为更名鄯善后即南迁,楼兰古城成为汉代的屯垦戍守重地。
还有人认为扜泥城是楼兰改国名为鄯善后的都城,位置位于今若羌。
更有专家学者认为,元凤四年楼兰更名鄯善,都城从楼兰城迁到扜泥城,扜泥城为且尔乞都克古城。
楼兰鄯善都城到底在哪里
在汉通西域前,“楼兰、姑师邑有城郭”“楼兰、姑师小国尔,当孔道……皆有城邑”“汉使多言其国有城邑”。
对此,学术界已有共识:西域土著诸国建立的城池应为圆形。
从形制来看,咸水泉古城呈圆形,应为张骞凿空之行前,没有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由西域土著居民修建的城郭。
古城内的建筑虽已被风蚀殆尽,但城墙修筑方式显示了它的原始性。
它的建筑方式与塔里木盆地已发现的最古老城址——圆沙古城较为相似。
根据墙体复原,咸水泉古城直径300米,是楼兰地区及整个塔里木盆地绿洲现存最大的一座圆形古城,符合西域诸国时期都城的形制及规模。
咸水泉古城北有汉晋时期墓葬分布,沿台地边缘向东,可以和咸水泉墓葬群、楼兰墓葬群连接成片。
墓葬内遗物多被盗掘不存,但发掘的1号墓地两座墓葬中仍出土织锦残片,显示墓葬形制规格较高,非一般平民所能拥有。
出土器物多角弓、羊头等,显示出西域诸国时期“引弓之民”的特征。
考古人员选择不同地点的有机质标本做碳十四测定。
结果表明,古城墙体年代集中在东汉后期至魏晋前期。
“由于风蚀,咸水泉古城使用期间,数年或数十年墙体就需要加固,顶部红柳枝需要更换,所以现存城墙可能为楼兰城最后使用年代,并不是古城最早营建年代。
墓葬则集中在东汉前期,略早于墙体,这也间接证明墙体测年数据非古城最早使用年代。
”胡兴军介绍。
调查发现古城地表遗物较少,城内散布有零星的陶片、石磨盘残片等。
在古城周边采集到石箭镞、石刮削器、陶片、三翼铜箭镞、铜环、五铢钱、环首铁刀等,明显分属于青铜时代和汉晋时期两种不同时代的遗物,遗物数量以汉晋时期为主,魏晋以后遗物在古城周围只采集到2件,表明此地最后兴盛期为汉晋。
胡兴军说:“从考古材料、历史文献等蛛丝马迹中剥茧抽丝,咸水泉古城无论从本体形制、构筑方式抑或地表遗物、周围墓葬材料、地理位置等,均符合西汉西域诸国时期楼兰城的种种特点。
参考碳十四数据,我们推测,咸水泉古城就是元凤四年前楼兰都城——楼兰城。
”
他为记者勾勒了一张楼兰都城三次搬迁的路线图:楼兰经历了三个时期,咸水泉古城应该是楼兰最初的都城,这一确定,对斯文·赫定认定的楼兰古城也就有了新的解释:它应该就是史书上记载的扜泥城。
而乞尔其都克遗址,即土坯城,应为鄯善城。
三座城代表了楼兰、鄯善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咸水泉古城是西域诸国时期楼兰都城,是塔里木盆地早期城邑的代表。
元凤四年楼兰改名鄯善,都城由楼兰城迁往扜泥城。
虽然政治中心从楼兰城迁移出去,但楼兰城并未放弃,王族在此管理,仍有士兵和居民居住。
魏晋后期至南北朝时期,随着自然环境的恶化,粮食供应不足,鄯善国力大衰,经济重心向南转移,都城从扜泥城迁往丝路南道的鄯善城。
西魏大统八年,鄯善彻底灭亡。
(本报记者 王瑟)
它是举世闻名的新疆重要古迹,处于古代丝绸之路的枢纽位置,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这里曾是西域的一个“城廓之国”,据《史记·大宛列传》和《汉书·西域传》记载,早在2世纪以前就已存在。
楼兰古城至少在西汉便建成,公元4世纪末前后废弃。
其遗址整体呈不规则方形,占地108240平方米,东城墙长约333.5米、南城墙为329米、西面和北面均为327米,留存的遗迹主要有官衙、民居、佛塔、祭坛、燧台等。
以下是一些打卡楼兰古城的建议: - 提前了解历史:楼兰古城有着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在前往之前,可以通过书籍、纪录片等途径,了解楼兰的历史变迁、文化特点等,这样能让你在参观时更有感触。
- 申请与审批:楼兰古城并非随时向公众开放,且门票价格较高。
目前,中国人的门票价格大约为3500元(包含3000元门票和500元遗址保护费);外国人则需要缴纳30万人民币押金,并提前半年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预约。
你需要提前联系相关部门或通过指定的渠道进行申请和审批,以确保能够顺利进入。
- 规划行程:楼兰古城位于较为偏远的地区,周边交通和基础设施相对有限。
你需要合理规划行程,包括交通安排、住宿选择等。
可以考虑跟团或有经验的向导带领,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情况。
- 必打卡景点: - 古老城墙:触摸历经沧桑的砖石,感受历史的沉淀。
- 神秘佛塔:庄重而神秘,是拍照的好地方。
- 遗址博物馆:了解楼兰的兴衰,欣赏出土的文物,如晋代手抄本《战国策》、各种器皿、钱币、佉卢文书等,丰富知识储备。
- 携带必要物品:由于地处沙漠地区,气候较为恶劣,需带上足够的饮用水、食物、防晒用品、保暖衣物以及常用药品等。
同时,为了应对可能的沙尘天气,还可以准备口罩、防风镜等物品。
- 尊重当地规定:遵守景区的规定和要求,不随意触摸、破坏文物和遗址。
尊重当地的宗教、文化和风俗习惯,保持良好的行为举止。
- 注意安全:在参观过程中要注意自身安全,不要离开指定区域,避免迷路或遇到危险。
如果是自驾,要注意路况,防止车辆陷入沙中。
需要注意的是,楼兰古城的开放情况可能会受到政策、环境等因素影响,建议在计划前往之前,进一步查询相关信息并确认其是否开放,以及具体的参观要求和注意事项。
同时,也要关注当地的天气和交通状况,以便更好地安排行程。
另外,楼兰古城周边还有一些其他值得一游的地方,如米兰古城遗址、小河墓地、楼兰博物馆、吐峪沟麻扎村等,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时间进行选择和安排。
希望你能有一次难忘的楼兰古城打卡之旅!但请记住,保护文物和遗址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让这些珍贵的历史遗产能够长久地保存下去。
这座曾经辉煌一时的西域古城位于新疆罗布泊西部,它是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也是中亚地区的文化交汇点。
然而楼兰古城在公元4世纪左右突然消失,成为了一个永恒的谜团。
楼兰古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多年。
据史书记载,楼兰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是一个繁荣的城市国家。
它的人民以农业和畜牧业为生,拥有独特的文化和艺术。
楼兰古城曾经是丝绸之路的重要中转站,商人、使者和旅行者在这里往来穿梭,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楼兰古城的消失至今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
有人认为是由于气候变化和水源枯竭导致城市被废弃,也有人认为是战争、疾病或其他自然灾害造成的。
无论原因如何,楼兰古城的消失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想。
如今楼兰古城成为了考古学家和探险家们关注的焦点。
经过多年的考古发掘,人们逐渐揭开了这座古城的神秘面纱。
楼兰古城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文物和遗迹,包括城墙、宫殿、佛寺、古墓等。
这些珍贵的发现为我们了解楼兰古城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楼兰古城的发现对于研究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它见证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展示了古代文明的辉煌。
同时楼兰古城的消失也提醒我们要珍惜自然资源,关注环境保护。
探寻楼兰古城的神秘面纱不仅是对历史的追寻,更是对人类文明的思考。
这座曾经辉煌的古城虽然已经消失,但它留下的遗产将永远激发着人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让我们一同踏上探索楼兰古城的旅程,感受它的魅力和神秘。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