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谜团 > 未解之谜

四分钟速览秦岭违建整治始末

时间:2024-01-04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一抓到底正风纪——秦岭违建整治始末》

地方上的违法建筑为何惊动中央?习近平总书记为何四年里就同一问题作出六次重要指示批示?秦岭违建别墅顽疾迟迟得不到解决的背后,反映了怎样的政治问题?

1月9日晚,央视播出的新闻专题片《一抓到底正风纪——秦岭违建整治始末》,全景式披露了备受社会关注的秦岭违建别墅事件的来龙去脉,对有关地方党委政府存在的违反政治纪律、政治规矩以及形式主义走过场、官僚主义不作为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

透过现象看本质,秦岭北麓西安境内违建别墅问题,既是近年来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典型,也是有关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严重违反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的典型,教训十分深刻。

各地区各部门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务必把自己摆进去,举一反三、引为镜鉴,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觉悟,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始终把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摆在首位,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以实际行动践行对党忠诚。

事实证明,政治纪律作为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如果不能立起来、严起来、执行到位,必然会导致其他纪律全面失守,产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诸多问题,最终对党和国家事业造成重大损害。

秦岭北麓西安境内违建别墅问题,看似拆除违建别墅工作不作为、不到位,实质是有关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对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不作为、不到位,归根结底是,没有把“两个维护”作为最根本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严肃、不认真、不担当,对党中央的要求只传达不研究、只学习不落实、只表态不行动,讲政治停留在口头上会议上表面文章上,没有真正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导致“整而未治、阳奉阴违、禁而不绝”的严重后果。

秦岭拆除违建别墅

政治纪律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都是与具体的人和事紧密相连的,一旦割裂开来,就会让责任“空转”、工作“空转”,使“两个维护”沦为一句空话。

对秦岭北麓西安境内违建别墅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整治要求和责任落实指向不可谓不明确、不清晰。

批示是批给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的,那主要负责同志就要亲力亲为,承担起调查情况、解决问题的政治责任以及领导责任、工作责任。

但陕西省、西安市时任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没有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的政治内涵,头脑不清醒、认识跟不上,把落实工作等同于批文件、报材料,甘当甩手掌柜,胸中无数、失管失控,犯了典型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毛病。

西安市、区两级干部上行下效,在2014年的整治和后来的历次“回头看”中,弄虚作假、敷衍应付,使本该由陕西省委领导、西安市负责的整治工作乱象丛生、腐败横行,形成破窗效应,造成了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

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应当牢记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把严守政治纪律与履行自身职责紧密联系起来,抓具体、具体抓,敢于动真碰硬、敢于拍板负责,决不能大而化之、稀里糊涂,决不能把层层负责变成层层推卸责任,坚决防止和遏制问题滋生蔓延,以具体行动把“两个维护”落到实处。

严明政治纪律、强化政治监督是纪检监察机关践行“两个维护”的必然要求。

要增强政治敏感性和鉴别力,善于从政治的高度发现、审视问题,坚持从政治纪律查起,及时纠正、督促整改,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决策部署得到不折不扣的贯彻落实,确保令行禁止、政令畅通。

视频来源:央视新闻

文字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秦岭究竟多危险?两女子秦岭失联一人遇难,村民:我们都不敢靠近

3月5日,根据媒体报道,在秦岭失联多日的两名女子被救援队找到,不过其中一人已经遇难,而另一名幸存女子,也是在生命垂危之际,听到了救援队的声音,用尽了最后一丝力气吹了一声口哨,这才让她终于脱险。

说起来秦岭被称作“死亡禁区”,早在,就曾有数据统计过,从2017年至期间,至少有46人在秦岭遇险失踪,但却还是有不少驴友抱着侥幸心理去秦岭冒险,对此网友热评:“记得将救援费结一下”。

“两女子秦岭失联”事件回顾 这件事的来龙去脉,还要从3月1日开始说起。

当时陕西宁陕县警方接到报案,称有两名女子去秦岭攀登后失联,通过了解,原来这两名女子是在2月29日自驾来到了秦岭服务区,随后她们便自行进入到秦岭东梁,并在那里失联。

警方马上联合多个救援队展开救援工作,一直到3月4日傍晚,才终于找到了这两名女子,不过其中一人已经遇难了。

幸存女子表示,她们两个人是想要去秦岭攀登探险,结果没想到进山后去遇到了大雾,其中遇难的那名女子是在探路的时候,因为大雾天气影响视线,所以她不慎跌落悬崖,幸存女子看到同伴出事了,她想要过去营救,结果却被困在山崖下。

可以想象,被困女子看到同伴遇难,她自己又身处险境生死未卜的情况下,她内心是多么的绝望,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她们能够敬畏自险,不要抱着侥幸心理去秦岭探险,自然也就不会遇到危险了。

当地村民表示,这两名女子走的那条路,他们当地人都不敢走,如果她们在山中遇到了大雾时,能够马上停下来往回走,那么或许也就不会出事了。

网友热评:救援队一定要收取高额的救援费用 “山脉容易迷路,迷路了以后困在山里,冬天气温又低,的确是很危险的” “驴友应该承担搜救费用” “逝者安息,活者重罚,这得花多少的救援费用?还有救援人力!” “还有人记得十八驴吗?” 从网友们的评论来看,网友们都很气愤,觉得这两名女子明知道秦岭不可以随意攀爬,却还是要去冒险,而在出事后,还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救她们,这真的是给人添麻烦。

也有不少网友在评论中提到了“秦岭十八驴”,这是发生在去年10月的一件事,当时有18人组队攀爬秦岭,结果却在冰晶顶被困,随后警方和多个救援队展开营救,100多名救援人员用了近一天的时间,终于成功救下了这18名被困人员。

当时这件事也曾和这一次“两女子秦岭服务区失联”一样,引起了网友们的广泛关注和热议,大家都觉得这18个人就是在“没事找事”,所以才会管他们叫“秦岭十八驴”,结果没想到时隔数月,类似的事情再次上演。

那么秦岭究竟有多危险呢?为何说当地人都不敢随便进去? 不断有人在秦岭中遇险的主要原因,就是秦岭复杂的地理环境,以及诡谲多变的天气情况。

秦岭地势错综复杂、沟壑纵横,山脉交错险峻,到处都是一眼望不到头的茂密森林,以及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踩空坠落的悬崖峭壁。

即使是当地人进入秦岭,也是很容易发生迷路的情况,更别说那些本身就不是本地人,只不过是想来这里探险的驴友们了。

秦岭一年四季昼夜温差都非常大,尤其是夜间温度极低,并且天气变化多端,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风云突变,就好像这次两名女子遇险,就是因为山中突然起了大雾,但她们却没有对大自然心存敬畏之心,而是选择继续前行,这才最终酿成了悲剧的发生。

此外秦岭绝大多数地区,都保存着完好的原始生态环境,这也让秦岭山中有很多危险的动植物存在,尤其是危险的野兽,以及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出现的毒蛇,更是会对进入到秦岭山中的人构成致命威胁。

所以因为秦岭太危险了,才会只对外开放了极小的一部分,而这一部分的游览线路和探险路线,只要大家正常游览也是很安全的,只是很多人因为对秦岭的未开放地区感到好奇,不顾“禁止进入”的规定和警告,非要冒险进入到秦岭禁地之中,这才会导致每年都会有人在秦岭遇险,也耗费了很多救援资源。

有知情人透露,这两名进入秦岭探险的女子,都是“户外运动爱好者”,而幸存下来的那名女子,平时喜欢跑马拉松,还是一名护士,或许就是因为她们长期运动,并且懂得医疗急救知识,所以才会觉得自己进入秦岭探险不会发生问题。

对此,您怎么看?

秦岭凭什么敢号称中华龙脉?一岭分南北,一脉承华夏

秦岭位于中国版图的正中央,由多座大大小小的山峰组成,号称“中华龙脉”。

狭义上的秦岭是指陕西省南部、渭河与汉江之间的山地,广义上的秦岭西自昆仑山,横贯陕南,延及大别山,东止张八岭。

那么,秦岭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凭什么敢号称中华龙脉?一岭分南北,南北不同天其实,早在2500多年前,先秦典籍《周易》就将秦岭称作“龙脉”。

秦岭山峦巍峨,长度约1600多公里,山域面积达40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000米以上,它的主峰太白山为最高峰,海拔3771.2米。

地理学家将这座横亘在中国中部、标准东西走向的秦岭山脉,与七大水系之一的淮河连成一线,作为中国南北方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同时也被赋予了多种地理意义。

秦岭不仅是地理分界线,更是气候分界线。

秦岭北坡高峻陡峭,犹如一堵“大墙”,高度正好阻挡了冬季冷空气南下,同时也阻挡了暖湿气流北上。

在气候、降水和温度上南北迥异,导致南北两地在农业、饮食、生活习惯上存在强烈的差异,形成“南船北马、南米北面、南涝北旱”的地理格局。

现如今,依旧有许多关于南北方差异的对比,小到菜市场买菜方式,大到地理人文,南北两地的人们互相“调侃”,不亦乐乎!秦岭还是多条重要河流的发源地,由于海拔高,暖湿气流受地形抬升,多降水,再加上丰富的植被能净化水源,被称为我国的“中央水塔”。

以北有黄河,以南有长江,北面孕育了的“八百里秦川”,也就是关中平原;南面滋养了“天府之国四川盆地”。

一脉承华夏,孕育中华文明秦始皇统一华夏之前,秦岭被称为“昆仑”,因坐落于长安城之南,在先秦时期秦岭又被称为“南山”或者“终南山”。

直到在司马迁《史记》中发现“秦岭,天下之大阻”的描述,“秦岭”这个称谓才有了正式的文字记载。

位于华夏腹地的秦岭,被历史学家赞誉“一座山脉,半部中国史”,是华夏文明龙脉。

周王朝在秦岭脚下镐京建都,也就是现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创立了影响深远的西周之礼。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横扫六合,在秦岭脚下的咸阳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后来将秦始皇陵修建在秦岭骊山。

秦朝末年,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打败项羽入主关中,建立西汉;后来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失败,都与秦岭有关。

公元618年唐朝建立,都城选在了长安,秦岭在唐朝时期被称作是“圣地”,唐朝历代皇帝死后几乎都葬在了陕西一处,因此也有了历史上的“关中十八唐帝陵”,埋葬了18位皇帝,包括武则天的话,其实是19位。

“得关中者得天下”,在秦岭的庇护下,关中地区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

秦岭先后见证了13个王朝的更迭和兴衰,秦岭脚下的长安,也就是现在陕西省西安市,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古代都城。

与此同时,秦岭拥有多座著名的山峰,诸如终南山、华山、太白山、翠华山、南五台等,孕育和积淀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华山例如,五岳之一华山是道教的发祥地;终南山上的楼观台,曾是老子讲授《道德经》、传播道家文化的地方;五台山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儒学思想在秦岭脚下发扬光大,孔庙、关公庙随处可见......更有无数文人墨客咏叹过秦岭,李白、杜甫、柳宗元、韩愈、苏轼都曾留下过脍炙人口的名篇。

秦岭,一座被历史熏陶过的山脉,更是中华文化根脉所在,它用丰富的资源和庞大的身躯,养育和守护了一代又一代华夏人民。

即使它从地理上天然分割了南北方,也没有疏离南北两地的人们,反而给华夏子女们增添了不少乐趣,创造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中国,是当之无愧的“中华龙脉”!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