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无价之宝-传国玉玺|未解之谜-千易网
首页 > 谜团 > 未解之谜

消失的无价之宝-传国玉玺

时间:2024-06-11网络作者:小白

时间就像是一条看不见的河流,裹挟着世间的一切,向前奔去。

中国五千年历史中,出现过大量的珍奇异宝,传说之物,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封建王权的代表之物-传国玉玺。

来历

秦始皇,是第一位真正意义上自己宣布使用皇帝称呼的人,统一六国后,秦始皇为了彰显自己的权威和地位,命令李斯用和氏璧雕一块印玺出来。

而和氏璧,无论是本身材质还是意义,都可以说是当时最好的选择,于是李斯就用这块玉,雕刻出龙形图案,并且在上面刻上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几个字。

于是,这枚玉玺成为了秦始皇的专用玉玺,也成为了皇帝权利的象征,故而,其他人的印玺其实只能叫印,只有皇帝的才能叫玺;

传国玉玺的颠沛流离

不知是野史还是民间传说,据说秦始皇为了宣传自己,编造出了一个神话故事。

传说有一年,秦始皇巡游天下,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的湘山,湘山住有神氏湘神,为尧帝之女,舜帝的妻子,她对秦始皇的暴政很不满,就用风雨雷电来阻止秦始皇的巡游。

秦始皇勃然大怒,命人上山伐树,结果树木砍的差不多了,湘山整体都显示红色,整个看起来像是血流成河。

秦始皇于是又将自己的玉玺扔入湖中,欲借全国龙运镇压湘神,结果果然风平浪静,但是玉玺确实打捞不到了。

到了第二年,秦始皇再次来到洞庭湖,这次遇见了一个仙人,将秦始皇的玉玺还给了他,并且还说这是天命所归,秦始皇大喜,觉得自己真的就是真命天子。

归功于秦始皇的成就与名气,传国玉玺几乎成为了后世皇帝必不可少之物。

刘邦攻破咸阳时,夺得了传国玉玺,建立汉朝,后来王莽篡权,与太后发生争执,太后一气之下,将传国玉玺摔在了地上,导致传国玉玺少了一角,王莽用金子补上了这个角,并且在上面刻上了大汉永业几个字,后来新朝灭亡,玉玺又回到了刘氏手中,同时,东汉成立。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正如歌词所唱一般,东汉末年,天下诸雄并起,玉玺流落到了袁术手中,袁术欲借机称帝,然而其实诸侯,如曹操、孙权、刘备并不买账,联合抵抗,袁术死后,曹操得到了这枚玉玺,曹操何许人也,他并未借此称帝,而是继续扶持傀儡皇帝汉献帝。

曹操死后,玉玺传给了儿子曹丕,为证明自己的正统地位,他在玉玺一面刻上了大魏受汉传玉玺几个字。

从魏朝开始,传国玉玺的命运可以说是很坎坷了,十六国、南北朝时期,很多人都想得到这枚彰显正统身份的玉玺。

传国玉玺也在各方之间流转,被争抢、被赠送。

到了前赵后赵时期,玉玺传到了前赵皇帝刘渊手中,刘渊死后,儿子刘聪继位。

后赵皇帝石勒命人刺杀刘聪并带回了玉玺,得到玉玺后,石勒又在上面刻上了天命石氏四个字。

传国玉玺颠沛流离的日子还远远没有结束,在这之后,又经过了东晋、前秦、后秦、北魏等政权。

到了隋朝的时候,任职将军的李渊推翻隋朝统治后,建立唐朝,此时的玉玺并没有在李渊手中,为了彰显自己的正统,据说打造了几枚印玺代替传国玉玺,李渊传位于李世民,后来真正的传国玉玺被李世民得到,不得不说李世民确实是位伟大的君王,历史罕见的贞观之治在他的治理下出现了。

唐太宗李世民死后,唐高宗李治继承父业,后来立武则天为皇后,武则天则是一个妥妥的野心家,一直想要篡夺皇位,建立女帝时代。

唐高宗死后,武则天废除了自己的两个儿子,自己登基为帝,建立周朝。

刻字又来了,武则天登基后,在传国玉玺上刻上了圣神皇帝几个字。

武则天死后,儿子李旦继位,恢复了唐朝,唐中宗李旦十分宠爱自己的女儿安乐公主,并且任命安乐公主为宰相并处理政务,可能安乐公主的偶像是武则天吧,她也是个野心勃勃之人,唐中宗死后,安乐公主废除自己的弟弟,有一个女皇登基了,建立了后周。

野心家都是喜欢搞事情的,安乐公主成了皇帝,就在玉玺上刻上了自己的名号永昌皇帝,安乐公主死后,其弟弟李重茂复辟,又恢复了唐朝,在位期间,任儿子李隆基为太子,并支持其参与政务处理政事。

李重茂死后,李隆基继位,即唐玄宗,开创了唐朝另一个盛世-开元盛世。

这个时候,又一个女人出现了,她就是杨玉环杨贵妃。

杨贵妃美艳压天下群芳,深得李隆基宠爱,而杨贵妃又借口说自己很喜欢玉玺,想要得到,并且赠送给自己亲戚。

在此之前,玉玺几乎都有证可考,但是之后就出现了不同的版本,有人说玉玺在史思明儿子史朝义手中消失了,也有人说消失于后唐末帝李从珂的自焚之时。

再后来的宋、金、明、清时期,不时有玉玺的消息传出,某某地发现玉玺、某某人挖出玉玺,但基本都被证实为赝品,传国玉玺,真正的消失了。

扑朔迷离的去向

历代封建王权的代表之物,传国玉玺,再经过一位位真命天子之手后,终于还是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正史、野史几乎都无法证实它最后的去向,也不知道是被埋没于某地、被某人藏于某地、还是战火中被毁坏等等。

如此珍贵且极具历史研究价值的无价之宝,希望有一天,能重见天日吧。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