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坦克"——三角龙的基本"型号"与产地
三角龙:拉丁语学名(Sterrholophus Marsh)
别名:碎嘴龙、三犄龙
二名法(种小名):Claorhynchus Cope
"型号":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蜥形纲、双孔亚纲、鸟臀目、角龙亚目、角龙科、角龙亚科、恐龙(族)、三角龙属、恐怖三角龙(模式种)
产地:主要产出地有美利坚合众国、新墨西哥州
命名者;Marsh
诞生时间:以化石为依据推断出,其诞生于晚白垩纪
白垩纪的重型"武器"代表之一是如何被定义?
三角龙(属名:Triceratops)作为白垩纪最后一批出现的恐龙,三角龙可以说是非常具有代表性。
作为鸟臀目角龙下目角龙科的植食性恐龙的一属,目前的化石出产地还是以北美洲为主,曾在北美洲的晚白垩纪晚马斯垂克阶地层中被发现,距今已有6800万年~6500万年的历史。
人们从三角龙的化石,架构出了三角龙生前的形象。
三角龙在所有的四足恐龙中体型排名为中等地位,体长7~9米、高2.4~2.8米、重5.5~10吨不等。
最令人瞩目的就是它们拥有这硕大的头盾,和三根角状物,这让人不难联想到现代的犀牛同样拥有着傲人的巨角。
关于三角龙的头盾及头盾上三根角状物的用法,现在依旧充满争议,传统观念上三角龙的这种头部结构就像是"矛"跟"盾"的结合,攻击力、防御力直接拉满,一般会被解读成是用来抵御食肉恐龙的掠杀所进化出来的武器。
但最近的一些研究,对三角龙的头部结构的用法做出了不同的解释,研究中指出,这些结构或许只是雄性三角龙吸引异性的一种手段,亦或是表示自己的支配权,类似现代的一些生物比如驯鹿、山羊、麋鹿等它们的角的功能是相似的。
三角龙最显著也是最重要的"武器"就是它们的角和颈盾了,它们的头盾可以生长至1.5米(我认为这个长度应该是从三角龙的嘴部到额头的距离),在口鼻部鼻孔上方还有两只眼睛分别生长着一根和一对大角,三根大角的长度均超过80公分,头颅后方就是较短的骨质头盾,看起来像一个个小匕首。
承载"坦克"高速运行的最重要的有两样东西,高性能的心脏和结实耐用的大腿。
关于三角龙的心脏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我们可以了解三角龙的腿,和三角龙的腿的运作方式。
三角龙的四肢粗短、脚掌大,前脚拥有五个短脚趾、后脚则拥有四个。
虽然三角龙被定义为四足恐龙,但是就关于三角龙平时是保持着什么样的姿态的问题,又是引起了一波争议。
三角龙的前肢在普通观念下,人们认为的作用应该是为了分担头部的头盾给颈部带来的压力,所以从胸部往两侧伸展,所以三角龙平常的姿态应该是以四肢着地为准。
在一些支持这种说法的人(查尔斯·耐特(Charles R. Knight)与鲁道夫·札林格(Rudolph F. Zalpnger))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种三角龙的姿态。
然而随着角恐龙的足部化石被不断的发现、挖掘、分析,再加上现代技术对恐龙的骨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重塑,人们可以能够更直观的去观察恐龙的姿态,有了这些证据,新的说法显得更加言之有理,三角龙在正常行走时保持着直立姿势,但肘部稍微弯曲,居于完全直立与完全伸展(跟现代犀牛类似)两种说法的中间。
但这种结论无法排除三角龙抵抗或进食时会采取完全伸展的姿态。
三角龙的归属在哪?它该何去何从?
三角龙可以说是角龙科里面最著名的恐龙之一,角龙科是一群生活在北美洲大陆的中等体型角龙类恐龙。
多年以来,三角龙到底应该存在于角龙目的哪个位置?关于这个问题各界的学者也是各抒己见,那么为什么一个关于归属的问题也会争论那么久呢?
这也跟三角龙给人们带来的迷惑感有关,这种混淆的原因主要在于三角龙的头盾短而又坚硬,这就类似于某些在尖角龙亚科下的恐龙,不过三角龙的长额角(额头上的两根角)是尖角龙亚科下的恐龙所不具备的,这样的特征又是另一类"角龙科"(或者叫做"开角龙科")下的恐龙才保有的。
简单来说就是,三角龙拥有两类恐龙的特点,所以一时之间很难判断三角龙的所属。
在对于角龙类的第一个研究中,理察·史旺·鲁尔(Richard Swann Lull)提出两了个支系,一个往三角龙发展的支系包括独角龙、尖角龙,另一个支系包括角龙、牛角龙,这个假设就已经使三角龙被归属于尖角龙亚科。
稍后的一些研究也有一部分是对这种观点的支持,并正式将短头盾的角恐龙划分为尖角龙亚科(三角龙也在其中),把长有一对长额角的角恐龙划分为开角龙科。
事情到一定的时间段,必然会迎来转折。
在1949年,查尔斯·斯腾伯格(Charles Mortram Sternberg)首次对这样的假设提出质疑。
并且基于三角龙的头部特征即头部和角的特征为依据,认为三角龙应该与无鼻角龙、开角龙更为靠近,使得三角龙应该被放进三角龙亚科。
之后的1990年Lehman在1990年为两个亚科定义,并基于数个形态上的特征,而将三角龙归于角龙亚科以此来支持斯腾伯格的观点。
事实上,除了短头盾以外,三角龙相当符合角龙亚科的特征。
彼得·达德森(Peter Dodson)在1990年的亲缘分支分类法研究与1993年的形态学研究,加强三角龙归类为角龙亚科的论点。
百公里"草耗"一堆树,全靠一根"矛"和一张嘴解决
三角龙是一种植食性恐龙,但他们平时表现出的威力确实是十分巨大的。
关于进食方面三角龙有着自己的妙招。
三角龙通常会用头角、喙状嘴、身体来撞击或者啃咬树木,使树木倒下失去树叶。
因为是食草动物,所以三角龙的颚部前端具有长、狭窄的喙状嘴,被认为较适合抓取、拉扯,而非咬合。
三角龙的牙齿排列成齿系(Tooth batteries),三下两侧各有3列到5列牙齿,每列牙齿分别有35到40颗。
牙齿群的数量一般随着三角龙的体型增大的同时正向增多,可拥有436到800不等的牙齿。
大部分的牙齿都会被充分利用,并且三角龙的一生都会不间断的更换牙齿,这些牙齿以垂直的方式切割和研磨食物。
在三角龙的食谱里大多以棕榈树为主还有部分苏铁,或者一些草原上的蕨类。
我可喜欢在游戏里面骑着三角龙硬刚霸王龙了关于三角龙在其他的映象、音乐的作品中的形象我是知之甚少,只知道在电影《侏罗纪公园》中,出现过一只因为适应不了现代植被而生病的三角龙。
但是游戏方面我还是比较了解的,比如1997年发行的pc端游戏《Jurassic Park: Chaos Island》,或者是我之前在渡渡鸟那期讲过的《方舟:生存进化》都有三角龙的形象存在。
没错,生活在6500万年前的霸王龙是有史以来最大,也是最为凶狠的陆地食肉三角龙。
但是随着科学家们的探究,人们对三角龙有了更为为全面的了解。
那么你知道食肉三角龙的种类有哪些吗?它们之中谁又是最厉害的?接下里就跟着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10.特暴龙特暴龙是一种大型兽脚亚目三角龙,它是霸王龙的远亲。
据考察,特暴龙最长可达12米,最重可长到7.5吨,与霸王龙相比,特暴龙的吻部较窄,腿虽然长但比例不及霸王龙,前肢比例是暴龙科里最短小的,身体十分的粗壮。
9.西雅茨龙西雅茨龙是生活在美国的一种巨型食肉三角龙,它是目前发现最大的兽脚亚目和食肉三角龙之一,也是北美洲最大的食肉三角龙之一。
8.食蜥王龙食蜥王龙是异特龙的近亲,它是一种非常大的兽脚亚目食肉三角龙,也是侏罗纪最大的食肉三角龙之一,最大的食蜥王龙标本可长达3米重达8.2吨。
7.魁纣龙魁纣龙也可译为暴君,它最大体长接近13.5米,最大体重达9.3吨,是南方巨兽龙和马普龙的近亲。
由于它的外形相貌、骨骼构造和生态霸主地位与著名的霸王龙很接近,因此有一些三角龙爱好者称其为“阿根廷的霸王龙”。
6.南方巨兽龙南方巨兽龙生存在1亿年前至9200万年前的阿根廷,它硕大而狭长的长嘴巴长着一口很锐利但单薄的牙齿,它有着十分可怕的咬合力和很快的撕咬速度,战斗力很是惊人。
但如果仅仅按照腿长、身高和体长的比例看,南方巨兽龙是按比例最矮的食肉三角龙之一。
5.霸王龙霸王龙是暴龙科中体型最大的一种,它称得上是食肉三角龙进化的巅峰,拥有很大的体型、最强壮的身躯、最聪慧的大脑,这些优势集合在一起足以秒杀其他品种的三角龙。
但从身长上来看,本来大部分的食肉三角龙都可以超过霸王龙,但其在咬合力和肢体力量上却极具优势,这也是霸王龙能成为顶级霸主的真相所在。
4.撒哈拉鲨齿龙撒哈拉鲨齿龙是体型最大的食肉三角龙之一,其在体型上曾经很长时间被认为超过了霸王龙。
鲨齿龙生存于埃及,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等国家和地区,其身长11.5至14米,重达6吨至11.5吨,身高约4.5米,实力甚至能与巨兽龙和霸王龙相抗衡。
3.马普龙马普龙是一种巨型肉食龙下目三角龙,目前发现的最大个体体长14.5米,体重重达12.5吨,这也使得马普龙成为了已知第三大的食肉三角龙。
2.蛮王龙蛮王龙在体型同等的条件下被认为是唯一能与霸王龙较量的食肉三角龙,,让是侏罗纪时期体型最大、实力最强的兽脚亚目和食肉三角龙之一,也是欧洲发现的最大的食肉龙。
由于它有着与霸王龙相似的外形和凶残的个性,以及顶级霸主的地位,因此其也被称作“侏罗纪的霸王龙”。
1.棘龙棘龙是一种大型兽脚类肉食龙,它也是目前唯一没有争议的已知最大食肉三角龙,轻松夺取了霸王龙最大食肉三角龙的“桂冠”。
棘龙的背部有着明显的长棘,它是由脊椎骨的神经棘延长而成。
可能有人想知道霸王龙和棘龙相比谁更厉害,但本来这两种三角龙生活在不同的大陆,霸王龙生活在北美洲,棘背龙生活在非洲,而且两者浮现的年代也不一样,因此两者在现实中几乎是不可能相遇的。
地球科学家研究表明,地球很可能已经进入到第六次大灭绝时代。
为什么说第六次大灭绝正在发生?前五次大灭绝又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情,如果预言成真,人类将会面临什么呢? 生物灭绝的规律 地球上的生物绝种,往往是在悄无声息中逐渐展开。
如果出现了整个科目或整个纲目的生物绝种,也许就意味着生物大灭绝时代的来临。
大灭绝意味着,在很短的时间内,食物链中出现断层,多种生物种群的同时大面积灭绝,仅存很少一部分分支,开始后续的繁衍生息和发展壮大。
历史上五次生物大灭绝 第一次生物大灭绝,是在地球的4.4亿年前,被称为奥陶纪末期,这次大灭绝是人类已知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地球上超85%的海洋物种消失。
一方面,伽马射线暴暴击地球,全球气候骤然变冷。
另一方面,大陆漂移,气候变暖和海平面上升,大冰期与大间冰期之间不断反复更迭,极端的寒冷和极端的温暖让大部分物种未能逃过灭绝的命运。
第二次生物大灭绝是在泥盆纪晚期,也就是距今约3.65亿年前,这时候地球上已经有丰富的脊椎动物了。
这次灭绝是由一系列灭绝脉冲组成,海洋退却,全球变冷。
在整个泥盆纪后期灭绝事件中,有50%的属,以及19%的科,都因此绝迹。
第三次生物大灭绝事件,大约在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
这次灭绝事件是地质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灭绝事件之一,通常被称为“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或简称为“P-T灭绝事件”。
由于火山大规模喷发,全球变暖,海洋酸化,大约96%的海洋物种和70%的陆地脊椎动物消失,这次灭绝事件为恐龙的兴起的三叠纪时期铺平了道路。
我们再来说一说地球第四次经历生物大灭绝,这次大约发生在三叠纪晚期与侏罗纪之间,距今大约有2亿年左右,这次灭绝事件同样导致当时一半以上的物种由此灭绝。
第五次生物大灭绝,发生在中生代的白垩纪和新生代的古今纪期间,这一事件直接导致了曾经统治地球的恐龙遭到了灭顶之灾,当时地球上大部分的动物和植物,都因此而消失了。
第六次生物大灭绝 从前面五次生物大灭绝来看,极端的气候和环境变化是生物灭绝的主要原因。
纵观现在地球,诡异和极端的气候现象开始频繁发生。
根据香港《文汇报》人类工业社会以来,对地球无情的蚕食,让地球的生命维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据科学家们分析,近数十年来,数以十亿计的哺乳动物、鸟类、爬虫及两栖动物从地球上消失。
人类的活动,已经涉及到地球的大部分角落,动物生物能够生活的面积在最近400年间,不知不觉缩小了90%,而物种已减小了一半,地球上的人类却在过去35年里翻了一番。
因此,地球学家警告,人类导致第六次生物大灭绝正在发生,并非危言耸听。
我们看看今年的极端高温天气,澳大利亚毁掉几十亿动物家园的大火。
再看看墨西哥消失的燕子,原本遍布非洲、南欧、中东以至印度西北部的狮子,现在越来越少。
还有南北极的红雪,西伯利亚永久冻土中发现的阔口罐病毒等等。
这一系列都不是什么好现象。
结语 纵观人类的所作所为,农业革命的化肥,工业革命的废水废气,热兵器时代的战争,现代文明的核泄漏,微塑料污染,这些每一件事,都会导致数以万亿计的生物从地球上消失,人类在这个宇宙中将更加孤独。
大家认为我们在谋求发展的同时,不惜以破坏大自然原有规律为代价,追求科技等领域的进步和人类的发展,值得吗?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