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星座

中国科学家提出设计方案:建造21颗卫星组成的近月空间导航星座

时间:2024-07-17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文/观察者网 严珊珊】据香港英文媒体《南华早报》7月14日报道,中国科学家近日提出了一项设计方案,拟建立一个类似于北斗导航系统的能够服务于全月面的通信导航星座。

报道援引6月在《中国空间科学技术》上发表的论文《近月空间星座轨道设计方法》介绍了这一研究进展,该文作者为来自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的陈诗雨、倪彦硕以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嫦娥八号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彭兢。

中国研究团队综合考虑了中继通信、月面导航、星座建设及维护成本三个方面的各项指标,提出了由21颗卫星组成的近月空间导航星座设想方案,旨在采用可持续和成本效益好的方式,为人类在月球长期、高密度的探测活动提供长时间的高精度导航。

《南华早报》提到,虽然该论文没有给出具体建设时间表,但中国探月工程的初步方案和国际月球科研站的规划已经公布:中国计划在2030年之前将航天员送上月球,并在2035年前以月球南极为核心,建成功能基本齐备、要素基本配套的国际月球科研站,2045年前建成拓展型。

论文截图

据该论文介绍,月球南极对地球仰角极小,易被月面环形山遮挡,难以保证直接对地的测控通信链路。

而月球背面由于被月球遮挡,也无法通过地基测控系统实现测控通信。

因此,需要在包括地月L1、L2平动点的近月空间部署中继卫星,辅助月球南极极区和背面对地测控通信。

地月拉格朗日点,鹊桥一号中继星就在L2点的晕轨道,而鹊桥二号则在绕月轨道澎湃新闻

“近月空间导航星座可为月面移动、着陆和起飞等任务提供实时高精度导航定位,是支持人类在月球长期、高密度的探测活动所必要的基础保障。

”文章写道。

《南华早报》在梳理该论文的研究方案时提到,目前在地球表面或近地空间,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正在被广泛运用,比如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应用都很广,为用户提供全天候、高精度的定位、导航等服务。

报道介绍称,全球导航卫星系统通常由20-35颗卫星组成,精度通常达到几米,用户能够利用至少四颗卫星的信号组合来定位和获取时间信息。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研究团队的月面导航方案也与此类似,导航时要求至少4颗卫星同时对目标可见。

2024年6月25日,嫦娥六号返回器准确着陆于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工作正常,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

视觉中国

该研究提出一种近月空间星座建设路线,分三个阶段逐步实现全月的100%四重覆盖(四重覆盖率指星座中至少存在4颗星同时对目标可见的时间占比),三阶段分别如下:

第一阶段,部署2颗椭圆冻结轨道卫星,可为月球南极极区提供全时对地中继通信,实现月球南极极区100%一重覆盖;

第二阶段,部署6颗椭圆冻结轨道卫星、2颗近直线晕轨道卫星、1颗L2晕轨道卫星,可为月球南极极区提供全时导航定位,同时实现月球极区及月球背面100%一重覆盖,使全月任一位置的探测器或人类均可全时对地通信;

第三阶段,部署4颗椭圆冻结轨道卫星、2颗近直线晕轨道卫星、1颗L1晕轨道卫星、3颗远距离逆行轨道卫星,实现全月100%四重覆盖,可为全月任一位置的探测器或人类提供全时导航定位。

研究团队表示,后续研究中将结合轨道参数优化技术,形成更加系统的近月空间星座优化方法,对轨道类型等离散变量和轨道参数等连续变量进行全局优化,从而得到理论上最优的星座构型。

近年来,近月空间星座建设正在成为航天研究的热点方向。

中国先后于2018年和2024年发射了“鹊桥一号”和“鹊桥二号”中继星,为多项探月任务提供中继通信支持。

据微信公众号“中国的航天”此前介绍,“鹊桥二号”中继星采用环月大椭圆冻结轨道作为使命轨道。

由于月球外形结构不规则,靠近月球飞行的航天器受到月球引力等因素作用,飞行轨道易产生偏差。

环月大椭圆冻结轨道是处于稳定状态的环月轨道,航天器在该轨道飞行,能够使飞行轨道的偏差最小化。

2024年3月20日,海南文昌,搭载探月工程四期鹊桥二号中继星的长征八号遥三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

视觉中国

与此同时,美国、欧洲和日本也纷纷提出了建设月球通信导航星座的计划。

2020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为支撑“阿尔忒弥斯”计划提出了“月球网”(LunaNet)架构,用于短期内满足月球南极探测和月球背面探测的通信需求,由2-3颗椭圆冻结轨道上的中继星和近直线晕轨道上的Gateway空间站提供中继通信服务。

当地时间11月16日,美国佛罗里达州,阿尔忒弥斯1号空间发射系统火箭,连同猎户座太空舱,在卡纳维尔角的美国宇航局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

阿尔忒弥斯1号任务将发射无人航天器绕月飞行,以测试航天器的推进、导航和动力系统,为之后的月球表面载人任务做准备。

视觉中国

欧洲也在全面推进月球通信服务计划。

年,欧洲航天局(ESA) 发布“月光”计划,提出将在2027年前后建成可持续服务的月球共享通信与导航系统(LCNS),并计划于2025年发射首发“月球探路者”(Lunar Pathfinder)卫星,在椭圆冻结轨道上开展技术验证。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提出了月球导航卫星系统(LNSS),计划在椭圆轨道上部署8颗卫星,可为月球南极探测器提供中继通信和导航定位服务。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为什么土卫六会成为最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外天体?

太阳,对于地球来说非常重要。

地球相对太阳的位置刚刚好,使得地表温度适中,环境适宜,成为生命的摇篮。

可是太阳不会永远“照顾”地球,因为它45亿多岁了,已经步入“中年”。

- 太阳成为红巨星时的想象图 - 在约65亿年后太阳将进入红巨星阶段,它会变红,体积变得巨大,质量减至当前的60%,亮度变为现在的2000倍,地球上的温度会升高60℃左右,水分会被蒸发掉,那时人类就不得不迁居了。

1、人类能走多远? 在太阳的红巨星阶段,火星、木星的冰卫星上的水资源都会被蒸发,连作为土星特征的环也被蒸发得无影无踪。

环顾太阳系,目前科学家认为“土卫六”可能是人类最宜居的地外天体,生命会得以存活。

当然,那是太阳“红巨星”阶段的事了,现在那里还很冷呢,平均温度-180℃。

2、走近“土卫六” 上图就是“土卫六”,隔着大气层,你是否看到海洋和山脉了呢?不仔细瞧,恍惚以为是地球的孪生兄弟! 土卫六(Titan),又叫泰坦星,是土星最大的卫星,也是太阳系第二大的卫星。

与其他那些荒芜、死寂的卫星不同,土卫六有厚厚的大气层,它有风和雨,有高原,有山,甚至它还有海洋! 根据惠更斯号探测器传回的数据,土卫六的大气层是以氮气为主的,目前除地球外还没有发现第二颗具备此特征的天体。

科学家分析,土卫六远古大气层的成分构成可能是氨气和甲烷,气层中的许多化学反应也都曾经在早期的地球上出现过。

土卫六也像地球一样,可以绕轴自转而产生季节变化,但是它的季节大约要持续7年。

它现在距离太阳14.5亿公里,比地球到太阳的距离远10倍,绕太阳公转需要29年。

所以温度很低,就连像甲烷、乙烷这些在地球上的气体也变成了液态,汇聚成海洋。

它的海洋结构很奇特,上层是油状的海洋,存在很多液态烃类有机物,下层是液态水的海洋。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行星科学家Sarah Hörst 说,“土卫六是一个拥有双重海洋的星球。

原则上说,它上面可能存在我们熟知的生命,也可能有我们不知晓的生命”。

- 卡西尼号探测器在土卫六上发现沙尘暴 - 对于土卫六的了解,虽然仅是隔着厚厚的大气层远远地观测,却已经让人类兴奋不已,因为它有太多与地球相似的地方。

- 土卫六地表想象图 - 今天的土卫六好似地球早期的“历史记录”,有助我们了解地球最初期的情况,揭开地球生物的诞生之谜。

那么,未来它会接手地球上的我们吗?一切还有待科学家们深入探索……

月球移民有希望?嫦娥六号多挖一铲发现大秘密,月球上真的有水?

文 | 极速星星 编辑 | 极速星星 动动手指,点个关注,好运财运接踵而来!点赞评论,财源广进! 浩瀚宇宙,星河璀璨,人类对未知的探索从未止步,从古至今,月球,这颗距离我们最近的天体,一直寄托着人类无限的遐想,从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到科幻电影中月球基地的恢弘场景,月球,仿佛是触手可及却又充满神秘的梦境,如今,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探索月球的脚步越来越快,越来越远,中国探月工程的“嫦娥”系列探测器,更是为我们揭开了月球神秘面纱的一角,带回了关于月球的珍贵信息,也点燃了更多关于未来的希望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来自月球背面的神秘礼物 2024年6月28日,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传遍了世界各地:中国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返回地球,并带回了来自月球背面的珍贵月壤样本!这次任务的成功,标志着中国探月工程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也为人类深入了解月球、探索宇宙奥秘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图片来源于网络 此次嫦娥六号任务可谓收获颇丰,共带回了约19353克月壤样本,比之前的嫦娥五号任务多出约200克,更令人惊叹的是,嫦娥六号仅用8铲就完成了取样任务,展现出中国航天科技的卓越实力,这些来自月球背面的“天外来客”,静静地躺在实验室中,等待着科学家们揭开它们的神秘面纱 月球背面,由于长期以来背对地球,一直是人类难以触及的“秘境”,科学家们普遍认为,月球背面保存着更为古老的月球地质信息,对于研究月球的起源和演化、太阳系的形成以及宇宙的演化历史都具有重要意义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与嫦娥五号采集的月壤样本相比,嫦娥六号带回的样本更加珍贵,科学家们初步推测,这些月壤样本的地质年龄可能高达40亿年,这意味着它们可能记录了月球形成初期的地质活动和环境变化,甚至可能包含着关于太阳系早期演化的重要线索 月球上的水是梦境还是现实? 图片来源于网络 水,是生命之源,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月球上是否存在水的证据,如果月球上真的存在水资源,那么对于未来人类建立月球基地、进行深空探测都将具有重大意义 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带回的月球样本似乎表明,月球是一个干燥、荒凉的世界,没有水的存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近年来探测手段的不断提升,科学家们逐渐发现了一些月球上可能存在水的迹象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09年,科学家们利用月球探测器的数据,在月球两极地区的永久阴影区发现了水冰存在的证据,这一发现,让人们对月球水资源的探索充满了期待 中国探月工程也在月球水资源的探索中取得了重要进展,2018年,中国发射的“鹊桥”中继星在月球两极地区发现了水冰存在的证据,为月球水资源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数据支持 图片来源于网络 更令人振奋的是,,中国科学家在分析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样本时,首次在月球样本中直接检测到了水的存在,这一发现,不仅证实了月球上确实存在水,也为我们了解月球水资源的分布和形态提供了宝贵的信息 那么,月球上的水究竟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呢?科学家们推测月球上的水主要以三种形式存在: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月球极地永久阴影区的水冰:这些区域常年不见阳光,温度极低,是水冰长期保存的理想场所 月壤颗粒中的结合水:这些水分子与月壤矿物质紧密结合,形成一种特殊的“水合矿物”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月球表层的游离水分子:虽然数量稀少,但确实存在 嫦娥六号带回的月球背面土壤样本,为科学家们研究月球水资源提供了新的线索,这些样本呈现出不同寻常的粘稠状态,甚至有结块现象,这很可能就是由于其中含有一定量的水分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月球水资源的发现,无疑为人类未来的月球探索和开发利用带来了新的希望,如果能够有效地提取和利用这些水资源,将大大降低未来月球基地建设和维护的成本,月球水可以为宇航员提供饮用水,通过电解还可以产生氧气供呼吸使用,甚至可以作为火箭燃料的原料 月球基地梦想挑战? 图片来源于网络 建立月球基地,是人类迈向深空探索的重要一步,也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月球基地不仅可以作为人类探索宇宙的“前哨站”,还可以为我们提供宝贵的科学研究平台,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月球和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类对月球了解的不断深入,建立月球基地的梦想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科学家们已经开始着手研究月球基地的选址、建设、能源供应、食物生产等一系列问题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月球上存在着一种独特的自然结构——熔岩管,它们是月球火山活动留下的地下洞穴,这些熔岩管内部空间巨大,可以有效抵御来自宇宙的辐射和陨石撞击,是建设月球基地的理想场所 在月球上建立永久性基地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 图片来源于网络 水资源的获取和利用:虽然月球上存在水资源,但含量非常有限,提取和利用的难度也很大 能源的稳定供应:月球上的太阳能资源丰富,但夜晚漫长,需要开发高效的储能技术 食物的生产和供应:月球环境恶劣,不适合植物生长,需要开发新的食物生产方式 辐射防护:月球表面缺乏大气层的保护,宇宙辐射强度很高,需要建立完善的辐射防护系统 面对这些挑战,科学家们正在积极探索各种解决方案,利用月球表面的阳光和月壤来合成水和氧气;利用月球极地永久阴影区的水冰资源;开发新型的核能技术,为月球基地提供稳定的能源供应;研究在月球环境下种植植物的技术等等 月球基地建设,是一项充满挑战但也充满希望的伟大事业,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类的不懈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克服重重困难,在月球上建立起属于人类自己的家园,开启人类文明的新篇章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对月球探索和月球基地建设的看法! 谢谢您的时间,欢迎分享您的观点 单选 围观群众 0 我想表达一下我的观点 1 1 人参与 投票已结束 本文倡导正能量,无不良引导,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标签:
>推荐阅读
中国航天太牛了!计划2033年载人登陆火星,真的能实现吗? 火星发出奇怪嗡嗡声,怎么回事? 深挖:监视人类13000年的卫星?宇宙空洞因它而起却消失的真相 卫星互联网行业专题:从发射到终端,我国低轨运力和卫星应用梳理 进出太空、利用太空、探索太空 我国计划2030年前后实施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 中国压力来了,月球北斗或开建:发射35颗卫星美欧日都宣布竞争 重磅!50多年来首次发现,月球神秘洞穴!科学家揭示有望成为人类基地选址 中国压力来了,月球北斗将开建:发35颗卫星,美欧日也想竞争? 是谁在背后操控?已失联40多年的卫星,却突然向地球发送信号 中国压力来了,月球北斗将开建:发35颗卫星,美欧日都宣布来竞争 我国国产首颗全电推通信卫星亚太6E卫星成功投入运营 惊喜!嫦娥六号多挖一铲发现大秘密,月球上可能真的存在水? 科学家如何为月球“定时间” 南极冰层下890米,发现一个新生命世界,或许是外星生命的缩影 朝鲜宣布停用中国卫星,采用俄罗斯卫星,没想到却帮了中国一个忙 朝鲜宣布停用中国卫星,改用俄罗斯卫星,无形中帮了中国一个大忙 朝鲜宣布停用中国卫星,改用俄罗斯卫星,无形中帮了中国一个忙 停用中国卫星,朝鲜改用俄卫星,不是中朝出问题,是韩国有麻烦了 中国空间站有危险?俄罗斯卫星爆炸解体,神舟十九号已待命2个月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