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雷姐的机械空间
美国为乌克兰使用远程导弹打击俄本土开绿灯许可后,德国第一个站出来公开唱反调。
最近,德国政府公开表示,德国拒绝满足乌克兰关于金牛座远程导弹的援助需求,但德国决定向乌克兰提供4000架无人机。
舒尔茨强调,除非德国能承担起援助远程导弹的责任,否则暂时不考虑提供金牛座巡航导弹。
而英高官则主张德国,应向美英等西方国家看齐,增强乌克兰的远程打击能力,放开乌克兰的手脚。
值得一提,最近,乌克兰首次使用美制远程导弹打击俄本土,并成功造成了火灾。
似乎是美国放开口子援助乌克兰新型武器之后,北约其他国家也是蠢蠢欲动,跟风援助乌克兰先进武器,最起码是会有几个国家跟风援助。
德国一直都是对乌援助的先锋,从豹2主战坦克,PZH2000型自行火炮到猎豹防空系统,德国对于常规武器的援助,可以说从来不差事,甚至还援助了防空导弹。
但远程导弹的意义不同,美国大开绿灯之前,乌军只能使用无人机空袭俄罗斯本土,不仅速度慢,威力小,突防能力也差,与靶子无异。
远程导弹又是另一回事,俄乌冲突战线绵长,需要大量的防空系统才能确保密不透风,但俄罗斯需要时刻面对北约威胁,所以现在俄罗斯防空部队基本是要点防御,也就是只有重点城市,重点地区,才能得到远程防空系统的警戒,近程防空系统的拦截。
而在其他地区,无论是无人机还是巡航导弹,其实都能畅通无阻的飞行。
而无人机末端好拦截,但巡航导弹的末端窗口拦截期,就要短很多。
像英法提供的风暴阴影巡航导弹,甚至还具有一定的隐身能力,可以大大降低防空系统的反应时间。
德国金牛座巡航导弹也差不多,亦拥有低可探测性设计,突防成功率远非无人机相比,此前乌克兰使用米格29战机挂载这类导弹,确实是打击了俄军的阵地。
德国很清楚金牛座导弹对俄乌冲突的影响,炸几个军事基地事小,若是炸坏了俄罗斯能源设施,甚至造成重大人道主义危机,德俄之间恐怕很难再交往了。
德国依赖俄罗斯提供的能源和矿产,比英法乃至美国都更加依赖。
特别是在特朗普可能推动俄乌和谈的背景下,德国就更需要坚守底线,避免激怒普京,等待德俄和好的机会。
所以说,在德国眼里,英法多少是有些看热闹不嫌事大,站着说话不腰疼。
但德国也不是吃干饭的,你们逼着我援助金牛座,我不仅公开表示唱反调,还用4000架无人机,狠狠的给美英法上眼药。
德国立场在此时,可以说是相当明显,如果再赶鸭子上架,别说金牛座,就连其他常规军事援助,也给乌克兰断掉。
届时,失去欧洲兵工厂的北约,恐怕就真的要靠美国亲自下场抗大梁。
现在,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阻挡,美国对欧洲的控制不断减弱,德国也在寻求在新时代,获得新地位。
此次关于援助乌克兰远程导弹一事,就是德国寻求外交独立自主的标志性事件之一,看来地区冲突,带来地区局势洗牌,真不只是说说而已。
2月6日,在南部港口城市阿巴斯港,伊朗革命卫队举行了一场意义非凡的仪式,正式宣布经过两年改装后的“烈士巴赫曼·巴盖里号”无人机航母加入其行列。
这艘航母的前身是韩国现代重工于2000年建造的巴拿马型集装箱船,经过伊朗船舶和海洋工业综合体的巧手改造,如今已焕然一新,成为伊朗海军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艘舰船的改装并非简单的更名与涂装,而是一次深刻的功能性变革。
它的服役不仅代表着伊朗军事技术的进步,更是伊朗在国际海洋战略舞台上的一次大胆展现。
以“烈士巴赫曼·巴盖里”命名,旨在纪念两伊战争中牺牲的革命卫队指挥官,这艘无人机航母的入列,无疑是对伊朗革命卫队海权梦想的进一步践行。
在传统航母的概念基础上,伊朗的“烈士巴赫曼·巴盖里号”呈现出一种创新的改装理念。
根据公开的资料,这艘全长240米、宽32米、高21米的巨舰,原本的标准排水量为3.6万吨,改装后满载排水量增至4.2万吨。
船厂工程师们在船体左侧巧妙地扩宽了甲板,并铺设了一条长达180米的斜角滑跃跑道,这一设计使得固定翼无人机得以在此起降,为伊朗的无人机作战能力增添了新的维度。
不仅如此,改装后的“烈士巴赫曼·巴盖里号”还拥有一个多功能的后甲板,它被设计成既可以供直升机起降,也可以作为无人机的操作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该舰的斜角跑道中部设计有三道阻拦索,这一点在无人机降落的画面中得到了清晰的展示。
与此同时,舰上的无人机尾部配备了舰钩,使得其降落过程与常规航母舰载机无异。
这些细节展现了伊朗工程师在模仿传统航母设计时的精确与创新。
为了保障舰载无人机和直升机的高效运转,甲板右侧中部配备了一部大尺寸的升降机,而另外三部小尺寸的弹药升降机则用于为甲板上的无人机运载弹药。
从无人机的搭载型号来看,“烈士巴赫曼·巴盖里号”拥有多样化的选择,包括“霍马”垂直起降侦察无人机、“阿巴比尔-3N”海军型中型察打一体无人机、“迁徙者-6”中型察打一体无人机,以及两种不同尺寸的JAS-313无人机。
这些无人机的组合为该舰提供了从侦察到打击的多功能性。
无人机的起降能力是衡量一艘无人机航母实战能力的重要指标。
伊朗“烈士巴赫曼·巴盖里号”在这方面展现了令人瞩目的技术成就。
伊朗电视台播放的画面显示,无人机在航母上起降的过程流畅自如,显示出其高度的自主起降能力。
特别是垂直起降的“霍马”无人机和采用滑跃起飞的JAS-313无人机,它们的起降演示不仅证实了舰载系统的可靠性,也向世界证明了伊朗在无人机技术领域的突破。
通过这些画面,我们可以看到无人机在航母甲板上的起降过程得到了精心的策划和精确的执行。
无论是垂直起降还是滑跃起飞,无人机都能够准确地完成任务,这不仅减少了对甲板空间的占用,也提高了作战效率。
尤其是小尺寸的JAS-313无人机,尽管体积小,却能够执行侦察甚至自杀攻击任务,这一点在现代海战中具有重要的战术价值。
多样化的舰载机是“烈士巴赫曼·巴盖里号”无人机航母的又一大特色。
甲板上搭载的无人机和直升机种类繁多,涵盖了侦察、监视、打击等多个领域。
其中,“霍马”侦察无人机以其垂直起降的能力,为航母提供了快速、灵活的空中侦察支持。
而“迁徙者-6”察打一体无人机则集成了侦察与打击功能,能够在发现目标后迅速作出反应,实现精准打击。
值得关注的是,JAS-313无人机存在大尺寸和小尺寸两个版本,这种双管齐下的策略使得“烈士巴赫曼·巴盖里号”能够根据不同的战术需求灵活部署。
大尺寸版的JAS-313无人机具备攻击能力,可携带小型空地弹药,执行打击任务;而小尺寸版则更侧重于侦察或自杀攻击任务。
此外,甲板上还搭载了米-171和贝尔-206两款直升机,它们为航母提供了额外的空中支持和运输能力。
除了无人机和直升机,“烈士巴赫曼·巴盖里号”还具备释放救生艇、快速攻击艇和无人自杀艇的能力,这些装备的搭载进一步增强了航母的多功能性和适应性。
在执行任务时,这些多样化的舰载机群能够为航母提供广泛的战术选项,使其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的战场环境。
“烈士巴赫曼·巴盖里号”无人机航母在攻击能力方面的配置同样值得关注。
作为一艘以无人机为主要作战力量的航母,它不仅仅依赖于舰载无人机的打击能力,本身也搭载了一定规模的舰载武器系统。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该舰主要装备了反舰导弹、防空导弹和小口径机关炮等多种攻击武器。
在反舰方面,“烈士巴赫曼·巴盖里号”的船体两侧各布置了4具反舰导弹发射箱,总共配置8枚反舰导弹。
这些导弹在无人机的侦察支持下,能够对周边数百公里范围内的目标发起有效打击。
而在防空方面,该舰配置了较为特殊的“考萨尔-222”防空导弹,虽然射程有限,但对于抵御低空威胁,如来袭的小型飞机和导弹,具备一定的拦截能力。
除了导弹系统,该舰还装备了2A42型30毫米机关炮和三管20毫米加特林炮,这些火炮主要用于反小艇防御,保证航母在近距离上的自卫能力。
尽管“烈士巴赫曼·巴盖里号”在面对高速飞行的反舰导弹时自卫能力有限,但其多样化的攻击手段和较强的态势感知能力,使其在低烈度冲突中能够发挥较大的作用。
尽管“烈士巴赫曼·巴盖里号”在攻击方面表现出色,但其在防御方面的能力则显得相对薄弱。
特别是对于反舰导弹的防御,该舰的配置显得力不从心。
虽然“考萨尔-222”防空导弹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其对空防御能力,但由于发射装置固定,无法全方位转动,导致其抗击多方向来袭目标的能力大打折扣。
更为关键的是,“烈士巴赫曼·巴盖里号”缺乏有效的区域防空系统,这意味着在高强度的海战中,它很难得到有效的空中掩护。
此外,舰只本身并未装备硬杀伤的反导系统,如近防炮或干扰弹发射器,这些在现代海战中几乎成为航母标配的防御措施在“烈士巴赫曼·巴盖里号”上并未见到。
因此,尽管“烈士巴赫曼·巴盖里号”具备一定的对空对海打击能力,但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现代战场环境时,其防御能力的不足可能会成为制约其作战效能发挥的瓶颈。
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伊朗海军在追求创新的同时,仍需面对技术和战术层面的挑战。
在战术价值方面,“烈士巴赫曼·巴盖里号”无人机航母的设计和装备使其成为执行低烈度冲突任务的理想选择。
面对弱小敌对国家或非正规武装,该舰的多样化无人机群和直升机能够发挥巨大的战术优势。
特别是在反恐、海上巡逻、打击海盗等任务中,其长期远洋部署的能力尤为突出。
从战略影响的角度来看,伊朗海军通过“烈士巴赫曼·巴盖里号”的服役,显著提升了其远洋作战能力,这有助于支持伊朗在中东及更广泛地区的海外行动。
尽管该舰在高烈度冲突中的生存能力受限,但其存在本身就对区域海上安全格局产生了影响。
此外,这艘无人机航母的服役也体现了伊朗在国际海洋战略舞台上追求独立自主和技术创新的决心。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这个问题最近引起了国际社会关注。
此前有报道称,一支由法国训练的乌克兰旅出现大量逃兵。
《卫报》采访了两名放弃阵地的乌克兰士兵,他们的理由是军队内部混乱及俄罗斯军队的压倒性优势。
其中一人描述了乌军指挥体系混乱和基本物资匮乏的情况,另一人则强调了面对装备精良的对手时的心理阴影。
有消息称,自俄乌开战以来,至少有6万名乌克兰军事人员擅离职守,约3万人当了逃兵。
他们要么躲在国内,要么非法离开乌克兰。
乌克兰总检察长办公室的数据显示,过去一年内逃兵人数急剧上升,背后的原因多种多样。
一方面,如今的乌克兰军队比开战之初要庞大得多,逃兵在许多部队中并不罕见,特别是考虑到激烈的战斗已持续数年。
此外,乌克兰士兵也多次报告称,仅仅迟到也会被视为擅离职守。
军队的结构性问题加上士兵疲惫不堪是更重要的因素。
乌克兰士兵(资料图) 去年,乌克兰检察机关已对6万名逃兵立案调查,这一数字相较前两年暴涨了200%。
而据乌方议员的估计,逃兵人数可能高达20万,占到现役35万士兵的近六成。
乌军竟然只有60%的部队装备齐全,前线处境艰难。
20万乌军逃离战场,前线35.2万士兵缺乏装备,这还怎么打?88万乌军中,40%的部队几乎赤膊上阵,这难道是西方所声称的“全力支持”?事实上,美西方对乌援助力度远没有其宣传的那么大,泽连斯基近日就揭露了美国援乌的真实面目。
乌克兰军队存在严重的结构性问题。
经过近三年的战斗,军队里出现了缺乏经验的指挥官带着同样缺乏经验的士兵的情况,而且其中一些士兵还是被强行征召入伍的。
很多新兵连基本的训练都没有接受好,就怀着恐惧被送上了前线,他们在这种情况下,想要自己找出路也就不难理解了。
在国际援助方面,又有了新变化。
美国务院在 1 月 24 日暂停了现有的绝大多数对外援助项目,时间长达 90 天。
美国这一突然停止援助的举动,对乌克兰来说无疑是釜底抽薪,彻底断了乌军的后路。
泽连斯基(资料图) 据乌克兰武装部队特种作战部队前副司令谢尔盖·克里沃诺斯少将的说法,每100名动员起来的士兵中,只有10人到达前线。
乌克兰社会活动人士根纳季·德鲁岑科估计,逃兵人数达15万,相关刑事案件立案11.4万起。
乌克兰官员承认了这一危机。
乌克兰最高拉达议员安娜·斯科罗霍德估计,逃兵人数超过10万。
奥尔加·雷舍蒂洛娃直言不讳地指出:“问题很严重,大家已经筋疲力尽。
”俄罗斯国防部发布消息表示,乌克兰军人未经许可脱离部队并逃跑的人数约为10万人。
根据乌克兰官方统计,已经有超过10万名乌克兰武装部队士兵逃离了前线,但自愿回来的士兵还不到10%。
总的来说,大约有50万军人从军队中逃跑,也就是未经许可就离开了部队。
此外,还有同样数量的征兵动员人员也跑了。
更离谱的是,乌克兰政府实施的那种愚蠢的征兵政策也在推波助澜。
所以,虽然乌克兰官方数据显示有一百多万军队正在和俄罗斯军队作战,但实际上,另一支规模相当的“军队”已经跑路了,而且每天还有新的人加入逃跑的行列。
乌克兰士兵(资料图) 北约不会停止武装乌克兰,而一个与俄罗斯保持极度敌对关系的乌克兰,在恢复元气以后也会再度选择通过冲突来收复领土,俄乌冲突再度爆发几乎无法避免。
乌军多座要塞城市被俄军攻陷,波克罗夫斯克,君士坦丁罗夫卡等乌东重要城市已经近在眼前,且乌军面临严重的兵源短缺与弹药不足问题。
俄军几乎每天都能传来捷报,乌军则每天都在撤退。
一旦乌军在这段时间里发生崩溃,俄乌冲突只会更快结束,俄罗斯显然没有必要只是为了冻结战线而停战。
前不久,有报道称,顿涅茨克拳击联合会主席阿尔缅·萨尔基相在莫斯科当天发生的一起爆炸事件中伤重不治身亡。
塔斯社援引相关部门消息报道,这起爆炸系针对萨尔基相的暗杀行动。
俄侦委会暂时未透露第二名死者的身份。
有俄罗斯媒体援引内部人士消息称萨尔基相在医院中因抢救无效死亡。
俄媒此前报道称,俄罗斯“阿尔巴特”营创始人、顿涅茨克地区拳击联合会主席阿尔缅·萨尔基相是此次莫斯科“红帆”小区爆炸案的谋杀目标。
暗杀萨尔基相(资料图) 萨尔基相是 “阿尔巴特” 特战营的创始人,这个特战营约有 500 人,自 2022 年秋季起,便投身于俄罗斯在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在战场上历经无数次残酷战斗的洗礼,立下了赫赫战功。
2025 年初,他们又在俄罗斯库尔斯克州与乌军激烈作战。
作为特战营的核心领导,萨尔基相凭借着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军事智慧,带领着特战营一次次突破困境,在军事领域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他的存在,对于 “阿尔巴特” 特战营而言,犹如定海神针,萨尔基相出生于亚美尼亚,曾为乌克兰公民。
炸弹被放置在小区大厅的沙发内,通过远程方式引爆。
很可能有人在一旁监视萨尔基相,等他进入大厅后,便引爆炸弹。
当时被炸受伤的“阿尔巴特”志愿营创始人阿尔缅·萨尔基相还有呼吸,随后在医院因抢救无效而不治身亡。
这与前些时俄军的三防司令员被炸死如出一辙,乌安全局特工花了几千块钱买通了一名当地人,把装有300克炸弹的滑行车放在三防司令员的公寓门口,等他上班的时候引爆将其炸死,旁边的内线通过租用的汽车摄像头记录了整个过程,以此来邀功请赏。
萨尔基相(资料图) 面对乌方频频展开的暗杀行动,俄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发誓:“乌克兰最高军事、政治领导会遭报复”,俄罗斯总统普京也极其震惊和无比悲痛。
年前年后,俄罗斯数位各领域的专家人才接连被暗杀,让俄罗斯人心惶惶、恐惧不安不说,更重要的是,失去领军人物带给该领域的巨大影响。
俄罗斯呢,只一味地咬牙切齿,发誓要对敌人展开报复,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可以,但同时也得引起高度的警惕和百倍的重视——切实加强对这些专家人才的安全保护。
目前,俄侦委会已介入调查,但具体情况尚未完全公布。
塔斯社援引相关部门消息报道,这起爆炸系针对萨尔基相的暗杀行动。
然而,幕后黑手究竟是谁,作案动机又是什么,仍然是未解之谜。
此次事件不仅让萨尔基相的家人和朋友陷入悲痛,也在拳击界和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人们对城市的安全产生了担忧,也对暴力事件的频发感到痛心。
当我们再次审视这起悲剧,不禁要问,在法治社会下,为何还会发生如此恶劣的暗杀事件?我们期待真相早日大白,也希望类似的悲剧不再重演。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