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生

小编解说:为什么中医多长寿

时间:2024-09-27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纵观古代,历代中医中长寿者很多。

如《后汉书·方术列传》载:东汉名医华佗"年且百岁而犹有壮容";唐代孙思邈百岁还能著书立说,写下不朽医典《千金翼方》;著《脉金针方》、《明堂人形图》的甄权活了103岁;宋朝名医谭仁显108岁;明代温病学家吴又可也年至百岁……

  中医多长寿的真相是因为他们有保养长寿之道,这在历代医籍中常常可见。

如《黄帝内经》总结了秦汉以前诸子百家的保养长寿经验。

晋代葛洪的《抱朴子》记载了彭祖长寿之道。

唐代孙思邈《千金方》、《千金翼方》有保养长寿专论。

此外,宋代陈直的《保养奉亲书》、明代龚延贤的《寿世保元》、万全的《保养四要》、清代汤灏的《保生篇》等都介绍了长寿之道。

其中明代的保养长寿专著就有六十多种。

由于中医大多懂得长寿之道,故长寿者较多。



  综合中医长寿的经验,重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重视预防

  历史人要和自然灾害、猛兽做斗争,加上科学不发达,传染病无法控制,一般疾病医疗效果也差,因而人的死亡率极高,平均寿命短。

若不注重预防,长寿是不可能的,《内经》所谓"不治已病治未病"就是强调预防的主要性。



  有病早治

  被尊为医圣的张仲景主张早识病、早治病。

《甲乙经·序》说:"仲景见侍中王仲宣,时年二十余,谓曰:‘君有病,四十当眉落,眉落半年死。

令服五石汤可免’。

仲宣不懂医学又不听忠告,终于四十而夭折"。



  讲究保养之道

  许多中医享有长寿的关键在于保养。

《冷庐医话》称名医长寿为"医范",强调"医人每享高龄……既精医学必有探性命之旨,审颐保养之宜,而克葆天年也"。

其保养之道有四:

  1.起居有常,动静适宜。



  如《管子·形势篇》说:"起居时、饮食节、寒暑适,则身利而寿命益"。

孙思邈提出:"保养之道,常于小劳"、"体欲常劳、劳勿过极"、"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

华佗亦指出:"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百"。

这都说明要动静适宜,劳逸结合。

即《内经》的所谓"久卧伤气、久坐伤肉"。

劳动、运动是长寿之道。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标签:

大家都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