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真的独自抗蒙40年别被假象迷惑,南宋并没有如此强大的实力|宋朝-千易网
首页 > 历史 > 古代历史 > 宋朝

南宋真的独自抗蒙40年别被假象迷惑,南宋并没有如此强大的实力

时间:2023-10-08网络作者:小白

前言

1234年,强盛一时的金国在蒙古铁骑的践踏下灰飞烟灭,曾经屈辱地向金求和的南宋,成为阻碍蒙古完成统一中原的唯一障碍。

此时的南宋,刚刚经历了靖康之耻,国力已不如盛时,显得捉襟见肘。

而蒙古方面,以铁木真为首的蒙古铁骑势如破竹,早已将目光转向了南宋这最后一个敌人。

金国覆灭,南宋成为蒙古统一中原最大障碍

消息传来时,南宋朝野对此反应不一。

丞相贾似道是位权倾朝野的奸佞小人,这个消息对他而言无疑是件大好事。

他骨子里对蒙古并无仇恨,只图权力和地位。

贾似道暗自窃喜,他预见蒙古必然会全力以赴地进攻南宋,到时他可以借机清洗异己,进一步巩固自己的权力。

而爱国的将领如杜杲、王坚等人则是悲痛和焦虑,他们清楚地知道,南宋这破败的国家,要抵挡蒙古强大的军事力量,前途凄惨。

当年金国还盛时,南宋就屡战屡败,何况今日金国已亡,南宋军力大不如前。

杜杲等人建议加强国防,但贾似道压制住了这些区区的异议,自告奋勇地接手指挥对蒙战争。

他派系林立的用人方式导致军队指挥混乱,军心涣散。

加上他本人军事经验有限,对蒙古人的战术一无所知。

各路蒙古铁骑很快便打到了长江一线,南宋军屡战屡败。

眼看国土沦丧在即,杜杲等爱国将领奋起反对贾似道当权,终于让宋理宗架空了贾似道的军权,由杜杲等人统帅边军。

杜杲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整顿军纪,重新点燃军心。

他采用积极防御的策略,在长江沿线修筑工事,做好防守准备。

同时训练水军,以游击战术骚扰蒙古军。

在杜杲等人的指挥下,南宋军队与蒙古军在长江一带胶着对峙。

由于长江天险的保护,蒙古骑兵的冲锋陷阵屡屡受阻。

此时,蒙古军却也无心恋战,因为他们的注意力已经转向了西方和西藏。

西征频频,蒙古军力分散无心消灭南宋

1235年,蒙古大汗窝阔台派兵西征,意图征服东欧平原的国家。

六年后,他在远征途中病逝,其弟蒙哥继承大汗之位,继续西征事业。

在蒙哥的率领下,蒙古军队横扫东欧,直达地中海,建立了广袤的金帐汗国。

这可谓史无前例的辉煌战果,一个来自亚洲内陆的游牧民族,到达了遥远的欧洲腹地。

然而,这场辉煌的西征也是蒙古军力过度消耗的开始。

兵锋所指全部投向西方欧亚,使他们无力再对南宋形成足够压力。

西征之初,许多蒙古禁军都奉命出征,南宋战场的蒙古军,也因主力西调而陷入被动。

与此同时,蒙古又占领了西藏地区。

西藏诸部互不统属,蒙古在进攻时也吃了不少苦头。

藏族居民躲入山间,采用游击战术,使蒙古军难以拿下。

但终究以蒙古的绝对优势战胜了西藏的分割势力。

然而这场战役也消耗了不少蒙古兵力。

在蒙古大汗把精力放在西征上的这些年里,南宋本来有机会从容应对,修整内政、积蓄力量。

但是,南宋内部的明争暗斗却从未停歇。

杜杲等人统领军队后,贾似道仍不甘心失势,继续在朝堂上使诈纠缠。

他故意在御前大肆批评杜杲的防守策略过于消极,以此引起理宗皇帝的猜忌。

史济之这个时任总理也与杜杲等人关系不睦,两派在军国大事上经常唱对台戏,使南宋朝政陷入瘫痪。

争夺大汗之位,蒙古内斗给南宋喘息机会

1259年,蒙哥在攻城战中阵亡,两个弟弟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为争夺大汗之位爆发内战。

这原本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南宋可以趁机整顿内政、休养生息。

然而贾似道等奸佞却唯恐国力强盛,因为那样他们就失去了皇帝的机会。

于是他们继续在皇帝面前编造杜杲谋反的流言,成功地将杜杲调离了前线。

取而代之的是贾似道的心腹,一个油嘴滑舌、只会马首是瞻的奸臣。

在他的率领下,南宋军心涣散,军力日衰。

与此同时,贾似道又故意刁难史济之,导致朝野关系进一步恶化。

内部分裂使南宋无法在蒙古内乱时获利。

1262年,山东军阀李檀乘蒙古内乱之机,起兵造反。

一时间,蒙古在华北的统治陷入混乱。

起初,蒙古以为可以轻易平定,派出一小股部队前去镇压。

但李檀善战,加上北方汉人纷纷响应,形势逐渐向有利于李檀发展。

蒙古这才意识到事态严重,全力调兵前去平叛。

这本是南宋最好的机会,可朝中奸臣却害怕李檀起义对他们也造成威胁。

他们歪曲事实,说李檀反叛会招致蒙古灭国之祸。

理宗皇帝也一直被蒙古的强大武力恐吓着,不敢轻举妄动。

于是,南宋再一次错过了反击的良机。

蒙古骁将频逝,南宋朝政内斗国力衰弱

很快,忽必烈击败阿里不哥,稳固大汗地位后,再次将注意力投向南宋。

此时的南宋,朝野之间已经形成倾轧之势。

多年受贾似道算计的杜杲早已看清朝局,卸下军权,回乡隐居。

而贾似道则与时任丞相文天祥关系恶劣。

两人针锋相对,导致朝政瘫痪。

与此同时,南宋军队因为长期缺乏训练而军力衰弱。

理宗皇帝终日忧心忡忡,又常有突发疾病缠身,已然无心经营国事。

朝中奸佞们则趁机权力争斗,将南宋推向更加危险的境地。

1274年,杜杲去世,南宋失去了一位爱国名将。

次年,文天祥也在政治斗争中失势下狱。

贾似道等人得意洋洋,终于可以为所欲为了。

他们排斥异己,擢升自己的人马。

任人唯亲的结果是朝政更加黑暗,军力雪上加霜。

1276年,理宗皇帝驾崩,年仅8岁的恭帝即位。

实际大权由太后执掌,然而宫廷内阉党当道,太后也难以为政。

此时蒙古军再次进攻南宋,朝中已无人可阻止大势所趋。

结语

1279年,在蒙古军的步步紧逼下,南宋最终灭亡。

尽管抗争失败,但南宋45年的苦战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斗争历史,使中原文明得以在战火中繁衍生息。

南宋以弱小的国力,顽强支撑的精神,在中华民族抵御外敌入侵的历史长河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作为这场苦战的总设计师,忽必烈对南宋毁灭心存不舍。

据说得闻南宋灭亡消息那天,他独自在王府中待了一整天,不言不语,深受打击。

后人不解,他花费无数心血才终于战胜南宋,取得归一中原的伟业,为何在胜利时会如此悲痛。

或许正因为忽必烈骨子里仍是中原人,他对同属中华民族的南宋国人,并无仇恨,只想让其臣服。

南宋的消亡,对他而言也意味着一部分中华文明的逝去。

可惜阴差阳错之下,两国成为了敌人,这场兄弟阋墙的战争,让所有人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