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籍三救刘备,名留青史(虽然一种说法是,可能目的不纯,但结果是好的,为三足鼎立坚定了人数基础)。
刘备跃马过檀溪后,偶遇水镜先生,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刘备遂在未来的半年之内三顾茅庐,与诸葛亮隆中对后,方使得诸葛孔明出山辅佐自己。
刚开始时,对于这位新来的军师,关张二人是不太服气的。
主要原因就是年龄问题。
刘备当时46岁了(公元161年-公元223年6月10日),而诸葛亮刚刚26岁(181年-234年10月8日),关张二人在《三国志》、《资治通鉴》等正史中虽然没有明确说年龄,但是参考钱静方著《小说丛考》:
康熙年间关羽家乡出土的关侯祖墓碑记知,关羽生于汉桓帝延熹三年(160)六月。
《张飞传》也记载:
张飞……少与关羽俱事先主,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
因此,刘关张三人中,关羽最大,张飞最小,但也只是小几岁而已。
因此,屈屈一个小毛孩子(闲在家里),让近50岁的三个人(而且都有官衔儿)登门求三次才出山,放在任何人身上也不舒服。
即是诸葛亮本人也会是比较不好意思,在后面所作的《前出师表》中就提到: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但是没过多久,刚上任军师不久,诸葛亮就用三把火烧出了在军队中的威信,奠定了自己稳固的军师地位。
第一把火——火烧博望坡
一开始刘备待诸葛亮如上宾,如老师,
孔明如师,食则同桌,寝则同榻,终日共论天下之事
关、张二人显然还诸多不服,一心等着看诸葛亮的笑话。
故事梗概想必大家都很清楚了,在曹操面前下过军令状的夏侯惇率领十万大军,前往新野攻打刘备,可是刘备一无所有啊,手上能用的兵也只有几千人(3000所有)。
但诸葛亮运筹帷幄,巧设计谋,凭着这仅有的三千人马,在博望坡放了一把大火,打了一场大胜仗,烧跑了夏侯惇。
就是凭了这把大火,使关、张二人心服口服,奠定了诸葛亮在刘备军中的地位。
第二把火——火烧新野
大败而归的夏侯惇免不了要自刎谢罪,但是曹操释之(看来领导喜欢你,怎么着都行!)
曹操这次又派曹仁率领50万大军攻打新野,此时刘表已死,荆州在蔡氏兄妹二人手中(蔡夫人和蔡瑁),他们俩人为代表的刘琮派(刘表次子)还在与以李珪为首的刘琦(刘表长子)派激烈内斗中,自身还难保,又何谈去帮刘备,再说蔡氏兄妹也不太可能帮刘备。
摆在刘备面前的只有一条路——跑!
但单纯的逃跑是不行的,总得打一打,打得胜,就可以缓一缓,为继续逃跑赢得一些必要的时间。
于是在诸葛亮的部署下,将新野百姓悉数迁出城外,仅留一座空城给了曹操。
曹仁进了新野城的当晚,一把大火,烧得满县通红,将曹兵烧得狼狈不堪,刘备也就是借着这一把火得到缓息之机,逃往樊城。
第三把火——火烧赤壁
赤壁之战,是小编认为的《三国演义》里面最精彩的一场战役。
曹操当时已经平定北方,正欲南下一举将南方统一。
收荆州,平樊城,逼着刘备只能望风而逃,曹操紧追不舍,刘备和诸葛亮一商量,总是逃跑不是办法呀,得找个安全之地以作权宜,于是投至孙权处。
到柴桑后,诸葛亮一番分析过后,孙权答应两家联手共退曹操。
这一年的夏秋之交,孙权和刘备的联军抵达赤壁(今湖北武昌县西赤矶山),与曹军隔江遥遥相对,一场决战即将打响。
【因为这一段故事极为精彩,其前后为其铺垫衬托的也是一出出的好戏连台,比如,舌战群儒,蒋干盗书,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借东风,华容道,等等,无一不是精彩绝伦。
所以个人觉得,看完了赤壁大战,《三国演义》就没什么看头了。
(只是个人见解,勿喷)】
言归正传,
周瑜想要一举攻破曹军,接连使用多条计谋,将曹操诱入自己做好的圈套。
可是圈套差一个收口——东风。
自己设计好的火攻计谋无法施展,这样就等于作茧自缚,自己给自己下了一个套。
因而口吐鲜血,不省人事。
诸葛亮知道后,藉探病为名,用
欲破曹兵,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十六个字写出了周瑜的心事,并自称能为周瑜借来三日三夜东南大风,以助周瑜的计策得以实施。
结果当夜东风大作,火借风势,烧得曹操八十三万大军鬼哭狼嚎,演出了一场孙刘联手,大破曹兵的好戏。
这把火烧得曹操百万大军所剩无几。
这使得当时实力雄厚的曹操集团元气大伤,曹操甚至差点死在关羽之手,而刘备又趁这个机会赶紧壮大自己,取得蜀地,建立蜀国,与东吴,北方的魏国形成三国鼎立之势。
唐人杜牧对此有诗曰: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诸葛亮用七星灯续命失败,其中的三把火烧尽了阳寿,最后命断五丈原。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