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秦始皇没有好印象,觉得他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暴君。
体现秦始皇暴君特点的地方有很多:孟姜女哭倒万里长城的故事、陈胜吴广揭竿起义、荆轲冒死也要刺秦王等,还有一句极具概括性的天下苦秦久矣。
初读《荆轲刺秦》的时候,我实在无法把王负剑的那个秦王,和实现全国统一的秦始皇联系在一起,后来才恍然大悟,原来秦王就是后来的秦始皇。
只不过当时,秦王还没有彻底歼灭赵国,太子丹和荆轲刺秦想要谋取一线生机,以期盼不被秦国兼并。
可最后秦国还是实现了扫六合。
统一全国后,嬴政给自己取了个独一无二的称号:始皇帝。
这也足以见得他的雄心,兼并六国,统一天下,他的政治抱负绝对不会止步于此。
很明显如果他是个暴君,暴的原因,绝对不在于剥削百姓来奢侈享乐。
恰恰相反,他的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让自己的国家实现更好更有秩序的统治,也为了让统治下的百姓安居乐业,过上更好的生活。
然而事与愿违,他的力气用错了。
实现天下统一后,整个王朝刚刚从绵延的战争中挣脱出来,此时应当与民休息,让百姓的生活和经济发展缓口气。
可是,秦始皇没有给百姓休养生息的时间,反而以急功近利的心态,督促百姓纷纷都参与到秦王朝的发展与建设中来。
为了解决各国沟通不便的问题,他下令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极大程度上便利了全国各地的沟通和经济交流。
为了加强国防,他下令修建长城,多少百姓被强制去做劳力;为了巩固军事,他下令修建了秦直道,留下了至关重要的一条路。
他终结了分封制,开创了中央集权制和郡县制,让各地区都接受皇帝的管辖。
其实这些都是好的,相较于之前来说,有着划时代的进步意义。
然而自古以来,改革都会受到重重阻碍,总有原本的利益既得者站出来反对,中央集权和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原来的诸侯国主们自然一百个不愿意,他们渴望能够重新回到分封制度下,渴望拥有自己的一片土地,重新做回自己领土的小皇帝。
所以在秦始皇外出巡游的时候,有人迫不及待刺杀他。
和从前荆轲刺秦的桥段还不同,之前是知道谁要刺杀他,为什么刺杀他;而此时,刺杀自己的敌人是谁都还尚不分明。
这时候的秦始皇,大概明白了:自己的王朝并不被百姓拥戴,自己的改革并没有被认可。
可饶是这样,秦始皇仍旧保持着极大的耐心,招揽各国的优秀博士,让他们出主意和计策,继续推进自己的改革。
但是那些博士发出的声音,都是重新恢复分封制,都是自己不愿意听到的,秦始皇感觉自己的努力几乎白费,他忍无可忍。
于是,他接受李斯的建议,将不一样的声音彻底驱逐,焚书坑儒。
当然,焚书坑儒事件,也是秦始皇是暴君的重量级证据,体现了他独一无二的暴。
因为他这一举动,导致百家争鸣众多的声音和思想遭到破坏,许多宝贵的资料彻底损坏,这对于后世来说是一个大损失。
对于秦始皇来说,他的暴就在于急功近利。
秦始皇的思想和制度是先进的,可当时他统治下的百姓不能接受。
就像小孩子走路还没学会,就要求他跑起来,这样自然不会有什么好的效果。
不禁想:秦始皇活了49岁,如果他活得更久一点,或者他的接班人选择好了,秦朝的结局会不会不一样?后来秦二世、三世在位没多久,秦朝就迅速覆灭了,或许也和秦始皇最初的急功近利有一定关系。
到了汉朝时,秦始皇没有注意到的这一点,就引起了汉朝统治者的高度重视。
刘邦结束战乱后,第一件事就是让百姓休养生息,吕雉和汉文帝刘恒更是看到了休息的重要性,轻徭薄赋,减轻百姓的压力和负担,让百姓有喘口气的机会,结果自然更加得民心。
汉朝之后的发展,总有一种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感觉,秦始皇实现全国统一,开辟了新制度,还没有焐热就迅速衰亡。
而汉承秦制,一定程度上继承了秦朝的好制度,这是大大的优势,而初期的与民休息又极大力度地保障了百姓的拥戴。
纵观历史,如今的我们站在后世的角度上,没有办法否认秦始皇确实是雄韬伟略的千古一帝,同时也没有办法否认他确实是个暴君。
因为在他的统治下,虽然许多地方都是往好、进步的方向发展,但百姓苦不堪言,这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作者:我方团队月落星沉
参考资料:《从秦始皇到汉武帝》纪录片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