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帝王将相

秦琼一病十二年李世民不闻不问 君臣二人的政治智慧谁能领悟

时间:2023-07-24网络作者:小白

#历史开讲#在封建社会,皇帝探视患病的重臣,这是一种殊荣,史官是一定要大书特书的,重臣病逝,皇帝流泪,史书也不会漏记。

我们翻看两唐书和《隋唐嘉话》,就会发现很多君正臣忠的典范,仅以英国公李勣为例,我们就能发现唐朝的皇帝还是很重感情的:李勣患病,李世民剪下自己的胡须当药引;李勣从马上摔下来伤了脚脖子,李勣病逝,唐高宗李治为之举哀,辍朝七日,及葬日,登楼临送,望柳车恸哭,并为设祭。

李家父子对李勣可谓情深意切,在史书中还有不少李勣得病会坠马后皇帝亲自探望和钦赐御马的记载,但是对一病十二年的胡国公秦琼,英明神武的唐太宗李世民却好像视而不见:既没有一次登门探望,更没有派遣御医前去诊治——所谓秦琼在御医走后倒掉汤药,那只是网文的移花接木甚至凭空捏造,在正史和唐人笔记中是找不到半个字记载的。

熟悉隋唐历史的读者诸君当然知道秦琼和李世民的关系是极亲密的,从加入唐军那天起,秦琼就是李世民的部下,后来还成了李世民的助手:高祖令事秦府,太宗素闻其勇,厚加礼遇。

从镇长春宫,拜马军总管。

李渊受禅后李世民拜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进封秦王,加授雍州牧,武德七年,李世民又拜太尉、陕东道行台尚书令,镇长春宫,关东兵马并受节度。

寻加左武候大将军、凉州总管。

镇长春宫不是任务而是待遇,也是当年李渊给李世民的一个特殊补偿,就是给他一块自己的地盘和宫殿,通俗一点的说法,就是李渊有金銮殿,而李世民有银安殿,秦琼就是李渊划拨给李世民的重要助手。

在玄武门之变前,尉迟敬德的地位与秦琼相差悬殊。

秦琼是从一品翼国公(爵)、正二品上柱国(勋),而尉迟敬德只是秦王府特设的从四品武官,并不在朝廷编制之内:(敬德)累有战功,授秦王府左二副护军……时秦王(世民)、齐王(元吉)府官之外,又各置左右六护军府及左右亲事帐内府。

其左一右一护军府护军各一人,正第四品下。

掌率统军已下侍卫陪从。

副护军各二人,从四品下。

如果把秦王府兵比作一个保安大队,那么尉迟敬德就是某一个中队的副队长,秦琼在受封翼国公(改封胡国公是秦琼辞世一年后的贞观十三年)、上柱国之前,就已经是李渊正式任命的秦王右三统军,与相当于私兵府兵头目的尉迟敬德不是一个性质。

秦琼于贞观十二年走在李世民之前,尉迟敬德于显庆三年走在李世民之后,李世民和李治给这两位国公的待遇是不同的。

这里要插一句:秦琼和尉迟敬德虽然同为国公,但是待遇却不一样,而且是有剪刀差的:秦琼属于开国公,李渊给他的食邑是三千户(见《唐六典·尚书吏部》),到了李世民那里,就只剩下七百户了(美其名曰食实封):尉迟敬德并不是唐朝开国战争期间受封的国公,食邑却比秦琼多六百户。

李世民称帝后大幅削减开国公食邑,这是拆了东墙补西墙,原本一户食邑都没有的尉迟敬德一下子得到了一千三百户,还赐绢万匹,齐王府财币器物,封其全邸,尽赐敬德。

尉迟敬德一步登天,秦琼的食邑几乎减半,这就像一个大公司换了董事长后,老员工降职降薪,新贵们飞黄腾达一样,一朝天子一朝臣,秦琼知道自己已经被李世民边缘化,他那个左武卫大将军远比不上尉迟敬德后来的泾州道行军总管、襄州都督、同州刺史——封疆大吏的常例钱钞,可比十六卫大将军的俸禄丰厚多了。

李世民执政期间,几乎所有的开国功臣都有封疆之职:程咬金为泸州都督、普州刺史,段志玄为金州刺史。

段志玄病重(寝疾),太宗亲自临视,涕泣而别,及卒,上为发哀,哭之甚恸 ,秦琼一病十二年,李世民却不闻不问,这看起来很不寻常,但是我们细看两唐书和相关史料,就会发现这对君臣的政治智慧:秦琼称病不朝很明智,李世民置若罔闻也很仁厚。

李世民对李勣礼遇有加,但是却不无猜忌:太宗寝疾,谓高宗曰:‘汝于李勣无恩,我今将责出之。

我死后,汝当授以仆射,即荷汝恩,必致其死力。

’乃出为叠州都督。

李世民之所以要把李勣贬官外放,就是怕继位者李治对李勣赏无可赏,李勣在贞观二十三年面临的危机,秦琼在武德七年就遇到了:当年的他已经是翼国公、上柱国,作为异姓功臣,勋、爵都已登峰造极,他要是再立新功,李世民岂不是该封他为郡王?

唐初的异姓想封王,就得赐姓,不像后来的郭子仪,可以在保留宗姓的情况下获得王爵。

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龙飞九五,还真不能大封异姓王,于是秦琼就危险了:赏无可赏的功臣,只能贬或杀!

如果坐在李世民位置上的是汉太祖高皇帝刘邦,或者是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这个问题都好解决,宋太祖英武圣文神德皇帝赵匡胤可能也有办法,但是在武德七年或贞观元年,唐太宗文皇帝李世民和翼国公、上柱国秦琼怎样才能相安无事,这就需要政治智慧了。

我们细看《唐六典》和《唐会要》,就会知道不但开国公危险,上柱国这个称号也很扎眼:上柱国,前代勋谓之八柱国,品居第一,宜峻宠章,自后非特恩,不在累叙之限。

李渊就是出身于八柱国之家,关陇勋贵出身的杨坚家族比李家还差半格,加九锡的杨坚和李渊都受禅了,唐朝的上柱国可能不及加九锡的地位高,但给功臣加九锡这种事情,李渊和李世民都是不会干的。

已经处在危险边缘的秦琼唯一的选择,就是称病在家,外任都督、刺史,那是绝无可能了。

江山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享太平。

出现这种悲剧,皇帝有责任,将军也未必无辜:逆水行舟不如急流勇退,这个道理秦琼懂得,李世民也门儿清。

于是秦琼病了,李世民忘了,这才是二人政治智慧的最高体现:与其相忌于朝堂,何如相忘于江湖?

秦琼于贞观十二年离去,李世民算是彻底放心了,他虽然没有哭,但却给了秦琼极高的礼遇:太宗特令所司就其茔内立石人马,以旌战阵之功焉。

墓前立石人石马,是唐初异姓功臣所能得到的最高规格葬仪,这个待遇当时只有秦琼一人获得——在贞观十一年,李世民就已经定下规矩:只有立下盖世奇功的皇族才可以拥有石人石马,秦琼这是破了铁律。

看到这里,读者诸君应该已经明白了李世民和秦琼相忘于江湖的真正原因,在笔者看来,这才是皆大欢喜的结局:秦叔宝功成身退,李世民不闻不问,要是二人反其道而行之,那结果就不是大家愿意看到的了吧?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