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君 浩然文史
陈宫
徐州城破之日,城头风猎猎,曹操又与自己的故友陈宫相见了。
昔日二人初见时,曹操是陈宫的阶下囚,而如今陈宫即将要成为曹操的刀下鬼了。
曹操之于陈宫,有感恩惜才之心,他想挽留陈宫,不必随吕布一同赴死,但陈宫去意已决,以妻儿老母相托之后,慨然赴死。
曹操送别陈宫这一段,遂成了中国文学史上最为著名的场景之一,令人不忍卒读。
这是小说《三国演义》对曹操与陈宫的爱恨情仇的一个交代,但真实历史上的曹陈关系,却远比小说中复杂。
一、伯牙子期?
在《三国演义》中,陈宫与曹操初见时,显得很不是时宜。
曹操刺杀董卓不成,仓皇逃离长安,却不料在中牟县被军士执住。
本以为在劫难逃的曹操,却偏偏碰上了同样是热血青年的中牟县令陈宫,陈公台。
当晚陈宫夜会曹操,他倾倒于曹操的忠肝义胆,便私自放了曹操,并和他一起踏上了逃亡之路。
就在彼此都以为他们将是伯牙子期组合时,没想到中途却发生了吕伯奢之事,曹操一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说出口,给陈宫当头棒喝,他遂弃曹操而去,投靠了吕布,妥妥的塑料友情。
曹操杀害吕伯奢一家
徐州城下之日,曹操尽管对自己的故友有留恋之意,但陈宫却拒绝了曹操的招降,慨然赴死。
小说中,陈宫弃曹操而去的直接原因是曹操残杀吕伯奢一家,实质上是因为陈宫认为曹操心术不正,吕布虽然有勇无谋,但却不像曹操这般阴险狡诈。
但这只是小说家之言,真实历史上曹操与陈宫之间的爱恨情仇,要远比这复杂,以至于现在都还是一个谜。
历史上陈宫与曹操的相遇是在什么时候?这一点史书上并没有确切的记载。
《三国志·吕布传》引《典略》说陈宫是东郡人也。
刚直烈壮,少与海内知名之士皆相连结。
及天下乱,始随太祖。
曹操是在初平二年才被袁绍举荐为东郡太守的,而陈宫又是东郡人,因此陈宫很有可能是在初平二年左右投靠于曹操帐下。
但二人具体是如何相遇的,已经无从可考。
可以肯定的是,《三国演义》中的说法肯定是小说之言,因为曹操根本就没有干过刺杀董卓的事,自然也就不可能有曹、陈二人于中牟县相遇之事。
董卓
倒是在《三国志·董卓传》里面记载了一个伍孚袖中藏刀,刺杀董卓未遂的事件,罗贯中的灵感可能来源于此。
但不管二人在何时何地相遇,曹操与陈宫之间,确实有过一段值得称道的君臣之谊。
前引《典略》之言,陈宫跟随曹操之后,也曾积极为曹操建言献策。
事情发生在汉献帝初平三年,这一年长安朝内相当热闹,吕布联合王允杀了董卓,却没想到郭汜、李傕二人掉转马头又杀进了长安城,王允被杀,吕布出逃,大权又旁落到了郭、李二人手上。
此时的曹操还在东汉乱世修罗场中偷偷发育,恰好在当年,青州的黄巾军攻入兖州,杀死了任城相郑遂。
兖州刺史刘岱不听谋士鲍信之言,合兵出战,结果落了下身首异处的下场。
刘岱既死,兖州无主,陈宫便劝说东郡太守曹操:州今无主,而王命断绝,宫请说州中,明府寻往牧之,资之以收天下,此霸王之业也。
随后陈宫前往游说兖州的别驾、治中,劝他们迎曹操为兖州之主,鲍信等人一合计,事已至此不如早日择良主而栖。
最终,曹操如愿当上了兖州牧,并且击破了青州黄巾军,受降兵三十余万,男女百余口,收其精锐者,号为青州兵。
老版《三国演义》中的陈宫
在曹操占据兖州,收服青州兵之前,曹操在东汉诸路诸侯中,只能算是二三流势力,兵少、马弱,好不容易从扬州募来的四千兵,中途还发生了反叛,趁着夜色把曹操的帐篷给烧了,曹操亲自上阵斩杀叛贼才得以突破重围,最后身边就只剩下五百余人。
但在进据兖州之后,曹操便一跃成为了东汉乱局中举足轻重的势力。
从这个角度来看,陈宫在曹操进据兖州,以至于对曹操一生的事业所起的作用,都不可谓不重要,当然曹操待陈宫也不薄,对其信任有加。
但是陈宫终究不是郭嘉,他与曹操最终未能有始有终,时间仅仅过了两年,便发生了陈宫联合吕布、张邈反叛的事件,正式宣告了曹陈关系的破裂。
二、关系破裂
兴平元年,也就是在曹操占据了兖州大概两年之后,为了报陶谦的杀父之仇,曹操率军征伐陶谦,留荀彧、程昱守甄城,陈宫则率军屯守曹操的大本营东郡,可见此时曹操对陈宫的信任是在荀彧等人之上的。
然而,就是这份信任,差点断送了曹操的一生。
就在曹操与陶谦激战正酣时,陈宫突然联合张邈发动了叛乱,企图迎吕布入主兖州。
当时的形势凶险万分,史载:(陈宫)遂以其众东迎布为兖州牧,据濮阳。
郡县皆应,唯甄城、东阿、范为太祖守。
何润东版吕布
张邈是曹操的好朋友,两人的关系一度相当不错,当初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张邈因事触怒袁绍,袁绍命曹操杀张邈,曹操却以张邈,亲友也,是非当容之拒绝了袁绍。
曹操征讨陶谦之前还给家里人留下话,说是自己万一有什么不测,可以去投奔张邈,可见双方关系之密切。
但是乱世之中,友情终究还是敌不过人心的诡变。
张邈疑惧曹操会为了讨好袁绍而杀害自己,因此当他知道自己的弟弟张超已经和陈宫商量好了叛乱之事时,陈宫没费多少力气便说服了张邈一起发动叛乱。
当得知自己最信任的两个人捅了自己一刀之后,曹操惊惧万分,引军还兖州与吕布展开了拉锯战。
这一战打得十分艰难,太祖军不利,相持百余日。
祸不单行的是,当年岁旱、虫蝗、少谷,百姓相食,兖州百姓可谓凄惨至极。
曹操险胜吕布之后,败北的吕布与陈宫仓皇投奔刘备,而张邈向袁术求救不成,被自己的手下所杀。
这场萧墙之祸还是被曹操给扑灭了,但祸患的余烬尚在,曹操对陈宫与吕布也一直如鲠在喉,欲除之而后快。
要说小人方能在乱世立足,这边吕布与陈宫投奔刘备之后,却趁刘备讨伐袁术之时鸠占鹊巢,率军占领了徐州,打发匆忙赶回来的刘备去了蕞尔小地——小沛。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吕布就在袁术、刘备之间周旋,彼此之间征伐抑或是相互援结,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了建安三年,吕布再次站到了袁术那边,派兵征讨刘备。
但是刘备这次却抱上了曹操的大腿,在小沛被高顺攻破之后,曹操派夏侯惇援救刘备,为吕布所败,曹操遂率军亲征吕布。
张光北版吕布
曹操来势汹汹,吕布见状便心生怯意,想要投降,但陈宫却深知自己负曹操太过,投降之后定无什么好下场,便使计阻止了吕布投降。
吕布虽骁勇善战,但终究是一个有勇无谋的人,陈宫有谋,吕布却不能用。
《三国志》引《魏氏春秋》就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说是陈宫建议吕布率领骑兵游离在外,迎击曹操,他自己则率军在城内驻守,待曹操兵临城下,就可以两面夹击,曹军便可不攻自破。
吕布原本对陈宫的话十分赞成,但是吕布的妻子听说了此事,便在吕布的耳边吹枕边风,大概意思是说曹操对陈宫那么好,陈宫尚且弃曹操而去,你比起曹操又如何呢?你当真放心将一家妻儿都交到陈宫手上吗?吕布遂不听陈宫之计。
吕布不用陈宫之计,龟缩于城内不出,向袁术求援而不得,渐成死局,一股失败的阴影笼罩在徐州城的上空。
时间一长,陈宫、吕布的手下上下离心,竟然将他们二人绑了去见曹操,徐州城遂下。
当曹操登上徐州城头,来到吕布、陈宫二人面前时,吕布虽为勇将,却有求活之言,但终究还是因为刘备的一句明公不见丁建阳及董太师乎而葬送了性命。
勇将之名,最终因为怯死之心,为人所不齿。
反观陈宫,他说自己为臣不忠,为子不孝,死自分也,是万无活下去的道理。
尽管曹操有爱才之心,以陈宫老母相劝,想让陈宫重新为己所用,但陈宫若心生苟活之心,又将以什么样的姿态面对曹操呢?倒不如一死了之。
面对曹操奈卿老母何?若卿妻子何?的问题,陈宫只是淡然地答道这些人的生死只不过在明公也,随后陈宫快步而出,以求速死,以明军法,曹操泣而送之,陈宫亦不还顾,这个曹操曾经最信任的人,最终死在了曹操的刀下。
曹操挽留陈宫
史载,陈宫死后,曹操待其家皆厚于初,与《三国演义》中罗贯中所记相差不远。
陈宫以妻儿老母相托于曹操,而曹操亦不负故人之托,这或许是二人之间一种别样的善始善终,二人的心中,或许都还存有那么一丝伯牙子期之情。
三、千古谜题
曹操与陈宫本有机会谱写一段君臣相恰的佳话,但历史却给这两个人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使得二人兵戈相向。
陈宫初随曹操,不遗余力地替曹操出谋划策,曹操亦对陈宫礼遇有加,信任有加,以至于曹操在东征陶谦时,将留守大本营的任务都交给了陈宫,而不是荀彧等人。
陈宫的反叛是一个千古谜题,《三国志》上语焉不详,《三国演义》只是小说家言,虽然也算提供了一种可能(陈宫认为曹操阴险狡诈),但并无实证,不足道哉。
我们只能在单薄的史料中,发沉勾隐,以求真相。
《三国志》记载陈宫叛乱的原因是自疑,这和张邈疑惧曹操会杀害自己似乎是一个理由。
但是我们却在《三国志》里面找不到任何关于曹操怀疑陈宫的记载。
《资治通鉴》卷六十一却记载了这么一条:前九江太守陈留边让尝讥议操 , 操闻而杀之,并其妻子。
让素有才名,由是兖州士大夫皆恐俱。
陈宫性刚直烈壮,内亦自疑,乃与从事中朗许汜、王楷及邈弟超共谋叛操 。
从这条记载来看,陈宫背叛曹操似乎是因为曹操杀害了素有才名的边让,这使得包括陈宫在内的兖州士大夫都十分惊惧。
这一点理由过于勉强,且不说陈宫此时为曹操的心腹,深受曹操信任,再者也有人考证说边让被杀应该是在建安之后的事情,而陈宫叛乱是在建安之前的兴平年间,说是边让被杀而刺激了陈宫,证据不足。
后人更有将陈宫视为苏秦、张仪一类的纵横家,陈宫于乱世之中跟随曹操,本来就是一种投资性的行为,他们二人原本就非故交,自无任何感情纽带。
当陈宫认为曹操圣文神武是可投靠之主时,他便不遗余力地为曹操出谋划策,或许是曹操不顾一切地为父报仇,征讨陶谦之事让陈宫认为曹操乃意气用事之人,抑或是其他什么事情,使得陈宫对于曹操的看法发生了转变,这也就为陈宫背叛曹操埋下了种子。
影视剧中的张仪
陈宫劝张邈一同叛乱时说:今雄杰并起,天下分崩,君以千里之众,当四战之地,抚剑顾眄,亦足以为人豪,而反制于人,不以鄙乎!完全一番纵横家的派头,对曹操的看法转变之后,吕布便是他新物色的人选。
当然,或许是因为陈宫背叛曹操的原因太过于隐晦,导致我们一叶障目而不见泰山。
当我们把陈宫背叛曹操之事放在三国大背景之下考察时,就会发现这种事情其实十分常见。
在那种乱世之中,道德与情谊都抵挡不住人心的诡变与利益的权衡,吕布之于丁原、董卓,张邈之于曹操,许攸之于袁绍,孟达之于蜀魏,钟会、邓艾之于司马氏,皆是如此,人与人之间的背叛,可以说是三国时代的一个常见现象。
钟会
众多背叛的背后都有着复杂的利益交织,从这个角度来看,所谓的陈宫自疑,也有可能只是一句套话。
陈宫背叛曹操,抑或只是陈宫为了取得利益最大化而进行的一次风险投资,《三国演义》对曹操与陈宫之间的感情渲染,使得我们忽略了当时整体的时代风气。
文史君说
东汉末年三国,群雄并起,俨然就是一个修罗场。
这个修罗场里面不仅生灵涂炭,还有道德败坏,礼义尽丧,谋士群起,择良木而栖,陈宫亦如此类。
他之于曹操,只不过是看中了曹操身上的那股枭雄之气,并非出于情感上的纽带,等到双方的利益发生了冲突,任何一件小事都可能成为陈宫背叛的理由。
这一点,是当时的时代风气,在吕布、张邈、许攸、孟达之流的身上都能够体现,从这个大时代背景来看,陈宫之叛,亦不过是一场风险投资,只不过这次陈宫押错了人。
参考文献
《三国志》,中华书局,1959年。
张婧龙、周汝英:《逐鹿时期的纵横情节:论陈宫》,《明清小说研究》1998年第2期。
(作者:浩然文史·景苏)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