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中德两国对秦始皇陵做核磁扫描,发现了从未披露的谜团!|秦始皇陵-千易网
首页 > 谜团 > 未解之谜 > 秦始皇陵

1996年,中德两国对秦始皇陵做核磁扫描,发现了从未披露的谜团!

时间:2023-09-24网络作者:小白

本文素材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中国人重视养生丧死,自古便有厚葬的传统。

而作为九五之尊的封建帝王,生前富有天下,享尽荣华富贵,死后也要将财富带进地底,保证自己在另一个世界的逍遥快活。

在所有的帝王墓葬中,最著名而又最神秘的,莫过于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

秦始皇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他消灭六国,建立了统一的封建专制王朝,认为自己功过三皇,德高五帝,自称始皇帝。

中国人向来以古为尊,而秦始皇却认为自己超越了所有古人,狂傲至极。

但他的确有狂傲的资本,他创立了郡县制和三公九卿制,被后世的封建王朝效仿了两千多年;他还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度量衡,打破了七国以前的文化壁垒,使中华民族在思想文化合为一体,称得上是千古一帝。

作为绝无仅有的始皇帝,他的陵墓自然也要史无前例的宏大,这样才能配得上他的身份。

秦始皇陵不仅是我国第一座皇帝陵墓,意义非凡,其规模也是无与伦比的盛大。

从公元前247年开始修建,直到公元前208年才修建完成,修筑时间长达39年,动员徭役杂役70余万,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早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司马迁便提及秦始皇葬于骊山。

墓室内装满了陶制的宫室模型和百官俑人,以及珍奇宝贵的陪葬品。

遍布各种机关以防盗窃,用水银做成江河湖海,天文地理无所不有,还用人鱼膏做蜡烛,千年不灭。

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中也记载:

秦始皇葬于山北。

但是即便秦始皇陵的方位人尽皆知,但两千多年以来,依旧保存完好,未遭盗窃,不得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当然了,这样的奇迹也引起了许多人的怀疑,毕竟我国的盗墓贼如此猖獗,从古至今不知破坏了多少陵墓。

许多藏于深山的的古墓都能被他们找到,但是地点方位被明确记载,且陵墓中珍宝无数的秦始皇陵似乎始终未遭盗窃,这怎么看都不合理。

于是许多人不禁对秦始皇陵的真实性产生了疑问,毕竟古人为了防止墓葬被盗,常有设立疑冢的习惯。

相传生性多疑且擅长盗墓的曹操,就设立了七十二座疑冢,用来迷惑那些摸金校尉。

为了勘察秦始皇陵的真伪,考古学家提议用高科技技术查看秦始皇陵的内部,而这项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做863计划。

863计划

早在1956年,以郭沫若为首的考古人员就对明朝万历的皇帝的定陵进行了发掘。

只是这次考古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当时我国建国不久,百废待兴,考古技术还不成熟,文物保存手段落后。

贸然挖掘定陵的结果就是,在考古人员进入地宫的那一刻,无数字画、绸缎瞬间化为灰飞,金银首饰、陶瓷文物等也立即氧化变黑。

剩下侥幸当场未遭损毁的文物,也因为后续保存技术太低,也丧失了大部分价值。

1986年3月,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四位科学家向国家提出要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中国高技术的建议。

于是中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应运而生,简称863计划。

当时,美国提出星球大战计划,欧洲也兴起了尤里卡计划,甚至日本都有今后十年科学技术振兴政策,而我国却连地底下的文物都无法保存,发展高新技术迫在眉睫。

文物保存技术只是我国高技术的一个小小分支,却也是一截小小的引线,在恰当的时候引爆了我国高新技术的蓬勃发展。

在863计划之前,我国的考古学家对墓葬进行勘探工作时,只能使用盗墓贼常用的洛阳铲,通过对洛阳铲上的泥土分层情况的分析,来确定墓葬的真伪与完整程度。

但是这种方法误差不小,且对墓葬的破坏极大,秦始皇堪称古今第一墓,且保存程度极好,绝不允许遭到丝毫的破坏。

于是在1996年,中国科学家与德国合作,采用世界先进的核磁共振技术对秦始皇陵进行扫描,这是核磁共振技术首次用于考古领域,结果也不负众望,为我们揭开了秦始皇陵地宫中的诸多秘密。

地宫之谜

这次的高科技考古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首先便是确定了墓葬未遭盗窃。

考古学家发现,秦始皇陵地宫被厚重的宫墙包围,根据勘测,宫墙厚度达到了四米,地宫周围虽然有盗洞存在,但都被宫墙阻拦,未曾深入地宫。

其次,考古人员还发现,地宫中的水银保存完好,《史记》中秦始皇以水银为江川湖泊的记载得到了证实。

并且水银还有防腐的作用,墓室内充满水银,也许对秦始皇的尸身保存有益,这一发现让考古人员万分激动。

但是也因为墓室中水银过多,对挖掘造成了很大阻碍,毕竟一旦发生汞泄露,就会造成很大的危害。

第三,这次勘测还当我们了解了地宫的形状和大小。

根据检测的图像,考古人员发现,地宫上大下小,呈漏斗状,墓室中还有许多台阶。

第四,墓室内部东西长约80米,南北宽50米,高度大约15米。

而宫墙范围则是东西长145米,南北宽125米,可以说是地下的庞然大物。

结语

这次核磁共振勘测法为我们解答了很多疑惑。

在骊山深处修建这样一座庞大的墓穴,难怪需要前后征发用七十余万人,历时将近四十年才得以完成。

虽然这次勘测的成果斐然,弄清了地宫的形状和规模,但距离挖掘秦始皇陵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即使到了16年后的几年,秦始皇陵的许多秘密还没找到答案,贸然挖掘只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但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秦始皇陵始终会有重见天日的那一天。

到那时,困扰中国人几千年的谜团也都会找到答案。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

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

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首发,请勿搬运。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标签:秦始皇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