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子:不光是香港恐怖片,在大家都在用百度贴吧的时候,我就看到香港还有很多都市传说,而且还觉还挺吓人的,一点也不比鬼片差。
马探长:没错,香港的都市传说啊,其实算是和香港文化互相融合了。
咱们说的都市传说这个词呢,最早被提及是在1968年,到1981年,布朗凡德出版了《消失的搭车客:美国都市传说与其意义》才算是把这个概念推广。
但香港都市传说其实很早就出现了。
南村喬之1970年的图绘,记录了发生于1954年发生的一起计程车灵异事件
咱们先做些考古工作,举个例子,驰子有没有看过周星驰的美人鱼啊?
驰子:看过,讲的是香港附近住着人鱼一族,林允演的人鱼就爱上了一个人类,最后一起对抗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感觉是安徒生童话+环保题材。
马探长:你这么理解当然也没问题啊。
但我还听过另一种说法。
其实香港大屿山一带,早就有人鱼的传说,这种人鱼叫卢亨鱼人,说是一种半人半鱼的生物。
前些年还有人把这种生物和野人、尼斯湖水怪相提并论,说是一种未知生物。
也有人分析,卢亨鱼人其实是周星驰美人鱼的原型之一。
那么这个卢亨鱼人长什么样呢?这个在清代就有记载。
说法不一,可以简单讲讲。
说这种鱼人长着黄眼睛、黄头发、拖着短尾巴,身上有鳞片,他们都会盘头发,水性很强。
他们生吃鱼,而且喜欢喝鸡的血,但不会汉语。
据说卢亨鱼人是个族群,和大屿山本地人分别生活在陆地和水上。
卢亨鱼人有时候会拿自己的鱼和当地人换鸡,但不懂规矩的则会偷鸡。
传闻有人曾抓获过卢亨鱼人,慢慢地卢亨鱼人也能学点汉语,也开始吃五谷杂粮。
驰子:那么在近些年还有过卢亭人鱼的传闻吗?
马探长:有,但很少,而且是有头没尾的传闻,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人在公海抓到过,但警察来之前,人们看它可怜,又把它放生了。
当然这个真实性就很低了。
驰子:那这种人鱼只是一种传说吗?
马探长:有学者分析,事情可能是这样的。
咱们先看卢亭是啥。
清代《岭南丛述》说,卢亭是香港大屿山一带的一个种族,他们的祖先是晋代一个民间造反的组织,头目叫卢循。
他曾一度占了了广州,最后兵败。
而他的后人潜逃到了大屿山一带,长期在海上生活。
这就是卢亭由来的一种说法。
其实在海上生活的族群,在珠三角一带确实是有的,被称为水上人,他们长期生活在渔船上,很少上岸。
比如霍英东就是水上人出身,他父亲去世才跟着母亲上岸生活。
写《黄河大合唱》的冼星海,也是澳门水上人出身。
所以有学者分析,卢亨鱼人,可能并不少我们眼中的神秘生物,而是陆地上的人和水上人之间存在文化隔阂,交往时产生了矛盾,加上一些刻板印象,把人家不断异化,口口相传的结果。
驰子:有种香港往事的感觉啊
马探长:没错,大家可能会好奇,为什么讲都市传说,最后扯到文化渊源上来了。
其实这次的主题呢,并不是为了猎奇而猎奇。
我会试图从故事当中找寻一些文化渊源。
即便有些解释未必能有十足的证据和严谨的逻辑。
但希望能从恐怖中得到一些启发。
驰子:那么除了人鱼,香港还有什么关于怪物的传闻呢?
马探长:有,这其中涉及到一部电影,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叫《恐怖热线之大头怪婴》,吴镇宇演的。
情节比较恐怖,匪夷所思。
但关于电影咱就不细说了。
因为这不是重点。
重点是,这个电影宣称是改编的真人真事。
恐怖热线之大头怪婴(2001)
弛子:这么离奇的电影居然还是真人真事?
马探长:是的。
那这个电影的原型是怎么回事呢?说香港有个电台节目,叫《恐怖热线》,说个恐怖节目,有点像咱们《世说X语》的一些内容。
其中也会收集一些恐怖故事,那么在1999年的一天呢,节目组收到了一个叫Jeffery的听众打来的电话,给节目组讲了一起陈年旧事。
我来用Jeffery的口吻给大家叙述一下:
1963年,我在香港西区一所南校读书。
有一天我和另外13名同学一起在佐治五世公园与国家公园之间的空地附近踢球,之后球被提到了附近的草丛里。
当我们去捡球时,发现了一个头大得像箩筐一样的怪婴,这个怪婴当时身上没有任何衣服,皮肤呈银灰色,下身也看不出任何生殖器官。
我们吓得四散逃逸,之后有发生一些奇怪的事。
在看见这名大头怪婴之后,我原本的心漏病突然康复了。
当时医生断定我活不过10岁;而且我的记忆力大幅增加,过目不忘。
当年和我一起见过大头怪婴的同学也突然变得比正常人聪明,或多或少获得了一些异于常人的能力。
讲到这里,我突然怀疑:Jeffery时年七岁,是否会有医师直接判断其活不过10岁?而且心漏病小童患者是否能做踢足球等剧烈运动?有学医的朋友可以留言给大家讲讲
驰子:我觉得这是不是Jeffery看到的就是一个被抛弃的婴儿啊。
除了他身体康复,同学变聪明,好像这是个比较平常的事情。
马探长:因为故事还没说完。
这期节目放送之后呢,很多读者都写信,说自己也见过大头怪婴。
经过这么一轮传播呢,大头怪婴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
在六十年代,香港的某个医院有一名婴儿出生,这个婴儿头部比常人的大好几倍。
在婴儿的生产过程还算顺利,但是生出来后产妇却传出连环尖叫声,然后就离奇的去世了。
当时,在产房里的医生护士都慌张了,一看才发现,原来在产妇体内的所有内脏被刚生下的婴儿吃光了。
这个婴儿除了头部比常人大之外,还长满了许多眼睛在头上,然后从嘴巴里发出的声音就像是野兽的吼叫声。
然后这个怪婴就被控制起来了。
而Jeffery就是这个怪婴的目击者。
但是后面有的故事就比较扯淡了,大家感兴趣可以去看看。
到了2015年,恐怖热线还把Jeffery请了过来,还还原了一下当时的情况。
Jeffery画的地形图
Jeffery本人(中)和大头怪婴还原图
驰子:我感觉这个Jeffery言之凿凿,不像说是假的。
哎,马探长,你不是说2015年,节目组又邀请了他,那他这次有没有提到一些新的线索和细节呢
马探长:那么2015年,Jeffery又补充了什么呢?他强调了这么几点:
第一呢,当天是这么回事,其实事情很丰富。
因为Jeffery踢球脚劲大了,把球踢下山坡了,于是他得去捡球。
这个球是掉在了山坡下一个铁笼子里。
Jeffery伸手去够,看到一个身高一米二三的生物冲了过来,这个就是大头怪婴。
这说明大头怪婴和咱们说的畸形婴儿可能还有点区别,情景更恐怖。
第二,Jeffery没拿到球,回到伙伴那,告诉他们,说有大头怪婴,大伙儿不信,于是大家一起看了。
最后这帮孩子们的校长还跟着一起去看了,这个校长是个伊朗人,叫马丹,也亲眼见到了大头怪婴。
根据Jeffery叙述,1963年,伊朗籍校长马丹也见证了大头怪婴
第三呢,Jeffery说此事之后呢,目击大头怪婴的同学们生活都改变了,比如记忆力变好,还有人获得了读心术。
还有两个同学出了车祸,一个死亡,灵魂就附在了另一个同学身上。
包括 Jeffery本人呢,他说自己曾在95年,遇到一个和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的人,对方还跟他说,你别怕,我就是你。
从这可以发现,故事好像变得神神叨叨的了。
那么,Jeffery说的有没有疑点呢,我觉得是有的,比如节目主持人潘绍聪就查证了,Jeffery说的目击者,那个伊朗籍的校长马丹,发现这位校长是1971年接任的校长,1963年事情发生的时候,校长根本不是他,这前后差了8年。
我查了Jeffry学校的校史,发现1963年马丹确实还不是校长
其次,Jeffery不是说有的目击同学获得超能力了吗?那这些同学哪儿去了?Jeffery说没联系了,要不去世了,要么移民了。
你想想你对这些同学获得超能力什么的这么清楚,最后说没联系了,有种死无对证的感觉啊,是不是这个道理。
这也就是说,事主Jeffery的说辞,本身是有瑕疵的。
而且呢,潘绍聪还提到一点,说香港确实有真实记录的怪婴。
那咱们先把故事放一边,咱们可以先研究下,大头怪婴是否存在啊。
其实现在查阅香港的报刊资料很容易,香港就有研究者整理了怪婴相关的报道。
在1951年,《华侨日报》就曾报道过大头怪婴诞生,但事情发生在澳门。
而且啊,其实大头怪婴现象在医学上是可以解释的。
驰子:对,脑积水、变形杆菌综合症都会造成大头怪婴的状况。
马探长:那么我们再看一下香港报刊的怪婴报道的态度啊。
其实早些年的香港报纸呢,并不像我们认为的媒体那么严肃。
甚至不避讳所谓的灵异事件。
1963年的《工商晚报》就报道过女鬼出现。
而且有时报刊甚至在香港要闻的版面报道灵异事件,比如你看1953年的《工商日报》,那个弥敦道鬼话连篇的新闻,版面比神经病发刺伤两人这种社会大事件还要大。
感觉不怎么严肃啊。
驰子:是啊,相当于咱们俩搞个新闻公众号,头条报道灵异故事,次条再发严肃新闻。
马探长:
不仅如此啊,咱们也可以看看当时报刊对怪婴的报道。
比如这一则新闻,不仅直接放了两头怪婴的照片,而且把医院将婴儿制作标本的事情当作文章摘要这么发了。
这种事情在香港五六十年代其实挺多的,因为缺乏医疗知识,报刊一般就把事情起个吸引眼球的标题,把事情说清就好,基本上没有交代和医学有关的知识。
而且人们不仅关注怪婴的事情啊,而且据说民间因为缺乏医学科普,经常会把怪婴的诞生当作因果宿命解释。
题外话:善恶因果有报的观念在香港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1988年,有一头牛在屠宰前跪地流泪,主人受感化,将牛安置在慈云阁安度晚年,传闻此后主人好运傍身,坊间传闻是牛在报恩
当然这其中也出现过谣言,说1969年,自由医院诞生了一个人头蛇身的怪婴,群众疯狂涌入医院一睹真容,不得不派出警察。
驰子:这还真挺操蛋的啊,制造这么个谣言。
不过话说回来,在这种背景下,Jeffery可能真的看到了一个怪婴,节目播出后,大头怪婴成为了一种集体创作?
马探长:有可能,而且我印象中,香港流行文化中就有和大头怪婴有关的形象。
这个我是从香港漫画里看来的。
咱们可能知道香港漫画有个龙虎门,作者黄玉郎在成龙醉拳大卖的时候,也出过一部作品,叫《醉拳》。
亚洲电视改编的电视剧《醉拳王无忌》,于1984年1月放送
这其中就有个类似大头怪婴的角色,叫脑魔。
也是头脑极大,身体很小,皮肤发青,能用脑电波发功,相当于危害武林这么一个角色。
这个漫画 1981年开始连载,所以脑魔这个角色,肯定早于1999年出现,大家可以展开想象,猜想下脑魔和大头怪婴的关联。
危害武林的脑魔
不仅脑魔,香港早期的公仔书上,也有透露非常大的小朋友形象出现,这个就可以由大家想象下了。
公仔书中的大头怪婴小朋友与大头阿叔大番薯
驰子:脑魔这个角色设定还挺有意思的啊,我记得Jeffery看到的大头怪婴皮肤也是银灰色,跟脑魔的皮肤一样。
我也想起来我看到的一个类似的漫画人物就是《杀人脑》默多克,漫威漫画里的一个大反派。
我刚想起来一件事。
马探长刚讲报纸的时候,讲到了弥敦道鬼话连篇。
马探长:这个刚好是我要讲的下一个话题 。
说香港政府曾经默许过一起灵异事件。
这个故事大家可能听过,说香港80年代末,香港出现过一次“鬼叫餐”事件。
驰子:我听过,当时贴吧里总传,给我吓坏了。
马探长:那么这件事是怎么回事呢?其实也挺有意思的,我一个朋友豪哥在18年初的时候,专门研究过,把来龙去脉很清晰地写下来了。
我们来一起看看。
在香港新界北大莆田,有一家叫潮涌记的茶餐厅,主要卖一些蛋粉、肠粉、菠萝包等小吃。
某天,餐厅伙计接到了一个外卖电话,客人点了四人份的河粉,要伙计送餐到大埔田西边的喜秀花园别墅。
奇怪的是,伙计到达目的地后,客人并不开门取餐,而是闭门不出,要求伙计把外卖放到门外即可,然后从门缝中将钱塞出。
然而,当伙计拿钱回到了茶餐厅,竟然发现手里的港币却成了“阴司纸”(冥币)。
于是,老板在慌乱之下选择了报警。
警察赶到了喜秀花园此单位破门而入,进入之后赫然发现四具尸体。
经法医鉴定,这四具尸体因煤气中毒死亡多日,并且在四个死者的胃中,发现有消化程度不超过1-2天的新鲜食物。
网路流传的“鬼叫餐”故事
驰子:最可怕的是最后一点啊,死者胃里还有没消化的新鲜食物。
马探长:对,先插一句。
其实类似的这种传说在香港不止一起,我听过至少两个:
第一,中大牛尾汤传说。
中大从前联合书院的伯宿住了一对情侣,两人都是医科生。
每个晚上,女生都会从窗外吊下一盅牛尾汤给其住在楼下的男友,以传达爱意。
有一晚,该男生如常收到牛尾汤,隔天他到楼上找其女朋友。
但女友的同房就对这男生说,他的女友已于几天前死于急病。
男友听后悲痛不已,想了一想,究竟这几晚是谁吊牛尾汤给我?
这个故事听着很扯淡啊,首先这个从楼上吊牛尾汤下来就感觉挺不可思议啊,搞不好再给人家砸到,而且学校一旦死了人,肯定满城风雨了,这男生肯定不会不知道。
第二,鬼妈妈做饭传说。
传闻九龙城寨中某间房散发出难闻的臭味,警方探访发现房内有小童,但隔壁房则有一位女性尸身,已腐败不堪。
但小童却一口咬定,尸身是自己的母亲,但这几日母亲一直在给自己做饭。
驰子:那么这个鬼叫餐是怎么回事呢?
马探长:这个故事说的有鼻子有眼的,我这个朋友豪哥就去查。
这个传说中啊,说死者所在的地方叫喜秀花园,豪哥又查又问,发现香港根本就没这么个地方。
这俩年香港也有记者去新界北特地去找了这个建筑,问了一圈当地居民,都说没听说过。
而且豪哥本身是广东人,找到原版的文章来读,发现语句根本就不像是香港人写的。
一搜才知道,始作俑者是天涯,故事的作者叫“摆花街表哥”。
这个作者自称从95年开始在香港当警察,说故事很多都是从同事那搜集来的,后来还出了本书。
讲到这呢,咱们先别着急,对事件盖棺定论,说这个事情是作者胡编乱造的。
那么这件事有没有原型呢?在争论中,有人言之凿凿,又拿出一张图来说事,就是咱们刚提到的那个报刊资料。
可我们仔细看清这个报纸,会发现地点根本对不上,报纸上显示的是弥敦道,而不是大莆田,这两地相距甚远。
不过传出的鬼话是这样的。
五三年某日,一位师奶说,她居住的弥敦道一幢大厦的四楼,竟然发现对面单位的一间吉屋内,每晚都有四个人在打麻雀,日日如是。
最恐怖的是,这几个人全部身穿白衣,问题是这四、五个人,全部都是没有头的。
连续几晚,约为晚上九时,对面街的四楼单位,都有人打电话叫外卖,每次都是叫四碗粥,送上去后就在门外收钱,屋内就只有一隻手伸出来交收,完全见不到屋内环境以至叫外卖者的容貌,这本来亦无甚特别,可是一回到舖头后,竟发现刚才收的钱全部变成阴司纸”。
那么大家看下,这个五十年代打麻将的故事,是不是和八十年代末的故事极为相似呢?
但这事儿没完。
这个故事,其实还有另一个版本。
说弥敦道四五二号大厦四楼一个单位的业主女儿晚上与几位朋友打麻雀消遣,正打得兴奋之际,其中一家正准备食胡,突然凭空出现第五隻手,伸手出来向四家拿钱,众人吓得拔足狂奔,更有人报警调查。
最离奇的是,经过一番周折后,连同报警者在内一起打麻雀的几位牌友都消失不见,遍寻不获,事件最后当然就不了了之。
驰子:那最后这件事是怎么解释的?
马探长:是这样,这个业主后来澄清,说确实有报警,但原因是有人想强行入室。
而当天这个灵异事件就传出来了。
可能是有不法之徒想要占了这些楼,散播恐怖谣言吓走住客。
这个事情到此结束。
但需要跟大家讲一点,这个事情发生在1953年,这时候香港实业萧条,房地产市场成为投资的场所,房价攀升。
所以这个鬼故事的原型,可能是投资竞标,勾心斗角的故事。
驰子:所以说,这件事和鬼没太大关联。
马探长:我觉得也可以这么理解吧,当时听豪哥讲完这件事,我还挺有感触,但不知道怎么描述。
后来看了一部关于香港都市传说的电视剧《十二传说》,有了些启发。
片子中有句台词。
传说的出现,往往是为了掩饰一些不能宣之于口的真相。
而这些真相,就是涉及一些禁忌,伦常以及徘徊在道德边缘的思想。
可能我们研究都市传说,更大的意义是在这方面吧。
驰子:嗯,是的。
那么香港还有没有类似的传说呢?
马探长:当然有啊,传闻香港地铁也有不少传闻。
像香港地铁经过两次太子站,这种可能比较大众,最后可能会成为一个逻辑学、数学问题。
大家可以自己搜搜,我这就不赘述了。
但这次呢,我给大家讲一个,光天化日之下,香港地铁工作人员撞鬼的传说。
说在1998年的一天,香港九龙湾站的地铁工作人员正在工作,这时候有人过来问路。
来者一共五人,三个成年女性,两个女童。
他们上来就问, 武汉市通城县怎么走?
驰子:我这头一回听说香港能坐地铁去武汉啊!
马探长:这地铁职员可能也懵逼了啊,坐地铁哪有这么问路的。
但人家也没说直接坐地铁去武汉,说不定想坐到火车站,转乘九广铁路坐火车回去呢。
于是地铁职员就把乘车路线告诉这五个人了。
但这事儿没完,过了几天,怪事就发生了。
驰子:问题是不是出在这五个女人身上?
马探长:对,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地铁职员好几次碰到五个女人问路,都是仨女人领着俩小女孩,也是去武汉通城县,这个事儿就怪了啊。
结果突然一下,地铁职员想明白了,赶紧去翻报纸。
驰子:他们到底想到什么了,非得去翻报纸啊?
马探长:因为他们想起了一件和怪事有关的事情,结果不翻还好,一翻出来报纸,这帮人都给吓到了。
问路的这五个人都在报纸上印着呢。
驰子:这五个人是什么情况?
马探长:都死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这必须给大家讲讲,香港98年轰动一时的德福花园五尸命案。
驰子:这命案现场发现了五具尸体?
马探长:对 ,就问路的那五位。
这个事情得从一个神棍说起啊。
说香港有个风水大师,叫李育辉,来自汕头。
这个人在香港九龙城开坛作法,主打为中年女性服务,比如驱魔啊,用法力斗斗二奶啊,挺多已婚妇女呢,都非常信他。
在彼时的香港流行文化中,内地的大师都是很厉害的啊,这跟当时的特异功能热有关。
比如你看电影《赌神2》、《摩登如来神掌》,这里面但凡涉及超能力,总会有那么几个来自内地的特异功能大师。
驰子:对,演员刘洵就总演一个叫严真的大师,原型应该就是气功大师严新。
马探长:没错,久而久之呢,李育辉就接触到了一些有钱人。
比如香港侨威集团主席的妻子林春丽。
这么一天呢,林春丽就带着一个朋友,去另一个朋友徐顺琴在德福花园的家里,请风水大师李育辉给看事儿。
于是呢,李育辉看他们有钱,就布了个局。
给他们窗户前挂了个镜子,用红线缠上剪刀和毛笔。
说镜子震慑小人,红线相当于二奶的情丝,剪刀剪断情丝,毛笔加上朱砂,可以挡邪。
驰子:这整得还挺像那么回事啊。
马探长:是啊,这只是第一步,李大师还让这些女性,一共拿来了130万港币,说这个是贡品,先在这供着。
然后让三个女性一人找张纸,在上面写上她们都有哪些不顺,相当于诉苦。
然后呢,三个女性和其中一个女性的两个孩子,分别到几个屋里,喝下圣水。
喝完事儿就平了。
结果呢,这个圣水是李大师投入毒药的,五人喝完,一命呜呼,李大师卷包跑路。
驰子:为啥李大师还让他们在纸上写上不顺的事呢?
马探长:这个李大师还挺鸡贼啊,毒死人,自己先跑路。
不定啥时候人们才会发现这五具尸体。
而且即便发现后呢,人们看到现场写的纸条,各种抱怨,可能会以为这是集体自杀。
但事情还挺巧,事发没两天,德福花园有人跳楼,警方发现了这件事。
一开始,警方还真怀疑这是自杀案。
而且调查显示这三名女性还信日本某新兴宗教,怀疑是邪教自杀。
但通过后期调查,发现三人中其中一人曾到银行取钱,取了70万,银行职员说为啥取这么多。
这女性就说,下午就存回来。
于是警方怀疑,可能是有人谋财害命。
刚好他们发现,和三名女性有交集的李带师不见了。
李带师
驰子:与此同时,李大师去哪了?
马探长:李带师先是回了汕头、然后又和他姘头跑到了武汉。
结果到了武汉看报纸发现事情已经败露,就跑到武汉通城县避风头,但最后还是落网。
所以想想咱们刚讲的都市传说,三个女人带着两个女童问武汉通城县怎么走,是不是有点亡魂复仇的感觉?
驰子:是,感觉像是一个因果终有报的故事。
马探长:对,而且这件事发生之后呢,很多人把德福花园视作超级凶宅。
为啥呢?因为1979年,德福花园就发生过工程事故,死了6个工人。
所以有人说,德福花园五尸命案,加上跳楼的那位,也是6人。
说这是六个工人来找鬼新娘了。
而且事后呢,又有风水大师出面,说德福花园风水不好。
这个德福花园也经常传出鬼故事,大概都和五尸命案、工人遇难有关。
当地居民呢,也开始用上各种法器挡煞。
当然,居民们趋吉避凶,这个可以理解。
但说回到都市传说,地铁人员究竟有没有看到五人问路,这个就无从查找了。
但是这件惨痛的命案,引出民间一个因果有报的故事,这也不足为奇了。
驰子:那么香港地铁还有没有恐怖的都市传说呢?
马探长:当然有啊。
这个是我从维基百科上看到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经历过地铁突然停运啊。
在1981年11月10日下午,一列由中环开往观塘的地铁列车,驶进油麻地站1号月台时,突然看到,要出大事儿了。
驰子:咋回事呢?
马探长:当时香港地铁的月台啊,可能不像咱们现在有那种护栏,他可能是需要乘客站在线内,前边就是那个铁轨的坑,这样一个结构。
地铁司机当时就看到,一名身穿白色校服的女学生跳下月台,马上紧急刹车,可惜为时已晚,司机感到列车水平线已辗过女生。
这时,月台也有人大喊“有人跳入车轨”。
一时间,警察、消防员全部到场,用器械吊起车厢,爬入车底检查,沿着路轨搜索,结果最后竟然一无所获,甚至连血也不见一滴。
下
午14:40分,营救人员无功而退,地铁恢复通车。
马探长:但这把人们可给吓坏了,地铁司机因此还休了两天假。
但这事儿啊,不光是司机看到有人跳轨。
周围人也看到了,但检查之后,甭说尸块儿了,轨道上一滴血都没有。
有人开始怀疑,跳下铁轨的是鬼。
也有人说这是集体幻觉。
更可怕的是,又有个更惊悚的传言传出,说站台上有个年轻女孩啊,当时也目睹了这场跳轨事故,而且她还发现,跳下去的女生和自己长得一样。
事后患重病,不久就一命呜呼了。
驰子: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马探长:这件事多年以来,都是无解的,直到去年,有两个人,说他们认识当年跳轨的人,而且她还活着,已经60岁了。
这怎么回事呢?
其实啊,跳轨的根本不是女学生,而是一个成年女性。
当年可能是得了产后抑郁症,穿着白衣跳轨了。
但地铁看到她之前刹车了,碾过之前呢,她躲到路轨中间,并没有受伤。
之后可能觉得丢人,就偷摸返回月台离开了。
香港媒体的报道
实际上呢,类似的事情在南京还发生过一次,一个20岁女孩跳南京地铁一号线。
女孩跳轨之后呢,大家在都怔住了,眼睁睁看着列车继续滑行,一节节车厢从女孩落轨位置处驶过,这肯定碾死了。
但其实女孩藏在路轨中间的排水槽里,就受了点皮外伤,铁轨上也没找到血迹。
所以奉劝大家,珍爱生命啊,不要冲动。
驰子:原来只是个大难不死的故事。
马探长:对啊,讲到这里呢,我猜大家肯定会吐槽,说这节目整的没劲了啊,这不走近科学吗?但我想说的是,没有答案的传说,未必就真实,有些离奇的都市传说,它的真相或许很简单。
所以我在了解到一些比较有逻辑的分析时,更愿意跟大家把故事讲好,把可能性分析出来。
这可能比捕捉虚无缥缈更有现实意义吧。
为什么说他是“反派天花板”? 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个眉清目秀的武术少年,如何用狠辣气场和硬核武打,让观众记住了整整30年! 导演元奎的“赌局”——19岁新人,凭啥演大反派? 1993年,导演元奎要拍《方世玉》,主角是如日中天的李连杰,但反派选谁?难! 能和李连杰对打不落下风的人,全香港屈指可数。
元奎剑走偏锋,跑到北京体育大学“挖人”,一眼相中了大二学生赵文卓。
当时的赵文卓,武术功底扎实,但演技为零,更别说演反派——他眉目俊朗,笑起来阳光得像邻家小哥,哪有一点“九门提督”的阴狠? 但元奎敢赌!他给赵文卓定下两大绝招:“斜眼看人”和“通背拳”。
斜眼一瞥,杀气毕露——导演让赵文卓全程用眼角余光扫视对手,眼神里透着不屑和傲慢;通背拳一出,招招致命——这套刚猛拳法,成了鄂尔多镇压江湖的“杀人技”。
事实证明,元奎赌赢了!赵文卓的鄂尔多一出场,长辫一甩蟒袍加身斜眼冷笑,那股“天下唯我独尊”的气场,直接让观众脊背发凉! 鄂尔多——史上最狂“公务员”,杀人不眨眼的清廷鹰犬 鄂尔多的设定有多绝?他是康熙亲封的九门提督,武功盖世,心狠手辣,连皇帝都忌惮三分! 电影开场,他奉旨剿灭红花会,三天杀四当家,五招斩陈香主,一句“名册交出来”,语气轻蔑如碾死蚂蚁。
他的狠,是骨子里的傲慢: 面对方德宁死不交名册,他眼皮都不抬,直接下令开枪; 方世玉铜皮铁骨,却被他通背拳打得双手颤抖; 法场斩首方德时,他端坐高台,嘴角冷笑,仿佛人命如草芥。
赵文卓的表演,没有咆哮,没有瞪眼,仅靠斜眼、冷笑和干净利落的杀人动作,就把“权倾朝野、目中无人”的狂傲反派,刻进了观众的DNA! 方世玉VS鄂尔多——教科书级“父子局”,打戏封神! 全片最高光,莫过于方世玉与鄂尔多的终极对决。
鄂尔多一套通背拳,刚猛凌厉,拳拳到肉。
赵文卓的动作行云流水,手臂如鞭,肩背发力,打得李连杰饰演的方世玉节节败退。
这场戏,是香港动作片史上罕见的“真功夫对决”——两位全国武术冠军的较量,连替身都省了! 方世玉洪拳大开大合,鄂尔多通背拳刁钻狠辣,近身缠斗时,赵文卓甚至用出关节擒拿术,把反派的阴险狡诈演到极致! 赵文卓的“反派密码”——演技藏在细节里! 为什么鄂尔多能成经典?因为赵文卓的表演,全是“暗招”! 眼神戏:斜眼看人时,瞳孔微缩,仿佛毒蛇锁定猎物; 肢体语言:背手踱步,蟒袍下摆随风摆动,每一步都带着压迫感; 台词功底:一句“杀!”,轻描淡写却杀气四溢,比咆哮更有威慑力。
最绝的是“笑”:鄂尔多杀人前总会冷笑,嘴角微微抽动,仿佛在享受杀戮的快感。
这种细腻处理,让角色狠辣中透出一丝变态,堪称反派演技教科书! 鄂尔多为何30年不过时?因为“反派美学”的巅峰! 如今的影视剧反派,动不动“黑化靠烟熏妆”,但鄂尔多的魅力,在于用最干净的脸,干最狠的事”。
赵文卓的鄂尔多,蟒袍华贵,面容俊朗,但出手即是杀招。
这种反差,让角色既有古典反派的优雅,又有现代反派的复杂人格。
更难得的是,鄂尔多不是工具人反派。
他对权力的渴望、对武学的痴迷,甚至临死前的癫狂,都让这个角色充满悲剧色彩。
观众恨他,却也忍不住感叹:“这么帅的反派,死了真可惜!” 赵文卓之后,再无鄂尔多! 30年过去,《方世玉》依然是动作片天花板,而赵文卓的鄂尔多,也成了反派界的一座孤峰。
为什么再无人能超越? 因为再难找到一个19岁少年,既有全国武术冠军的身手,又能用“斜眼”演活权臣的阴鸷;既能在李连杰的光环下不落下风,又能让观众记住角色而非演员。
正如网友调侃:“赵文卓之后,所有清装反派都像在cosplay!” #赵文卓 #鄂尔多 #方世玉 #经典反派 #动作片天花板 你被鄂尔多哪个瞬间震撼到了?是斜眼冷笑,还是通背拳杀招? 评论区告诉我,点赞过万,下期揭秘:赵文卓为何再难超越自己?
Lalamove首席运营官卢家培在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粤港澳大湾区互联网发展论坛上发言。
(受访者供图) 从粤港澳大湾区走向全球 “从香港开始,在内地发展,然后打通全球。
”日前,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粤港澳大湾区互联网发展论坛上,Lalamove首席运营官卢家培回顾了Lalamove的成长历程。
11年前,货拉拉起步于香港,一年后打入内地市场,同时凭借国际品牌Lalamove进军海外市场。
卢家培表示,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科技创新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区域之一,为 Lalamove进行跨国合作及创新提供了适宜的土壤。
如今,Lalamove的国际化业务涵盖了东南亚主要城市,也打进了南亚、拉丁美洲等地区的国家和市场。
“复制”经验,积极推进本地化 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的不同,“出海”企业的业务本地化尤为重要。
Lalamove也不例外。
“Lalamove在不同的国家和市场其商业模式是一样的,但在每个市场都必须做到本地化。
”卢家培表示,Lalamove在地图、语言、车型、支付方式等方面,都会对当地业务进行调整。
香港与国际化接轨,内地具有科创长板,这种优势互补为Lalamove“出海”提供助力。
“我们不断把内地的成功经验‘复制’到国外,积极进行本土化。
”卢家培举例说,像菲律宾马尼拉规定货车白天不能进市区。
对此,北京团队凭借强大的地图自研能力,快速对当地地图进行改造,以满足当地限制要求。
新技术为货运“出海”提供助益 科技改变物流是货拉拉技术核心理念。
卢家培说,在Lalamove的海外业务中,80%以上用户都是中小企业,平台通过货运数字化、人工智能等技术帮助中小企业降低物流成本。
“让大家用便宜的物流成本找到最适合的车!”据卢家培介绍,Lalamove和货拉拉对接了货运供需两侧,把全球140万名司机和1500万个用户连接了起来。
安全对于货物运输而言至关重要。
货拉拉自研的“安心拉”车载IOT智能硬件设备可以做到对道路、驾驶舱、货仓无死角监控,保障行程安全。
“对于每一辆安装有‘安心拉’的车辆,我们都可以知道里面的货物是否安全。
”据卢家培透露,目前,Lalamove正在研发一个新功能,可以根据司机的驾驶习惯,然后结合数据反馈给司机,帮助他们进行改善,进一步保障驾驶安全。
此外,据了解,Lalamove和货拉拉还可以通过假单识别算法为司机过滤假单;通过地图装卸货点智能推荐,给用户和司机推荐适合装卸货的地点。
卢家培表示,Lalamove今年已进入日本东京和土耳其两大市场,明年计划将重点开拓与“一带一路”有关且与中国双边贸易额持续增长的国家。
未来,数字化仍将是Lalamove发展的助力器。
据卢家培透露,Lalamove将持续探索面向用户/司机的AI助手业务可行性,比如在司机侧实现订单管理功能,可以智能提醒司机哪里有货,哪里单多,帮助司机提高接单抢单效率;同时全面支持邀约、客服、判责、招聘等业务相关场景赋能,达到货运领域大模型一流水准。
(光明网记者 张倩) 来源: 光明网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