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谜团 > 未解之谜 > 老爷庙水域

鄱阳湖日军沉船之谜,鄱阳湖的老爷庙沉船事件

时间:2023-10-14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想必很多人都听说过抗战时期日军“神户丸”号运输船在鄱阳湖老爷庙水域诡异沉没一事。

此事曾有过媒体追踪,但事实证明这只是一位电视剧编剧杜撰出来的惊奇故事。

1991年,为了拍摄电视剧《孤山喋血》,一位熊姓编剧与剧组人员一起到鄱阳湖老爷庙水域取景,此时正好有一家杂志社找到熊编剧约稿,并希望他能把文章写的神秘一些。

鄱阳湖老爷庙水域熊编剧听闻此要求,便想起了他在老爷庙采风时听到的一些传说,于是以此为题材,写下了《令人恐怖的“中国百慕大”——来自鄱阳湖“魔鬼三角”的报告》一文,发表于1992年第1期的《垦春泥》上,这是“神户丸”号鄱阳湖上神秘失踪一事最早的出处。

由上可见,所谓“神户丸”号事件压根就不存在。

但我要告诉您的是,关于“神户丸”号的事虽然是假的,但鄱阳湖老爷庙水域的诡异和危险,却是真的!第一、鄱阳湖老爷庙水域究竟有何异常?鄱阳湖,古称彭泽,横跨江西九江、南昌、上饶三市,高水位时湖区面积高达4000余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

但近年来受流入水量影响,鄱阳湖湖区面积大幅减少,在枯水期时其面积已缩小到了仅数百平方公里,所以近几年不时有媒体报道称鄱阳湖干涸。

此处水域因此地岸边有一座“老爷庙”而得名,图为该庙内部情形不过即使在鄱阳湖最干旱的时候,老爷庙水域也未完全曾干过,只因老爷庙水域是整个鄱阳湖水最深的地方之一。

据现代测量,其平时水深近30米,等同于10层楼一般,这样的地方就算湖区整体水位下降一些,依然有不浅的水深。

千百年来,在老爷庙水域里失事的船只可谓是不计其数。

有时天空明明艳阳高照,然而船只一进入此地,立马风云突变、狂风四起,湖面在大风之下掀起滔天巨浪,吞噬行船,以至于数百年来当地渔民一说到此地便谈虎色变。

由于不知其原因为何,久而久之当地竟形成一种习俗——过老爷庙水域之前,行船之人都会在船头焚香祭拜,请所谓的“湖神老爷”莫要收命。

朗朗乾坤,竟有如此诡异之事,简直令人匪夷所思。

倘若说民间对老爷庙的惧怕尚还带有一丝迷信色彩,但官方的统计数据同样显示出此处非比寻常。

央视记者就老爷庙水域过往船只失事情况采访九江市海事局据九江海事局统计,仅建国以来的60多年间,在老爷庙水域发生的船只离奇失踪或失事事件就高达数百起,在1985年8月3日这一天,就有13艘船在此相继沉没,而且历年来的失事船只中,除了小型渔船外,甚至不乏排水量在数百吨甚至上千吨的大船。

这处水域究竟有何古怪之处?导致沉船不断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老爷庙水域乃是船只从鄱阳湖进出长江的必经航道,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2014年,有关部门组织了一支由水文、地质、气象专家以及潜水员等专业人士组成的强大科考队,深入鄱阳湖老爷庙水域,以期彻底揭开此处水域真相。

九江有关部门向央视记者出示的过往船只失事记录第二、科考队的离奇遭遇要想搞清楚老爷庙水域的诡异之处,无疑应当先问问那些遭遇过险情却又最终逃生的当事人,他们的讲述无疑是一条重要线索。

没费多大工夫,科考队就找到了这样一位亲历者——韩礼贤。

韩礼贤是当地的一名水文地质工作者,40多年前,他曾在鄱阳湖老爷庙亲身经历过那惊魂一幕。

据韩礼贤所述,事发当日他要过湖办理急事,当时没有渡船,他就找了一只小船,准备自己划过湖去。

他出发时天气晴朗,湖面风平浪静,完全看不出有任何大风大雨将要来临的征兆,不过在他下水20多分钟后,刚划到老爷庙湖心最深处时,湖面上竟突然刮起了大风,巨浪瞬间涌起向小船打来,四周能见度亦极速下降,周围的山峰等标志物也失去了踪影。

坦率地讲,韩礼贤这番描述,乍眼一看还以为西游记里水底的妖怪出动了,原本风和日丽的天气突然变得妖风四起、巨浪滔天,实在是有些不可思议。

韩礼贤韩礼贤在湖心突遇这般情况,心中自然有些慌乱,好在他经验丰富,驾船避开一个又一个浪头。

接着他突然看到前方湖面上隐约闪现有灯光,于是他奋力向那灯光划去,谁知才划到一半,那灯光便莫名消失了。

就这样,韩礼贤的小船在老爷庙附近不过几公里长的水域上打转了一整晚,直到第二天早上才被风浪吹到了岸边,韩礼贤也由此逃出生天。

韩礼贤对这次经历刻骨铭心,在此后几十年里,他一直在追查老爷庙水域会忽然出现异常的原因,甚至亲手绘制出了整个老爷庙水域的详细地形图,可惜一直未能得出明确的结果。

科考队在详细了解到韩礼贤的经历后,亦是百思不得其解。

须知当地民间一直传说湖底有“巨大水怪”,传闻是它掀翻了过往船只,科考队也不是没想过水下有某种大型生物或特大鱼类存在,但无论什么生物,它终究是自然生长的动物,绝不可能生有呼风唤雨的功能。

当地人祭祀“河神”风俗看来要找到真正的答案,还是要去那处神秘莫测的水域实地考察一番才行。

经过安排,科考队很快便乘上了专门的考察船,前往老爷庙水域。

这一路上可谓是极其顺利,完全没有当地船工渔民口中的那般险恶。

但让科考队万万想不到的是,就在科考船接近老爷庙时,意外发生了!只见原本风平浪静的湖面上,随着科考船的到来竟突然刮起了大风,湖面上腾起的大浪跃上甲板,甚至将所有人的身上全部打湿,情形危险至急。

科考队一见情况不好,为所有人安全着想,立刻调转船头迅速往回开,这才躲过一劫。

请注意,此处我并非在给各位讲什么玄幻故事,这是当时科考队的真实经历。

当时科考船去往老爷庙水域遇上大风浪影像截图第三、老爷庙水域的异常情况究竟是何原因?这次经历让科考队心有余悸,但众多专家在此,自然不会相信什么水怪作祟一类的说法,他们知道,此处水域如此古怪一定有极其特殊的原因。

究竟是什么原因?一时间众人也没有太多的头绪。

不过有名队员注意到了他们此次遭遇,再结合历史上历次沉船事故中的线索,敏锐地发现每一次出事,湖面上都会出现一个共同的因素——刮大风。

老爷庙一带本就水深,一旦刮起强风,水借风势,很容易泛起大浪。

那么“大风”,会不会就是老爷庙水域易出事故的原因呢。

鄱阳湖老爷庙水域这个发现让科考队员们异常兴奋,很快他们就联系了老爷庙所在的都昌县气象局,希望对老爷庙水域及其附近地点进行风力测试。

而测试结果显示,测试当天都昌县县城外湖面的风速约为1米/秒,几乎同一时间老爷庙水域上的风速为2米/秒,是都昌县湖面上风速的2倍。

如果按这个比例计算,若都昌县县城外侧湖面刮的是10米/秒的5级风,那么老爷庙那边就将是20米/秒的8级大风!这两个测试地点相距仅仅几百米,不过10来分钟的船程,为何风力差别却如此惊人?很快科考队就从老爷庙水域的地形图上找到了答案。

如下图所示,老爷庙这里地形极为奇特,它正好在西岸庐山山脉和东岸丘陵夹击的一条极窄河谷的尽头处(图中黄线为河谷示意)。

鄱阳湖老爷庙水域风力示意图在这条河谷的入口湖口县处,地势开阔,大量的风可以毫无遮挡地从平原地势上灌入河谷内,由于河谷内“狭管效应”对风力的放大,这些风刮到老爷庙这个出口时,风速达到最大,而出了老爷庙这个口子后,“狭管效应”消失,风速立刻又恢复了正常。

打个比方,湖口县入口灌进风时,若风力只是微风,那么经过河谷“狭管效应”的放大,到了老爷庙这个出口时可能已变成狂风,而出了老爷庙到了都昌县,则又恢复成了微风。

换言之,老爷庙水域是这片区域风力最大的地方,没有之一,所以经常是别处风平浪静,一到它这儿就是狂风大作。

而这仅仅是水面上,科考队在发现它的奇特地形后,很快又觉察到此处区域的水面之下也同样是暗藏杀机。

老爷庙水流示意图如上“老爷庙水流示意图”所示,老爷庙至都昌县一段水面开阔,水流从多处地方奔腾灌入老爷庙这个狭窄的口子,导致此处水深极深而且水流极其紊乱,存在对船只非常危险的“弯道螺旋环流”现象。

一方面是水面上风急浪高,一方面是水面下水流湍急水情复杂,这两大因素叠加在一起,让老爷庙水域变得极其危险,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发生船毁人亡的悲剧。

经过不懈努力,至此科考队终于彻底揭开了老爷庙千百年来让人谈虎色变的“死亡水域”真相。

如今在当地海事部门的牵头下,已将老爷庙水域分为安全航行日、风险航行日和停航日三大类别,过往船只可根据相关通报合理安排通航。

如此既破除了千百年来的封建迷信,又最大程度地避免了以往动不动就船毁人亡的悲剧,令往来行船在安全上得以最大保障。

与此同时,当地电力部门也充分利用此处风力强劲的特殊情况,在老爷庙峡口处安装了相当数量的风力发电机,变害为宝,造福当地。

老爷庙附近山顶上的巨大风力发电机在彻底摸清老爷庙水域的奇特之处后,这个地方不仅不再对往来船只造成威胁,反而摇身一变成了个风水宝地,这再一次证明了,只有科学技术,才是真正的第一生产力。

科考队考察到如此地步,已算是基本完成了使命,而现在就只剩下最后一个问题:过往数百上千年的无数沉船们,究竟都到哪儿去了?第四、破解沉船下落之谜要寻找沉船下落,毫无疑问需要潜水人员出马。

科考队首先用先进仪器对水下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探查。

探查结果显示,在老爷面水域附近,存在有两个磁性异常区域。

箭头所指处即水底的两处磁性异常区域据潜水员深入水下实地探查,这两处磁性异常点正是以往沉没的一艘沉船,它的表面覆盖了近半米厚的泥沙。

据潜水员所述,船只大部分已被腐蚀成了“很碎的铁块”,而之后由潜水员打捞出来的少量沉船遗骸,也完全证明了这一点。

但问题也随之来了,从古代起,在老爷庙水域沉没的船只不计其数,为何这次科考只发现了极少量的沉船?问题的关键,还是在老爷庙水域的特殊地理构造上。

科考队潜水员水下作业老爷庙水域是鄱阳湖进入长江的唯一航道,江西境内赣江、抚河、饶河等五大河流注入鄱阳湖,而湖水又将这些河流携带的泥沙统统往老爷庙这唯一进入长江的通道内驱赶,最终导致老爷庙水域沉积起了大量泥沙。

而老爷庙湍急的水流,又让这些泥沙不断被冲走,一边是五大河流不断注入泥沙,一边是河底泥沙被湍急水流冲走,这让老爷庙水底的泥沙层变得既厚又很松软,所以船只一旦沉入,很快就会陷入泥沙层中,自此再难寻觅踪影。

老爷庙中供奉数百年之久的“加封显应元将军”碑,最终还是科学技术才能解决问题至此老爷庙水域的所有谜团均被彻底揭开,这个号称“中国百慕大”的怪异区域,在现代先进科技手段的探查下,终于失去了以往的所有神秘。

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什么违背自然规律之事,之所以它们有时会显得神秘莫测,只是因为我们还未能真正认识到其中的奥秘罢了。

鄱阳湖老爷庙水域之谜的最终破解,就是一次最强有力的证明!文/梦醒锦官城

老爷庙水域的大风何以如此之大,且持续时间长呢?

为了解开老爷庙水域神秘沉船之谜,江西省气象科研人员组成了专门的科研小组,在老爷庙附近设立了三座气象观测站,对该水域的气象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观测研究。

从搜集到的20多万个原始气象数据看,老爷庙水域是鄱阳湖的一个少有的大风区。

全年平均两天中就有一天属大风日,也就是说每两天就有一天风力达到6级。

从当地历史上保存的气象资料中,已显示出这块水域的大风频繁在历史上就存在。

这与70年代“飞碟”的传说并无干系。

那么,老爷庙水域的大风何以如此之大,且持续时间长呢?经过科学的调查证明风景秀丽的庐山却充当了制造大风的“罪魁祸首”。

老爷庙水域最宽处为15公里,最窄处仅有3公里。

而这3公里的水面就位于老爷庙附近。

在这条全长24公里水域的西北面,傲然耸立着“奇秀甲天下”的庐山。

庐山海拔1400多米,其走向与老爷庙北部的湖口水道平行,离鄱阳湖平均距离仅五公里。

庐山东南峰峦为风速加快提供了天然条件。

当气流自北面南下时,即刮北风时,庐山的东南面峰峦使气流受到压缩。

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气流的加速由此开始,当流向仅宽约三公里的老爷庙处时,风速达到最大值,狂风怒吼着扑来。

就如同我们在空旷的地带没有感觉,而经过一狭窄的小巷顿感风阵阵吹来一样,“狭管效应”的结果加快了风速。

无风不起浪。

波浪的冲击力是强大的。

经计算,鄱阳湖水面刮六级大风时,也就是属大风日,波浪高达2米。

而此时每平方米的船体将遭到六吨冲压力的冲击。

也就是说,一艘载重量20吨的船舶,其船侧面积按20平方米计算,波浪对其的冲击力则达到 120吨,超出船重量的五倍。

大风狂浪使这块神秘水域沉船频繁。

在这块水域中,风浪最为肆虐的多发在一块呈三角形状的大水面上,约占整个水域面积的百分之七十左右。

老爷庙水域究竟有无天外来客?

大自然充满了一个个神秘的谜,在地球北纬30度附近,有许多神秘而巧合的自然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北半球的几条著名大河,如美国的密西西比河、埃及的尼罗河、伊拉克的幼发拉底河、中国的长江等,都在北纬30度入海。

地球上最高的青藏高原上的珠穆朗玛峰和最深的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也在北纬30度附近,山川怪异、奇观绝景比比皆是:举世闻名的钱塘江大潮、安徽的黄山、江西的庐山、四川的峨眉山等都是奇异幽深的神秘境界。

北纬30度不仅是飞机常出事的地方,而且有很多著名的自然之谜:埃及的金字塔之谜及狮身人面像之谜、死海形成之谜、百慕大三角区之谜、美国圣克鲁斯镇斜立之谜、中国四川自贡大批恐龙灭绝之谜,等等。

北纬30度,是那么怪异、奇绝,那么扑朔迷离……为什么北纬30度附近会出现这些怪异现象?它们是偶然的巧合还是某种内在联系,这是无法猜透的谜。

迷雾重重考察队又对“魔鬼三角”水域底下搜寻了方圆十几公里,没发现任何异常。

老爷庙水域水深一般在三十多米,最深处为四十米左右。

湖底除了各种大大小小的鱼蚌外,未发现任何沉船,甚至连一船骸都未曾发现。

那么千年来在这里沉没的千余艘大小船只,都去了哪里?考察队员陷入迷惑之中。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世界各国科学家纷至沓来,对鄱阳湖“魔鬼三角”进行考察。

1989年,“联合国科学考察委员会”派遣一支科学考察团赴鄱阳湖进行实地考察。

沉船事件不断发生,可却找不到船骸,这是为什么?老爷庙水域究竟有无天外来客?老爷庙水域底部是否和昌芭山死湖相通?老爷庙为什么呈三面立体形?两亿年前就形成的庐山真的就是造成大风的祸首吗?为什么丽日晴空会突然风吼雨啸?为什么阴雨连天日却没有沉船事件发生?一个个疑团,让我们仍未看清鄱阳湖“魔鬼三角”的真正面目。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