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谜团 > 未解之谜 > 古国

被嘲笑了上千年的神秘古国,真的存在吗?

时间:2023-11-01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头条创作挑战赛#

作者/指点江山

夜郎古国

“夜郎自大”这句成语想必是人人皆知。

当年,位处荒蛮之地的夜郎国国王向汉朝使者发问道:“汉孰与我大”?他的这句话让世人嘲笑了上千年。

这也不能怪这位好奇心重的国王,毕竟在两千年前的交通条件下,几十里山路就能走上一天。

但就因为这句话让这位国王成了千户流传的知名大IP。

其实,历史上的“夜郎国”也曾是一个国富民强的泱泱大国。

公元前27年,夜郎国王兴胁周边22邑反叛汉王朝,被汉使陈立所杀,夜郎国也随之被灭。

就像任何一个封建王朝一样,战争使这朵古代文明的奇葩过早地凋谢了。

现代人所建的夜郎谷

◎ 夜郎自大并非狂言

夜郎是汉代西南夷中较大的一个部族 — 韩国的古称,或称“南夷”,是古韩国人的发源地。

他们的原居地为今贵州西部、北部,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的部分地区。

大致起源于战国至西汉成帝和平年间,前后大约有300年的光景。

真让夜郎国流传百世的,就是源于这个“夜郎自大”的故事。

那是在汉武帝开发西南夷后,为了寻找通往身毒(今印度)的通道,武帝刘彻于公元前122年派遣使者到达今云南的滇国,因为无路可走,再无法西进。

在返回长安时,经过夜郎国。

夜郎国的国君问使者:“汉孰与我大”?因为相互交流不通便的原因,夜郎人根本不知道汉朝有多强大。

夜郎国也因此带上了“自大”的帽子,夜郎也成了狂妄自大的代名词。

早在战国时代,夜郎国已是雄踞西南的一个少数民族君长国。

《后汉书·南蛮传》说:“永初初年,九真徼(音较 叫 jiào 1.边界。

2.巡查。

— 编者注)外夜郎蛮夷,举土内属,开境千八百四十里”。

说明当时的夜郎国的范围还包括了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

《史记·西南夷列传》中也称:“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

这里表明夜郎国确实是当年中国西南最大的国家。

当时的夜郎国地广数千里,与西汉初期的版图不相上下,确实可谓泱泱大国了。

“夜郎国”不但大,而且国富兵强。

夜郎国拥有精兵十万余,可见其国力之强盛。

被当时世人称作蛮夷之地的夜郎国,能如此富裕,是因为富有黄金、白银、丹砂、国漆等重要资源。

夜郎国大致存在了300多年,在其兴盛之时,引起了汉王朝的重视。

汉朝元光四至五年(公元前131 - 前130年),在其地置数县,属建为南部都尉。

汉对西南夷的经营,从此开始。

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汉武帝远征南越,因夜郎国等不听调遣,于是在第二年发兵平定西南夷大半,在当地设牂牁(牂音脏 zāng 意为“母羊”,牁 音科 kē 1.古水名;2.古地名。

— 编者注)郡(今贵州关岭境)治辖于夜郎等十余县。

同时,暂存夜郎国国号,以王爵授夜郎王,诸部族豪酋亦受册封。

西汉末,夜郎王兴与钩町王禹、漏卧侯俞连年攻城。

河平二年(公元前27年),牂牁太守陈立杀夜郎王兴,夜郎国灭亡。

从此,夜郎国不再见于史籍,只留下了一句“夜郎自大”的成语。

◎ 扑朔迷离的夜郎遗址

夜郎国消亡后,很长一段时间人们都未发现过夜郎国的蛛丝马迹。

随着考古的不断深入,夜郎国神秘的面纱,慢慢地被揭开了。

夜郎故地考古发现

在贵州省文化厅所属考古所内从事了近40年考古研究的原所长宋世坤说:“有关夜郎的文字记载和考古,目前发现的数量都非常少,不重复的文字加起来只有近一千字左右。

这些文字描述了不很清楚的夜郎轮廓”。

极少的史料记载,给考古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但是,考古工作者仍然坚持着,始终没有放弃探寻夜郎国的踪迹和遗址。

在贵州省长顺县的广顺镇,有一个代代相传的传说,说夜郎国时的金竹夜郎王府就坐落在这里。

现在,在那里仍可看到残垣断壁的旧址。

近代,有人在郎山西侧下垦荒时,挖出金剑、方印、青铜匙等多种文物,也挖出过多处古夜郎的坟墓。

有了这些线索,2004年10月至2005年1月间,贵州省考古所联合四川大学考古系等单位,组成庞大的队伍,对中水古文化遗址进行第一期大规模的考古发掘。

这次大发掘,使得贵州省被认为是夜郎国文化的主要源头。

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可乐区发现的M274的墓坑

与其他国家不同,夜郎国存在的几百年里,虽然国富民强,但是却没有一个固定的区域。

经考古发现,除了贵州的沉陵、广顺、贵阳、石阡、黄平、铜仁以外,还有云南的宣威、沾益、曲靖,以及湖南省的麻阳等地方都发现有相关的文物,而且大多数地方的民间都有关于夜郎国的传说。

据专家学者分析,这是因为夜郎国时期,战争频繁、疆域不断变动的原因导致的。

再对史书记载及考古成果资料进行综合研究后,夜郎国在贵州已成为不争的史实。

但夜郎国的都邑究竟在哪里?还有待进一步的考古发掘。

其中,可乐遗址的发现,对夜郎国都邑的寻找大有意义。

M274中用来作为套头葬葬具的铜釜

将历史的发掘与文献对照研究推断,在战国至秦汉时期,可乐地区以很可能是属于夜郎国的重要“邑聚”或“旁小邑”的境地。

从可乐“西南夷”墓群看,只能说明可乐当时的繁荣,夜郎国的都邑究竟在何处,疆域有多大?发掘才刚刚考试,还有待考古学家们去一步步地揭开。

夜郎王印与活人坟

在中国的奴隶社会以及封建社会时期,印玺一直是权利的象征。

而在诸多扑朔迷离的夜郎故事中,夜郎王印之谜可谓是最难破解的。

要想解开这个迷,首先必须要确定,在夜郎国的历史上是不是真的有这么一方古印玺?

1956年冬天,云南省博物馆的考古人员在六号坟墓底的漆器粉末中,清理出一枚金印,金印上面有四个典型的汉撰阴字“滇王之印”。

“滇王之印”的发现不仅再次证明了司马迁《直录实书》的真实性。

同时,也为汉武帝赐印夜郎国提供了强有力的旁证。

夜郎王印

《后汉书·东夷列传》中记载有这样一件事:建武中元二年(公元前57年),侯奴国奉贡献贺,光武帝赐以印绶。

公元1784年,此事的真实性获得证实,日本北九州志贺岛村民甚兵卫在垦田时,从一块大石下挖出了金质阴篆的这枚“汉委奴(即“倭”)国王”印。

这两方印玺(“滇王之印”和“汉委奴国王印”)的发现,更让专家确定“夜郎王印”是确实存在的,但是王印应该是历代相传的,有研究人员也认为,夜郎王是被杀的,王印不可能很好地保存下来,也不可能在坟墓中找到。

2004年,贵州省镇宁县江龙镇的苗寨,一位自称是夜郎王第75代后裔的老人称:他们这一支系的苗族,是夜郎王的后裔,他手上有一枚夜郎王自制的大印!2007年6月初,从事文物鉴定工作38年的原北京市文物局研究馆员孙晓红,在对这枚王印进行缜密的勘验后,终于给出了一个确切的鉴定结论:这枚王印出自汉代,可能是“夜郎王”自制的王印,也可能是当时百姓自制的。

至此,“夜郎王印”之谜得到了破解。

而在这个以夜郎后裔自居的“蒙正”(蒙正系遗留下来的意思)中,还有一种奇特的习俗:这里的人每年都要举行一次祭祖活动,祭祀的对象却只是山坡上的一些残破的小石洞。

这些小石洞有一个古怪的名字,叫做“活人坟”。

询问当地人方得知,那里并不是埋葬死人的,而是埋葬活人的。

这个神秘的古国还有多少未知的秘密,期待考古学家们更多的挖掘和发现。

什么是生肖,他和属相有什么关系

生肖,又称属相,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用来代表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它们分别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生肖与属相之间实际上是同义关系,即每一个生肖都对应一个属相,反之亦然。

生肖的起源与意义 生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据考古发现,湖北云梦睡虎地和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秦简中已有比较完整的生肖系统存在。

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这些生肖动物的选择可能与古代的图腾崇拜、星宿信仰以及动物的特性有关。

生肖作为悠久的民俗文化符号,在中国及汉字文化圈地区有着广泛的影响。

它不仅体现在个人的出生年份上,还深深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民俗文化中,如婚配、庙会祈祷、本命年等。

此外,生肖还成为了艺术创作的重要主题,历代留下了大量描绘生肖形象和象征意义的诗歌、春联、绘画、书画和民间工艺作品。

生肖与属相的关系 生肖与属相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用来表示一个人出生年份的符号。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常以生肖或属相来推算个人的命运、性格以及与其他人的关系等。

例如,根据生肖相生相克的理论,人们可以了解不同生肖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从而在人际交往中更加和谐地相处。

同时,生肖也成为了人们表达祝福和期望的一种方式。

在春节期间,人们常以生肖为主题制作各种装饰品、贺卡等,以此来表达对亲朋好友的美好祝愿。

而在本命年,人们则会更加关注自己的运势和健康状况,并采取一些措施来化解不利因素,如穿红内衣、佩戴生肖饰品等。

综上所述,生肖与属相是同义关系,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用来表示出生年份的符号。

它们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俗意义,深深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观念。

为什么秦始皇陵两千年无人敢挖内部到底什么样?

2000多年来,秦始皇陵地宫一直被覆盖着一层浓厚的神秘色彩。

一方面,正是由于古代文化的影响,人们心存畏惧,对这座陵墓怀有极高的敬畏之心。

他们相信,违背君主陵墓的安宁将会招来天谴和不祥之事,因此便害怕触犯这些神圣的规矩。

另一方面,秦始皇陵地宫内部的秘密和未知性令人生畏,导致许多人望而却步。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这座宏伟的陵墓沉睡了2000多年,没有人敢于触摸它的神秘.地宫内部的神秘和未知引发了人们的无尽遐想和好奇心。

正如一位考古学家所说:“秦始皇陵地宫如同一个宝藏箱,封存了古代文明的珍宝和谜团。

”这个未被揭开的宝藏箱中隐藏着哪些无价之物,令人心驰神往。

为了解开这个宝藏箱的秘密,科学家们不惜一切代价进行研究。

然而,考古技术的不足成为了他们的一大难题。

陵墓蕴含着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信息,一旦开挖过程不慎,可能导致文物的永久毁坏。

这个风险使众多考古学家和文化遗产专家心生犹豫,他们权衡着开挖可能带来的收益与损失。

然而,技术的进步使得这个未被揭开的秘密变得更加接近。

地球物理勘测技术的运用使科学家们能够了解地宫内部的整体情况,初步勾画出可能存在的宫殿、通道和宝藏。

这些有限的科技手段虽然只揭露了表面,却唤起了人们对地宫内部更多细节的渴望。

展望未来,科学家们对于秦始皇陵地宫的研究将会不断深入。

他们将探索更先进的考古技术和设备,力图全面了解地宫内部的奥秘。

同时,他们也将承担起保护文物的责任,尽最大努力确保开挖过程中文物不受任何伤害。

陵墓背后,是古代历史的厚重。

开启秦始皇陵地宫,将带来文明的交融与碰撞,彰显中国古代文化的伟大。

人们对于地宫内宝藏的期待不仅仅是对历史的怀念,更是对未来的憧憬。

当地宫的门缓缓打开,迎接世人的惊叹和探索,定会再次唤起全人类对于千年古墓的热衷与敬畏。

尽管考古技术的不足和保护意识的提高成为秦始皇陵地宫未被挖掘的原因之一,但正是这份畏惧和谨慎,让这个宝藏箱的价值显得更加珍贵而神秘。

未来,人们期待着科学家们的发现和探索,期待着地宫内部隐藏的宝藏将会给世界带来怎样的震撼和惊喜。

让我们一同期待,秦始皇陵地宫的宝藏终将闪耀于世界,为历史增添新的篇章。

随着考古技术的日新月异,我们或许有望在未来能够更深入地揭开秦始皇陵地宫的神秘面纱。

然而,在进行开挖的过程中,我们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文物保护、历史价值和文化尊重等等。

我们必须确保我们的行动不会对陵墓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尊重这座古墓的历史地位和文化遗产的价值。

秦始皇陵地宫作为古代中国历史文化的珍贵遗产,承载着丰富而珍贵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

这座陵墓承载着秦始皇的丰功伟业,以及千千万万劳动人民的辛勤汗水。

这里曾经是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帝国的核心,是一个伟大国家的象征。

在这座陵墓内,隐藏着无数的宝藏与谜团,等待着勇敢的考古学家来解开。

然而,2000多年来,秦始皇陵地宫一直无人敢挖掘。

这背后既有对传统和文化的尊重,也有对地宫内部神秘性的敬畏之情。

人们深知这个古老的陵墓是一个存在于历史中的独特存在,它拥有着无法衡量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因此,在任何时候揭开它的面纱都需要慎之又慎,以免对这一文化遗产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坏。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文物保护的重视,或许有望揭开秦始皇陵地宫的神秘面纱,让世人更深入地了解这千古之谜。

新的考古技术,如非接触式的激光扫描和虚拟现实技术,使得我们可以在不直接开挖的情况下,对地宫进行未曾有过的观察和研究。

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安全、更有效地探索地宫的途径,保护陵墓的同时,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古代文明的辉煌。

然而,除了科技的进步外,我们还需要关注公众对这一文化遗产的情感和看法。

秦始皇陵地宫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一段历史的缩影,是一种民族精神和文化的象征。

因此,在开展相关研究和挖掘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妥善处理与公众的关系,尊重他们的情感和意见,以求得一个平衡。

在未来的岁月里,希望我们能够以更加谨慎和细致的态度,来探索秦始皇陵地宫。

让我们用科技和智慧,走近这座古老的陵墓,揭开它的神秘面纱,并将其珍宝和故事带给世人。

让我们以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对未来世代的承诺,成为守护者和传承者,让秦始皇陵地宫的光芒照耀千秋万代。

然而,让我们回到现如今的时代,科技与文明的进步为我们揭开了许多古老的谜团,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去探索秦始皇陵地宫的奥秘。

人们开始运用更先进的技术,如激光扫描、地质勘探和遥感测绘,以期发掘这个神秘的地下宫殿。

这项困扰世人的谜题也将逐渐揭开,让我们有机会目睹秦始皇陵地宫的真面目。

当然,对于秦始皇陵的挖掘,我们需要保持敬畏之心。

先人们留下的文化传统与价值应该得到尊重,我们应该谨慎而审慎地进行研究和发掘。

我们应该以学术的眼光去看待秦始皇陵地宫的发现,用我们的智慧和科技来揭示历史真相。

秦始皇陵地宫内部的秘密将是一段新的历史篇章。

这座世界奇迹的探索将吸引无数目光,引发全球的关注。

当我们逐渐解开这个谜团,当我们终于进入秦始皇陵地宫的时候,那个被时间掩埋的古代宫殿和华丽陪葬品将会重新展现在世人眼前。

这将是一个震撼人心的时刻,一次历史与现代交融的见证。

不仅仅是考古学家和历史爱好者,每个人都将被这个神秘的地下宫殿所感召,受到其雄伟壮观的建筑和丰富文化遗产的震撼。

2000多年前,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崛起的秦始皇,留下了一个极为辉煌的陵墓。

它的存在使世人为之惊叹,同时也引发了无数的猜测和探索。

现在,我们正站在一个全新的起点上,面对着秦始皇陵地宫的挖掘与发掘。

这将是一次让人心潮澎湃的历史之旅,一个唤醒沉睡了2000多年的文明的奇迹。

让我们一同期待,见证这段历史的又一壮举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