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秦始皇陵陵西墓葬发现羊车|秦始皇陵-千易网
首页 > 谜团 > 未解之谜 > 秦始皇陵

罕见!秦始皇陵陵西墓葬发现羊车

时间:2023-11-09网络作者:小白

为期三天的第四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在西安落幕。

最引人注目的是,秦始皇陵除了发现马车之外,还发现了罕见的羊车。

秦始皇陵陵西墓葬羊车的发现

丰富了车马陪葬坑的内涵

成语羊车望幸,讲的是西晋皇帝司马炎每天晚上会乘坐羊车在宫中巡游,羊停到哪座宫殿门前,哪座宫殿就是他就寝之处。

这是羊车第一次出现在历史典籍的记载之中。

秦始皇陵陵西墓葬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蒋文孝透露,在对该墓陪葬车马坑的发掘中发现了羊车的实物,这在中国考古史上也非常罕见。

在陪葬车马坑中,六只绵羊一字排开。

虽然车身部分已经不复存在,但因为羊骨上还留存着用来拉车的配饰,所以专家推断它应该是一驾羊车。

而类似的文物,之前在河南安阳殷墟出土过,但那辆羊车仅有两只羊。

在中国古代,人们多乘坐马车和牛车出行,所以此类的文物如今大量出土。

秦始皇陵陵西墓葬羊车的发现,丰富了车马陪葬坑的内涵。

此外,考古工作者在北墓道清理出一辆带有车伞的四轮独木车,是目前国内发现最早的实物,对研究早期大型墓下葬用车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陪葬的车马坑内还出土了多种形式的驾车和不同数量的驾马,对于研究古代单、双辕车的使用与功能提供了新的资料。

据了解,秦始皇帝陵陵西墓葬是目前发现秦代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最完好的大型墓葬,填补了秦代高等级墓葬考古的空白,是秦始皇帝陵考古的又一重大收获。

目前,该墓的棺椁部分正在进行细致的实验室考古,希望能够发现证明墓主人身份的文物。

关中发掘十六国墓葬200余座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陕西关中地区已发掘十六国时期墓葬46处200余座,主要集中在汉长安城西北的石安原(北周至唐称洪渎原)及长安城南郊的少陵原一带。

考古人员还发现了几处规模比较大的十六国时期高等级贵族墓葬,出土了大量随葬品,包括乐俑、铜器、铁器、金银器、漆木器等,为研究十六国时期的物质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下一步,考古人员将对这批墓葬的时代和等级进行深入研究,还将通过DNA分析等科技手段探讨这批墓葬的族属问题。

综合陕视新闻、中国考古等

第四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在西安落幕

陕西考古发现了什么?有什么影响?

1.为实证百万年人类史提供新证据

旧石器考古为实证百万年人类史、中国乃至东亚地区现代人起源自本土古人群的学说提供新证据。

在秦岭南麓新发现旧石器遗址200余处,迄距今150万年前后,下至距今1.5万年前后。

其中,南郑疥圪洞为汉中盆地首次发掘的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发现国内罕见的、距今10万-1.5万年前后基本连续的人类文化遗存。

洛南夜塬则是首次在秦岭地区发掘出土早期现代人化石和共存关系清晰的小石器工业系统的石器,构建起了南洛河流域百万年以来的石器技术演化历史。

黄河中游旧石器考古,在渭北石川河两岸的黄土台塬地带新发现旧石器遗址13处,填补了区域旧石器时代遗存的空白,将此地人类活动历史从距今7000年前后上溯至距今60多万年前,极大延伸了人类活动的历史轴线。

2.丰富了五帝和夏文化探索时空框架

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石峁、芦山峁、太平等遗址先后被纳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丰富了五帝时代和夏文化探索的时空框架。

以石峁遗址考古发掘与研究为代表的《河套地区聚落与社会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确认并提出了石峁文化,为研究中国文明起源形成过程中的多元性和发展过程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资料,改变着学界关于中国早期文明的原有认识。

芦山峁遗址是龙山时代黄土高原都邑遗址,核心区多座夯土台基上的院落建筑群具备中国最早宫城的雏形,核心区域为大营盘梁,属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遗址。

西安太平遗址是客省庄文化的大发现,是客省庄文化迄今发现规模最大的环壕聚落。

随葬玉礼器的墓葬、龟甲、卜骨、陶铃等遗存,初步显示出史前社会已出现了以礼制为核心的早期文明特征。

3.商周考古取得新突破

陕北清涧寨沟遗址发现晚商方国中心城址和9座甲字形大墓,对研究大邑商与北方集团交融关系、晚商政治地理结构具有重大意义。

宝鸡周原遗址发现先周大型建筑与两重城墙,是周原八十年考古的里程碑式重大进展,为确认古公亶父迁岐之地及西周都邑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撑。

旬邑西头遗址则是泾河流域西周时期诸侯一级的高等级聚落,大型城邑五要素——城墙、带墓道大墓、甲骨文、铸铜遗存、夯土建筑基址兼备。

王畿地区西周贵族采邑和公共墓地也有最新发现:富平长春墓地新发现9座甲字形西周大墓,是关中东部渭北台塬地的一处新采邑;宝鸡旭光墓地,是以姬周文化为主体,包含有少量殷移民和姜戎人群的公共墓地。

关中东部再现春秋封国。

澄城刘家洼揭露出完整的聚落结构,确定为芮国最后的都邑遗址;韩城陶渠发掘9座春秋时期甲字形大墓,出土京字铭文,为春秋京邑所在地。

4.秦都邑考古稳步推进

秦公一号墓车马坑的发掘对于秦陵墓制度研究有重要价值。

秦咸阳城遗址布局进一步厘清,为了解秦咸阳地貌特征、复原城址环境提供了重要资料。

秦栎阳城发现大型宫殿建筑,商鞅变法之地得以确认,对战国中期到西汉初期王国时代到帝国时代都城研究具重要价值。

秦兵马俑一号坑、二号坑再发掘。

一号坑第三次发掘面积440平方米,发掘陶俑220余件,陶马12匹,车迹2乘以及大量的兵器、建筑遗迹等。

二号坑发掘180平方米,主要是东北部20世纪70年代试掘方的再次发掘和资料整理。

对俑坑建筑结构、陶俑等级、军阵排列、车属遗迹、武器装备、弩兵方阵、陶俑制法、物勒工名制度等方面有了新的认识。

秦始皇帝陵园外城东门遗址明确了规模、形制和结构,推进了对秦始皇帝陵的朝向问题、陵园礼制建筑的规模、等级、布局等方面的认识;咸阳塔儿坡战国秦墓金丝焊珠金饰制作技术,对于探索前丝绸之路时期中西文化交流及传播有实证意义。

5.西汉十一陵名位问题彻底解决

西汉帝陵考古:汉文帝霸陵纠正文献记载,西汉十一陵的名位问题得以彻底解决。

隋唐长安城空间格局更为清晰:朱雀大街五桥遗址、长安城东北角及夹城、第九横街等考古发现,刷新了对长安城中轴线的认知,廓清了隋唐城郭城东北隅的空间格局,对认识隋唐长安城整体布局和规划提供了新的资料。

麟游再现离宫高台建筑:隋仁寿唐九成宫4号殿是一座由隋创建、沿用至唐代的高台式殿堂,可能是唐高宗时的咸亨殿,其保存之完好是九成宫乃至隋唐两京殿堂考古所仅见,对研究隋唐宫殿建筑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长城考古凸显精神标识:明代长城首次大规模科学考古发掘,揭露了一座保存完好、结构清晰、内涵丰富的明代边境营堡——清平堡,实证了明清时期蒙汉之间的多民族融合与长城两侧的文化交流。

华商报记者 马虎振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标签:秦始皇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