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49
探访“法老的国度”,上博古埃及大展开展在即。
(03:49)
7月19日,上海博物馆 “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将正式开展。
随着开幕时间临近,今天,已完成布展工作的展览第一版块“法老的国度”率先向媒体开放,揭开其神秘面纱。
“法老的国度”也是三个版块中展览规模最大的一个版块,展出文物300余件,涉及史前彩陶,埃及众神,法老和王后雕像,童年荷鲁斯,法老镀金面具,法老的项链,神秘的荷鲁斯之眼,圣甲虫,最早的肖像画,纸莎草,彩绘木棺等,堪称是一部“浓缩的古埃及文明史”。
古埃及展览被认为是难度系数最高的展览项目之一。
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坦言,展览从一开始策划到现在开幕,经历了426天,中方和埃方的工作团队超过800人为此在幕后付出艰辛的工作,才办成了这一展览。
2024年7月16日,上海博物馆,“法老的国度”展厅,伊奥尼特女神坐像。
(澎湃新闻记者 朱伟辉摄)
复活的奥赛里斯像
古埃及的众神、法老初亮相
《法老的国度》是古埃及文明的一个概览,以创世神话为起点,从对神的信仰、王权的发展、贵族的生活、工匠的生活、来世信仰这几个部分展开,希望给观众一个全方位的系统的古埃及文明知识的普及。
该版块也是三个版块中展览规模最大的一个版块,展厅面积1500平方米,展出文物300余件,展品涉及史前彩陶,太阳神,埃及众神,法老和王后雕像,童年荷鲁斯,法老镀金面具,法老的项链,神秘的荷鲁斯之眼,圣甲虫,最早的肖像画,彩绘木棺,纸莎草《亡灵书》等。
2024年7月16日,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南门外 美内普塔站像(澎湃新闻记者 朱伟辉摄)
16日下午,澎湃新闻在现场看到,在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南门外,此次展览唯一一件室外展品—— 高2.4米的“美内普塔站像”已经矗立,迎接着博物馆的四方来客。
来来往往的观众也不禁对其投以好奇的目光。
这尊法老站像是埃及卢克索博物馆的藏品。
由黑色花岗岩雕刻而成,高大庄严,五官清晰可见,肌肉线条流畅明显,展现了新王国时期古埃及工匠精湛的技艺。
据此次展览首席策展人颜海英介绍,美内普塔是第十九王朝的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的儿子,约60岁才继任为法老。
虽然在位时这位法老早已是年过花甲,但雕像依然把他刻画成了一个青壮年法老的样子,力图展示国王最为理想的形象。
2024年7月16日,上海博物馆,“法老的国度”展厅(澎湃新闻记者 朱伟辉摄)
进入馆内,一楼大堂遍布古埃及元素。
“法老的国度”展厅采用沉浸式展厅设计 ,逼真复刻了古埃及哈布神庙的廊柱场景。
廊柱与廊柱之间,拉蒙涅姆赫特三世像、拉美西斯二世像、女法老哈特谢普苏特跪像等悉数亮相。
展览现场 拉蒙涅姆赫特三世像
拉蒙涅姆赫特三世像长着一张“愁苦脸”。
据首席策展人颜海英介绍,这大概是中王国时期国王的典型面孔,呈现出一副忧国忧民的面容。
“并不是说中王国时期的国王真的长这样,而是这是他们有意打造出来的一种国王形象,可能因为中王国时期是在经历长久分裂之后的统一,那时期的王权没有古王国时期神秘的光环了。
”
“埃及的雕像有这样一个特点,它有50%是写实的,但是另外的一部分是标准化的,比如他的面孔感觉写实,但实际上他的身体也是那种千篇一律的模式。
”颜海英说。
拉美西斯二世半身像
拉美西斯二世可能是古埃及历史上最有名的国王。
旁边展出的拉美西斯二世的半身像由花岗岩雕刻而成,神情庄重,头戴佩有王室蛇标头的王巾,戴假发,赤裸上身,正对前方。
雕像的五官刻画清晰,肌肉线条流畅,面部鼻子处略有损坏,左右肩膀处各有一个王名圈。
“拉美西斯二世是古埃及历史上世俗意义上最成功的法老,他活到90多岁,在位67年,生了100多个孩子。
他在位期间还跟赫梯开战,双方打成平手。
后来签订了一个和平条约,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真正具有平等意义的和平条约。
他如此之成功,因此后世很多国王都喜欢沿用他的名字叫拉美西斯。
”颜海英说。
体现两个古老文明间的对话
“我们策划这个展览的时候有一个想法,就是想给大家系统地介绍古埃及文明。
第二就是中国视角,第三就是特别强调跟埃及的文明互鉴。
”颜海英说。
其中“萨卡拉的秘密”这一版块尤其能够体现“文明互鉴”视角,而第一次将中国的文物和埃及的文物一起展出,也真正体现了两个古老文明之间的对话。
2024年7月16日,上海博物馆,“法老的国度”展厅,埃及石碑拓片。
(澎湃新闻记者 朱伟辉摄)
比如“法老的国度”版块,在介绍古埃及的文人生活部分,展出了上博馆藏的清朝官员端方的古埃及石碑拓片。
“端方去埃及的时候买了很多埃及的石碑、彩绘木棺,他把这些石碑都做了拓片,并且在拓片上题字,把玩,说明清朝的中国人就已经开始对埃及感兴趣,而且上手去收藏,并把它做成拓片把玩,在拓片的基础之上,还模仿古埃及的字和画进行创作。
”
“我觉得这确实是同类文明之间一种不由自主的吸引,他们当时看古埃及文明的时候并不是带着猎奇,而是带着一种欣赏去收藏和研究。
”颜海英说。
展览现场 石灰岩彩绘碑
一边是古埃及的书吏,一边是我们清朝的金史学家把玩和研究的物件,将这些展品摆放在一起,相映成趣,展开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因为古文明之间通过这种比较研究,能够加深对彼此的了解,同样加深对自己的理解。
”颜海英说,“把文明互鉴建立在学术研究的基础之上,才能做得更扎实更有意义。
”
呈现古埃及人的来世信仰
对永恒来世的追求塑造了古埃及文明的灵魂,其墓葬文化在早期文明中独具特色。
此次展览在“永恒回归来世信仰”单元,聚焦的是最神秘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古埃及墓葬文化,呈现了木乃伊彩棺,埃及人的灵魂观念等。
2024年7月16日,上海博物馆,“法老的国度”展厅,佩德阿蒙的彩绘人形棺。
(澎湃新闻记者 朱伟辉摄)
“ 在埃及,法老的墓室建造得比较精美,能很典型地表达埃及人的来世想象,他们相信人死之后就融入到宇宙当中,生生不息,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颜海英介绍说,展览为了营造这种气氛,在展厅中央复原了帝王谷拉美西斯五世、六世墓室天顶的图像,图像上描绘的是一幅星空图,有天空女神,日月星辰……埃及人相信墓是永久的居所,人死后就是在这样一个“小宇宙”里生活, 死者的灵魂在宇宙当中永存。
2024年7月16日,上海博物馆,“法老的国度”展厅,阿蒙纽特纳赫特彩绘人形内棺。
(澎湃新闻记者 朱伟辉摄)
底下的彩棺则是在尼罗河西岸帝王谷附近一个21王朝的窖藏墓中出土的。
在这个窖藏墓里边发现了153个这种类型的木棺,这些棺的主人都是阿蒙神庙的祭司,因此埃及人给这个墓起了个名字叫“祭司之门”。
这种“黄色人形棺”的底色是黄色的,棺上的装饰特别繁复特别密集,内容主要是亡灵书的内容。
这批木棺现在分别收藏在全球17个博物馆,集中在埃及和欧美的博物馆,埃及本土保存得最多。
展厅里展出的这件是来自埃及国家博物馆的收藏,也是保存特别完好和精美的一件。
2024年7月16日,上海博物馆,“法老的国度”展厅,木乃伊肖像(澎湃新闻记者 朱伟辉摄)
这一单元还展出了阿蒙祭司的墓葬纸草、镀金木乃伊装饰布、木乃伊肖像画等。
此次展出的女孩木乃伊肖像尤为精美,其制作手法及艺术风格与埃及传统迥异,人物外貌特征、服饰等多是希腊或罗马式的,呈现出写实主义的画风。
黄金宽项圈
堪称难度系数最高的展览项目
上海博物馆展览部副主任褚馨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上博此番能办成这个古埃及文明大展,实属不易。
中国展览界,甚至国际的展览界,难度系数最高的项目非埃及莫属。
这也是为何这么多年了,埃及展很少,很难举办的原因。
“一方面是经费高,可以让绝大部分的博物馆知难而退;一方面,埃及展览项目的运营通常垄断在美国或德国极少数经营团队中,他们的要价及配套设施更贵,几乎没有可商量的余地;另一方面,欧美博物馆在近年的展览推出中,很少将其埃及文物收藏出借,因担心有国际舆论及被埃及政府追讨的风险。
”
两女神黄金挂坠
带翼圣甲虫
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坦言,展览从一开始策划到现在开幕,经历了426天,中方和埃方的工作团队超过800多人为此在幕后付出艰辛的工作,才让这个万众期待的古埃及文明大展在这个盛夏与观众见面,也凸显了两个文明古国的后代,对我们过去灿烂文明的一种新的审视与认知。
作为黄道十二宫里最让人捉摸不透的"双核处理器",你的思维宫殿里到底藏着多少个人格?今天这份全网最野的"双子纯度测试",将用10道致命选择题揭开你的灵魂底色! ▶ 第一关:精神分裂现场 凌晨三点刷到埃及金字塔纪录片,你会: A. 立即下单象形文字教材(+3分) B. 打开AI绘制狮身人面像(+2分) C. 转手发给五个群开启讨论(+1分)D. 切到美食视频点外卖(0分) ▶ 第五关:社交变色龙段位 同学会上遇到初恋、甲方和健身教练同时出现,你第一句话是: A. "你那个项目我正好认识投资人!"(社交模式+3) B. "上次说的生酮饮食我试了…"(知识模式+2) C. "还记得我们逃课看流星雨吗?"(怀旧模式+1)D. 默默打开手机假装回消息(隐身模式0) ▶ 第八关:信息焦虑重症 手机通知栏出现红点时,你的血压变化是: A. 必须0.5秒内消除所有红点(+3) B. 留着三个未读保持神秘感(+2) C. 定期清理但允许存在(+1)D. 经常忘记看通知(-1) 计分暗门:每个选项背后都藏着双子座量子态的秘密。
比如选A代表你的"求知欲粒子"处于激发态,选D则可能暴露了潜伏的"假性双子基因"。
【段位解析】(测试完整版见评论区) ▶ 25-30分「纯血双子」:你的大脑是24小时直播的思维蹦迪现场,建议直接申请"人格分裂合法执照"。
别人带手表你看量子钟,聊天框能同时进行哲学辩论和砍价教学,是行走的维基百科+单口喜剧演员混合体。
▶ 15-24分「潜力双子」:体内住着半个哲学家半个段子手,偶尔会陷入"社交牛逼症"和"社交恐惧症"的量子纠缠状态。
请小心保管你的兴趣收藏夹——里面可能同时存在《存在主义咖啡馆》和《母猪产后护理指南》。
▶ 0-14分「伪装者警告」:你的双子属性可能正在待机!但别慌,这或许意味着你成功驯服了体内的另一个灵魂,也可能...你根本就是个偷穿双子马甲的天蝎? 终极彩蛋 真正的高级双子都懂:我们在等红绿灯时,脑子里已经在进行三场辩论赛+策划两场旅行+构思五条朋友圈文案。
如果你测试后发现自己属于"超频版双子",恭喜你获得"脑细胞马拉松终身会员"资格! 现在轮到你了!在评论区打出你的测试得分+最分裂的日常瞬间(比如"正在开会却突然想学驯鹰术")
据英国《泰晤士报》网站10月8日报道,一个世纪前,第一拨来到这座古墓的西方考古学家放弃了它,因为他们在地上发现了烟头,认为盗墓者已先他们一步拿走了墓中的宝藏。
直到现在,人们才发现墓中真正的珍宝:世界上第一本插图书的已知最早版本。
它是历史埃及人关于死后的某种使用指南。
这本既有象形文字又有图画的书,被画在了4000年前一名叫做安赫的女性的木质棺材里。
书中有一些咒语,作用是驱赶墓主人认为自己在阴间可能会遇到的恶魔。
书中还有一些在现代人看来像是地图的东西,所以也被称为《两条路之书》。
它描绘了两条曲折的道路——也许是在阴间行走并最后到达其统治者奥西里斯古埃及神话中的冥王身边的道路。
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福伊·斯卡尔夫说:“从很多方面来说,《两条路之书》可以说是史上第一本有插图的书。
”斯卡尔夫并未参与此项研究。
他还说:“它是第一本图文并茂的圣地指南。
” 画着这本书的棺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10年左右的门图荷太普二世法老统治时期。
这使得它的古代比已经发现的其他任何版本都要早半个世纪。
画着这本书的棺材碎片是在巴尔沙修道院的一个墓穴中发现的。
这个墓穴最早是由美国的埃及古物学者乔治·莱斯纳率领的一个西方考古团队发掘的。
莱斯纳很快就意识到,这个墓穴已经被盗墓者洗劫一空,于是对它失去了兴趣。
直到2012年,,比利时鲁汶大学的埃及考古研究员哈科·威廉斯博士和他的团队再次勘察了这个遗址,并发现几块木头碎片。
但直到4年后,研究人员才弄清楚它们究竟是什么。
威廉斯博士说:“当我们意识到这是一本《两条路之书》时,兴奋之情油然而生。
” 报道认为,这种书仍然是一个谜,人类目前已经发现了二十多本《两条路之书》。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