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犀角制品历来被视为珍贵的收藏、赏玩之物。
古代豪门贵胄家中常置聚宝盆,除了金银珠宝、珊瑚玉石外,很多还有犀角一只,可见其贵重的流行观念。
尤其是明永乐之后,与南洋诸国往来频繁,犀角制品渐多,除了传统的杯式制品外,还出现了诸多犀角文玩器件。
而犀角杯本身的工艺、式样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有数量丰富的犀角雕刻品,本期,让我们来欣赏四件具有代表性的明代作品。
器口如波浪起伏,底部及内部口沿亦均雕波浪状弦纹数道。
外壁满布鼓起的粟状点,并浮雕玉兰花、桃实、竹叶、灵芝等吉祥植物,其枝叶相连,在底部周缘圈成足形;又因枝叶镂雕,也仿佛在洗的主体下另有一镂空的托子托衬。
这种连托的杯、洗造型,在十六世纪下半叶至十八世纪上半叶之间的德化窑白瓷及犀角雕刻中十分普遍。
全器取一犀牛角,截去尖部,掏挖内壁,雕成一片向上收卷的大荷叶,内外壁皆浅浮雕叶脉,外壁高浮雕花卉、灵芝与山石,一花枝伸入器内壁,枝头花两朵,一含苞,一侧开。
倒三角形杯,褐色,外壁浮雕折枝梅花、木兰及松树,一螭龙口衔灵芝趴于杯缘,身体延伸出杯外,对面杯缘内有一小螭龙,回首与之对望。
杯底尖,如双兽足交迭,无法立起,需置于附件之岁寒三友木座上。
褐色,侈口,斜壁,仿荷叶造型,器身内外浅浮雕叶脉,外壁雕有荷花枝叶及莲蓬,一侧外壁上浅浮雕阳文行书一品承天,处处秋荷,圣恩,刘达铭”。
底部枝叶交错形成杯足,展现工艺之精巧。
此件雕荷叶为杯,旁有盛开后的荷花,与之共生的菱角交错其间,又有河螺寄生于上,以流畅刀工,并极写实的手法刻画荷塘一隅,显得生气勃勃。
明代实施海禁,广州口岸成为各国土特产的集散地,而犀牛角产自东南亚,从产地进口至广州,被用作珍贵药材与极好的雕刻材质。
明代后期,经济繁荣,盛行各种文房珍玩,犀角雕刻融汇各种技艺与风格,成为珍贵的收藏文玩,同时符合当时的奢华品位。
据台湾联合新闻网8日报道,台北故宫博物院上一次开放山洞库房拍照录像,是2004年由台北故宫出资拍摄电影《经过》取景需要。
拍完电影之后18年来,山洞库房绝少外人踏足。
7日下午,在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吴密察和两名副院长的带领下,约60名台湾媒体人士和“立委”来到台北故宫后山山洞库房“开箱”。
据报,台北故宫山洞库房建于1965年8月,内设洞库A、B两座,共存放历代陶瓷器18608件,约为院藏陶瓷器总数七成,收藏于1028个铁箱中。
其中文物原包括铜器、玉器、陶瓷、书画文献等,但由于书画文献纸质脆弱、铜器储藏须严格控制湿度,都不适合长期贮放于山洞,最后只有陶瓷留在山洞库房。
报道称,有一些来自沈阳故宫博物院和承德避暑山庄的瓷器,已转至台北故宫博物院正馆库房,留在山洞库房的都来自北京故宫,也因此别称为血统最纯正的“故瓷”。
报道称,此次引发喧然大波的三件损毁文物,都是贴上“故瓷”编号的瓷器。
现任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余佩瑾出身于该院器物处,被台媒称为最熟悉山洞库房的人员之一。
她表示,山洞库房的钥匙只有少数人拥有,库房严禁一人进入,至少要两人同行、互相监督,只有器物处的资深员工才能进入,许多员工一辈子也进不去。
吴密察自称也只进过山洞库房两次。
联合新闻网称,国际上的大型博物馆中,很少有将文物贮藏于山洞中的,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这种做法,实际上传承自大陆以前的保存方式。
台北故宫博物院前副院长庄严之子庄灵称,“九·一八”事变后,部分故宫文物被迫南迁。
1939年1月,由庄严负责运送、曾赴英展出的80箱文物在贵州安顺县读书山下,存放于一处条件合适的天然石灰岩洞穴华严洞,在此度过6年安稳岁月,这也是故宫文物在大陆的第一个藏宝山洞。
庄灵猜测,华严洞的贮藏经验,启发了台北故宫工作人员后来挖人工山洞藏宝。
与此同时,一则“民进党当局准备挑选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转移至美国”的传言引起了广泛关注,此言一出,舆论哗然,大家纷纷表达愤怒与反对。
对此,台北故宫博物院连忙发表公开显然,这一解释并未让大家信服。
就在今年7月底,台北故宫博物院才因应台立法机构要求,举行了“文物遇上战争”时的疏散演练。
关于演练细节内容,“院长”吴密察办公室表示,“因事涉文物安全,相关细节不便对外说明”。
为什么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动向,如此牵动海峡两岸的心?这要从台北故宫的历史说起了。
1948年底,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在即,国民政府令故宫博物院挑选贵重文物以军舰转运台湾。
原故宫博物院文物分3批运走2972箱。
一起运台的还有“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文物852箱及其他单位文物。
文物运台后,先存台中市,租借台中市糖厂仓库存放。
1950年4月,台中郊外雾峰乡吉峰村仓库落成,运台文物随即迁入新库存贮。
1957年,在亚洲协会赞助下,在库房之外又建一小型陈列室,公开展览所藏文物。
这批运台文物种类繁多,包括书画、铜器、瓷器、玉器、漆器、珐琅、雕刻、文具、图书、文献等,初为230863件,“中央博物院”并入后,增至242592件。
连同整理后的档案30余万件及受赠、收购1万余件,目前共有60万件。
元代画家黄公望所绘《富春山居图》后半卷,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为了与中国大陆方面争夺代表中国合法政府的“正统性”,国民党当局在台湾局势初定后就开始思考如何有效利用这批文物。
1965年,国民党当局宣布在台北“复建”了“国立故宫博物院”。
位于台北的“国立故宫博物院”“复建”排场浩大,开馆伊始就先后举办了“国际中国瓷器讨论会”“国际中国古画讨论会”等学术研讨会和讲座,并鼓励各界学者前往研究馆藏文物。
如此高调背后,其目的无非是为了配合国民党当局宣称“中华正溯在台湾”。
由于台北故宫中的藏品大多是国民党撤退时期从北京故宫、沈阳故宫和原热河行宫等处旧藏之精华,所以也取名为故宫。
台北故宫博物院【名称】国立故宫博物院,原名中山博物院【地址】台湾省台北市士林区外双溪【成立时间】1962年【藏品。
1965年台北故宫博物院竣工时景象2007年5月8日,故宫博物院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3、台北故宫博物馆 台称国立故宫博物院(National Palace Museum),即为“台北故宫”。
是台湾著名的中国历史与文化艺术史博物馆。
台北故宫丰富的馆藏背后,是否真如台当局所夸耀的那样,是“中华正溯在台湾”?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陈其南同年,在台湾地方选举竞选过程中,民进党籍的台中市长林佳龙选情告急,情急之下居然想到了借台北故宫博物院“镇馆之宝”翠玉白菜来拉抬人气。
同为民进党党员的“院长”陈其南竟然轻率地点头同意了。
于是,在安保不完善的情况下,翠玉白菜被送到了台中一个简陋的铁皮屋里展览。
最终,借台北故宫所藏国宝操弄选举的“台独”政客林佳龙还是败选了。
除了上述“台独”分子绑架文物的丑陋行径,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颜真卿《祭侄文稿》借展日本一事更是掀起了轩然大波。
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国立故宫博物院南迁文物中约2/3随民国政府播迁台湾。
1949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北平后,不久成立故宫博物院。
1950至1960年代,陆续有人提出故宫改建计划,后因种种原因搁置。
1961年,经国务院批准,北京故宫被定为。
《祭侄文稿》在日本展出的宣传海报安史之乱时,颜真卿的堂兄颜杲卿镇守常山,对叛军英勇作战,阻挡了其南下步伐,但终因寡不敌众而被俘,颜杲卿父子二人因拒不投降被杀,全家三十余口被灭门。
两年后,当颜真卿反攻收复常山后,面对着亲人的遗骸,写下了这篇悲愤的《祭侄文稿》。
一幅代表着中华民族血泪和气节的稀世珍宝,就这样在台当局手中,彻底沦为对外国献媚求荣的玩物,实在可耻,可恨!院前广场耸立五间六柱冲天式牌坊,整座建筑庄重典雅,富有民族特色。
台北故宫博物院内收藏有自南京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和国立北平图书馆等所藏来自北京故宫、沈阳故宫、避暑山庄、颐和园、静宜园和国子监等处。
无论某些群体如何假借台北故宫歪曲抹杀历史、宣扬“台独”主张,台北故宫博物院所承载的文化印记,始终与祖国大陆一脉相承。
台北故宫博物院瑰丽的藏品,更是记录千百年来华夏文明流转的珍贵见证。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珍藏的文物属于全体中华儿女。
血脉相连的两岸同胞,理应唾弃任何将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瑰宝作为筹码的政治闹剧,共同与偷运、破坏、践踏文物的数典忘祖之举作斗争!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