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时26年修建而成的南京明故宫,传闻是朱元璋亲自指定的龙脉所在地,可宫殿建成至今的600多年间,宫殿内诡异的事情接二连三发生,达官贵人离奇死亡,天灾车祸接连不断,所发生的这一切都是巧合?还是明故宫真的存在神秘诅咒?
修建皇城
元朝末年,战乱不断,统治者昏庸无道,自然灾害频发,百姓民不聊生。
老百姓走投无路之下接连起义,就像唐太宗李世民所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庶人在这片“汪洋大海”无法生存,作为统治者的“舟”还能继续享乐吗?元末爆发了很多农民起义,最终以朱元璋,常遇春和徐达为首的起义军举兵北伐,推翻了元朝统治。
1368年,朱元璋在金陵称帝,也就是现在的南京城,同一年,朱元璋率领军队占领元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明朝建立。
新王朝建立后百姓安居乐业,作为皇帝的朱元璋准备建立一座皇城,也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南京故宫。
作为皇族,建立一座象征皇室威严的皇城,不仅要慎重选址,更要看风水怎么样。
朱元璋极其相信风水,再加上开国重臣刘伯温被称为史上四大风水师之一,因此皇城选址一定要把风水放在第一位。
据说当时朱元璋刚当上皇帝,就对明祖陵的风水大加改造,硬生生将一块普通土地改成了风水宝地,可见朱元璋对风水的迷信程度。
朱元璋迷信风水,可在皇城选址上竟然没选择之前的元大都,而是选择了金陵城,也就是现在的南京。
为什么选择南京呢?朱元璋听取了大将冯国的建议,站在紫金山向城中望去,映入眼帘的景象就是一条巨龙盘踞在南京城之上,这条巨龙的龙头就是燕雀湖,朱元璋认为这是万里挑一的好风水,他的皇城必须建造在燕雀湖之上。
在燕雀湖上建造皇城,也就是明故宫。
第一件事就是填平燕雀湖。
朱元璋出动20万军民,填一座湖还不是很容易的事儿吗,可奇怪的是,这么多人施工了几个月竟然没填满这汪湖水。
就因为一座燕雀湖,建造皇城的计划整个别耽误了,朱元璋龙颜大怒,在早朝上大发雷霆。
这时有位大臣出了一个主意,传闻民间有位花甲老人名叫“田德满”,这个名字与“填得满”三个字谐音。
只要册封这位老人为河神,填进湖中,就能将燕雀湖填满。
朱元璋还真就采纳了这个荒谬的建议,当即将无辜的老人投入湖中,说来也奇怪,没过几天,这燕雀湖还真的被填满了,于是工程继续进行。
九个月后,这座城终于建造成功了。
皇城虽然建造成功了,但朱元璋心里觉得风水并没有那么好,而且总有些诡异的事情发生,那是些什么事情呢?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间,他身边的亲人接二连三身患“奇疾”,马皇后在洪武十五年,腹痛难忍,拒绝治疗,最终抱憾而亡。
不久以后,朱元璋年仅五岁的小皇孙竟离奇死亡,排除他杀的可能后,也没有生病的迹象,怎么就离奇地夭折了呢?痛失爱子的太子妃整日郁郁寡欢,茶不思饭不想,不久后也得了重病,不治而亡。
朱元璋最器重的儿子是太子朱标,仅仅因为出差无法适应当地气候,回到金陵城后找到大夫医治,大夫按照一般风寒治疗后没多久,竟然就不治身亡了。
之后准备继任皇位的二儿子也因为不明原因,离开了人世。
仅仅不到十年时间,朱元璋失去了他的老婆,儿子,儿媳妇,孙子这些最亲近的人。
有人曾试图解释这一现象,古时候医学不发达,得了恶疾无法医治是很正常的,这并不算诡异的事情啊,可这连续的恶疾是不也太频繁了一些呢,而且在朱元璋离死后,有四十多位没有子嗣的妃子和宫女殉葬,从风水的角度说,这不是加重了明故宫的怨气了吗?于是冤魂索命的说法一直萦绕在明故宫。
但更加离奇的还在后面,明故宫之后又有什么离奇的事件发生呢?
南京“百慕大”
2006年的一天,夜晚十点左右,一名男子开车路过明故宫前面的街道,竟然直接撞到了明故宫门口的石狮子上面。
交警勘测现场后奇怪的发现,这名男子一来没喝酒,二来车速也不快,三来事故现场周围路灯很亮,车辆也不多,怎么就撞上了呢?后来消防人员赶到现场处理时,车门并没有遭到重创,但就是无法打开,最后消防员不得不使用专业工具卸掉车门,才将该男子救了出来。
而事故车辆损毁严重,前胎爆胎,气囊弹出,机盖已经翻起来几乎折断。
而经过这么严重撞击的石狮子竟然没有一丁点儿的损毁,真是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2007年,陈先生下班回家的路上,路过明故宫前的路,看见前面丁字路口行人和车辆很多,非常热闹,于是缓慢前行,可就在这时,却突然有一辆车撞到了陈先生的车,这时他才注意到这不是丁子路口而是十字路口,惊魂未定的他还以为自己出了幻觉,索性没有造成太大的伤害。
接连不断的诡异事件,让明故宫越来越神秘,人们都不敢靠近,即使到了夏天天气最炎热的时候,明故宫周围都阴气森森,让人不寒而栗。
很多人都说明故宫之所以这么诡异,完全是因为建造时死了太多人,冤魂不散,所以这座皇宫才会在修建至今600多年都不得安宁。
接连不断的诡异事件究竟是冤魂诅咒还是意外巧合呢?
因为明故宫诡异事件迷影重重,竟有了一个外号:南京百慕大。
百慕大在哪里呢?百慕大三角指的是北美佛罗里达半岛东南部,这片地域经常出现一些人们用现有科技手段和科学知识无法解释的问题,所以百慕大便成了一些神秘难以解释事件发生的代名词。
在波兰华沙有这么一个三岔路口的地方,经常发生一些离奇的车祸,这可不是什么冤魂索命,后来调查发现,因为这个地方有底下有水的存在,水流纵横交错中形成了一个辐射圈,这个辐射圈不仅会影响人类大脑的磁场,甚至会影响动植物的生长。
明故宫发生了这么多离奇车祸,是不是也是因为有这样的水流存在呢?
有关部门经过多方勘察,并没有查到明故宫下面有暗河,那这些离奇车祸的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呢?有关部门把研究重点重新放在了明故宫前面的这条路上,明故宫前面的街道是一个转盘,人们在驾车通过转盘的时候,司机的视野由25米缩减到10米,这种视眼的突然缩小很容易造成车祸的发生,也就是说这完全就是一种非常正常的交通现象,和明故宫没有任何关系。
今天的故事就聊到这,谢谢大家的观看,觉得这个话题有意思的话,就请点赞,点关注。
“三才五格取名法”是常用的取名方法,下面给各位看官做一下简单介绍。
一、三才五格的基本概念 三才五格取名法是一种结合中国传统易学和数理学的起名方法,通过分析名字的天格、人格、地格、总格和外格的数理关系,来判断名字的吉凶。
三才:天格、人格、地格 天格:代表天命,由姓氏笔画数决定,象征先天条件和家族背景。
人格:代表人和,由姓氏和名字第一个字的笔画数相加得出,象征个人的性格和能力。
地格:代表地运,由名字的笔画数相加得出,象征个人的运势和后天发展。
五格:在三才的基础上增加了外格和总格。
外格:由名字的最后一个字和姓氏的笔画数相加得出,象征个人的社交关系和外部环境。
总格:由整个名字的笔画数相加得出,象征个人一生的总体运势。
二、三才五格的计算方法 1.天格: 单姓:姓氏笔画数加1。
复姓:复姓两个字的笔画数相加。
2.人格: 单姓单名:姓氏笔画数加名字第一个字的笔画数。
单姓双名:姓氏笔画数加名字第一个字的笔画数。
复姓单名:复姓第二个字的笔画数加名字的笔画数。
复姓双名:复姓第二个字的笔画数加名字第一个字的笔画数。
3.地格: 单名:名字笔画数加1。
双名:名字两个字的笔画数相加。
4.总格: 姓名全部笔画数相加。
5.外格: 单姓单名:外格为2。
单姓双名:总格减去人格之差再加1。
复姓单名:总格减去人格之差再加1。
复姓双名:总格减去人格之差。
三、三才五格的吉凶判断 1.吉数:如1、3、5、13、63、81等,象征吉祥如意。
2.次吉数:如6、17、29等,象征相对吉祥但不如吉数。
3.凶数:除吉数和次吉数外的其他数,象征不吉利。
四、三才五格取名的操作步骤 1.确定笔画数:根据姓氏和名字的字义、音韵及五行属性,确定每个字的笔画数。
2.计算三才五格: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天格、人格、地格、外格和总格。
3.分析吉凶:根据三才五格的数理关系,判断名字的吉凶。
4.调整优化:如果名字的吉凶不符合预期,可以通过调整名字中的字来优化。
五、案例分析 以“李世民”为例: 天格:7(李)+ 1 = 8(金) 人格:7(李)+ 5(世)= 12(木) 地格:5(世)+ 5(民)= 10(水) 总格:7(李)+ 5(世)+ 5(民)= 17(金) 外格:17(总格)- 12(人格)+ 1 = 6(土)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李世民”的姓名在五行上较为平衡,天格和地格的数值均为吉祥数,人格数为大吉数,表明其性格温和、有内涵,有利于事业发展。
六、总结 三才五格取名法是一种科学且系统的起名方法,通过分析名字的数理关系和五行属性,可以为个人起一个吉祥的名字。
这种方法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能够为人们带来好运和吉祥。
(2)李世民是胡人还是汉人李世民,汉族人,生于武功之别馆,即今陕西武功。
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唐王朝建立之初,东有稽胡的扰边,北有突厥的侵袭,尤以奴隶主贵族统治的突厥武装曾直逼唐廷首都长安的近郊,成为当时的主要威胁。
李世民即位后,经过数年的努力,国家的经济实力有了明显的好转,政权得到一定的巩固。
贞观时期他推行了十分开明友善的民族关系和中外关系政策。
(3)历史是怎样评价李世民的一、唐太宗李世民,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公元649年7月10日,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
李世民爱好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
二、李世民的历史评价:1、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治武功,自古就为人所津律乐道,颂扬备至。
学界对他的雄才伟略和他对中国历史所作出的重大贡献都给予积极的肯定。
2、李世民是一位有作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反隋建唐的斗争中起着领导作用,唐太宗玄武门之变的胜利,在客观上对唐初社会历史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
3、唐太宗不歧视少数民族,除对突厥的侵扰用兵外,主要是采用怀柔的政治手段处理民族问题,方法妥当,政策开明,有利于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