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谜团 > 迷案追踪 > 强奸案

安徽强奸恶魔戴庆成大案侦破实录:作案上百次强奸116人

时间:2024-01-03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戴庆成,安徽临泉鲖城镇人,法院认定戴庆成强奸116人38人未遂,116名妇女中,32人是与临泉相邻的河南沈丘县人,其余家都住临泉,抢劫91起,金额32549元,盗窃23起,金额32945元。

2010年12月1日,戴庆成一审被判死刑。

戴庆成从1993年2000年期间,17年作案上百起,受害人上百人,可是为何没有人报案呢?真相很简单,就是因为基本上都是强奸案,即使是盗窃抢劫案也都是一些小钱,有的只是丢了被子,衣服,面粉,豆子等一些不起眼的东西,所以很多人就没放心上,而且那个时候家里的男人基本上都外出打工了,老公、孩子也不在身边,也不想把这种事情说给自己的男人听,即使说了结果不是离婚就是报案,也会传的沸沸扬扬,所以很多人宁可忍气吞声,也不愿意去报案,就是觉得被强奸这事太丢人,如果都传开了,整个家族也会蒙羞,于是大家选择了沉默;

戴庆成下手的对象都是农村留守的妇女家庭,戴庆成这个人特别喜欢打麻将,而且在附近十里八村都经常去打麻将,除了喜欢打麻将外,戴庆成这个人还有一个毛病就是小偷小摸,有时候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不管你给不给,拿着就走,这就是癞皮狗行为,但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戴庆成正是用小偷小摸和打麻将的方式观察这家人是不是妇女留守家庭;

处于对受害者的尊重,案件也特别多,我们只罗列出几起有代表性的案件给大家讲讲;

戴庆成做的第一个案子是在1993年夏,受害人是他们同一个镇上的,受害人名字不详戴庆成在鲖城镇将一妇女强奸,结果戴庆成上瘾了一次不够,此后他多次将该妇女强奸,就在最终最终一次去的时候,刚准备和受害者亲热,结果男主人回家了,男主人一看戴庆成这禽兽直接拿起家里的火药枪,戴庆成一看情况不妙,撒腿就跑;

本来这里大家想想,多次和受害者发生关系,而受害者没有选择报警,就算不报警,正常人多次遭受这种行为起码得有反抗吧?为何这位受害者给人的感觉是默认呢?而且受害人的老公也是长期在外地打工,说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点什么了吧?长期两地分居真的会出现问题;

有了这次惊心动魄的经历后,不仅没有让戴庆成收手,反而让他觉得格外刺激,用戴庆成的原话就是:"一切都显得平安无事,我的胆子越来越大。

到最终竟然有了一到夜晚就想出去作案的心理"

1999年6月一次,戴庆成强奸一名妇女后抢走10元钱,

我们说说戴庆成妻子骆芸的事情;

  骆芸是戴庆成的第二任妻子,比戴小8岁,二人生有一儿一女。

1999年以后,骆芸外出打工,重要在河北,只割麦季节回家,骆芸说,她曾叫戴庆成一起打工,但他坚持要留在家照顾母亲今年86岁,于是,骆芸一直在外打工,戴庆成则留在家,戴庆成之所以这么做的目的就是把自己的妻子不放在自己的身边,自己可以更加大胆的作案,想何时出来,想何时回家都很自由,

事后骆芸说,戴庆成常半夜回家,带些米、油、锅,问怎么来的,他说是买的,骆芸说:,她对丈夫的所作所为一点不知。

2004年8月戴庆成强奸一个怀孕6个月的妇女,由于没有影响到肚子里的胎儿,而且受害人的丈夫长期在外打工,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和老公因此事生变,于是选择了忍气吞声;

2006年5月的一次,戴庆成当着婆婆面强奸了自己的儿媳,儿媳的情况还是一样,他的儿子和妈妈戴庆成妻子骆芸也是在外地打工,为了一家人的安定,儿媳妇选择了忍气吞声,还有两次是当着母亲面强奸了自己的女儿,戴庆成不仅仅强奸了儿媳,而且也强奸了自己的女儿,这样的人渣必将下地狱;

2007年5月,戴庆成强奸一位留守妇女后抢走20元,他还在作案后抢过人家的芝麻、香油、被子;

2008年7月,戴庆成蒙面持刀窜到白庙镇童某家,抢走500元,准备强奸童某时,童某称自己有性病,戴庆成于是放弃;

戴庆成妻子回忆说,2008年起发现丈夫躲躲藏藏,以为是躲避打架的事。

戴庆成表哥2007年在阜阳市与人发生纠纷,戴庆成找人帮其表哥将对方打伤。

案发后,打人者被判刑,戴庆成则一直在逃。

"但他做了那么多恶事,我一点不知道。

"

2008年7月27日49岁的刘守茹和女儿睡在客厅里,当时房子还没装修,门窗都没安上,半夜,刘守茹觉得有动静,起身察看,刚拉开灯,一把匕首亮在眼前。

接着她看到一个戴头套的男子。

"很胆怯!"刘守茹说,不过她很快镇定了,她要保护11岁的女儿。

根据检察院起诉书和法院判决书后来的描述,蒙面人此时准备对刘守茹实施强奸。

刘守茹反抗过程中,床底下的小狗突然叫了一声。

"蒙面人转身,我抓起枕头砸向他,并大叫救命。

"刘守茹说,邻居听到呼救后开灯,蒙面人逃走了。

抢走了她的手机和家里的锅、手电筒。

反抗过程中,刘守茹后背、腿都被匕首划伤。

她哭了一夜。

次日,到白庙派出所报案。

警方赶到现场后,有群众议论"这一带夜里不太平"。

这话引起了临泉公安局刑警大队长杨永魁的注意。

他感觉到,这起案件可能不是一起偶发强奸未遂、入室抢劫案。

刘守茹的邻居汪玉清,今年60岁,她和80岁的婆婆在家照看两个孙子,丈夫和两个儿子、两个儿媳都在外打工。

2008年夏天,汪家也遭"蒙面人"光顾,那次汪玉清的丈夫在家。

睡梦中她感觉有人摸她的脸,开始以为是丈夫,眼一睁,"蒙面人"跑了,她叫醒丈夫准备追,起身跑到门口,蒙面人已消失在门前玉米地里,她没有报警,理由是"反正没丢什么东西"。

据接近办案民警的人士说,在安徽临泉与河南沈丘两县公安确定嫌疑人特征后,曾派人到两省接合部的六个乡镇走访、排查,有的人家去了好几遍,但留守妇女什么也不说。

有人承认家中曾遭窃,但对性侵犯的问题,闭口不谈。

有的还会骂民警,其中有一位留守妇女把自己被强奸的事情告诉自己的丈夫,结果他的丈夫从外地回来把自己的妻子打了一顿后再也没有回家,我估计很多受害者也清楚即使告诉自己的丈夫,一般情况下都不会有好下场,选择沉默也是无奈之举;

自2008年7月27日之后,戴庆成又作案44起,仅刘守茹所在的行政村,他就去了十多次。

临泉县公安局意识到问题严重,成立了"7·27"专案组,进驻白庙侦破案件。

警方抓了一孙姓青年,破获了十多起入室抢劫、强奸案。

但孙姓青年不承认侵犯刘守茹一事是他所为。

  这意味着"7·27"案件另有嫌疑人。

  继续排查,警方又抓获一晏姓青年。

他也交待了几起入室抢劫、强奸案,但坚称"7·27"案不是他所为。

  警方再次走访、排查,没有得到有用的信息。

  阜阳警方相关人士介绍,当时摆在临泉公安局面前的难题是,7·27专案组是否要撤?最后,决定不能撤。

因为从蒙面人的犯罪手法分析,对方手法娴熟,撤退迅速,应该是惯犯,可能还背有其他案件。

  但侦破无发展,陷入僵局。

2009年冬,阜阳市公安局将案件列为挂牌案件和2009年冬防冬治行动必破案件。

就在此时,与临泉比邻的河南沈丘县公安局派员前往临泉,询问有无此类案件发生沈丘也发生了数起类似入室抢劫、强奸案,当地公安局也成立了专案组侦破。

   于是,两地警方开始联手。

2009年11月15日,安徽临泉、河南沈丘两地警方开了联席会,对案件的规律、特点进行串并,认为两地有七起案件是同一人所作。

  串并让嫌疑人的轮廓渐次明晰:年龄在30至45岁,性格内向外表老实,一人作案,心理素质好但制止能力差;身体强壮,文化素质低;有一定反侦查意识,作案时戴头套,这也说明犯罪嫌疑人与受害人住地距离不很远。

   作案特征也开始明确。

侵害目标固定,以留守妇女、小孩为目标,重要锁定房屋无院墙或房门晚上不上锁的家庭。

   作案动机是入室抢劫,顺势强奸妇女。

手段为逼、打、奸并用,抢劫、强奸、盗窃多罪并施。

作案时间特定:约夜间10时至次日凌晨4时,当警察怀疑是戴庆成的时候,于是去了他家的家里,直接就看看到了他之前偷盗的被子,米、大铁锅,证据确凿,,于是警察锁定了戴庆成,但是强奸的事情迟迟没有突破口;

俗话说"常在河边站哪有不湿鞋",做的多了报应迟早会来的,终于有人愿意站出来报案了;

警察在审问戴庆成的时候,由于都是夜里作案,于是戴庆成根据自己的记忆交代案情,比如某村某户房前屋后有什么特征,其中警方按图索骥,找到了就是受害人刘守茹的家。

受害人刘守茹的丈夫和儿子在外打工,她留在家种地并照顾上学的女儿,农闲时,她在附近打零工,以前她也在外打工,2008年家里盖了新房,丈夫和儿子继续打工,她在家装修,之后没外出;

2008年7月27日受侵犯的刘守茹是为数不多的报案者,并由此揭开了系列案件,她是同龄人中为数不多读过高中的人,当过会计,成为留守妇女前也曾在大城市打过工,为了让罪犯绳之以法,刘守茹放下了自尊,决定配合警方破案,于是戴庆成的案件才大白于天下;

警方最后将嫌疑人锁定在临泉县鲖城镇三桥集的戴庆成身上。

2010年1月29日,戴庆成在鲖城镇一亲戚家被控制。

警方发现戴随身藏有毒药,后来他自己交代,准备一旦被抓就服毒自杀;

在警方出示了DNA鉴定信息等证据后,戴庆成开始交待。

让办案人员意外的是,他交待了130多起抢劫、强奸案,其中100多起是抢劫、强奸包括未遂并施。

最后,法院认定戴庆成强奸116人含未遂,抢劫91起,金额32549元,盗窃23起,金额32945元。

原创 女孩因小说“涉黄”被捕,失业负债累累

摘要:没有人预料到,一场持续半年多的风暴,将这些年轻的女性作者卷入漩涡。

去年,安徽警方以涉嫌制作、传播淫秽作品牟利,跨省抓捕了几十位在“海棠文学城”写作的作者。

去年12月,部分案件判定结案,更多的案件还在审理中。

她们多是年轻女性,不少人处境艰难,身患疾病,写作是她们重要的收入来源。

如今,她们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高额罚金,甚至牢狱之灾,生活陷入更艰难的境地。

最早被抓捕的作者之一,被判处几年有期徒刑,缓期执行。

她在此还原了过去半年的经历,经济上的窘迫、精神上的负担,辞掉了工作,也负债累累。

文|魏晓涵 编辑|王珊瑚 和人们熟知的晋江、起点等文学网站不同,网络服务器设在台湾的海棠,对于18岁以上成人向的内容不设审查机制。

在一些网文作者看来,这是许多人转向海棠写作的重要原因。

在海棠的热榜上,成人向、女性向的耽美小说占到绝大多数。

(注:耽美文学,通常指男性之间的爱情故事,作者多为女性) 近半年的风暴中,直到许多作者出来求助,人们才在她们的自白中,拼凑出一群年轻女性写作者的样貌——不少人生活穷苦,有的因为身患比较严重的疾病,无法外出工作,写作是她们重要的经济来源。

写作也是疏解压力、建立自我价值的方式,有作者说,工作让她找不到价值感,还承受过职场性骚扰,压力太大的时候,就依靠写作成人向的内容来发泄。

被抓捕后,这些年轻的作者需要退掉几万或者几十万的收入,面临一倍罚金,都留下了案底。

她们四处借钱筹款,积极争取缓刑,有些也获得了许多读者、作者和其他网友的捐款。

这样的写作游走在灰色地带,作者们对此认罪认罚。

不乏其他的声音,“现在网上的声音比较两极化,一方面是卫道士口诛笔伐,一方面是普通读者遗憾惋惜,反倒是被抓进去的作者,好像没人说什么。

不是不想说,真的是不知道该怎么说。

”一位海棠作者这样感慨。

我们找到最早被抓捕的作者之一。

事件发生后,她提醒过一些作者不要再写了,也陷入过流言的漩涡。

她向我们还原了过去半年的经历,经济上的窘迫、精神上的负担,辞掉了工作,也负债累累。

说到对家人的愧疚、从读者那里获得的善意,她有些哽咽。

目前她的案件已经结案,被判处几年有期徒刑,缓期执行。

以下是她的讲述,为保护受访者隐私,部分信息经模糊处理。

“被抓的不可置信,不被抓的也不可置信” 那天早上6点,我是被一阵特别猛的敲门声叫醒的。

还以为是快递,外面也不吱声。

开门之后,一起住的姐姐还把他们凶了一顿。

他们把身份亮出来,说是安徽那边的警察,问我的名字,还问是不是在海棠文学城上写文,然后查手机,登陆海棠的账号,确认身份。

我当时很懵,不知道该说什么。

脑子里第一反应,是不是因为我的哪个小说被什么小孩在手机上看到,然后家人去举报了。

跟网站相关的东西,我的手机、电脑当场被直接扣掉了,如果海棠上的收款方式是银行卡,也会被扣。

然后被带到了附近的派出所问话,整整一天,从早上10点一直到晚上接近12点才结束。

核对生平、小说、收入,我写的有点多,几十本,就翻来覆去问那些小说,他们说你可真能写,我当时想我就不能少写点吗? 中间还要退赃,我获利有十几万,当场一定要把这部分钱退回来(才能取保候审)。

我毕业没有多久,有点积蓄生病花掉了,微信里只有两万块。

爸爸也过来了在外面筹钱,我在里面刷信用卡,到处打电话借。

在派出所很紧张,又觉得太莫名其妙了,说不出的感觉。

只记得钱刷刷地流出去,没有触动感了。

当时确实处于非常缺钱的状态,出来凌晨就向网站发邮件求助,取保候审、退赃、扣押的资料都发过去了,问我们这些作者怎么办?你们总得拿出一部分钱让作者渡过难关,因为我们的收入是五五分,网站说他们经销商都失联了,也没办法处理。

当事人的取保候审决定书。

讲述者供图 那天晚上出来,我就跟认识的一个(作者)朋友说,让她赶快注销账号,没有什么“安全线”的。

可能也有别的作者去问,网站把我的笔名泄露了,网上就有很多流言,四处乱扒我的文,说我搞私自印刷,赚了多少钱才会被抓,制造混乱。

有一些作者来微博私信问我,我就提醒她们不要再写了。

后来我才知道,那天全国很多大头的作者都在被抓,应该有十几个。

我虽然粉丝数量稍微靠前,但收入层面,在网站上体量不算大的。

【注:当年七月底又开始第二批抓捕。

被捕的有体量小的作者,也有头部作者。

有作者对媒体讲述,六月第一批作者被捕前后,听到风声或是收到其他作者提醒,及时注销了账号,没有卷入案件中。

】 能取保候审的都取保了,(没有退完钱)不能取保的当天就被带走了。

被抓和不被抓的都不可置信,大家心里默认这是一个小众灰色空间,不涉及出版,这么大批量的(被抓)让人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第一次接到警察电话是在六月底,让去安徽做笔录,我差点哭出来——我连车费都没有了。

我工作的地方离那边太远,往返一趟就要两千左右,有点崩溃。

配合去了四五趟安徽,工作日让你过去,来回至少耽误两天,我们请一天假,扣钱就特别多。

那段时间非常焦头烂额,去公司要和同事解释为什么手机没了、号码没了,我是做运营的,很需要跟各种人、平台联系。

只能(撒谎)说被诈骗了、手机被偷了。

身体有点遭不住,因为从小自带一种神经性的疾病,情绪(不稳定)、温度变化就会犯。

有天在办公室,手指直接变成紫色的,特别吓人,进医院住了两天。

听到量刑建议,(退完钱还要交)一倍罚金,又是整个人疯掉,留案底都接受,就想尽量减少一些经济压力,没想到这么高。

后来人就有点麻木了。

最后去检察院之前心情就比较平静了,可能这也是人性,一开始以为只有几个作者被抓的时候,觉得真的完了,后来知道有几十个,又觉得我这个体量估计不会太糟糕。

那段时间信用卡都刷不出来,真的很需要钱,只能在网上写一点(合规的)连载文,我想着还有一点粉丝,能让我凑个路费,确实帮我解了燃眉之急。

也有粉丝在下面帮我澄清一些流言。

事情发生之后写的第一本文,我自己没有觉察,后来有读者评价说,感觉作者完全在发泄情绪,格外压抑、痛苦。

海棠网 图片来源网络 【注:海棠是一个面向成人的付费阅读网络文学平台,服务器设在台湾。

涵盖多种题材类型,如言情、玄幻、武侠、科幻等。

其中部分小说包含大量大尺度、成人向内容,主要热榜作品中包含许多耽美小说。

对于成人向的内容,海棠不作审查限制,这一点与大陆的晋江等网站不同。

一位海棠作者这样分析,“严苛的创作环境导致大量有写作欲望的作者涌入海棠。

”】 “前年工作压力真的大,没事就拿电脑敲两三个小时” (事情刚发生那阵)到处都是骂我的,(读者)觉得是因为我私自印刷了,有人举报我。

还有不相信的作者来攻击我,还劝人回去写。

我(一气之下)假装把她举报了,其实没有,我在(警察)那边根本没提,只是想让一些人闭嘴,意识到这多严重。

没想到我成大魔王了,我想我何德何能。

当时太迷茫,才会第一时间向网站求助,所有资料都给她们证明真伪,结果她们认为我把经销商供出来了,连累其他作者,让其他人不要相信我,也对其他作者瞒下来了。

【注:在第一批作者被捕期间,读者、舆论甚至一些作者对事件的进展和性质了解有限,许多流言在网上流传——作者贪心不足私自印刷出版、经销商卷款跑路、和经济犯罪相关、涉及立场问题等等。

部分流言演化成对作者的攻击,甚至作者之间的相互攻击。

直到后续第二批作者被抓捕,越来越多信息公开,舆论的风向才发生了变化。

】 偶尔也会想一想,应该早点不在海棠上面写的。

替自己不值,换了几年刑期,留了案底,就想回去把自己敲键盘的手制止住。

之前我也在别的网站写,各个平台或者编辑的内容都比较收紧。

我的文大部分尺度没有那么大,有时候人物剧情发展,需要情节来推进一下,稍微亲密一点网站就给卡了。

在海棠上能稍微拉灯一下。

这是一个“邪恶、混乱且包容”的地方。

有警察点进去就觉得“肮脏下作”的,确实也有写得好、被普世大众能接受的一些。

一开始我有一篇小说火了,在海棠的读者比较多,题材也有固定的受众,就在这里写得比较多。

写小说是一个爱好,大学时候开始的,时间稍微多一点。

毕业之后,我的生活非常单调,工作一天坐班几个小时,管理后台数据,满足老板要求,以利益为主,把商品卖出去。

工作就是为了生活、下班就刷刷短视频。

一个人在外地工作的日子很无聊,写文构建剧情的过程比较有成就感,不管写得好不好,文字在那里,能让我感觉有点存在的价值。

最想逃离都市那段时间,小说里的主角也和我一样沉迷种田游戏,回到种地养鸡的单纯时光。

写肉文(注:含性描写内容的文章)就是纯释放压力,前年工作压力真的很大,下班也很晚了,吃完饭,没事就拿电脑出来敲,写两三个小时。

写的那本尺度稍微大一些,纯发泄。

我后来也想,不写的话是不是可能不会被抓? 那之前我几乎不认识什么海棠的作者。

我不靠这个谋生,大部分书都是免费的。

(这件事之后)认识了一些,也会聊最近案子的动态,还有杂七杂八的生活,发求助的有微博就帮忙转一转。

我才知道其他很多都是全职作者,靠这个(收入)生活。

大家有一种“淡淡的死感”,境遇相同,情况又不同。

不知道怎么帮,看着也很无力。

我有时候想宁愿大家不要认识就好了,不发生这件事。

我了解的作者中,我都算生活丰富的了,有些真的因为没有工作,没有别的技能,人际关系几乎没有,比较和社会脱节,或者身体状况无力支撑上学,只是靠写文维持生计。

很多在农村,有人和妈妈相依为命,有抑郁症,退赃退不出来;有的虽然写得有点久,生病治疗、花销,钱都用掉了。

要不要发求助微博,本来大家是摸不准的,担心会被说“通风报信”,又担心会被说诈骗。

可是压力太大了,你知道写文的人唯一发泄情绪的方式就是文字了。

后来有一个作者发了之后发现也没有出现什么,实在困难的就出来说一声,有几个人帮助也是好的。

其实我也理解那些不同的声音。

(注:对于作者的求助,读者并非一致表示支持,有人质疑作者诉苦的真实性,也有读者在小组里发帖表示,“读者为什么要离作者自己的事这么近啊。

是追文的时候没付钱吗?”)出来求助对读者也是觉得有点抱歉的,因为人家确实付过费了,人家不了解你,也不欠你什么。

有一个很早关注我、在海外的读者,特地来跟我说,看到你出事了,需要经济方面的帮助要说。

说实话挺狼狈的,好歹是写文的人,可能会有一些自尊心,有点“网络乞丐”的感觉,自扒伤口,给人摊开来看,真的很悲哀。

海棠网首页的年龄提示。

图片来源网络 “为了更好的生活,很急地做一些事情,好像也没什么结果” 庭审当天,我一个人去的,没有让家里人一起,律师请到检察院阶段就结束了,太贵了,能省一点是一点。

案件陈述的时候,收入是多少,哪几本是淫秽收费的,哪几本是免费的,哪些是被排除在外的,全部会念出来。

我很难描述当下的感觉,但自己写下的,这个结果就自己承受。

法庭上说到没有受影响的未成年人时,我也松了一口气。

结案之后,有作者私信我说,看到我的判决书她才“当头一棒”,不敢再在这条钢丝线上试探了。

她说自己家里条件不太好,经不起这样的打击,一旦暴露出来会“无地自容”。

从法庭出来,就想着快点结束回家,因为那边的酒店也挺贵的。

真的没有(长舒一口气的感觉)。

后续动辄几年,包括欠债也好,服刑也好,在社区矫正所学习也好,这个事情都没有完全结束。

判决书 讲述者供图 这个过程中,我工作也辞掉了。

有身体原因,(当时)也有不知道要不要(公司配合)做调查的担心。

我自己把案底看得比较轻,但像我之前那家公司,稍微大一点,有背调能力的就不敢待,我怕万一判决书寄过来,被不熟的同事知道,人家可能戴有色眼镜看我。

对爸爸妈妈我挺愧疚的,他们帮我筹钱,挺难堪的,又很狼狈。

这个罪名不太好听,他们想在亲戚面前保护一下我的名声,就只能想一些借口。

他们也没有什么文化,就非常朴素的观念,能拿钱补上,就不可能让我进去,他们没有责怪我写文,只是说下次不要在这个网站上写了。

现在反正在家也是无聊,就想写点(边界内)东西(有一些收入),比以前稍微更勤奋一些。

以前活得比较天真一点,没有接触过血淋淋的现实。

好像我的生活从毕业之后就特别急,生活特别急,写文也特别急,每天都要卡在那个时间点必须写出来一章。

心里面好像有一个执念,特别想赶快给他们一个结局。

去配合调查的时候也是,为了赶第二天上班时间,当天去,凌晨两点就回来,都不敢多留一天。

好像为自己想要更好的生活,在特别急地做一些事情,现在看也没什么结果。

这个事情之后,除了经济压力,很多东西我们好像已经不配开口了。

后面网站把文章放出来也不关我们的事,因为已经处罚过一次了,但我还是注销了账号。

有一些原稿我自己也没有。

其实我很想把之前的那些东西,修改(删掉不合法规的部分)出来,然后放在哪个地方,让它们有一点存在的痕迹。

但我不知道怎么改了。

注:根据2010年2月起开始执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终端、声讯台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电子信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一条,“对于以牟利为目的,实施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电子信息犯罪的,人民法院应当综合考虑犯罪的违法所得、社会危害性等情节,依法判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罚金数额一般在违法所得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

” (陈孜芝对本文亦有贡献) [WJ1]此事的影响是什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甜啦啦奋斗青年③丨“老司机”疾驰“新赛道”

编者按:创业安徽是事关安徽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的重大行动。

如今来自五湖四海的创业青年汇聚安徽,在创新创业中挑大梁当主角,释放青春活力的同时,为城市高质量发展厚植更多青春底色。

为传递敢于创业、勇于创新的青年风采,人民网安徽频道推出“甜啦啦奋斗青年”系列报道,通过挖掘创业者的故事,展现他们在创新创业过程中的风采与成就。

人民网蚌埠12月27日电(记者周坤)等到明年,韩锋林第三家甜啦啦门店正式开业的时候,他一定会想起五年前喝到甜啦啦饮品的那个下午。

今年33岁的韩锋林,曾是一名大货车司机,工作四年多的时间里,都是往返在无锡与广州两地运输。

往返一趟就需要一周的时间,一个月要运输四趟,所以每个月的时间,他几乎都是在货车生活。

工作中的韩锋林。

受访者供图 跑夜车劳累、长期不顾家、行业风险高……一个个矛盾,让韩锋林经常思考着:“难道一辈子就捆绑在货车上了吗?” 2020年春节,难得放假休息的韩锋林,回到老家安徽省亳州市涡阳镇,在朋友邀请下,他尝了一杯甜啦啦饮品。

“平时开车几乎很少喝奶茶,所以尝了一口发现味道不错,口感丰富还物美价廉,门口还有不少年轻人排队,看样子很受欢迎。

”韩锋林感慨,当时还不到30岁,但是感觉已经跟不上时代潮流。

于是,脑海里那个困扰已久的问题,有了一个模糊的答案:为什么不尝试换个工作,哪怕自己创业奋斗一下? 经过朋友介绍以及家人的鼓励,韩锋林进行市场调研后,最后决定选择年轻人最喜欢的茶饮入手,加盟甜啦啦,开始自己的创业之路。

大货车司机,奶茶店老板,两个看似平行的职业,在33岁的韩锋林这里有了交集。

第一次喝到甜啦啦的6个月后,韩锋林第一家甜啦啦门店在涡阳县西阳镇范蠡大道正式开业。

创业之初,借势甜啦啦一桶水果茶上新之际,韩锋林的门店生意红红火火。

于是,半年之后,韩锋林紧接着开了第二家门店,但是当开业红利消退后,门店生意陷入了瓶颈。

“算上人员工资、房租、水电,我一个月开销要三四万,但是门店营业额就1万,还是做得比较好的时候。

很担心,也很焦虑。

”韩锋林在回忆这段经历时坦言,“当时知道我的困难,公司总部工作人员经常跟我联系,区域经理还亲自来店里帮我想办法,一起策划活动,给我很多改善意见和经营方向的指导。

” 穷则思变,后来在甜啦啦总部的引导下,韩锋林开始驻店,做起了自配送,一步一步大街小巷的跑,每天自己跑配送,挨家挨户送代金券,通过朋友圈宣传做好了配送群的基础,慢慢地积累一定的顾客群体。

“有优秀的产品,加上总部的跟进与帮助,我才有底气,在困难中咬牙坚持下来。

”韩锋林告诉记者,如今他两家门店年营业额在80万左右,明年准备开第三家门店。

韩锋林的创业征途,正是万千甜啦啦奋斗者的缩影。

普通人要改写自己的命运,需要的不仅是破釜沉舟的勇气、精准锁定目标的敏锐,还有脚踏实地、勤勉不辍的实干精神。

而甜啦啦秉持“为加盟商服务”的企业文化,不仅为像韩锋林这样的奋斗者提供了创业指引,更通过一系列贴心服务与支持,确保每位合作伙伴都能在创业路上稳健前行,共同书写更多关于奋斗与梦想的精彩篇章。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