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制成品纸钱,是指加工成钱状(主要是圆形方孔钱状)由商家出售的纸钱;所谓草纸纸钱,是指当事人用草纸进行剪切搓揉等简单加工的纸钱。
撒纸钱可以标识和烘托丧事氛围,是丧事活动的一个必要手段。
在北方农村大部分地区,撒纸钱是较为流行的丧事习俗。
(一)“撒纸钱”的来由东汉以后才有纸,所以秦汉之前成书的《仪礼》和《礼记》关于丧事活动的记述中肯定没有撒纸钱,南宋朱熹作《朱子家礼》,作为后世朝代礼仪规范文本,里面也没有撒纸钱的要求,因此撒纸钱不是古法礼仪,而是后世由民间形成的丧事习俗。
撒纸钱是怎么来的,不得而知,其寓意是什么,传说和说法也不同。
一般来讲,出殡以后,棺柩上路,灵魂随之,以钱铺路引道,能使逝者平安顺利,不受磨难,尽快转世,这其实是活着的人按自己的人生路数推广至死人。
有一种传说,说纸钱源于蔡伦的嫂子慧娘,肯定是后人附会胡扯的。
据考证,丧事纸钱汉代就有。
邓子琴的《中国风俗史》中说:“汉瘗以纸代,六朝时已有行之者。
如南齐东昏侯好事鬼神,剪纸为钱,以代束帛。
至唐代李淳风、王玙盛行之。
”《新唐书-王玛传》载:唐元宗时,玙为祠祭使,“专以祠解中帝意,有所禳祓,大抵类巫觋。
汉以来丧葬皆有瘗钱,后世里俗稍以纸寓钱为鬼事,至事玙乃用之。
”瘗,音yi,随葬的金玉器物,纸钱最初是代替瘗(钱)的,丧事意义相当于纸器。
文学作品中,描写纸钱是很多的。
宋杨万里《雨作抵暮复晴》诗之二:“南商北贾俱星散,古庙无人烧纸钱。
”《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有:“瑜令捉至江边皂纛旗下,奠酒烧纸,一刀斩了蔡和。
”《水浒传》第十五回有:“次日天晓,去后堂前面列了金钱、纸马、香花、灯烛,烧化纸钱。
”《金瓶梅》第七十九回“西门庆贪欲丧命 吴月娘失偶生儿”,西门庆命丧黄泉,“到三日,请僧人念倒头经,挑出纸钱去。
”人死停灵,他人拜祭,亦烧纸钱:“那日院中李虔婆,听见西门庆死了,铺谋定计,备了一张祭桌,使了李桂卿、李桂姐来上纸吊问”,“韩道国妻王六儿,亦备了一张祭桌,乔素打扮,坐轿子来与西门庆烧纸。
”北宋以前,纸是纸,钱是钱,北宋时期出现的“交子”,是把纸当成钱。
所以,丧事用纸钱肯定是宋元之后才有的,而且是由民间形成的,也并没有官方的认可。
需要明确的是:纸钱和纸器在丧事意义上是有区别的。
纸钱最初是将纸剪成或做成钱的形状,丧事意思可能并不是用来焚烧的,而是用以陪葬、悬挂、抛洒等用途的。
纸器是用纸做成的供逝者使用的特定的物品和用品。
纸钱是钱,纸器是物。
由于纸钱纸器焚烧化作烟雾等可能与人们意象中的冥界相似,人死化无,想象中纸钱纸器烧了那边才能收到,所以,在丧事发展传承过程中,焚烧纸钱纸器逐渐成为丧事处理的一般方式。
撒纸钱的纸钱是抛洒的,是丧事场面的要求,是给活人看的,所以,丧事标识意思大一些,纸钱纸器的意思小一些。
(二)撒纸钱的习俗要求1、纸钱的制作。
纸钱肯定要经过加工制作,纸张不是纸钱。
纸钱的颜色和形状也是有讲究的,旧时有白报纸钱、红花纸钱,比较流行的是金黄纸钱。
金黄纸钱颜色为黄,形状像钱,中间有孔,可起串,一般丧葬用品经营场所有售。
现时城乡丧事活动,一般都用黄色草纸剪成方块形状,搓揉成齿花状,作为纸钱。
2、撒纸钱的地点要求。
撒纸钱在地点上是有讲究的,不是一路走一路撒,而是到特定地方撒。
一般来说,起棺出殡,撒纸钱;摔盆、路奠等,撒纸钱;经过有岔路口,撒纸钱;路过河沿、堤坝、桥涵、井台、祠庙、牌坊、城门等,撒纸钱;出村界、乡界、县界等撒纸钱;棺至墓地,及墓、下棺,撒纸钱;等等。
其他地方不必撒。
3、撒纸钱的礼俗要求。
撒纸钱也是技术活,古时有专门给人家专业撒纸钱的。
撒纸钱可以一人撒,也可两人或多人同时撒;可以自己家人撒,也可以请人撒。
其操作要点是:其一,因为撒纸钱是铺钱引路,所以要在灵柩的前面撒;其二,撒纸钱主要是烘托丧事氛围,所以,要向空中抛撒,即要向棺柩上方或孝子头顶方向撒。
(三)没有“撒纸钱”行不行肯定行!撒纸钱本来就不是丧礼要求。
民国以前,从明清到两汉,官方给定的丧礼规范文本如《仪礼》《朱子家礼》等,都没有撒纸钱。
烧纸钱作为丧事习俗,宋元明清都有,有文学作品为证。
但同期的文学作品,特别是明清小说,有许多民俗描写,都没有撒纸钱的情节。
有人考证,撒纸钱可能始自清末,先在北京一带兴起,后推延至其他地方。
影视作品中,古代人送丧出现撒纸钱的镜头,制作上是不严谨的。
撒纸钱是比较流行的丧事习俗,各地基本都有,但并不值得提倡。
一是浪费钱财,二是影响环境,三是人对纸钱有不舒服的感觉。
一定要撒的,意思意思就可以了,不必铺张。
农村风俗习惯隐藏了很多人生哲理,也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说到出殡撒纸钱,也是“虚无的状态”。
说不清道不明的事。
“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经此过,留下买路财”。
出殡路上撒纸钱,也是为了心安。
人们常说:“有钱能使鬼推磨”!钱是财富的象征,到那里都能管用。
出殡撒纸钱,就是希望路上通畅无阻,让死者一路走好!农村出殡为什么要撒纸钱?撒纸钱并不是出殡就流行,过去农村婚丧嫁娶都有这一习俗。
这不过姑娘出嫁用的是真金白银,也就是分票角票,或者是铜钱、分币,在经过桥头时要撒上一个硬币,希望吉祥如意!什么事都希望顺风顺水。
丧事撒纸钱,当然是用冥币,把烧纸折叠剪成铜钱状就行,当然也有地方剪成条方状,也是一种积风俗的表现。
出殡撒纸钱,不是留给死者的,而是为了自己安心,无遗憾就行。
烧纸看人心。
说迷信也好,说传统风俗也罢。
做是行的,不做也是可以,反正也没有条条框框,这也是一种传承罢了。
说到经济科学,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不怕想不到,就怕做不到。
世上没有阴灵,信仰的人多了,也就变成风俗。
冥币的生产,也是带动经济发展,科学道理暂且不说,就当是宽宽人心总行了吧。
人在做,天在看,一切皆有可能,就当是积德行善,肯定是功德无量。
所以说,农村出殡撒纸钱是从过去到现在留下来的风俗俗,一辈一辈传下来。
撒纸钱是对过去的人一种祭奠,希望他走的平安没有坎坷,能走得安心罢了。
另外,殡葬业这一行也能挣到这个钱,因为没人敢讨价还价,人死为大,无人去计较这最后的体面。
虽然所谓的鬼神之说都是假的,都是迷信的,但是这其实不能完全算作迷信,因为其中是蕴含着人们对自己家人的美好祝愿,是一种心灵的寄托。
葬礼上所撒的纸,就是中国文化中所说的“纸钱”,是给阴间人所用的一种钱币。
在中国古代,人们比较迷信,认为人死后是会变成鬼继续活着,灵魂在阴间排队等着投胎转世。
可是并不是所有的鬼都能够立刻转世投胎的,他们也是需要排队的,因此就有很多鬼在阴间逗留。
而由于一些原因,很多鬼是没有办法投胎的,只能以灵体的方式在阴间不停的流浪。
这群鬼,在中国古代的迷信说法中,是孤魂野鬼。
而孤魂野鬼在我国古代文化中,都是一些恶鬼,都是生前非常坏的人,死后地府不收,所以他们做鬼也是坏蛋。
所以这些孤魂野鬼就会欺负别的鬼,而像那些刚刚死亡的“新鬼”,由于才刚刚死亡,脚还没站稳,没有自己的实力,就很容易被这些孤魂野鬼欺负。
为了不让自己的家人被这些孤魂野鬼欺负,他们在举行葬礼的时候,就会一路撒很多纸钱,即希望那些孤魂野鬼能够贪心抢夺地上散落的“钱财”从而放过自己的亲人,又希望能够使用这些“钱财”来贿赂那些孤魂野鬼,不让他们欺负自己的家人。
而一旦下葬之后,就等于给自己的家人在阴间安了家,有了自己的家就不会再被那些孤魂野鬼欺负了。
综合而言,农村虽然还有着很多古时候的迷信陋习,但是有很多古时候的文化其实不完全是迷信,这其中包含着很多人们感情的寄托,和对美好的向往。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