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从神女峰码头坐大的渡船到神女溪码头。
巫山的山,巍峨高耸,奇峰突兀。
巫山的水,碧波浩渺,清澈见底。
水的周围,是连绵不断的山峰。
无风的时候,水平如镜,青青山影倒映于湖面,山光水色,融为一体,使人仿佛置身于仙境。
然后在神女溪码头再换成画舫船游神女溪。
神女溪全长15公里,航行时间约40分钟。
溪内山高谷深、水流湍急,人迹罕至尤为原始,是长江三峡黄金旅游线上的一块旅游处女地。
巫山十二峰中有五峰棋布在溪水的两岸,其山水景色令人称绝。
峡中之奇峡,景中之绝景。
进入峡口山势显得尤为奇峻,峡谷愈发幽深,水质更加清净纯澈。
波光轻轻的晃动,时光在这里仿佛静止,由入口泛舟而行,沿途奇峰多姿、山水相映、风光旖旎,继续深入峡谷,河道狭窄,壁立千仞红叶点点,参差在翠绿的草木和灰褐色山坡,盈盈的江水从脚下穿过,山野的奔放与缠绵的流水各抒风骚。
在这里可以静心聆听山林间“风吹松涛”的美妙音乐声,不似神仙,胜似神仙。
难怪叫神女溪。
下船后,乘观光车抵达九龙索道,从这里我们要去搭载世界第一崖外天梯,神女天梯。
这是亚洲第一全挂式垂直高度的山体观光电梯,垂直高度达222米,抬头仰望直入云霄。
每秒运行速度4米。
从下到上最快30秒内就能速度抵达,真真比云霄飞车还快,站在电梯上神女溪景观一览无余。
眼观云霞临渊虚渡,还真是神女通天之梯。
更奇妙的是山脚还是翠绿的秋,天梯出来却已是雪白的冬。
原本要挑战站在最佳视野悬空玻璃观景台上“胆战心惊”的欣赏巫山十二峰之一:净坛峰。
只见万壑群山之间一峰独秀而立,高数百丈,周长不过千米。
峰上有一个大平台,山峰犹如一个-神坛之上默颂佛经的仙人,正象祭坛置于龙宫之上。
不过玻璃台现在也已被白雪覆盖。
一分钟穿越一季,还有比这更不可思议的吗?继续坐缆车,抵达巫峡之巅的柳坪游客中心,换乘电瓶车进入三峡云巅.神女天路,神女天路蜿蜒在1200米海拔的山峰之巅,全长为12公里,沿途可以鸟瞰长江、巫峡、神女溪,对望神女庙、巫山十二峰、是游巫山南环线上赏巫山红叶,观看巫女云雨的最佳陆上游览线路。
云雾在周围聚了又散,仙气而十足,叫她“天路”一点不为过。
沿着天路一路向前奔驰,道路平坦开阔,没有别的车辆,如果天气晴好时间充裕,真想在这自在的走走拍拍、流连于大美的风光中。
因为下雪原本计划的瑶台、山神庙都匆匆略过,只在飞云台、天盏灯、仙履台下来。
天盏灯是第一个观景台,神女天路不仅是巫峡之巅,也是神女峰的对面,从这里可以俯瞰到对面的山川连绵成灯盏的形状,山势如同神斧劈成。
据说,当年大禹治水之时,治水队伍不分昼夜地赶工,西王母女儿瑶姬下凡相助大禹,就是在这里点燃了灯盏,彻夜不熄,“天盏灯”一名由此而得。
100多米外就是仙履台,“仙履”,神仙落足之意,这里便是当年瑶姬与姐妹下凡最先落脚的地方。
因助大禹治水又从南侧飞临巫峡北岸。
在这里换了个角度看群山和长江三峡,又是另一番壮美神奇,站在山之巅,眺望大山大水,内心也会跟着豪迈起来。
在仙履台旁会经过一块大石头,以一种很惊险的姿态耸立在悬崖边,名字叫“奇石不想走”。
真有意思。
飞云台是整个神女景区最大最美的观景台,它沿着峡谷山脊线,一层层连接到马路边,全场300米左右,而这里观景最能感觉到巫山山水的气势,既有群峰起伏的壮丽景色,又有俯瞰峡谷惊险视野。
山底大江江逶迤,对面万峰磅礴,真是让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传说神女姐妹在神女溪嬉戏梳洗之后,常以飞云相伴在此舞蹈,成为奇观。
如果是秋季它被漫山的红叶包裹,现在却换成了银装素裹。
沿着神女天路一直向前,经过一个古朴而原始的大门,上面题写了“耕读传家”,这里就是我们今晚要住的三峡院子了,一共八个院子,院子里放着磨盘、乌篷船、三峡石、木栅栏仿若展示三峡人家的古代农具。
看着是土坯墙青瓦房,内里却舒适惬意得不行,木质的家居,带设计感又浑然天成的装饰……我最喜欢的有两个院子,一个有个大客厅,书房,浴室里直接可以赏雪,适合一家人来住。
另一栋都是复式小楼,二楼的阁楼有大大的落地窗,窗前一个矮矮的茶几,外面温度降到零下,再冷点估计泼水也差不多可以成冰了,屋内因开着地暖却温暖如春。
于是在住的院子里赏雪煮茶;或是边泡着热腾腾的??边欣赏窗外雪;或是大家伙围炉白话看书品琴;到了晚间,再闲情吁叹一句“晚来天欲雪 能饮一杯无?”……真是极好极好的。
一路春花秋叶,绿水青山,冬雪皑皑……突然发现这一天巫山南环线走下来竟是仿若穿越了四季,简直是一部巫山奇遇记。
神女所在之地莫非真有神迹呵?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