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北起北京,南至杭州,流经天津、河北、山东、江苏和浙江四省一市,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是连通中国南北的一条重要渠道。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如果说,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以东西向横亘崇山峻岭的大气势象征我们民族文化仁厚雄浑的一面;而南北贯通五大水系形成数千年经济命脉的大运河,则象征着我们民族高度智慧的一面。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古代运河。
它北起北京,南至杭州,流经天津、河北、山东、江苏和浙江四省一市,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是连通中国南北的一条重要渠道。
东关古渡是扬州古运河的历史见证。
唐朝时期开凿,俗称东关,见证了盐运和漕运的繁华。
而后几经兴衰,直到现在。
沿着扬州城区泰州路而行,东关古渡四个大字映着夕阳,也映着在此游玩的市民。
他们也许未曾想到,千百年前,这里的渡口曾经熙熙攘攘,盛极一时。
明清两代,大运河自江淮北上穿鲁西平原而过,自德州入直隶,尤其在清末津浦铁路通车之前,德州因其扼守大运河交通之要冲,被誉为“神京门户”,亦是大运河畔“九达天衢”的繁华之地。
运河上各色船只往返如梭,陆路车马舆乘川流不息,运河经济交通之利,使之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纽带。
自明成祖朱棣定都北京以降,各国使臣遂常于东南及岭南沿海登陆中国,并多经由大运河北上进京朝贡。
如今,河水在古运河静静流过,带着孩子的父母在古运河畔嬉戏,戴着斗笠的老人在河边钓鱼,游船时而响着汽笛声驶过。
历史如同江水静静流逝。
南水北调的工程,再一次激荡起了古运河历史的浪花。
再度重用 长江水向北的黄金通道京杭大运河确实命途多舛。
在公元1293年,京杭大运河全线通航后,一度是中国的漕运要道。
近代以来,由于黄河改道,部分河段淤积废弃。
直到2002年,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开始建设,京杭大运河才再次迎来了春天。
为保护沿线的历史“宝藏”,建设单位表示尽量保留文物的原来面貌,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尽量保存下去。
如果一些古建筑不宜搬迁,出于工程需要,可以异地复制或局部复制,尽量保持原有景观。
除此之外,大运河申遗是中国迄今为止涉及部门和牵涉地区最多的申遗工程。
按照时间表,大运河申遗最快在2013年8月左右接受国际专家的现场评估。
近2500年前,当吴王夫差开凿一道“邗沟”时,不会想到后人就此会延伸出京杭大运河。
隋朝时开凿大运河,令其盛极一时。
千百年来在大运河来来往往的人们也不会想到,大运河在历经兴衰后,在南水北调的工程面前再度焕发青春与生机。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