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谜团 > 奇闻百怪

全球最大!珠海人经常能看到!

时间:2024-07-08网络作者:小白
哇!白海豚!港珠澳大桥游试运营开通首日,游客与中华白海豚不期而遇。

白色身影跃出水面,在半空划出美丽弧线,展现出与豚同行的美好。

中华白海豚为沿岸河口类型小型齿鲸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我国分布数量占全球一半以上。

在我国,中华白海豚分布地包括珠江口至海陵岛沿岸、厦门沿岸等海域。

其中珠江口至漠阳江口种群规模最大。

珠江河口是全世界现存最大的中华白海豚栖息地,这与珠江口拥有适中的水温和盐度条件、丰富的饵料等生态环境条件密不可分。

广东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基地就设置在珠海,460平方公里的保护区范围绝大部分在珠海管辖范围内。

近年统计显示,仅保护区及周边海域就常年分布着约1000头中华白海豚。

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全国首创的电子围栏、声光联动监测系统等管护举措在这里应用,让传统文化中寓意好运的海上大熊猫畅享北纬22度的美好家园。

与豚同行美好景象的背后是久久为功铺就生态底色的努力。

共管共治守卫海豚天堂位于淇澳岛关帝湾畔的中华白海豚管护基地水清岸绿、鸟翔鱼跃。

这里承担着白海豚救护保育、科研保育、野化适应、公众自然教育等职能。

广东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肖尤盛表示:珠江口水域属热带和南亚热带河口区,水产资源较为丰富,包括鱼类、乌贼类及甲壳类等,为海豚提供了更多可选择的觅食对象,这让中华白海豚更愿意‘安家’在此地。

肖尤盛有着20年白海豚救护相关工作经验,对于白海豚活动的习性如数家珍。

绿水青山是无价之宝,蓝色海湾、美丽海洋也是无价之宝。

中华白海豚作为位于食物链金字塔顶端的物种,种群状况反映了食物链、生态环境的健康状况,不仅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维持海洋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它作为唯一生存在粤港澳大湾区核心水域的高等级海洋哺乳动物,保护其种群健康可持续繁衍也是大湾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特报君从市自然资源局了解到,珠海多年来大力支持保护区建设,做好项目用海、用地、生态保护红线等自然资源要素保障工作,配合推进科普教育基地及周边场馆建设。

珠海各部门联动保护区、海事、海警等单位制定了鲸豚救护应急预案,积极实施鲸豚救护工作。

为解决海洋类保护地执法问题,珠海发挥职能部门的协作共管作用,建立海警、渔政、保护区三方联席会议机制,定期召开执法联席会议并组织联合执法行动,通过清理三无船舶、鱼笼渔网,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教育等措施减少水上事故隐患。

同时,联合涉海保护区、法院、社区等探索建立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执法司法保护体系,建立保护区跨部门联合执法共管共治保护机制。

目前,珠海还在全面推进一区一法工作,2023年组织各部门与保护区共同完成《广东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规定(办法)》(草案),拟通过推动立法的工作思路来解决保护与发展的矛盾。

2017-年,保护区对珠江口保护区及其周边海域分3个阶段(2017-2018年、2018-2019年、2019-年)进行监测调查。

在调查区域中,中华白海豚种群数量估算为1100头左右。

虽然幼豚目击比例仍然偏低,但通过3个阶段对比发现,2019年后,中华白海豚的种群数量有所增加,且幼豚数量占比有所上升,年龄结构向好。

结果表明,珠江口中华白海豚种群数量稳定向好。

海洋环境质量逐步改善,中华白海豚的栖息地生境得到了有效保护。

如果生境没有较大的改变或者恶化,伶仃洋可以维持900头以上的群体规模。

珠江口是国际上航运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之一,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中心,航道从保护区内穿过,船舶往来如织,中华白海豚的保护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支持下,广东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先行先试,2022年在国内率先建设了实现全天候无死角全覆盖监控保护区内船只的电子围栏系统,又着眼于对中华白海豚进行实时定点监测,于2023年建设了全国首个采用被动声呐技术,实现全天候实时动态定点监测中华白海豚数量、分布和活动规律的监测系统。

这组成了如今中华白海豚管护的两大科技神器。

借助AI算法,疑似违规的船只的轨迹会被标记,后台可以通过无人机摄像等方式留存违法行为证据;海豚发出的声音会被记录,其活动会被抓拍并标记位置,这成为了研究中华白海豚的关键资料……打开系统,仅3月系统就捕捉到3000多次活动记录,摄像头下,中华白海豚悠然自得畅游湾区之心的珠江口,恰恰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佐证。

拉近公众与白海豚的距离沿海渔民历来与豚同行。

中华白海豚救助落水渔民的故事一直在沿海地区流传。

其体色随年龄的变化而变化,年老时呈独特的纯白色或粉红色,也被人们称为粉色精灵。

1988年,中华白海豚被列为我国一级保护动物。

当时同批的水生哺乳动物只有中华白海豚在我国沿海水域仍有较大数量规模分布。

推动中华白海豚的保护,公众自然教育是重要一环。

据了解,广东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已打造了珠江口中华白海豚云上科普馆,公众通过微信公众号即可了解中华白海豚相关知识。

近年来,该单位打造了包括中华白海豚保育研究中心基地、中华白海豚科普馆、中华白海豚科普园、自然教育课堂、海洋生态讲堂等在内的一地一馆一园两学堂科普体系。

其中,中华白海豚科普馆今年春节已经开始试运行,展示了中华白海豚标本等内容,是珠海市民了解鲸豚动物、提高海洋保护意识的最佳场所之一。

中华白海豚科普馆和中华白海豚科普园都位于白海豚管护基地,实施常态化免费开放(周一闭馆,节假日除外),参观者无需预约。

广东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肖尤盛表示:目前我们还处于试运行阶段,预计5月,同在一个园区的自然教育课堂也将开始接待公众,届时科普宣传会再上一个台阶。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广东广播电视台、珠海传媒集团联合摄制的4K超高清纪录片《中华白海豚》,计划于2024年在海内外播出。

这是一部关于中国珍稀海洋哺乳动物生存现状与保护的影片。

影片内容围绕中华白海豚的生存困境、研究与保护展开,讲述中国人守护海洋环境、保护中华白海豚、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的故事。

该片计划拍摄2集,每集50分钟。

摄制团队在水下拍摄中华白海豚。

珠海传媒集团视频产品中心首席导演、纪录片《中华白海豚》执行总导演李凯表示:我们昼夜连续长时间追踪白海豚群体,最终呈现日出、黄昏甚至月光下白海豚的身影。

摄制团队联合多位国内外顶尖中华白海豚科研学者,深入了解中华白海豚生活习性,熟悉它们的活动海域,并在此基础上首次在海上使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五轴稳定陀螺仪开展水上、水下、动态、静态等多种状态下的拍摄,通过长焦远距离、长时间记录,展现中华白海豚眼神、身型、跃起姿态等细节场景。

摄制组使用无人机拍摄中华白海豚。

摄制组使用五轴稳定陀螺仪进行海上拍摄。

据李凯介绍,纪录片《中华白海豚》在特定节点播出后,还将通过央视频、触电传媒、观海APP等新媒体平台进行推广,并在海外推出国际版,扩大受众规模,用可爱的中华白海豚形象,向世界讲述中国人民守护美丽家园的故事。

知多D如果遇到海豚搁浅,公众该怎么办?广东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23年被认定为广东唯一的政府鲸豚救护机构。

市民如果遇到海豚搁浅,及时通知当地海洋渔业部门、渔政部门或保护区等相关单位,清楚告知海豚搁浅位置以及现场情况(如海豚种类、数量、健康情况等)。

可将海豚身体扶正,清理呼吸孔周围的杂物并保持背鳍朝上;利用毛巾或其他布料浸水后覆盖在海豚身体上,保持它的皮肤湿润。

不要遮挡呼吸孔,不要拉扯尾部。

救护人员到达之前,避开呼吸孔轮流往海豚身上淋水。

如遇到晴热天气请用伞具等物品遮挡海豚的身体,避免它的皮肤被晒伤。

切勿靠近海豚的头部和尾巴。

统筹:珠海传媒集团陈颖珠海传媒集团 陈颖 蒋毅槿 实习生 张钰图:珠海传媒集团 张洲 吴长赋部分图片来源广东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纪录片《中华白海豚》摄制组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