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谜团 > 奇闻百怪

"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之一百二十 江苏江阴徐霞客:壮游山川十万里 人与梅花一样清

时间:2024-07-21网络作者:小白
【译文】学业由于勤奋而精通,由于游戏玩耍而荒废。

所以,任何人都需要有一技之长。

不论从事的是什么工作,都要勤勤恳恳坚持去做。

勤奋终会有所成就,游手好闲一点好处也没有,要始终勉励自己持之以恒。

●名家观点真正读懂徐霞客公元1607年春天,徐霞客挥别莺飞草长的家乡江阴,开始了长达30多年的科考之旅。

他到过今天21个省(区、市)份的100多座城市,探过500多个岩洞,游记中提及的桥有1000多处。

现存《徐霞客游记》的第一篇是5月19日所作,这一天,被确定为中国旅游日。

徐霞客是旅行家,但把他仅仅当作游圣来供奉,是一种误读。

徐霞客是文学家,但把《徐霞客游记》只当作文学作品来欣赏,是一种浅读。

徐霞客首先是科学家,是在地质学、地理学、生态学领域都有独特发现、突出贡献的专家。

《游记》内容涉及文化、经济、历史、民族、宗教、地理、地矿、水文、气象、动物、植物、风俗等多个领域,既是文学著作,更是科学著作、哲学著作。

徐霞客是中国古代科学精神的集大成者。

让我们追寻400多年前,那个游历于崇山峻岭之间孤独而伟岸的身影。

徐霞客故居·仰圣园以求是态度踏上实证研究之旅游览黄山,不应该忘记先行者徐霞客。

公元1616年、1618年,徐霞客两次游历黄山。

是他最早发现并记录了光明顶、鳌鱼背等处是黄山最高处的古夷平地,考证出黄山是长江水系和钱塘江水系的分水岭;是他第一个详细、系统勘测并记录下天都峰、莲花峰、光明顶、飞来峰等诸多标志点的地形地貌。

登顶天都峰,徐霞客感觉万峰无不下伏,独莲花与抗耳,再爬上莲花峰顶,果真发现其巅廓然,四望空碧,即天都亦俯首矣峰居黄山之中,独出诸峰上,因而得出莲花峰是黄山最高峰的结论。

这一伟大发现令今天的测绘专家们都啧啧称奇,因为现代化技术测定,莲花峰海拔为1864米、天都峰海拔为1810米,两峰高度相差54米,而两者相距1100米,一般人是很难通过目测发现这一差距的。

他是中外历史上第一个系统考察丹霞地貌的专家。

他深入考察湖南茶陵灵岩八景、浙江天台赤城山、福建武夷山接笋峰、江西余江马祖岩层、广西容县都峤山等25处红层盆地丹霞地貌,对山川地貌、火山溶洞、动植物生长、村落形成及变迁等作了详细记录。

他深入考察喀斯特地貌的成因、特征、分布等,发现岩洞是由于水冲刷侵蚀而成,洞中的钟乳石是由含钙质高的水滴蒸发凝聚而成,等等。

外国学者认为,徐霞客关于岩溶地貌的考察,比欧洲科学家要早150到200年。

法国洞穴联盟专家让·皮埃尔·巴赫巴瑞说,徐霞客是早期真正的喀斯特学家和洞穴学家,美国科学家甚至以近代岩溶地貌之父最卓越的地理地质学奠基者来赞誉徐霞客。

徐霞客通过实地考察,证明长江的源头是金沙江,而不是《尚书·禹贡》中记载的岷江;辨明了左江、右江、大盈江、澜沧江等多条水道的源流;他对沿途有详尽的生态记录,如崖南峡中,箐木森郁,微霜乍染,标黄叠紫,错翠铺丹,令人恍然置身丹碧中。

阅读《游记》,如研读国土资源调查报告、百科全书。

梁启超说,中国实地调查的地理书当以《徐霞客游记》为第一部。

如果屈原的《天问》是对神秘世界的叩问,柳宗元的《天对》是试图对《天问》的哲学回答,徐霞客则力图在自然世界里寻找实证解答。

实证要求亲眼所见、现场目击,需要积累直接经验、第一手材料。

他每到一地,名山必登,名川必访,无论是目测山的高度、丈量洞的深度,还是探究江河的源头、地形的走势,他都是登就登顶,从石萼丛错中攀跻山顶;到就到底,直迸东底,深峻不可下。

追本溯源,脚踏实地,徐霞客三十年一以贯之。

求是态度是科学精神的内涵。

徐霞客治学态度严谨,线路选择正确,求证方法细致,分析判断准确。

从最初的风光旅行到向科学考察转变,徐霞客的实践主题实现了升华。

他通过实地比较两条溪流的速度,得出程愈迫则流愈急的结论,符合流体力学原理。

他通过周密实测,得出桂林七星岩一山凡得十五洞云的结论,与今天实地勘测结果一致。

科考探险需要技巧,徐霞客发明制作了布带、铁杖等登山器材。

他的考察严、细、深、实,堪称科学方法的宝典、科学态度的典范。

批判思维是科学精神的品质。

没有批判思想的武器缺乏力量,没有批判能力的学科不是科学。

徐霞客走出书斋,选择了迥异传统的人生道路,就是批判精神的初显。

他尊重经典,但不迷信经典,敢于订正《大明一统志》等权威典籍。

他尊重事实,但不满足于定论,认为山川面目多为图经志籍所蒙。

他尊重权威,但不屈从权势,对官方结论敢于质疑。

他敬畏生灵,但不迷信神灵,敢于登山入洞惊动神龙精怪。

他把科学、哲学、文学有机融合在一起,又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把自然科学研究从社会科学研究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学科体系。

考证意味勘正,确定亦是否定,重构必先解构,先行者往往是牺牲者,徐霞客的精神不亚于伽利略、哥白尼、布鲁诺等科学先烈。

徐霞客故居·晴山堂科学精神崛起于历史与现实之间徐霞客的科学思想为什么会出现在那个年代?他的科学精神缘何而来?首先,让我们从几千年的中国科技史中来寻找历史的纵坐标——中国是一个科技成果丰富、科学巨擘众多的国度。

四大发明无疑是世界科技和人类文明的高峰,除此之外,先秦以来的古籍经典中保有大量科技知识、科学思想,许多科技成果世界领先。

中国古代自然科学发展形成过三次高峰。

第一次高峰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第二次高峰出现在宋元时期。

最后一个高峰则出现在晚明,以李时珍、徐光启、宋应星、徐霞客等四位伟大科学家的出现为标志。

让我们再回到徐霞客所处的晚明社会,聚焦现实的横坐标——中国晚明社会有过开放的萌动,西学东渐有过短暂的风景。

1598年6月,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达南京。

他发现中国有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科学思想,而且中国人渴望与西方人交流,于是他找到两个打开中国的突破口。

一个是与中国思想家、科学家徐光启合作翻译出版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另一个是与南京大报恩寺的大和尚僧雪浪展开了一场关于科学思想的辩论。

与此同时,利玛窦向人们展示他带来的自鸣钟、三棱镜、地球仪、日晷、《坤舆万国全图》等,介绍西方的天文、地理、历算、建筑、造船、机械原理和地图测绘等知识,引起了中国社会的关注,也激活了晚明社会的科学思想。

这一年,徐霞客12岁。

徐霞客成长时期,距徐霞客家乡一箭之遥的东林书院十分活跃,书院士子所倡导经世致用的求实学风、崇实黜虚的实证思想、知行合一的哲学理念、追求理想敢于牺牲的精神深深影响着徐霞客。

历史云卷云舒,现实忽明忽暗,为英雄的出场铺设了场景,徐霞客科学精神的崛起,是历史的必然。

徐霞客故居·徐霞客游记碑廊钟情山水的行走者,开创知识分子新活法徐霞客科学精神的丰碑有三个支撑:奋斗意志、人文情怀和哲学实践。

顽强的奋斗意志铸造了徐霞客科学精神的本质——徐霞客幼读诗书、饱览史志,深受儒家思想的浸染。

他立足于格物、致知,专注于诚意、正心,有志于修身、齐家,虽然没有治国之心,却有走天下之志。

20岁左右开启探险之旅,26岁到46岁完成第二阶段跋涉,49岁开始人生的最后一次出发,直到4年后因两足俱废而东归,回家一年后去世。

他一辈子只做一件事,而且是特立独行的事。

实现理想需要坚定信念,战胜困难需要坚强意志。

徐霞客是一位野外地质调查科学家,但是他没有必要的安全保障、作业条件,缺乏足够的自救能力、避险知识。

他遭遇过路棘雪迷,行甚艰,攀登过阔仅尺余,凿级其中,仰之直若天梯倒的悬崖,潜入过陷身没顶,手足莫施的深涧。

电闪雷鸣的雨夜丛林中,衣衫褴褛的他靠野果充腹,盼风歇雨停。

风雨如磐的断路绝壁前,瘦骨嶙峋的他咬紧牙关,胼手胝足而行。

他逢险必探,遇洞必入。

在株洲探险,洞深水湍,归途莫辨,当地人无敢导者无肯为前驱者,但徐霞客毅然解衣伏水,蛇行以进。

他到过老虎月伤数人的梁隍山;深入过豺虎昼游,山田尽芜俱不敢入的云嵝山虎窟;在河南嵩山忽见虎迹大如升、湖北武当山且闻虎暴;闯荡过十人去,九不还的广西北流鬼门关;穿越过瘴疠甚毒的云南澜沧江畔;举烛进入柳州真仙洞,猛然发现石下有巨蛇横卧,以火烛之,不见首尾,何等惊悚!他五次遇劫,在湘江水面被盗贼刀戟乱戳,但侥幸跳水逃命,而随行的静闻和尚为了保护经书和徐霞客的手稿等,受了两处致命伤。

徐霞客科考的成果,是生命的代价。

无数次履险临危,一路上穷困潦倒,甚至卧处与猪畜同秽,但他只留下无可奈何寥寥几字便不再纠结。

他长期过着足泥衣垢煨湿薪,卧湿草的生活,受到足痛未痊膝肿痛不能升的折磨;在过箐篁瘴地时不幸皮肤中毒,苦不堪言,久涉瘴地,头面四肢俱发疹块,累累丛肤理间,左耳左足,时时有蠕动状。

而苦于无药,切身之痛,彰然纸面,读来令人心痛。

科学精神不能没有人文滋养。

三十功名,万里遐征,广博而深厚的人文情怀是徐霞客最原始的精神底质、最本真的情感底色,这种情怀体现在他对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矛盾关系的处理中。

人与自我的关系,是徐霞客人文情怀的起点。

他的先祖是东汉高士,北宋末年从开封落户江阴。

南宋覆灭后,徐家拒绝做元朝的官员,归隐乡野,保持了读书不仕不染势利务农为本耕读传家的祖风,几百年来家境平安。

徐霞客继承了父亲志行纯洁和母亲勤勉达观的秉性,15岁就藏身书楼,遍览四书五经,尤好图经志籍。

以高士为伍,与贤德为友,注定了徐霞客的人生不落俗套,这是一种智慧的人生设计。

徐霞客开启了一场说走就走的人生模式,但他不是茕茕孑立、踽踽独行,而是志在天下、踌躇满志,创造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新活法。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徐霞客人文情怀的亮点。

翻读《游记》,犹如参阅生态样本。

一部游记,遍地开花,菊花桂花桃花梅花兰花玉兰花山茶花山鹃花;满篇文字,到处生绿,山绿水绿树绿草绿崖绿山寨绿田野绿青苔绿。

他用最精美的文字,描摹最奇妙的世界,表达最深沉的情感。

尊重天人关系,追求文化意蕴,崇尚自然法则,遵从客观规律,成为徐霞客一生的遵循。

人与社会的关系,是徐霞客人文情怀的高点。

《游记》是科学巨著,也是调研笔记,记录了众生百相,宛如明朝版的《清明上河图》。

他有佛缘圣心,到过许多佛教圣地、道教名山,入佛出道、出佛入道,一路上与僧侣为伴,以寺、庙、观、斋、庵为居。

《游记》中述及的僧侣道人150多位,寺一词出现1100多次,寺名205个、庵名230多个、庙名120多个。

无论是风雨孤旅,还是临危涉险,总有僧侣护佑,总有无需报答的惠赠,使他既有儒家的仁爱,又有释家的智慧,更有道家的天性。

最让人动容的是徐霞客与静闻和尚的友谊。

他在《游记》中240多次写到静闻。

静闻一路随行,既是旅伴、向导,也是仆人、保安,佛心相吸,生死相托。

湘江遇盗,静闻和尚挺身而出受了刀伤,到达南宁后一病不起。

二人相约,徐公继续前行,静闻原地等候。

临行前徐公专往崇善寺惜别,本已十分拮据的他留了些钱,托寺里僧人照顾静闻和尚。

静闻自知来日无多,恐一去永诀,便讨得徐公的布鞋、茶叶等留作纪念。

75天后徐公返回崇善寺,方知就在分别的第二天,静闻即长辞人世。

徐公悲痛难已,拜而哭之,一连写下六首《哭静闻禅侣》,含泪痛君仍自痛,存亡分影不分关黄菊泪分千里道,白茅魂断五花烟,可谓痛断肝肠。

徐公遵从静闻的遗愿,背上他的骨灰匣,历时一年护送到静闻生前向往的鸡足山悉檀寺安放。

生死情谊感天动地。

古代科学的最高境界是哲学,科学家往往也是哲学家。

读《游记》能感受到徐霞客文字背后的思想之重、科学深处的哲学之力。

他的哲学思想体现在实践中。

他试图在山形地貌的本原中发现特殊的因子、共同的要素,从多样性中提炼同一性、特殊性中发现普遍性。

这些实践特征,符合恩格斯对朴素唯物主义的描述。

徐霞客的科考成果也是哲学成果,是实践哲学的生动展示。

他与西方科学和哲学之祖、公元前7—6世纪古希腊科学家、哲学家泰勒斯一样,同为钟情山水的行走者,有着跨越2000年时空的感应,都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代表人物。

徐霞客的科考之旅揭示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而非超物质、超自然神力这一真理;揭示了世界是运动的结果、变化的产物,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这一规律,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没有思想的民族走不远,没有精神的民族立不住。

历数先贤,不应该忘记作为科学家的徐霞客。

回望430年前的时空,当遥祭万山丛中那一尊精神的丰碑,让徐霞客的科学精神霞映古今长天、照耀当今时代,是我们的文化自信。

(《党建》杂志社社长 刘汉俊)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