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无法弥补的八大遗憾:传国玉玺下落之谜
中国是一个文化历史悠久的国家,这不但表现在时间的跨度长,而且表现在内涵的丰富多彩。
从现在我们能够看到的历史遗留物品和由典籍记载流传下来的事件中,我们都可强烈地感觉到这种文化内涵的震撼力。
但是,历载当中还有许多我们只能闻听而再也无法感觉和触摸到的文化宝藏,对这些历时千年以上的文化损毁所留下的空缺,我们除了留存在心头的遗憾而外,只能一遍遍地默念着她们的名字,将她们牢牢地记在心间了。
这些只能让我们追思而再也无法使我们企及的遗憾主要有:
一:、传国玉玺的失落
和氏璧是中国历史上最富有传奇色彩和最珍贵的一块宝玉石。
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块玉石能珍贵到与它相提并论。
早在春秋时期,它就与随侯之珠一起并列为当时中国的两大奇珍了。
发现它的卞和也因为和氏璧而闻名古今。
卞和不仅因为遭到楚厉王、楚武王的误解而失去了双脚,更因为楚文王听从了他的解释而剖开了璞石最终发现了这块宝玉,并用他的名字命名了宝玉而获得了生命的价值。
随着秦昭王愿意用十五座城来换取这块宝玉的故事流传开来,和氏璧的身价扶摇直上。
最终被千古一帝的用作了传国玉玺,成为检验一个帝王是否正统的唯一标准。
历史上对和氏璧的材质有各种猜测:有认为是和田羊脂白玉的,有认为是夜的,也有认为是陕西蓝田玉的。
史书上称它侧而视之色碧,正而视之色白。
把它放在黑暗处,它能熠熠发光,能除尘埃,能避邪魅,因此又称夜光之璧。
可见确有它的珍奇、稀罕性。
一九八三年工程师郝用威在全国地史报告会上称:和氏璧即是月光石,产于神农架南漳西部,沮水之发源地板仓坪、阴峪河一带。
再次引起了近代人渴望了解和氏璧的由来、传说和质地的好奇心。
和氏璧和由它制成的传国玉玺在中国历史上断断续续流传了很长的时间,直到时期的后唐。
当时石敬塘引契丹军攻至洛阳,后唐末帝李从珂怀抱传国玺登玄武楼自焚,传国玉玺就此失踪,再也不见了踪影。
从那时以后的各朝各代,都是当朝的帝王自己刻制自己的玉玺,再也没有能得到历朝历代都认可的真正的传国玉玺了。
这个损失之重,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来说是多么的巨大,谁都能掂量出其中的分量来。
而传国玉玺到底是什么材料制成的,恐怕真的成为一个千古之谜了。
二:与先秦文化的失落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果断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统一国家的政策,对稳定当时的政权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但这些政策也产生了不可预计和估量的一些后果,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甚至对此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
人人皆知的焚书坑儒就是这样的一个事件。
秦始皇三十四年 公元前213年,始皇在置酒宴饮。
博士仆射周青臣当面颂扬始皇,称其神灵明圣,平定海内、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自不及陛下威德。
博士齐人淳于越则不以为然。
他认为:古时殷周分封子弟功臣,故能长有天下。
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一旦有事,谁来救助?为此,他主张以古为师,认为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本来议论朝政意见相左是正常的事情,甚至是对朝政有好处的事情。
但时任丞相的却出于自己的利益考虑,向秦始皇进言: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治国措施。
今陛下创大业,建万世之功,三代之事,何足效法!因此,李斯建议禁止私学,规定若有欲学者,以吏为师。
天下书同文、车同辙,一切以秦国的标准为是。
除了《秦史》之外,六国的史书全部焚毁,除了秦史官保存的诗、书、百家言和农、医、卜筮等书之外,凡民间所藏之书全部焚毁。
秦始皇被建万世之功的言论所蒙蔽,遂同意了李斯的意见,下令焚书。
书同文后,则统一按照李斯的小篆体写字。
六国以各自书体所记录的全部书籍、手稿、政令、文件等均被。
秦小篆前六国所书的大篆从此再也无人能识。
就在焚书的次年,即秦始皇三十五年 公元前212年,又发生了一起坑儒生的事。
公子受到牵连被叱到边塞去了。
天下便一步步落到了、等人的手里。
秦始皇想借焚书坑儒来达到稳固自己江山社稷的目的并没有达到,李斯想借焚书坑儒来为自己扬名立万的目的也随着自己被赵高腰斩而彻底落空了。
经历这一场中国历史上的文化浩劫后,中国到底损失了多少历史记载、文化典籍、宫廷记事和民间传奇故事等无法估量的历史宝藏,至今也没有人能够统计得出来。
要不是孔圣人家中的影壁里藏着《尚书》,五经四书恐怕就要少一经了。
这不能不算做中国历史上的一大文化浩劫带来的千古遗憾。
三:的损毁
秦始皇修建的阿房宫是历史记载当中最为雄伟的宫殿建筑了。
无论是前三代还是后来直到清末的两千多年间,再也没有任何古代的建筑可以和阿房宫相比较高低了。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国力日益强盛。
始皇三十五年 前212年,在渭河以南的上林苑中开始营造朝宫。
由于工程浩大,始皇在位时只建成一座前殿,即阿房宫。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
其规模之大,劳民伤财之巨,可以想见。
秦时一尺约合0.23米。
以一步合六尺,三百步为一里计,阿房宫的前殿东西宽当约六百九十米,南北深进一百一十五米,占地面积约八万平方米,容纳万人自然绰绰有余了。
相传阿房宫大小殿堂七百余所,一天之中,各殿的气候都不尽相同。
如今在陕西西安西郊三桥镇以南,东起巨家庄,西至古城村,还保存着面积约六十万平方米的阿房宫遗址。
可见,阿房宫宫殿之多、建筑面积之广、规模之宏大,是世界建筑史上无与伦比的宫殿建筑。
唐代诗人的《阿房宫赋》写道: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在这里,杜牧把阿房宫的诞生与六国的覆灭直接联系起来,可见在秦覆灭一千多年后的唐代,阿房宫之雄伟大气的形象还深深影响着那时的人们。
其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的气势,借杜牧的《阿房宫赋》流传于千年后的今朝,至今仍令人想入非非。
但阿房宫这座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迹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它与现在遗留下来的古建筑之间有些什么传承关系?是否有些当时建筑时奇巧的工艺没能流传下来?这些看来都将是千古之谜了。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如果阿房宫能够留存到现在,她一定比印度的泰姬陵、法国的卢浮宫要壮观得多!从墓陪葬的车马坑里出土的铜车马上我们可以看到:那时的工艺是远远超乎我们想像的!而如果阿房宫能存留到现在,对我国建筑技术和工艺将有多么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啊!
四:《青囊书》的焚毁
华佗行医在末年,是中国最早能实施外科手术的医生。
他一生的传奇医术令历代国人叹服。
单是给刮骨疗毒的事迹就被写入了正史、改编为各种戏剧,广为流传在民间。
从史料上看,华佗最为神奇的是他的外科手术。
这种外科手术欧洲是在一千四五百年后才开始实施,而华佗在东汉时就可以用他发明的麻药麻沸散给病人实施麻醉,然后剖开病人的肚子对内脏进行清洗,而后切除其中坏死的部分后将其缝合,再放入腹中,最后缝好伤口。
贴上膏药后,病人在一月内就可以痊愈了。
且不说手术和麻沸散早于世界各国一千多年,单看史料记载的手术过程之规范,难度之大,也不是当今一般医院都可以实施的。
有这样医术的医生在近两千年前不被人称为,恐怕也得被人尊为神仙了。
可惜这样的神仙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理解和任的。
当华佗打算给打开脑壳引出风涎,根治他的偏头痛病的时候,曹操却误以为华佗将要害他,将其关入大牢。
华佗自料逃不出曹操的手心,在牢里把自己的平生所学写成《青囊书》,打算流传下去造福人类。
他将《青囊书》交给看押自己的吴押狱,想叫他继承自己的医技。
以下有两种说法:其一,吴押狱很高兴地接下书,向华佗表示一定继承他的医术,当个救民于水火之中的好医生。
他把书带回家小心翼翼地收好后,回到衙门辞去差事,准备回家研读医书。
可是到家后却发现其妻正在焚书,他上前抢过剩下的书页,只剩下最后几张记载阉割鸡、猪之术的内容了。
相传现在阉割动物使用的依然是那《青囊书》所传下来的法子。
吴妻说:纵然你学得像华佗一样,也不免像他那样死在牢中。
有什么用!其二,吴押狱当时就未敢接书,华佗大失所望,自己举火把《青囊书》烧毁了。
不论哪种说法,《青囊书》是就此消失了。
《内经》流传下来,使得中医理论得以确立;《伤寒论》流传下来,使得张仲景医圣的地位得以确立;《本草纲目》流传下来,使得李时珍药圣的名头世界传送。
可惜的是,华佗的《青囊书》却没有流传下来,中国医学就此所损失的东西太多了:华佗对人体内脏有着怎样的认识?他对人的大脑有着怎样的了解?他打算从脑子的哪个部位引出风涎?他的麻沸散是什么配方?他怎样控制麻沸散的用量?他怎样解决消毒问题?怎样对付可能出现的感染?这些问题,对于我们来说,只能是一些千古之谜了。
五:《兰亭集序》的失踪
东晋时期的书圣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至今无人能够撼动。
他传颂千古的最佳书法作品就是写于公元三百五十三年的《兰亭集序》,这是任何对中国书法有起码了解的人都熟知的事情了。
有关《兰亭集序》的故事也在历史上广为流传,最为人们认可的一种说法就是:唐太宗派萧翼到辩才和尚那里骗取到王羲之的书法真迹《兰亭集序》后,把他一直带在身边,并留下了遗嘱:死后用这一绝世珍品殉葬。
世传阎立本作《萧翼赚兰亭图卷》 现藏台湾国立博物院,即以绘画形式反映此事。
所以后人都认定《兰亭集序》最后的归宿是在唐太宗的昭陵里。
当年,王羲之乘着酒兴,用鼠须笔,在蚕茧纸上即席挥洒,心手双畅,写下了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的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当时就名满天下、惹人追捧了。
而唐太宗酷爱书法,是唐代颇有建树的书法家、收藏家和书法理论家,一生致力于收藏王羲之的书法真品,据说先后共得到两千二百余件。
《唐会要·书法》记载:贞观六年正月八日,命整治御府古今工书钟、王等真迹,得一千五百一十卷。
又载:尝以金帛购求王羲之书迹,天下争赍古书,诣阙以献。
自得《兰亭集序》后,更是喜欢得不得了,他在为《晋书·王羲之传》写《论》时,承认自己对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心慕手追。
他还在《笔意论》中谈其临摹王书心得:夫学书者,先须知有绝妙得意处:真书《论》、行书《兰亭》、草书《十七帖》,勿令有死点画,书之道也。
所以,唐太宗死后以《兰亭集序》陪葬是完全顺乎事理的。
昭陵在历史上曾经被盗过,五代军阀温韬盗掘昭陵就记载有从埏道下见宫室制度,宏丽不异人间。
可想象出这个山下宫殿内部寝殿层层叠叠悠远宏丽的情景。
但昭陵还没有正式发掘,其墓道地宫的情况现在很难全面掌握,史料对它的记载只有新旧《五代史·温韬传》及《唐会要·陵议》。
据这些史料记载,昭陵依山凿石为元宫 墓室,从墓道至墓室山约七十五丈,前后安置了五道石门。
墓室内富丽堂皇,不异于长安城的九重宫阙。
墓道东西两厢列置着许多石函,石函内装着铁匣,匣内装着珍贵的陪葬品,传说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真迹和汉代钟繇等古代著名书法家的许多墨宝都在其中。
大诗人作诗感叹:茧纸藏昭陵,千载不复见,也印证了《兰亭集序》被陪葬在昭陵的说法。
近来有一种说法:昭陵被盗时并未见《兰亭集序》的踪迹,因此《兰亭集序》可能并未按照唐太宗的遗愿陪葬在昭陵里,而是被他的儿子高宗留下后最终被埋于他和合葬的乾陵之中了。
由于乾陵是公认至今未遭盗劫的唐代帝陵,这让《兰亭集序》的下落更加扑朔迷离了。
的功绩和名望都是帝王当中一流的,他对王羲之和《兰亭集序》的崇拜和追求使得他书法水平也大大高于其它帝王。
其代表作行书勒石作品《温泉铭》和《晋祠铭》,意境高古,一直流传至今,被公认是上乘的书法艺术瑰宝。
他的书法艺技当中有多少是受王羲之的影响?真本《兰亭集序》与世传的神龙本、定武本、褚遂良摹本等究竟有多少差别?以昭陵之坚固深邃,盗墓者能将《兰亭集序》拿走吗?为何真本《兰亭集序》始终没有在世上露过面?我们还能在今天诸多的王羲之作品的摹本中最终见到这件被人们追逐了一千六百多年的、至高无上的书法真品吗?世人至今还在拭目以待。
六:《连山》
《周易》被称为万经之首,可见它对中国文化史和思想史有着多么重要的影响了。
目前中国学术界普遍的认为是:周易中的八卦是由氏传下来的,后来由周文王演绎为八八六十四卦,并由补写了十翼,形成今天我们看到的样子。
但是周文王不可能根据伏羲的一张八卦图就能演绎出那么详尽而具体的卦辞、爻辞,并能地把阴阳不同的三爻相叠加而形成六个爻位的卦象,使得伏羲的学说一下子就有了几何级数的增长。
那么他是否借鉴了前人的经验和提示了呢?
其实有不少古书记载:在《周易》出现之前,在文字产生之前的时候,夏、商二代就已经有各自的《易经》了。
汉代以后的人们在整理古代典籍的时候,把夏代的易经称为《连山易》,把商代的易经称为《归藏易》。
而我们所熟悉的《周易》只是流行于周代的易经。
与《周易》明显不同,连山易爻卦大象歌是以社会为系统的:君,臣,民,物,阴,阳,兵,象八象组成,艮卦为首,云气皆出于山。
以山为主,崇山为君,伏山为臣,列山为民,兼山为物,潜山为阴,连山为阳,藏山为兵,叠山为象。
据记载:《连山易》有八万言,多佚失。
目前保留的仅有一些卦名,几个爻名和卦爻辞,象辞,及五十二条诸家论文。
《归藏易》是以生命过程为系统的:归,藏,生,动,长,育,止,杀八象组成,以坤卦为首,万物皆归藏于地。
每一象都是以气为主;天气为归,地气为藏,木气为生,风气为动,火气为长,水气为育,山气为止,金气为杀。
《归藏》有四千三百言,多已佚失,保留下来的,只有六十四卦的卦名,爻名。
《周易》是以乾天为首,天上天下具无所不周备之意。
这《周易》的本称为《乾坤易》,是以宇宙为系统的。
天,地,日,月,山,川,云,气八象组成。
以形之象为主。
乾形为天,坤形为地,阳形为日,阴形为月,土形为山,水形为川,雨形为云,风形为气。
有学者认为:《连山》这个名目和《归藏》一样,实出于汉代刘歆的伪造,不足据信。
但也有人认为:据古书记载,孔子曾见过《归藏》。
若果然如此,则连山、归藏二易当果真是周易前的古易了。
专门研究贵州苗族水书文字图案的韦章炳先生介绍说,一九七四年泰安大汶口遗址出土的夏代彩色陶器,上面的八角星纹图案与水书太极图。
据此,水书、《连山》、《归藏》的创制年代也大约相同,同为夏代或更早一些。
他认为,这些特征表明水书极有可能就是散失四千多年的《连山易》和《归藏易》。
不论怎样,《周易》直到现在看来,也是一部相当成熟的著作。
它不太可能凭空出现并一直完整地流传到现在。
伟大的《周易》是借助什么思想和学说形成和成长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连山》、《归藏》二易的意义只能说不会低于《周易》。
她们的失传,对中华民族来说,实在是千古的遗憾了。
七:禹铸九鼎的失传
大禹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的先驱。
秦汉以后民间就广泛流传禹铸九鼎传于商周的故事,如《史记》说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用于祭祀,遭圣则兴,周灭亡鼎乃沦伏而不见。
《外纪》更说禹复为九州,收天下美铜,铸为九鼎,以象九州。
大禹治水不仅使九州恢复了生机,而且加强了各地的联系。
九鼎就是由九州的贡金所铸,所以可引申为国家统一的象征。
它遭圣则兴,乱世沦伏,因此不仅是统一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还是盛世的象征。
夏亡,成汤把九鼎移至商邑,又为殷镇国重器。
殷亡,九鼎为周所得,周武王又迁至洛邑。
陈于西周镐京。
制礼作乐,创列鼎制度,所谓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是也。
鼎于是成为权利的象征。
问鼎成为争夺天下权利的表现。
春秋时期,鲁宣公三年 前606年也曾向周的使者询问鼎之大小轻重,结果被王孙满以一席话顶回去,并说,在德不在鼎,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弄得楚庄王十分没趣。
以楚庄王的实力,求鼎似乎也没有问题,但在当时的背景下,周天子虽然谙弱,但还没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直接去取天子九鼎。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秦掠取九鼎时传说九鼎突遇风浪沉没于泗水,秦始皇曾派人多次打捞,始终没能得手。
记载着中华民族统一历史的九鼎就此失去了下落。
到了汉代,先是文帝十六年 公元前164年方士新垣平说:周鼎亡在泗水中,今河溢通泗,汾阴有金宝气,周鼎要出现了,要在汾阴南,临河建庙迎周鼎。
后新垣平因诈称金宝气等事发被诛杀,并株连其家室宗族。
但武帝即位以后,方士们在新垣平鼓吹迎取周鼎的五十年后,诈称汾阴出土宝鼎,造了一只假鼎献于武帝,武帝大赦天下,还因此改年号为元鼎,以示庆贺。
自夏禹铸九鼎,作为传国之宝,这九鼎就成为权利和国家的根基和象征。
周灭商后,移九鼎于镐京,举行隆重的定鼎仪式,自此定鼎就喻为国家政权的奠基,迁鼎则指国家权利的转移,问鼎乃是觊觎政权的非法行为,由此演绎出过许多的历史故事。
九只传国宝鼎的失落,实在可以算做几千年中华文明史当中遗失掉的最为珍贵的一笔财富了。
八:之耻损失的文化瑰宝
的江山大部分毁在手里,这是历史的定论。
宋徽宗有才,能写会画,还独创了一种书体,叫瘦金体,写起来瘦劲挺硬、洒脱灵动,是少有的才子。
但宋徽宗理政昏庸,喜欢听奉承话,生活奢侈,身边没有忠臣,国家大事乱如一团麻。
后人说,宋徽宗创造了一种书体,失掉了一个江山。
这真是中国历史上代价最大的一个讽刺。
靖康二年 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 开封,上自徽、钦二帝,下至三千多后妃、皇子、公主以及宗室近戚,都被金兵俘往北国,北宋就此灭亡。
宋宫中所有的法驾、卤簿等仪仗法物、宫中用品、书籍、印板、浑天仪、铜人、刻漏、古器、各州府地图,连同宫人、内侍、伎艺工匠、倡优、府库蓄积,全部被金人席卷一空。
金军除了索取金银绢帛之外,又抢去皇帝玉玺、仪仗、天下州府图、乐器、祭器,以及各种玩物,掳走百工、技艺、宫女、内侍、僧道、医卜、娼优和皇子、皇孙、后妃、帝姬 公主、亲王等贵族,与太上皇宋徽宗一道押送金营。
据说,宋徽宗当时听到金银财宝等被掳掠的消息毫不在乎,等听到他精心收藏的皇家藏书、藏画也被抢去,才仰天长叹几声。
当时可能只有他才真正知道这些东西的宝贵。
宋宣和二年 1120年,宋徽宗编成一部皇家藏画名录《宣和画谱》,著录內府秘藏魏晋以來名画,凡二百三十一人,计六千三百九十六轴。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唐代的大画家吴道子的传世作品现在我们已经看不到了,只有时徐悲鸿先生收藏的一副《八十一神仙卷》被认为是吴道子的真迹,但还没有最后的定论。
徐悲鸿先生在此画上题上悲鸿生命四字,可见此画在徐悲鸿心中的无上地位。
而《宣和画谱》著录的北宋宫廷中收藏的吴道子的画竟有九十三幅之多!
传世名画晋代大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 唐摹本,现藏英国大都会博物馆,国内已经没有顾恺之的画作了。
但北宋时期宫廷中藏顾恺之的画作计有:夏禹治水图、古贤图、净名居士图等九幅,令人仰慕不已。
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是现在故宫所藏最珍贵的一副画作,是故宫画藏的镇馆之宝。
有关它的身世,大收藏家张伯驹用一座王府换来这幅画的故事尽人皆知。
除此而外,隋代的画作在全世界都没有第二张了。
但《宣和画谱》记载:御府所藏展子虔的画作计有:维摩像、授塔图、法华变相图等二十幅之多!
凡此种种举不胜举,哪一样藏品也能叫世人目瞪口呆!可惜的是,上述这些无价之宝在遭遇靖康之耻被金兵掠到北国后就再也没能回来。
中华文明就此损失了一大批无以伦比的珍贵宝藏。
相比较英法联军火烧、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城丢失的那些文物,我们只能说:那些东西有相当大的一部分还留存在各国博物馆里,并且不时有保存在私人手中的文物流向拍卖市场。
我们对这些丢失的文物还能有机会看到或者还有希望把她们迎回国内来。
但上述这些上千年前丢失和损毁的国宝,我们是只能万分遗憾地与她们永别了。
这不能不说是我们民族发展史上的永远无法医治好的创伤!
了解了以上史实,我们就会感觉到:现在保存在故宫博物院和国家图书馆中的古代珍品、典籍与历史上损毁掉的那些珍宝相比较,就只能是小巫见大巫了。
每一件国宝的消失都会给真正懂得他们价值的华夏子孙们在心头添上新的伤痕。
五千年的时光,使我们的身心遭受到多少创伤!只有了解这些我们祖先留下来的遗珍,尽可能周到地保护她们,用她们深刻的文化内涵来滋养自己的心田,方可抚平我们因历史上的无知和错误给心灵造成的伤痕,将保留到现在的民族之魂一代代毫无损伤地继续流传下去。
夏朝之前是不是可以随便更改姓名?
2036年小行星撞地球几率二十五万分之一,或发射飞行器改变其轨道
令人欲罢不能的禁果效应,好奇心和逆反心理推动社会发展
石头鱼有毒为什么能吃,让人致命的毒在哪里/怎么祛除
揭秘盗墓人有什么忌讳,点蜡烛预防鬼吹灯/带黑驴蹄子辟邪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