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谜团 > 未解之谜

地底世界你真的知道多少

时间:2023-07-19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人类是否已经完全了解了人类生存的地球?地球内部是否有生命?几百万年来,人类生存在这个蓝色的行星上,对於地球,只能说了解甚少,还有无数的神秘传说躲在地球的深处。

经测算,地球的现有重量是60万亿亿吨,假如地球内部某些部分不是空的,它的重量应远不止於此。

人类在世界各地都发现了洞穴,这些地下长廊一般的洞穴,在地底蜿蜒曲折,犬牙交错,是否就是地下人活动的场所,一切还不得而知。

例如「阿加尔塔」就是传说中一条地下长廊的名称,位於墨西哥境内,后来就被广泛用於指代地下世界。

1942年3月,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接见了风尘仆仆从墨西哥考古归来的戴维拉姆夫妇,这对夫妇宣称自己找到了「阿加尔塔」,见到了守卫在入口处的「阿加尔塔」守卫人。

这是他们在墨西哥恰帕斯州丛林中的一次偶遇。

在横穿当地密林时,在一处洞口遭遇了一群蓝白皮肤的印第安人,这些印第安人自称为拉坎顿人,是玛雅人的后代,世代居住在丛林里,守护著部落的圣地。

拉姆夫妇还想进去查看一番,拉坎顿人严词拒绝,示意拉姆夫妇所率领的考古队立即离开,不得再靠近,因为这个圣地是通向地底的远方世界,藏有无数的珍宝,外人不得进入。

无奈的考古队只能与重大发现失之交臂,在「阿加尔塔」长廊门口怅然而归。

超越现代人智慧的地下隧道

虽然拉姆夫妇未能进入地下世界,德国著名探险家兼作家冯.丹尼肯(Erich von Daniken)却亲历了奇异的地下之旅。

机缘巧合下,他进入了隧道,却被隧道里的景致震惊得无法言喻。

这是一条超越现代人智慧的严密宏大的隧道,他认为隧道是用高科技的超高温钻头和电子射线的定向爆破以及人类现在还不具有的某些技术开凿成的。

总而言之,现有的技术水平根本无法达到建设此条隧道的程度。

通道宽阔笔直,屋顶异常平整光滑。

有一个二万多平方米的大厅,每隔一定距离就出现平均1.8米至3.1米长、80厘米宽的通风井。

隧道内还有无数奇异的史前文物,包括那本许多民族远古传说中都提到的「金书」。

冯.丹尼肯认为这是我们这个世界上最宏大的工程,也是世界上至今发现的最大、最难破解的谜。

他拍下了几张有关隧道的照片,但他拒绝透露更多的细节。

地下王国的秘密出入口

这并不是关於「阿加尔塔」的最后记载。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陆军士兵希伯在同侵缅日军的作战中与战友失散,被遗留在缅甸的森林中。

一天,他无意中发现一处被巨石隐蔽的洞口。

希伯冒险进入洞内,竟然发现里面被人工光源照得亮如白昼,俨然是一处庞大的地下城市。

希伯正观看时突然被抓住,一关就是四年,后来寻机逃出。

据他说,这个地下王国通向地面的隧道有七条,分别在世界其他一些地方开有秘密出入口。

1946年,英国科学家威尔金斯在《古代南美洲之谜》一书中断定,由史前文明人开辟建造的地下长廊首尾相接并有许多支岔,可纵贯欧、亚、美、非各个洲域,并进而得出地球内部曾经乃至现在仍存在「地下王国」的结论。

「二战」结束后至今,人类又陆续发现了不少类似的地下长廊。

关於「阿加尔塔」地下世界的记载在二战之后还陆陆续续地出现在各国的秘密档案里,秘鲁、安第斯山脉、厄瓜多、土耳其以及阿尔泰山地区都有所发现。

1960年7月,秘鲁考察队在利马以东600公里的安第斯山脉的地下曾发现一条地下长廊。

该地下长廊长达1,000公里,通向智利和哥伦比亚。

但是为了保护隧道,等待将来人类掌握了足够的科学技术时再来开发,秘鲁政府封闭了这条地下隧道的入口并严加把守。

此地后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稍后,西班牙人安托尼.芬托斯在安第斯山脉靠近瓜地马拉的地方考察时,发现了一个长达50公里的地下长廊。

这个长廊有尖状的拱门,从地下一直通向墨西哥。

美国少将与来自地心的秘密

美国退役海军少将拜尔德1947年2月率领探险队,从北极进入地球内部,发现一个庞大的飞碟基地,居住著拥有高科技的「巨人」。

1965年12月24日「拜尔德日记」曝光,记录了美国退役海军少将1947年与地下文明的一次奇遇,似乎可以解释地下文明与拜尔德(Richard Evelyn Byrd)将军接触时的态度。

他们反对地上文明将核技术军事化,因为他们曾切身体会过那种世界毁灭的恐怖后果。

拜尔德在日记中写道,1947年他曾率领一支探险队,从北极进入地球内部,不可思议的是拜尔德竟然看到了长满绿树的山谷,山谷中还有小溪流过。

这里是北极,这里应该是冰雪统治的世界啊!并发现了一个庞大的飞碟基地和地面上银种的动植物,飞碟基地里还居住著拥有高科技的「超人」。

这些神秘人告诉他,这个地下世界名为「阿里亚尼」。

原本他们不愿意与外部世界的人接触,但自从美军在日本广岛投下两颗原子弹以后,他们意识到外部世界的人们所掌握的这种武器极有可能毁灭整个世界,便派出飞行器与地上超级大国进行交涉,但未得到积极的回应,一些飞行器还受到了战斗机的攻击。

那些神秘人预言,如果人们使用原子武器,地上世界狠可能会走上自我毁灭的道路,届时人类将再次进入黑暗时代。

返回美国后拜尔德立即向最高当局汇报了这一奇遇。

他在日记中继续记录著那个神奇的日子中所发现的:「那块土地在北极,那个基地是一个巨大的谜。

此外,原子弹诞生至今不过几十年的时间,掌握这一技术的不仅是现代人类。

据百科全书记载,1972年的一天,法国的一批工程师在加彭共和国的奥克洛矿区发现一个早已停止运转的20亿年前核反应堆。

据测定,该核反应堆的运转时间曾长达50万年。

也就是说,20亿年前,在奥克洛的地方,可能存在著高度发达的文明,远远超过今天人类的文明。

在印度河与恒河流域,考古学家一直致力於挖掘古印度文明的遗址。

这个曾一度辉煌的古代文明於公元前1700年左右突然消失,几乎没留下一丝痕迹。

部分专家学者曾在当地挖出一些玻璃状的结晶体,这些结晶本是坚硬的岩石,只有在核爆炸的条件下才可能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全球最美的100地方 安第斯山脉

安第斯山脉在这里,旅行者可以呼吸到冰川时代的气息,想一想,就在你的周在间,是沉积了上亿年的冰雪,深深暖一口气,似乎可以感触到地球和人类共同成长的痕迹。

安第薪山地区的骆马。

由于欧市和美国家大量收购其皮毛,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的短短十几年里,容马被率杀750余万,该物种一度处于硬危状态。

素有“南美洲脊梁"之称的安第斯山脉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也是世界上最壮观的自然景观之一,山势雄伟,绚丽多姿。

安第斯山脉分布在南美洲的西海岸,从北到南全长800余干米。

它額临太平洋,北起加勒比海的特立尼达岛,南到南美洲南端的火地岛,由几列相互平行的山脉组成,贯穿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智利和网根廷等7个国家。

这条山脉既高又陡,平均海拔在3000以上,超过600%的高峰有50多座。

这里不但有众多的钢矿火山,也常发生让人却步但又壮观非常的雪崩。

第斯山脉属于科迪勒拉山系,这个山系从北美洲直延伸到南美洲,全长1.8万千米。

安第斯山脉许多高峰山顶终年积雪,位于玻利维亚西部的汉科乌马山为其最高峰,海拔7010米,也是西半球最高峰。

南美洲以拥有众多的活火山面阳名,这些火山主要分布在安第斯山脉,这里共有40多座活火山。

位于智利中部的图蓬加托火山海拔6800米,是世界上海奥努阿特拔最高的活火山。

在火山区,自天白云嫁绕、晚上火光冲天,景象十分壮观。

此外,安第斯山地区还分布着大片茂密的森林,是亚马逊河等重要河流的发源地。

它孕育了世界上最大的地下铜矿,深入地表以下1200米,庞大的地下坑道总长超过2000千米。

从安第斯山脉发源的冰川,在阿根廷境内有13条,最著名、最壮美的就是贝利托莫雷诺冰川,该冰川高达70米,绵延30千米,总面积达257平方千米,仅冰壁前端就宽4千米,高约50米。

它也是阿根廷最引人入胜的自然景观。

从太空俯瞰安第斯山脉,看到的是一幅白蓝相间、清澈明净的构图:白色条状区域即安第斯山脉,蓝色部分为太平洋。

站在它的身旁,你能瞬间领悟到“壮美”一词的全部美学含义:高耸人云又终年积雪的山峰,城墙般厚重又洁白的冰川,白云缭绕又会火光冲天的火山…安第斯山脉,造物主的绝笔!阿根廷的菲茨罗伊峰几乎全年都笼罩在云雾之中,被当地的特维尔切人称为“乔坦” ,意即“吞云吐雾的山"。

云消雾散的时刻自是难得,其真容自然就很难目睹,能如此清晰地见到它这种面目的人真是有幸了。

素有"南美洲脊梁"之称的安第斯山脉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

峻岭磅礴壮世间,南美西岸看绵延。

安第斯山脉如同一个巨大的屏障,从南部的巴塔哥尼亚延伸6000多公里直到北部的委内瑞拉,这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

亿万年来,太平洋的这部分海床一直在向东移动。

安第斯山脉成因:当沉积物碰撞到南美大陆边缘时,板块受到挤压向上抬升,火山喷发出火山灰和岩浆。

安第斯山脉地形地貌:接近200多条山脉沿着美洲大陆的纵深走向向南北两侧延伸,随着板块继续碰撞海床向下俯冲,在近海形成了一道深深的海沟。

大量低温海水涌向上层,这股上升的水流促生了种类繁多的生物。

安第斯山脉以西海域的上升补偿流带来营养盐类,吸引浮游生物,其中一些山峰的海拔高达6000米左右。

安第斯山脉气候:小羊贴士:安第斯山脉南段东西侧降水差异明显,南半球的西风带盛行西北风,所以山脉东侧会出现"焚风效应"。

云雾被这此高大的山峰阻挡,形成了一个不同于南美大陆任何地方的特殊气候:1570793989。

安第斯山脉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安第斯山脉隆起,阻挡了盛行西风带来的水汽,导致温带地区山脉以东降水减少,地形的变化会影响气候的变化,从而引起河流和自然带的改变。

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