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从今天遗留于世的浩如烟海的各类文物中,仍然能深刻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绵绵不绝。
据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数据公报显示,全国可移动文物有1.08亿件/套,其中文物6407万件,还有数千万的纸质历史档案,这些文物中属于被国家禁止出境展览的国宝级文物有195件。
数量最多的六个省市是北京、陕西、山东、河南、山西和江苏,拥有的文物数量占了全国总量的55%,你知道这些省市都有哪些重量级的国宝吗?
一、北京
北京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有六朝古都之称,距今已经有800多年的建都历史。
据文物普查数据显示,北京拥有文物1161万件,数量占了全国的18%,北京拥有包括14个国家一级博物馆在内的各类博物馆197家,收藏了大量的不同等级的文物,其中不准出境的国宝级文物就有69件,占全国总数的三分之一。
主要的博物馆和镇馆之宝有:
故宫博物院,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馆藏古书画、古器物等文物珍品总数超过180万件。
《清明上河图》,故宫博物院镇馆之宝,国宝级文物,北宋张择端作,绢本,图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
作品以长卷形式,生动记录了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状况,是北宋繁荣的真实写照。
乾隆款金瓯永固杯,故宫博物院镇馆之宝,国宝级文物,杯子口径8厘米,高12.5厘米,足高5厘米,是清朝皇帝专用酒杯,乾隆帝亲自监造,被清代皇室视为珍贵的祖传法宝。
青玉云龙纹炉,故宫博物院镇馆之宝,国宝级文物,宋代玉器,炉高7.9cm,口径12.8cm,炉底印着乾隆的题诗,这是乾隆最喜欢的一件玉器,也是中国玉器的巅峰之作。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藏品数量140余万件,展厅数量48个,是国内文物收藏量最丰富的博物馆之一。
后母戊鼎,国家博物馆镇馆之宝,国宝级文物,重832.84公斤,形制巨大,雄伟庄严,是中国青铜时代最重的单体青铜器,也是禁止出境展览文物。
四羊方尊,国家博物馆镇馆之宝,国宝级文物,商代最大方尊,端庄典雅,铸造精细,是商代铸造工艺的巅峰之作。
抗战期间内迁过程中被日军飞机炸成了20多块,解放后被修复。
九龙九凤冠,国家博物馆镇馆之宝,国宝级文物,1958年出土于定陵,万历皇帝孝靖王皇后凤冠,凤冠饰以九条金龙,九只金凤,嵌有宝石百余颗,珍珠五千多粒,华丽贵重之极,是禁止出境展览文物。
司马光《资治通鉴》手书残稿。
中国国家图书馆镇馆之宝,上面还有乾隆皇帝的藏印,是司马光《资治通鉴》全世界唯一的手稿。
范仲淹文集,中国国家图书馆镇馆之宝,为北宋时刻印的范仲淹文集存世孤本,禁止出境展览文物。
神面卣,西周早期的青铜卣,保利艺术博物馆镇馆之宝,为目前所见造型和装饰最怪异、艺术水平最高的一件,具有非凡的艺术感染力。
明代万历金冠,1958年出土于定陵,为万历皇帝朱翊钧的陪葬之冠,它也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发掘获得的唯一一件古代皇帝金冠,明十三陵定陵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班簋,商周时期的重要青铜礼器,首都博物馆镇馆之宝,器腹内底有198字铭文,制作时期距今已3000多年,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二、陕西
陕西是举世公认的中国文物最多的省份之一,地上文物看山西,地下文物看陕西”,关中平原水土丰饶、地域辽阔,地形易守难攻,历史上先后有十三个朝代在这里建都,建都时间长达1200年,在缔造了中国历史黄金时代的同时,也留下了大量高规格的墓葬,光是帝王陵墓,陕西就有82座,居全国前列,西汉十一帝陵和唐十八座帝陵更是中国古代帝王陵墓的巅峰之作,古墓多,出土的文物自然就多,不算全国其它博物馆馆藏,仅陕西就拥有文物775万件,数量占了全国的12%,其中禁止出境展览的国宝级文物23件。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馆藏文物171万件,精美绝伦的商周青铜器、历代陶俑、汉唐金银器、唐墓壁画举世无双,可谓琳琅满目,精品荟萃。
镶金兽首玛瑙杯,陕西历史博物馆镇馆之宝,1970年出土于西安何家村,高6.5cm,长15.6cm,此杯琢工精细,晶莹瑰丽,制作非常精美,是我国唯一一件唐朝时期的俏色玉雕,是禁止出境展览国宝级文物。
鎏金银竹节铜熏炉,陕西历史博物馆镇馆之宝,国宝级文物,1981年出土,是汉武帝赐给阳信长公主及其丈夫大将军卫青的赏物。
熏炉通体鎏金鋈银,精雕细镂,是一件至为罕见的艺术精品。
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陕西历史博物馆镇馆之宝,整体高度18.5厘米,高壶身前后有2匹舞马,后腿弯曲跪地,口衔酒杯,再现了给唐玄宗祝寿的舞马情景,是禁止出境展览的国宝级文物。
彩绘铜车马,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镇馆之宝。
1978年出土于秦始皇陵园,出土时两辆车,八匹马,两个御手破碎为3000多块碎片,专家用了近8年时间的修复,再现了2200年前这支极尽奢华的秦始皇銮驾车队的风采。
八重宝函,1978年发现于法门寺地宫,宝鸡法门寺博物馆镇馆之宝,系唐懿宗赐赠,是用于供奉释加牟尼真身佛指舍利的套装容器,极尽华美,是禁止出境展览的国宝级文物。
飞鸿毬路纹鎏金银笼子,1978年发现于法门寺地宫,制作精美的唐代皇室茶具。
何尊,1963年出土于宝鸡,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镇馆之宝。
尊高38.8厘米,重14.6公斤,铭文中的宅兹中国”,正是中国”一词最早的出处,是首批禁止出境展览的国宝级文物。
三、山东
山东位列第三位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其实山东作为孔孟之乡,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著名的历史文化大省,其文物资源也是相当丰富,拥有各类文物558万件,数量占了全国的8.71%,其中有禁止出国(境)展览的国宝级文物有3件。
山东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前身是1909年建立的山东金石保存所,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座省级综合性博物馆,其距今已有110多年的历史。
亚丑钺
1965年出土,山东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钺通长32.7厘米,刃宽34.5厘米,是商代礼仪重器、王权的象征,是殷商末期青铜钺的典型代表。
《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竹简,1972年《孙子兵法》与失传近两千年的《孙膑兵法》同墓出土,证实了孙武、孙膑各有其人,各有兵书,结束了有关孙子其人其书的千古论争,为山东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曾被评为中国九大镇国之宝之一。
明代九旒冕
冕通高18厘米, 长49.4厘米,宽30厘米,是朱元璋第十子鲁王朱檀所佩戴,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唯一一件保存完好的明初亲王冕冠实物,山东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龙兴寺佛像,青州龙兴寺出土,制作年代从北魏至北宋,造型生动,线条流畅,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准。
青州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状元赵秉忠的殿试卷,试卷有19折册页,横长268厘米,是大陆唯一的殿试状元卷真迹,填补了我国宫廷档案空白,青州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四、河南
河南省有着中国历史天然博物馆”之称,曾先后有20多个王朝在这里建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长的省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
在河南省众多的博物馆里,收藏着青铜器、陶瓷、玉器、书画等各类文物478万件,数量占了全国的7.47%,其中包括禁止出境展览的国宝级文物4件。
河南博物院,始建于民国十六年,是中国建立较早的博物馆之一,抗日战争期间,这里的很多珍贵文物几经辗转后被珍藏在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
贾湖骨笛,出土于贾湖遗址,距今7800年~9000年,是我国目前出土的年代最早的乐器实物,被称为"中华第一笛",河南博物院的镇馆之宝。
杜岭方鼎,商朝早年的青铜重器,河南博物院的镇馆之宝,是目前人类所能认知的年代最早、体量最大、铸造最为完美、保存最为完整的青铜重器。
妇好鸮尊,商代青铜器,大气肃穆,神韵独特,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是河南博物院的镇馆之宝。
玉柄铁剑,该剑制作精美,集铁、铜、玉三种材质于一体,是至今中国考古发掘出土时代最早的一件人工冶铁制品,因此被誉为"中华第一剑"。
河南博物院的镇馆之宝。
莲鹤方壶,是河南博物院的镇馆之宝,春秋时期器物,1923年出土,高120厘米,口径31厘米,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国宝文物之一。
云纹铜禁,1978年出土,春秋中期青铜器,工艺精湛复杂,令人叹为观止。
是禁止出境展览的国宝级文物,河南博物院的镇馆之宝。
四神云气图,是中国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做工最精美的墓葬壁画珍品,被学者赞誉为"敦煌前之敦煌"、"敦煌外之敦煌",河南博物院的镇馆之宝。
唐武则天除罪金简,由于武则天陵墓至今未发掘,这件金简也是存世的惟一一件属于武则天的文物,河南博物院的镇馆之宝。
唐代三彩黑釉马,洛阳博物馆镇馆之宝。
夏代乳钉纹铜爵,1975年出土,是夏代贵族举行宴饮时的酒具,铜爵高22.5厘米,造型舒展空灵,简练朴素,国之瑰宝,被成为华夏第一爵”,洛阳博物馆镇馆之宝。
北朝孔惠超石造像,开封博物馆镇馆之宝,雕刻于北魏熙平二年(公元517年),背屏式一佛二菩萨立像,通高206厘米,最宽处97厘米,厚15.5厘米。
五、山西
山西历史悠久,底蕴丰厚,是文物大省,尤其是地上文物更是在全国独占鳌头,有众多顶级的古建筑遗存,国保单位达到531处,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不仅如此,山西同样拥有丰富多姿、灿烂辉煌的馆藏文物,总数也达到了322万件,数量占到全国的5.03%,其中禁止出境展览的国宝级文物有7件。
晋侯鸟尊,高39,长30.5厘米。
西周时期的宗庙礼器,造型写实、生动,构思奇特、巧妙。
装饰精致豪华,是一件罕见的艺术珍品,山西博物馆镇馆之宝。
战国铜牺立人擎盘,1965年出土,战国时期的金属器,盘为圆形,下接支柱,可以灵活转动,山西博物馆镇馆之宝。
龙形觥,商代晚期青铜器,1959年出土,高19厘米,长43厘米,宽13.4厘米,器形独特,纹饰奇绝,整体如一艘停泊在水波里的龙舟,山西青铜博物馆镇馆之宝。
北魏屏风漆画,取材于古代烈女孝女的故事,所画的人物惟妙惟肖,反映了北魏时期的独特绘画风格,是禁止出境展览的国宝级的珍品文物,大同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六、江苏
江苏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拥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3座,无论地上、地下的文物都是相当丰富,该省拥有国家一级博物馆13家,数量与浙江并列全国第二,目前各类博物馆馆藏文物281万件,数量占了全国的4.39%,其中禁止出境展览的国宝级文物有11件/套。
南京博物院,国家一级博物馆,拥有各类藏品42万余件(套),馆藏数量居中国前三。
青花萧何追韩信梅瓶,元代瓷器,1950年出土,南京博物院镇馆之宝,由景德镇窑烧制,是元末明初青花瓷中的罕见珍品,中国瓷器三绝之一,南京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禁止出境展览的国宝级文物文物。
清乾隆蓝釉描金粉彩开光转心瓶,镂空的瓶内套装一个可以转动的内瓶,是乾隆官窑创制的特有瓶式,工艺极为复杂,南京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金蝉玉叶(明),1954年出土于明弘治年进士张安晚家族墓地,为贵族女子的发簪。
收藏于南京博物院。
金缕玉衣,1994年楚王陵出土,我国目前已出土的金缕玉衣共有8件,这件是玉质最好、玉片数量最多、工艺最精、保存最完整的一个,创下了金缕玉衣之最,也是徐州博物馆当之无愧的镇馆之宝。
蓝釉白龙纹梅瓶,扬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购于1978年的北京文物展,是一件绝美珍罕的大型蓝釉瓷器,代表了元代瓷器烧制的最高水平,是禁止出境展览的国宝级文物。
欢迎关注慕士塔格的季风,让我们一起去看世界。
专利摘要显示,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可焊接用金属涂层搪瓷钢管,涉及管道技术领域,包括钢管本体、搪瓷层和金属涂层,搪瓷层覆盖于所述钢管本体的第一区域上;金属涂层覆盖于所述钢管本体的第二区域上;其中,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包括钢管本体的全部内表面和端面,第二区域包括焊接段。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可焊接用金属涂层搪瓷钢管解决了钢管防腐性能差的缺点,通过搪瓷层进行防腐,通过金属涂层使其在焊接的时候搪瓷层不会被破坏,解决了搪瓷钢管无法焊接的缺点,具有耐腐蚀可焊接的优点,达到了提升钢管安装效率和使用寿命的技术效果。
一本《周公解梦》,让周公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不过,《周公解梦》并非周公所著,而是民间盗用了他的名气。
周朝那么多名人,为什么民间偏偏就爱周公?因为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叫忠臣。
就连孔子也视他为偶像。
因为人格魅力足够出彩,曹操也成为周公的小迷弟,还专门写了《短歌行》,其中说:“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 就此,周公的名气,又被推上一个新高度。
01 武王伐纣这段历史大家都很熟悉,武王伐纣之后,除了太师姜太公,周朝还有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他就是周公。
许多影视作品大幅度削弱了周公在周朝的份量。
因此,有许多人说,周公是在武王伐纣之后才渐渐上位。
其实,这种说法非常片面,因为周公在武王伐纣之前,就已经是周国政权的最高决策者。
整个武王伐纣过程,周公在中间都充当着谋士的角色,全程没有划水。
周武王上位后,位居他之下的就只有两人,这两人便是姜太公和周公。
商朝被灭后,周朝的局势依旧很不稳定。
周武王担心天下人会说他得位不正,总是彻夜难眠。
这时候,周公对他说,想要真正得到天下,必须顺从民心,以德治人。
老百姓只要生活的踏实,至于谁担任君主,他们其实并不关心。
在周公的建议下,周武王对昔日功臣进行分封,不仅如此,就连昔日商朝的残余力量,也全都得到安抚。
周公处世之道,就是以德服人。
02 按理说,周朝刚刚成立,还有周公和姜太公这样的贤能之人辅佐,一切都应该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结果,周武王在灭商第二年就去世了。
这种情况,即便纵观整个中国历史,也非常罕见。
周武王去世的时候,儿子只有13岁,周朝刚刚成立,本来就不稳定,如果让一个小孩来治理国家,只会是雪上添霜。
这个时候,整个周朝的重担,全都压在周公一人身上。
按照惯性思维,周武王的儿子太小,周朝又是刚刚建立,而周公在朝中威望很重。
在这种情况下,周公想要夺走侄子的位置,简直易如反掌。
然而,周公并没有这样做,而是实行辅政。
“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是人们对他的评价。
身为西周的开国元勋,周朝的皇室血脉,周公为周朝可谓是呕心沥血,夜不能寐。
首先,商朝的残余力量还很多,周朝根本不能掉以轻心。
对此,周公不得不执行天子的权力,带着年幼的周成王进行东征,一举平定了武庚叛乱。
为了以绝后患,周公实行“分陕而治”的大决策。
很多人对陕西的名字感到疑惑,不明白为啥叫陕西。
这是因为原来的“陕”非常大,周公为了治理方便,在河南三门峡陕源凿出一根大石柱分界而治。
这个大石柱的东边,由周召公(周公的哥哥,周武王弟弟)管理;大石柱西边则由周公管理。
也就是说,周公才是咱们今天陕西的大哥大。
03 周公为了周朝,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在为周朝累死累活的时候,他另外几个兄弟却散播谣言,说他独揽大权,是想要自己当天子。
如果外人这样说也就罢了,被自己兄弟这样恶意攻击,周公内心伤透。
他从未有过这种想法,只是眼下局势,他不得不代替周成王作天子的事情。
为了表明真心,他向几个兄弟道清原委,并在第二天就为周成王举行继位仪式。
而这时候,周成王才15岁而已。
即便如此,几个兄弟依旧往周公身上泼脏水,或许是嫉妒人民对周公的拥护,也或许是嫉妒周公的才能。
反正周朝内部,这时候发生非常严重的内乱,并牵动各方诸侯叛乱。
在这种情况下,周朝的江山岌岌可危。
周公连夜找来姜太公,二人联手,将这场叛乱平息,几个兄弟或许无颜面对老父亲姬昌,有的自杀,有的逃走,有的自愿被流放。
从此之后,周公的威望更胜以往,整整辅佐周成王7年。
这7年时间,国家所有大事小事,都是周公亲力亲为,久而久之,谣言又起来了。
许多大臣暗中默许周公才是天子,只不过大家看破没说破。
直到有人暗中给周公送礼庆祝,他才意识到问题严重性。
第二天,周公再站到朝堂之上,大家都等着他上位,为他行君臣之礼。
结果周公严肃呵斥文武百官:“成王已长大成人,我代理朝政7年,从今往后,朝政由成王亲自处理,违者严惩。
” 04 此话一出,不仅震惊了文武百官,也震惊了周成王。
文武百官早就被周公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大家都希望让他当天子,只要周公一句话,绝对没有一个人不愿意。
周成王也没想到这样,或许在他眼中,也觉得周公更适合当天子。
为此,周成王跪下来请求周公继续代他执政,但周公去意已决,下达完这个命令后,便独自一人离开了都城。
此后,周公依旧会时常回都城看望周成王,但他却是以叔父的身份探望。
二人每次见面,周公都会为周成王讲解一些道理。
二人的对话,被史官记录下来,就出现了如今我们眼中的《天逸》和《立政》。
除此之外,周公还制定一套礼乐制度,就是大家常说的周礼。
几年后,周公去世。
周成王用天子之礼把他与周文王和周武王安葬在同一块墓地。
此后,每当有大臣在周成王面前提起周公,周成王就会说:“我从来都不敢拿周公当做我的臣子!”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