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是出于对文物的保护,以现在的技术,即便是挖掘出来也没有办法保护文物,就像是秦兵马俑一样,最开始兵马俑挖掘出来时是彩色的,可只要去过兵马俑博物馆的人都知道,现在的兵马俑士兵都是土色的,这就是因为技术问题,无法做到不氧化。
第二,考虑到秦始皇陵墓内部结构复杂,除了有大量的水银还有许多机关,如果不将整个陵墓探究清楚,考古工作人员下去都是会丢掉性命的。
据说,地宫中的水银可能有几万吨到几百吨不止,如果有人进入地宫,吸入水银散发的气体就会立刻中毒,所以这也是开挖的难处之一。
要保护文物不受到任何因发掘造成的人为损坏,就不能用推土机推,也不能用挖掘机掏,更不能用炸药炸,只能慢挖,不能快挖。
露天作业不现实,最好先搭建一个能遮风避雨的大棚才有利于长期发掘,保护出土文物安然无恙。
从技术上来说,搭建一个500米跨径的大房子估计不是难题。
问题是,造出这样跨度的大棚子,把整个秦陵封土都包到大棚里去,人们就再也看不到秦陵与周围群山融为一体的巍峨景观了。
2、 挖掉封土会使秦陵地面景观消失秦是早于西汉的王朝,所以秦陵肯定会被塌方的填土埋实,墓室内部不太可能存在空旷的空间。
这就是说,如果真挖秦陵的话,压根儿不可能挖一个洞,找到墓门之后直接进去;只能先把封土大面积地挖掉,露出整个墓室的墓口平面以后,才能再深挖下去,直到挖到秦始皇的灵柩。
但是,这样一来,秦陵巍峨的封土景观就消失了,如何让人感受秦陵恢弘的全景?如何让人感受建造如此工程的艰辛与伟大?更何况,封土本身也是不可再生的历史遗迹啊。
3、 地宫深深,上下不便考古探测初步发现,秦陵地宫距地面约35米。
这样高度的立壁,如果是用石头或砖砌成的还算牢固,如果是土壁,就很容易塌方。
当然,可以对土壁进行加固,可那样不就改变了立壁的原生形态,变成了现代人工制品?兵马俑坑离地表3到5米,在旁边围上围栏,游客不用下去也能看清楚。
可是,地宫比兵马俑坑深10倍以上,如果在上面围上围栏,让游客用望远镜看也不是办法;如果横七竖八建造一些楼梯、铺上滚梯、竖起电梯,岂不更是破坏了地宫内部原有的土木结构景观?4、 发掘时间过长如果不管秦陵封土,不计深度,只算地宫面积,大约25000平方米。
这个面积相当于秦公大墓面积的4倍多,估计要挖40年;这个面积又是兵马俑坑实际挖掘面积的5倍多,大概要挖150年。
兵马俑坑经过30年仅发掘了三分之一。
已经退休的考古队首任队长袁仲一说:兵马俑和秦始皇陵园的考古工作任重道远,考古任务十分艰巨,需要几代人,几百年坚持不懈地努力。
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
5、 发掘能力与研究能力有限地宫的发掘涉及一系列勘测、钻探、发掘、修复技术。
我们没有科学揭露土木建筑陵寝的先例,缺乏直接发掘的经验,谁能保证不会发生发掘上的失误?面对秦陵这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和不可逆的历史文化遗产,谁都不敢轻易处置。
如果发掘后真的出土了种类繁多的遗物——不仅仅是兵马俑那样的陶质文物的话,修复的工作量有多大?修复这些复杂文物需要攻克大量技术难关。
而这些无一不是我们难以回避的挖掘秦陵的必需的条件和前提。
6、 保护技术不成熟秦陵地宫中的文物如果没有被盗掘或破坏,肯定极为丰富。
但是,彩绘、帛画、壁画、漆器、竹简、陶器、木器等文物一旦被挖掘出土,如何对它们进行保护将成为令人头痛的问题。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