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英国著名探险家卡纳冯爵士和英籍埃及人、考古学家卡特率领的一支考察队,为寻找图唐卡门法老的陵墓,在埃及帝王谷的深山中整整奔波了7年,直到1922年11月,他们才终于找到了图唐卡门陵墓的封印。
而挖掘古墓并没有他们想象中的纳闷容易,直到次年2月18日。
他们才凿开墓室时。
卡特他们被眼前的场景深深的震惊了:图坦卡蒙的墓室就像一个收藏极为丰富的博物馆。
墓内的珠宝、工艺品、家具、衣物、化妆品以及各种兵器多达五千余件。
然而真正的恐怖才刚刚开始,卡纳冯爵士时年57岁,身体一直很好。
但他在墓室里时,左颊突然被蚊子叮了一口,没想到这小小的伤口竟使他受感染患了急性肺炎,最后丧命。
而据后来检验法老木乃伊的医生报告说,木乃伊左颊下也有个伤疤,与卡纳冯被蚊子叮咬处疤痕的位置完全相同。
在卡纳冯伯爵死后不久,他的老朋友、美国铁路业巨头乔治.杰戈德,由于对老友之死满怀疑窦,也前往埃及。
卡特领着这位百万富翁走进了图坦卡蒙的陵墓,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
参观第二天的清晨,杰戈德便无缘无故地发起了高烧,并且就在当天夜里猝死。
参加考察队的卡纳冯爵士的兄弟赫伯物,不久后死于腹膜炎。
协助卡特编制墓中文物的理查德·贝特尔,于1929年自杀。
次年二月,他的父亲威斯伯里勋爵也在伦敦跳楼身亡,据说他的卧室里摆放了一只从图唐卡门墓中取出的花瓶。
1823年,意大利考古学家贝尔萨尼。
他是一个与木乃伊为伍的古埃及考古专家,当他在这年春天,率领一支队伍前往非洲的途中,也患了卡纳冯伯爵那样的怪病,长期高烧不退,整日胡言乱语,经常喊着“死神的手已经抚摸在我的身上了”。
就在这样令人摸不清头脑的呓语中,他死在了这年的12月3日,享年45岁。
为何古埃及的文化会给我一种诡秘恐怖的感觉?主要是电影和艺术所渲染的不过,相对于其他文明,埃及文明却是非常独特和神秘首先是埃及文明的原始性,古埃及在公元前3500年就进入了文明时代,除了西亚的苏美尔,没有比埃及更古老的文明了,埃及文明保留了大量原始社会和制度的残存,比如图腾崇拜和自然崇拜,最典型的就是猫,蛇,鳄鱼,狮子还有尼罗河的崇拜,这和后来的希腊罗马,印度中国显然不可同日而语,距离今天的时间越遥远,人们对它的陌生程度就越大,好奇也越重其次是埃及人对于死亡的崇拜,这从埃及人建造金字塔,帝王谷,卡尔纳克神庙,卢克索神庙,以及制作木乃伊等就可以看出来,埃及人相信死后有灵,木乃伊就是灵魂再次返回时的躯体所在,而金字塔则是法老升天的通道,埃及人还流传了亡灵书等作品,这和崇尚世俗生活的希腊罗马不同,和中世纪虔诚的修道生活也大相径庭,更增加了他的神秘性古埃及文明为什么那么恐怖人类对越是神秘不理解的东西就越是觉得恐怖。
所以你就觉得埃及的那些金字塔啊 木乃伊啊 血祭啊 圣甲虫啊 都是那么的恐怖 再加上一些影视作品的有意的渲染之下,埃及这个文明古国就变得越加的神秘恐怖。
纵观人类发展史越是古老的文明也就越加的残忍血腥,即使有着灿烂的文明,也难逃它的局限性。
生产力水平的低下,科技水平的低下,对周遭环境的认知局限。
这些直接导致了当时人们对大自然的恐惧,于是人们自觉不自觉的把这种恐惧转嫁到比自己弱势的生命上,于是血祭出现了。
其实不只是古埃及,中国商周时期甚至更早的时期也出现了那种残忍血腥的祭祀。
不少国内出土的商周墓穴就出现了万人坑万马坑等等。
总之一句话,恐惧来自未知。
[img]古埃及三大诅咒真实存在吗,大家是如何看待的呢?古埃及的三大诅咒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这种诅咒应该是源远流传下来的神话故事,并不应该过度的相信他们古埃及有多恐怖说起古埃及,相信朋友们并不会感到陌生。
古埃及曾与古中国、古印度、古巴比伦共列为四大文明古国。
因为其历史悠久、宗教盛行,给后人留下了很多文化遗产。
网上关于古埃及的传闻也并不在少数,很多传闻都神秘莫测。
那么到底古埃及有多恐怖呢?下面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个神秘古老的国度。
古埃及有多恐怖古埃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中下游(今中东地区)。
距今约7400多年前,以法尤姆地区为中心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城邦进而形成国家,古埃及文明最早形成于约7450年前下埃及的法尤姆地区(约公元前5450年),终止于(公元639年)阿拉伯帝国将其伊斯兰化。
5150年前(约公元前3150年)南北埃及完成统一,并建立了世界上首个大一统国家,其朝代延续并更迭长达三千年之久,一直到公元前30年罗马征服埃及第三十二王朝(托勒密王朝)。
1、地理位置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今中东地区),横跨亚非两洲,其西奈半岛位于亚洲地区。
它北临地中海,东濒红海,南邻努比亚(今埃塞俄比亚和苏丹)。
纵贯埃及全境的尼罗河,由发源于非洲中部的白尼罗河和发源于苏丹的青尼罗河汇合而成。
流经森林和草原地带的尼罗河,每年7月至11月定期泛滥,浸灌两岸干旱的土地;含有大量矿物质和腐植质的泥沙随流而下,在两岸逐渐沉积下来,成为肥沃的黑色土壤。
古代埃及人因而称自己的国家为“凯麦特”(意为黑土地)。
2、古埃及诅咒永远存在若说古埃及有多恐怖,古埃及的诅咒就不得不提。
无数的传说、故事告诉我们木乃伊的诅咒永远存在。
就在不久前,国王图坦卡蒙的坟墓被发掘后,就有流传木乃伊会复仇,因为他们的遗体被打扰。
最出名的版本是:26名发现国王坟墓的人都将非常神秘的死去,领头人由于血液中毒迅速死去。
考古人员在探索坟墓过程中发现了特别危险的霉菌孢子,但在墓室中待一小段时间不足以夺人性命。
有人推测,也许有一种奇怪的疾病,与血液中毒相关。
但大多数科学家指出:整个事情是愚蠢的,因为发掘古墓的26人仅有6人死亡。
3、有罪推定无罪现代法律的基石是无罪推定,直到证明其有罪。
但在古埃及的法律系统中,被告的罪行是从一开始就被假设成立,被告的工作是证明自己无罪,法官的工作是尽量做到不偏颇。
当然没有史实证明古埃及人经常滥用这部法律来陷害别人,不过,这套法律可以更好地保护能滥用这部法律的人的利益。
历经31个王朝的古埃及,它的文明究竟是怎样的?随着国家的进步发展,人们的生活已经越来越好了,因此就有了很多朋友去旅游啥的,而经常会选择国外,打开眼界啥的,而埃及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同时历经31个王朝的古埃及,它的文明是非常古老的,分为四个时期,我们具体来讲解一下。
数显31个王朝的古埃及历史绝对是恐怖的,第一个时期就是公元前2686年-前2181年的古王国时期了,这时候的爱就是世袭制专制王朝,修建了不少的宫殿啥的,最高位置就是法老王,这是绝对地统治者拥有全部的权利,简单来说就是一个最强烈的专制君主国家,后面慢慢有了金字塔的修建存在,但是因为金字塔的修建消耗实在是太恐怖了,引发了埃及内部的矛盾而引发了混战;第二个阶段就到了公元前2040年-前1786年的中王国时期,这个时候埃及南部的底比斯建立了第十一王朝,慢慢统一了整个埃及。
这个时候的埃及,将地中海与红海之间的地峡成功开凿,文明上再次有了新的突破,经济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第三个时期就是公元前16世纪中期-前1085年的新王国时期,这个时候埃及是非常信仰民族主义的,国家也是最强的时候,也是埃及文明的巅峰时候了,最有名的代表就是底比斯附近的阿蒙神庙了,现在也依旧存在着。
最后一个文明时期就是公元前1085年-前332年的后王国时期了,这是衰落的时期,埃及虽然存在,但是已经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也是这个时候亚历山大推翻了埃及最后一个王朝,文明也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了,但是我们还是可以看到痕迹。
项羽和刘邦两人的属相都是蛇,刘邦较为年长,比项羽要大两轮。
但是,这两人的个性与命途实在相差甚多,由此可知,属相并不是决定一个人的关键因素。
其实,作为中国十二生肖之一,蛇之后便是龙,为了听上去比较吉利,蛇通常被人称作 “小龙”。
甚至,还有很多父母给蛇年出生的孩子取名为“小龙”,其用意大概便是想孩子有点龙气吧。
在地球众多文明之中,蛇通常表示着吉利与圣洁,但是,在一些西方文化之中,蛇却常常代表着力量与恶魔。
相比于其他生肖,人们对蛇的说法比较多,例如:它是其中仅有的冷血动物,除了龙这一虚构形象之外,它是仅有的身有鳞片的动物,并且,它还是华夏文化早起便出现的一类图腾… … 蛇,外表并不好看,浑身包裹着鳞片,一般栖息于昏暗湿润、不见人迹的地方。
但是,作为爬行动物,蛇要比人类更早出现。
大约几亿年前,地球上出现爬行动物,并且,爬行动物是其后出现的鸟类及哺乳动物的祖先,甚至,爬行动物曾在地球上鼎盛一时。
中国自古便有“蛇吞象”的说法,这一说法最早可见于《山海经》。
其中记载:“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
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
”大概意思便是巴蛇能够吃食大象,吞下去之后需要在腹中消化三年之久才能将骨头吐出。
这种骨头可入药,能够治心腹方面的疾病。
据传说,巴蛇生于南海一带,浑身黝黑,脑袋为青色,长可达八百尺。
也只有拥有如此庞大身形的蛇才能够将大象吞下,而且,还得经过三年才能将之消化。
由此可知,就算是神话虚构的大蛇,想要吞食大象也并非易事。
后来民间便以此比喻人心的贪得无厌。
蛇的食欲很强,而且,食量巨大,其捕食时,通常先将会猎物咬死,再将猎物狠狠勒紧后方才进行吞食。
蛇的嘴巴可以根据猎物的体型进行变化,通常由猎物头部进行吞食,而在吞食鸟类时则由头顶开始,由此一来,可避免鸟喙刺伤口腔或食管。
蛇的牙不具备将食物咬碎的能力,但是它的消化系统非常强大,所以进食一般靠吞。
有些蛇甚至在吞食的时候便开始消化,而且,蛇在地上爬行蠕动时,以肚皮与地面摩擦,也是其帮助消化的方式,最后,难以消化的骨头会被吐出。
人们常提及的毒蛇,甚至可以将消化液作为毒液,某些肉食性蛇的消化液腐蚀性较强,可以轻松溶解动物肢体,其毒性便由此而来。
在中国的文明之中,蛇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图腾。
在神话之中,华夏民族源起于女娲与伏羲两者结合,而两者最初的形象就是人头蛇身。
在中国传统神话之中,古人赋予了蛇非常吉祥的形象,善良的品行。
有记载,神话之中首个头顶母性光环的女神便是人头蛇身的女娲。
传说中,共工与祝融相争,共工战败后气急败坏的以头触不周山,将天弄了个大窟窿,引得天河之水灌入人间。
女娲不忍众生受难,以五彩石填补窟窿,才避免了一场浩劫。
女娲的功劳主要在于造人与补天。
而其蛇身的形象,也许就是因为蛇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以及极强的生育能力,所以,它代表着“生命”。
很多地区的人将蛇看作吉祥与神圣的象征,由于其形体以及多卵的特征,所以,很多地区的人将其看作生命旺盛、能量充足和精力充沛的象征。
例如:在古埃及文明中存在众多以蛇为身的女神形象;南非布须曼神话则以为人是由蛇演变而来。
除此以外,由于蛇性喜栖息于水边,而暴雨天气的雷电及雨后彩虹的形状与蛇相似,所以,古人将蛇视为雨神。
在特定的宗教日,印第安人会跳蛇舞,以祈求人民兴旺,作物丰获;古希腊神话之中手拿蛇杖的大地母神,也反映了蛇代表着丰获。
古代社会之中,人们总是在坚持不懈的追求长生不老这一终极目标,而蛇的众多习性(冬眠,蜕皮,衔尾等)在古人看来实在是太神奇了,因此,蛇被赋予生命与死亡的含义。
由此,蛇在很多文化之中代表着长生不老。
而在日本的神话中,蛇乃是执掌冥府之神,人生由冥府而来,死亦回归冥府,所以,他们认为生命便是由蛇至人,再由人至蛇的过程。
蛇有规律的蜕皮这一特性被古人认为是一种获取新生的过程,所以,他们认为蛇掌握着长生不老的秘辛。
巴比伦神话之中,吉尔伽美什历经艰险所寻的不死仙草被蛇盗走,因此,蛇可以蜕皮以得到新生的力量,而人类则丧失了这一能力。
古琉球的传说之中,蛇抢在人的前面跳进了月亮所赐予的不死之水,所以,人类不得不面对死亡,而蛇却因此得到了永生。
由于文明的发展,蛇因其特性(灵敏,狡黠,毒性)而被人们认为是一种神圣的存在,甚至在一些地区,其成为智慧与神力的象征,蛇总是与宗教及神联系在一起。
在很多部落文化之中,蛇与神息息相关,甚至,蛇杖也成为一种神权的象征。
希腊帕提农神庙以前便是蛇神殿,其中,所供奉的雅典娜雕像手持蛇杖,衣服也以很多蛇头装饰。
古埃及文明之中,人们将蛇视为护佑法老的神明。
为了展现法老的统治地位及威严,皇冠之上便以金银珠宝雕塑出眼镜蛇的形象。
但是,在西方的一些文化之中,蛇也常常以负面形象出现,象征着狡猾、恶毒、阴谋狡诈。
在基督教的经典中,蛇便作为诱使女性犯罪以致人类被逐出伊甸园的形象出现。
蛇偷偷进入伊甸园,诱使夏娃吞食禁果,导致其违背上帝戒律,最终被逐出伊甸园,并且,要永远承受孕育的痛哭,其字里行间将蛇描写成一个无比狡猾奸诈的生物。
古希腊神话之中,与宙斯敌对,将众神驱逐,拥有无穷神力的堤丰便是一个下半身全是蛇的怪物。
宙斯之妻赫拉派出诛杀宙斯私生子赫拉克勒斯的复仇天使就是一对满是剧毒的蟒蛇。
女妖美杜莎的头发全是由蛇组成,甚至,人与对视一眼便会被化为石雕。
很多属蛇的人感觉,自己周围与自己相同属相的人很少,如今,三十多岁的胡先生便是一个例子:上小学的时侯,他就发现,班里有很多属马的同学,为了找到自己的组织,他专门到高一年级的学生中展开调查,但是,它发现高一届的学生大部分属龙。
这下他就纳闷了,属完龙之后便是马,那么,属蛇的人都在哪呢?当时年纪尚小的他便有了一个想法:人们不愿意属蛇。
后来,他十分困惑的他就此做了深入调查:同时期的一批孩子,属蛇的的确要比属龙或马的数量少很多! 到了胡先生上中学的时候,市场上有很多卖生肖饰品的店铺,其中,诸如牛马羊的生肖饰品数量很多,但唯独蛇类饰品数量很少,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胡先生发现蛇成为了潮流:很多人喜欢在身上弄上蛇型纹身,佩戴蛇纹戒指,此时,蛇突然间成为了个性代表。
因为,阳历与农历的时间相差,所以,每逢阳历新年之后,农历新年或者立春节气之前,这段时间出生的人该属什么,向来有一些不同的说法。
中国先民感受到寒暑交替,植物枯荣的周期,以之为“一岁”。
月亮的盈亏周期也与“岁”相关——十二次月圆正好一岁。
用木星作为年的周期“岁星”绕行一圈刚好十二年。
《周礼·春官·冯相氏》云:“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除计年计月,十二也用做计量时辰。
立春派:立春节气才是一年之始 有些人将立春节气视作每的一年的开始。
曾有民俗学家表示:中国农历是以立春节气来确定生肖的。
传统农历将节气之首的立春确立为每年的开始,因此,生肖也依据立春而定,中国古人均以此确立生肖。
直到一九一三年,当时的民国政府颁布法令:将农历正月初一定为一年的开始,这才由此出现了以正月初一确定生肖的做法。
在此之前,人们将农历正月初一称为元旦,而春节则是在立春之时,所以,生肖应该依据立春确定。
初一派:节气不是年历 但是,也有一些民俗学专家认为:把正月初一作为一年之始比较合理。
所述理由如下:节气并不是年历,确定出生于哪个年份,应当以农历正月初一作为标准。
在普遍使用公历的如今社会,人们普遍还会使用农历,如果,再加入一种以立春节气作为一年之始的历法,将会导致年份与月份陷入混乱,实在是极为不可取。
如今,很多人都是初一派。
元旦派:让自己有两种选择 社会上有很多人是这样做的,这与父母希望孩子是何属相有关。
例如:小马的儿子生于零二年二月初,这一年恰逢马年,但是,按照以前老式算法,没有过年的话应当属蛇,为了让自己的儿子成为“二马”,于是,便让儿子属马了。
小张的儿子出生于一二年一月份,按传统农历的算法应该属兔,但是,他希望儿子属龙,“人们普遍将2012年称作嘛!” 郭沫若在《释干支》中,认为生肖源于巴比伦的黄道十二宫,汉代西域诸国仿十二宫而造十二生肖。
古希腊、古埃及、巴比伦等古国也有类似的十二生肖,仅动物不同,由此生肖也许并非起源于中国。
参考资料: 『《十二生肖》、《山海经》、《释干支》』
(03:49) 7月19日,上海博物馆 “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将正式开展。
随着开幕时间临近,今天,已完成布展工作的展览第一版块“法老的国度”率先向媒体开放,揭开其神秘面纱。
“法老的国度”也是三个版块中展览规模最大的一个版块,展出文物300余件,涉及史前彩陶,埃及众神,法老和王后雕像,童年荷鲁斯,法老镀金面具,法老的项链,神秘的荷鲁斯之眼,圣甲虫,最早的肖像画,纸莎草,彩绘木棺等,堪称是一部“浓缩的古埃及文明史”。
古埃及展览被认为是难度系数最高的展览项目之一。
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坦言,展览从一开始策划到现在开幕,经历了426天,中方和埃方的工作团队超过800人为此在幕后付出艰辛的工作,才办成了这一展览。
2024年7月16日,上海博物馆,“法老的国度”展厅,伊奥尼特女神坐像。
(澎湃新闻记者 朱伟辉摄) 复活的奥赛里斯像 古埃及的众神、法老初亮相 《法老的国度》是古埃及文明的一个概览,以创世神话为起点,从对神的信仰、王权的发展、贵族的生活、工匠的生活、来世信仰这几个部分展开,希望给观众一个全方位的系统的古埃及文明知识的普及。
该版块也是三个版块中展览规模最大的一个版块,展厅面积1500平方米,展出文物300余件,展品涉及史前彩陶,太阳神,埃及众神,法老和王后雕像,童年荷鲁斯,法老镀金面具,法老的项链,神秘的荷鲁斯之眼,圣甲虫,最早的肖像画,彩绘木棺,纸莎草《亡灵书》等。
2024年7月16日,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南门外 美内普塔站像(澎湃新闻记者 朱伟辉摄) 16日下午,澎湃新闻在现场看到,在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南门外,此次展览唯一一件室外展品—— 高2.4米的“美内普塔站像”已经矗立,迎接着博物馆的四方来客。
来来往往的观众也不禁对其投以好奇的目光。
这尊法老站像是埃及卢克索博物馆的藏品。
由黑色花岗岩雕刻而成,高大庄严,五官清晰可见,肌肉线条流畅明显,展现了新王国时期古埃及工匠精湛的技艺。
据此次展览首席策展人颜海英介绍,美内普塔是第十九王朝的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的儿子,约60岁才继任为法老。
虽然在位时这位法老早已是年过花甲,但雕像依然把他刻画成了一个青壮年法老的样子,力图展示国王最为理想的形象。
2024年7月16日,上海博物馆,“法老的国度”展厅(澎湃新闻记者 朱伟辉摄) 进入馆内,一楼大堂遍布古埃及元素。
“法老的国度”展厅采用沉浸式展厅设计 ,逼真复刻了古埃及哈布神庙的廊柱场景。
廊柱与廊柱之间,拉蒙涅姆赫特三世像、拉美西斯二世像、女法老哈特谢普苏特跪像等悉数亮相。
展览现场 拉蒙涅姆赫特三世像 拉蒙涅姆赫特三世像长着一张“愁苦脸”。
据首席策展人颜海英介绍,这大概是中王国时期国王的典型面孔,呈现出一副忧国忧民的面容。
“并不是说中王国时期的国王真的长这样,而是这是他们有意打造出来的一种国王形象,可能因为中王国时期是在经历长久分裂之后的统一,那时期的王权没有古王国时期神秘的光环了。
” “埃及的雕像有这样一个特点,它有50%是写实的,但是另外的一部分是标准化的,比如他的面孔感觉写实,但实际上他的身体也是那种千篇一律的模式。
”颜海英说。
拉美西斯二世半身像 拉美西斯二世可能是古埃及历史上最有名的国王。
旁边展出的拉美西斯二世的半身像由花岗岩雕刻而成,神情庄重,头戴佩有王室蛇标头的王巾,戴假发,赤裸上身,正对前方。
雕像的五官刻画清晰,肌肉线条流畅,面部鼻子处略有损坏,左右肩膀处各有一个王名圈。
“拉美西斯二世是古埃及历史上世俗意义上最成功的法老,他活到90多岁,在位67年,生了100多个孩子。
他在位期间还跟赫梯开战,双方打成平手。
后来签订了一个和平条约,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真正具有平等意义的和平条约。
他如此之成功,因此后世很多国王都喜欢沿用他的名字叫拉美西斯。
”颜海英说。
体现两个古老文明间的对话 “我们策划这个展览的时候有一个想法,就是想给大家系统地介绍古埃及文明。
第二就是中国视角,第三就是特别强调跟埃及的文明互鉴。
”颜海英说。
其中“萨卡拉的秘密”这一版块尤其能够体现“文明互鉴”视角,而第一次将中国的文物和埃及的文物一起展出,也真正体现了两个古老文明之间的对话。
2024年7月16日,上海博物馆,“法老的国度”展厅,埃及石碑拓片。
(澎湃新闻记者 朱伟辉摄) 比如“法老的国度”版块,在介绍古埃及的文人生活部分,展出了上博馆藏的清朝官员端方的古埃及石碑拓片。
“端方去埃及的时候买了很多埃及的石碑、彩绘木棺,他把这些石碑都做了拓片,并且在拓片上题字,把玩,说明清朝的中国人就已经开始对埃及感兴趣,而且上手去收藏,并把它做成拓片把玩,在拓片的基础之上,还模仿古埃及的字和画进行创作。
” “我觉得这确实是同类文明之间一种不由自主的吸引,他们当时看古埃及文明的时候并不是带着猎奇,而是带着一种欣赏去收藏和研究。
”颜海英说。
展览现场 石灰岩彩绘碑 一边是古埃及的书吏,一边是我们清朝的金史学家把玩和研究的物件,将这些展品摆放在一起,相映成趣,展开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因为古文明之间通过这种比较研究,能够加深对彼此的了解,同样加深对自己的理解。
”颜海英说,“把文明互鉴建立在学术研究的基础之上,才能做得更扎实更有意义。
” 呈现古埃及人的来世信仰 对永恒来世的追求塑造了古埃及文明的灵魂,其墓葬文化在早期文明中独具特色。
此次展览在“永恒回归来世信仰”单元,聚焦的是最神秘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古埃及墓葬文化,呈现了木乃伊彩棺,埃及人的灵魂观念等。
2024年7月16日,上海博物馆,“法老的国度”展厅,佩德阿蒙的彩绘人形棺。
(澎湃新闻记者 朱伟辉摄) “ 在埃及,法老的墓室建造得比较精美,能很典型地表达埃及人的来世想象,他们相信人死之后就融入到宇宙当中,生生不息,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颜海英介绍说,展览为了营造这种气氛,在展厅中央复原了帝王谷拉美西斯五世、六世墓室天顶的图像,图像上描绘的是一幅星空图,有天空女神,日月星辰……埃及人相信墓是永久的居所,人死后就是在这样一个“小宇宙”里生活, 死者的灵魂在宇宙当中永存。
2024年7月16日,上海博物馆,“法老的国度”展厅,阿蒙纽特纳赫特彩绘人形内棺。
(澎湃新闻记者 朱伟辉摄) 底下的彩棺则是在尼罗河西岸帝王谷附近一个21王朝的窖藏墓中出土的。
在这个窖藏墓里边发现了153个这种类型的木棺,这些棺的主人都是阿蒙神庙的祭司,因此埃及人给这个墓起了个名字叫“祭司之门”。
这种“黄色人形棺”的底色是黄色的,棺上的装饰特别繁复特别密集,内容主要是亡灵书的内容。
这批木棺现在分别收藏在全球17个博物馆,集中在埃及和欧美的博物馆,埃及本土保存得最多。
展厅里展出的这件是来自埃及国家博物馆的收藏,也是保存特别完好和精美的一件。
2024年7月16日,上海博物馆,“法老的国度”展厅,木乃伊肖像(澎湃新闻记者 朱伟辉摄) 这一单元还展出了阿蒙祭司的墓葬纸草、镀金木乃伊装饰布、木乃伊肖像画等。
此次展出的女孩木乃伊肖像尤为精美,其制作手法及艺术风格与埃及传统迥异,人物外貌特征、服饰等多是希腊或罗马式的,呈现出写实主义的画风。
黄金宽项圈 堪称难度系数最高的展览项目 上海博物馆展览部副主任褚馨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上博此番能办成这个古埃及文明大展,实属不易。
中国展览界,甚至国际的展览界,难度系数最高的项目非埃及莫属。
这也是为何这么多年了,埃及展很少,很难举办的原因。
“一方面是经费高,可以让绝大部分的博物馆知难而退;一方面,埃及展览项目的运营通常垄断在美国或德国极少数经营团队中,他们的要价及配套设施更贵,几乎没有可商量的余地;另一方面,欧美博物馆在近年的展览推出中,很少将其埃及文物收藏出借,因担心有国际舆论及被埃及政府追讨的风险。
” 两女神黄金挂坠 带翼圣甲虫 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坦言,展览从一开始策划到现在开幕,经历了426天,中方和埃方的工作团队超过800多人为此在幕后付出艰辛的工作,才让这个万众期待的古埃及文明大展在这个盛夏与观众见面,也凸显了两个文明古国的后代,对我们过去灿烂文明的一种新的审视与认知。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