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谜团 > 未解之谜

龙真的存在吗?坠龙事件真相 洞螈长相真的像龙

时间:2023-10-20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我们一直称自己是龙的传人,从古至今也流传着许多关于龙的故事,可是龙真的存在吗?为什么我们现在都看不到了呢?如果它们存在过,现在又去了哪里,恐龙灭绝了也有遗骸存世,而龙却只有记录,这是为什么?

在我国有十二生肖的说法,而十二生肖中的十一种动物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如老鼠、牛、兔子等等,即使是数量越来越少的老虎,在动物园,在野生动物保护区还是可以见到。

唯独只有龙,只闻其名不见其貌,这就很让人纳闷了。

十二生肖的由来是源自远古先民的图腾崇拜,各部落以不同的动物为祭祀对象,祈求丰衣足食安居乐业。

后来随着部落之间的不断融合,渐渐形成了十二生肖。

可是,龙到底是怎么来的呢?又到了哪里去?除了那些神奇的故事,我们找不到任何他们存在过的证据。

没有活体,没有标本,没有遗骸,没有化石。

可是,如果龙不存在,那古人怎么会对他那么熟悉?雕梁画柱是如此具体?它不仅出现在十二生肖里,在很多古籍中都有它的身影,他到底是何方神圣。

是否灭绝了?因何而灭绝?

山海经中讲到龙多为神人的坐骑,如羲和的六龙辇,如句芒和祝融的坐骑都是龙。

还有更为神奇的烛龙烛九阴,眼睛一睁一闭之间轻松控制白天黑夜转换,一呼一吸之间就是冬夏轮回。

可以不眠不休不吃不喝。

另外还有帮助黄帝打败蚩尤的应龙,所谓龙的传人,也很大部分是因为应龙。

除此之外还有黄龙、夔龙、蛟龙,种类名目不知凡几。

除了山海经以外,还有如《左传》、《史记》也都有龙的记载,甚至还有提到豢龙氏,也就是专门养龙的人。

既然有人养龙,那么她的凭空消失就更说不过去了。

关于他们的神秘消失,现代小说的脑洞一般偏向于灭族之战,或者到天外抵御域外族群侵略。

而一些不喜欢龙的则认为,龙性好淫,如龙生九子就是最好的证明。

他把自己血脉稀释殆尽,所以现在生活有很多长得有几分像龙,但又不是龙的动物。

而有一种说法刚好相反,认为龙本就是拼凑出来的动物,现实并不存在。

那么,龙到底起于何方,归于何处呢?

在现实社会中,也有学者指出,龙只是我们祖先发明的,只存在于传说和故事中。

中国古代关于龙的最早记载可以追溯到西周,龙的传说在汉代进一步神话化。

到了元代,龙的象征更加鲜明,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考古龙事件1.1987年,在河南濮阳的一个考古遗址中发现了一条长约2米、带蚌壳的塑料龙。

这座雕塑创作于6000年前的古代。

2.1994年,在湖北省黄梅县的一个考古遗址中,考古学家在遗址中发现了一件带有鹅卵石的龙形作品,距今已有6000年。

3.1995年,一位考古学家在辽宁兴隆洼文化察海遗址发现了一个用红石堆砌而成的龙形东西,而且非常逼真。

1934年坠龙事件

据说,1934年7月,有人在辽宁省营口市田庄台大辽河上游,亲眼看到了一条“活龙”蜷缩在地,停在岸上,该龙身体是灰白色的,腹部有两只爪子,眼大头方,它像是受伤了,无法飞翔。

当地村民认为自己是看到了传说中的龙,都觉得是好兆头,于是大家用苇席为它搭建了一座凉棚,还从河中挑水浇在它身上,直到三四天后,当地下了一场大雨,这条“龙”就消失在了村庄。

令人想不到的是,就在当月的28日,天空乌云密布,这条“龙”又出现了,很多人都看到这条“龙”在云层中翻腾,身长大概10多米,颜色仍然为灰白色。

它在天空中上下翻飞的时候,弄翻了湖中的三只小船,还把火车站停下的火车给掀翻了,就连附近工厂的房子都被卷坏了,最终导致9人丧生。

做下这一系列的“坏事”之后,这条“龙”就消失了,直到9天后,一个村民偶然间在一片芦苇中发现了它,此时的“龙”已经奄奄一息了,根据当时的报纸《盛京时报》报道,该“龙”的眼睛半睁半闭,尾巴来回卷着,因为离水了,整个龙都快干巴了,像牛一样“哞哞”地叫着。

“龙骨”遗失

这条“龙”最后出现的时间是8月8日,地点在营口市辽河入海口北岸附近,距离第三次出现的地点有10余公里,但是此时的它已经是一具尸体了,仅仅两天的时间,这条“龙”的皮肉就已经腐化了,只剩下白骨和鳞片,这堆总长10米的骸骨中,头部有两个角骨,角长1米,往下有28段骨节,鳞片就散落在白骨两旁。

当地警察得知消息后,将“龙”骨搬运到了西关码头的空地上进行展览,其中光是鳞片就装了两大框,展览“龙”骨属于当地“爆炸式”新闻,很多人都跑到码头去围观,看到的人都觉得这就是一具“龙”骨,并且据当时一位水产专家判定,这确实是一具蛟类的骨架,而蛟类其实就是龙类。

“龙”骨的发现属于学术界的重大突破,于是这具尸骨后来被交给了师范学院作为标本,但因为当时处于时局动荡的年代,很多宝贵的东西都遗失在了战乱中,而龙骨就包含在这些遗失的物品当中

这种长相像龙的洞螈虽然不是龙,但是它的种种特性的确很奇怪

2006年,有网友说在昆仑山发现了真龙,还有照片流传出来。

照片如下。

身体细长,嘴似鳄鱼,有鳞,有爪,有角,这些个特征不正是传说中龙才有的特征吗?介于此,该照片在网上迅速流传开,很多人奉它为龙真实存在的证据!然而事实证明,这只是张高仿PS图,原图其实是幼年洞螈

17世纪的时候来自斯洛文尼亚的博物学家约翰(Johann),在进行岩溶洞穴探险的时候,偶然间发现洞穴中一种并不是十分活跃的小动物,它们的身体细长呈现圆柱状,并且四肢和身体比较起来非常的纤细。

起初,约翰认为自己发现了传说中龙的幼子,也就是龙崽子,消息一经发出吸引一道探险家前往观看,科学家发现这种看起来像龙的生物并不是真正的龙,而是一种神秘的物种。

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开始展开对这种洞穴生物的研究工作,最后发现这是一种洞螈,在生物学分类上是有尾目、洞螈科、洞螈属下的成员,虽然它们比较罕见但却有1500万年的发展演化史,只不过因为生存环境的原因,一直以来都没有被人类所发现!

洞螈一直以来就生活在暗无天日的环境中,因此眼睛早已经退化,既然用不着留它有何用?洞螈有着非常粉嫩的皮肤,因为生活的特殊环境,全身上下没有一丝的黑色素,看起来跟我们信仰的龙非常相似。

对于很多新陈代谢比较旺盛的动物来说,食物的摄取和能量的摄入必须要非常及时,不然饿个几天小明可能都不饱,那为什么对于洞螈这种生物“不吃不喝”竟成了它的长寿秘诀?

首先来说洞螈的寿命相对于它的体型来说真的很长,上个世纪中叶科学家曾在欧洲一个岩洞中发现了一群自由自在的洞螈,并且对它们展开了保护性研究工作,当时科学家记录下的这群洞螈,年龄只有10岁左右,但时间到了2010年,新的科研团队启动了新的研究计划,再次对这批洞螈进行研究,这个时候他们发现这些洞螈的与众不同之处。

它们的寿命真的很长,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这个洞螈真的没有一丝衰老的迹象,科学家推测一个普通的洞螈寿命甚至可以达到百年,当然目前这种说法并没有得到证实,但至少60岁还是可以轻松实现的。

洞螈并不是喜欢挨饿,这跟它们的生存环境有关,因为生活在地下溶洞中,阳光难以照射进入,食物资源非常匮乏,因此很多洞螈根本填不饱肚子,它们只能进化出一种特殊的技能,那就是扛饿。

洞螈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自身新陈代谢速率,仅仅依靠自身存储的脂肪,就可以一直不吃不喝,整个不动的时间可以达到7年之久。

为了节省能量,洞螈大部分的时间是不会活动的,只有在进食和繁衍后代的时候会移动,真的是可以连续7年不吃不喝。

如此看来不吃不喝并不是洞螈长寿的秘诀,只不过是受生存环境的限制,让它们无法过多地获取食物资源,最终的结果那就只能是饿肚子了,饿肚子的同时洞螈竟然还可以更好地适应生存环境。

让洞螈移动或许只能靠另一半的诱惑

地球生物都需要繁衍生息,那么交配繁衍后代就是头等大事,这对于洞螈来说也完全不例外。

但是洞螈的繁殖也让步于资源的匮乏,因为缺少食物资源,洞螈进入了“低能耗模式”,这样的洞螈就是不吃不喝纹丝不动享受生命的流逝。

但繁衍后代毕竟是生命大事不可抛弃,洞螈是完全可以繁衍后代的,只不过时间上比较漫长,一般来讲大约间隔12.5年,洞螈才会进行一次交配动作,之后便进入“休眠与世无争”。

一般我们认为洞螈进入“低能耗”时,它们就是完全不动的。

要想让它们移动起来,除了食物上必须心满意足外,其次就是另外一半的呼喊了!

这种长相像龙的洞螈虽然不是龙,但是它的种种特性的确很奇怪,可以7年不吃不喝纹丝不动,12.5年才会进行一次交配繁衍后代,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静养,不得不说从洞螈这些特质上来看的确很像龙。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