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九尾狐,大多是从影视作品开始的。
远的,如《封神榜》里美艳逼人但祸国殃民的妲己,
近的如《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才貌双全自带光环的青丘女帝白浅。
九尾狐这个称谓,最初见于古籍《山海经》的记载。
《山海经》的《大荒东经》、《南山经》和《海外东经》,分别对九尾狐的形象、特点和居住地进行了描述:
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南山经》)
在南方青丘山上,有一种异兽,样貌像狐狸,却长着九条尾巴,声音像婴儿的啼哭声,能够吃人。
人如果吃了它的肉,就能不被妖邪之气迷惑。
青丘国在其北,其人食五谷,衣丝帛。
其狐四足而九尾。
(《海外东经》)
青丘国在朝阳谷的北边,这里的人吃五谷,穿丝帛。
这里的狐狸四条腿,却长着九条尾巴。
有青丘之国。
有狐,九尾。
(《大荒东经》)
大荒东边有个青丘国。
这里有一种狐狸,长着九条尾巴。
综上可知,九尾狐生活在华夏东方的青丘国,长着九条尾巴,叫声如同婴儿啼哭。
另外,异兽九尾狐偶尔会吃人,吃了它的肉能够避灾驱邪。
郭璞注释《山海经》时称其太平则出而为瑞也。
《瑞应图谱》中说:王者不倾于色,则九尾狐至焉。
《宋书·符瑞志》则说:白狐,王者仁智则至。
《孝经》援神契说:德至鸟兽,则狐九尾。
根据古籍意思,一旦九尾狐现世,则说明天下太平祥瑞,所以上古时期将九尾狐看做一种吉祥之兆,因此民间还衍生主一种狐信仰,东汉鼎盛一时,百姓常常为狐王建立祠堂。
国内墓葬内出土的文物也可以证明这一点,在四川彭山县双河以及山东微山等地的东汉墓中均发现了带有九尾狐的画像石。
画像上的九尾狐体型健硕,尾部一分为九股,每股比较短,粗细不一。
和九尾狐同框的都是上古有名的神仙灵兽,比如西王母、女娲伏羲、以及玉兔蟾蜍、三足金乌。
但是《山海经》明明记载九尾狐食人,为何又被称为吉祥物呢?
要说祥瑞之兆,这就要从大禹说起了。
《吕氏春秋》《吴越春秋》都曾记载过大禹娶妻的典故。
相传大禹年过三十仍未娶妻,有一次行至涂山,担心自己将孤独一生,但是转念一想,如果上天要我娶亲生子,一定会给我提示的。
但是,这个意中人在哪里呢?大禹心想:在自己找到意中人之前,上天一定会给自己提示。
果然,不久后,一只白色九尾狐深夜造访大禹。
大禹见到九尾狐颇感震惊。
大禹说:白色正是自己常穿衣服的颜色,而九尾一直是权利与地位的象征。
这是否是上天在提示自己只要娶妻成家,便可以揽并天下,成就伟业呢?
就在这时,涂山上有位女子在唱歌:绥绥白狐,九尾庞庞,成子家室,乃都攸昌。
意思是:若能与涂山女子成家立室,子孙将会世代昌顺。
于是,大禹娶了涂山氏的姑娘女娇,并借助涂山氏的力量和自己氏族的力量,成为各大小三十余部落的首领,最后大禹成为了王。
后来,他的妻子为他生下了启,也就是夏朝的第二位王。
从启开始,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大禹的后代作为夏朝的首领,一直到商汤夏朝灭亡为止。
有专家以此推测,夜访大禹的九尾白狐,便是涂山氏女娇,也就是说大禹实际上娶了一位狐狸精(这里的狐狸精没有贬义的成分。
而后来明清小说也可以佐证这一点,比如《聊斋志异》的《青凤》篇中,狐妖曾自报家门,说自己是涂山氏之苗裔也。
也因为这个远古的传说,九尾狐的寓意在秦汉之前是非常好的,大家都说只有祥瑞的年代才会出现九尾狐,当九尾狐出现的时候就证明好的姻缘来了,有人会成为王者了。
《礼记》还记载了狐狸的另外一个特殊习性,据说九尾狐在将死之时,头必定会对着出生的方向。
后来被引申为:礼不忘本。
成语狐死首丘就是这样的出来的。
因此,在后世的典籍中,也时常将九尾狐视为四海归一,太平盛世的吉兆。
既然这种灵兽代表多子多福,又象征着王者之争,毫不忘本,后来又怎么成妖孽了呢?
这就要从《搜神记》记载的一个民间传说讲起。
东汉时期,西海郡有个名叫王灵孝的守将,在值守的岗位上突然失踪。
官府对他的妻子王氏进行审问得知,王灵孝被一只九尾狐魅惑了。
后来,官府在荒山野坟间找到了王灵孝。
他的面貌已经近似于狐狸,也不能与人交流,只能反复呼唤阿紫。
这位阿紫姑娘,就是一只修行千年的九尾狐。
在现代人看来,《搜神记》不过是一部文学作品,这种民间传说可信度很低。
但在迷信的古人眼里,此类民间传说的主角有名有姓,故事内容详细,许多人相信确有其事。
从《搜神记》开始,后来的《玄中记》、《拾遗记》、《酉阳杂俎》和《封神演义》,延续了对狐妖角色的定位。
特别是《封神演义》对妲己和纣王的描述,彻底宣告九尾狐告别了瑞兽形象,演变成妖仙和妖女的象征。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