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临死亡是一种不幸的经历,但有一些幸运儿能侥幸地逃离死神的魔爪,从他们口中,我们总能听到一些离奇的濒死感受,这是真实的吗?
濒死体验大不同
一位倒霉的英国男子托尼·科菲在很年轻时就遭遇过惊险的死亡惊魂。
16岁时,他在诺丁汉的一处工地打工,由于疏忽,他从三层楼高的地方坠落。
没有安全措施的科菲以为自己死定了,在他人生的最后这一点时间里,他的眼前闪过了一些从未见过的画面:一个可爱的孩子冲他微笑,他与一群陌生人笑闹,他在大型舞台上演奏陌生的乐器……直到他头部着地,失去知觉,这些画面才消失。
科菲幸运地捡回了一条命,但也可以说过去的他已经死去——科菲觉得自己变成了全新的人,不想再回到以前的生活,科菲坚信坠楼时见到的画面预示了他的未来。
事实也确实如此,一次偶然的机会让科菲看到了一张萨克斯风的照片,他当即认出那就是未来的自己演奏的乐器。
后来,经过刻苦的练习,科菲成了英国最成功的爵士乐手之一,曾在2005年和2008年两次获得英国广播公司授予的爵士乐大奖。
而且,他16岁时曾见过的孩子和陌生人也成了他未来的孩子和朋友。
同样是濒死,不同人的体验并不相同。
有的人看到自己的整个人生在眼前闪过;有的人看到的则是一生中印象最深的场景,无论是好还是坏;还有的人遇到了已经死去的亲人、伴侣或朋友;又或者感觉自己脱离肉体,飘浮在空中冷眼旁观世间事等。
无论是哪一种体验,都是正常情况下人们绝不可能产生或经历的。
那么,在濒死的时刻,人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模拟濒死体验
离奇的濒死体验并不是编造的,每一个经历过死亡瞬间的人都肯定了这一点。
2017年,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两名研究人员曾对122位有过濒死经历的人进行问卷调查,要求他们同时描述濒死体验中的经历与曾发生过的真实事件。
结果表明,与真实的情况相比,濒死体验的记忆更加生动且细节更丰富,如果不是确实亲身经历,他们很难描述出如此真实的濒死体验。
但是,对大部分人来说,这种体验仍然很不可思议,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通过研究突发晕厥时的人体反应,我们或许可以对濒死体验时发生的情况有一些了解。
美国科学家用录像记录,并分析和仔细研究了一些受到高强度训练 如宇航员的人丧失意识和随后恢复意识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大脑变化。
他们看到,失去意识的人的大脑并不是一下子就停止活动的,而是像浪潮退去一样逐渐静止。
最先停电的是大脑皮层,随后大脑的各个区域一个接一个地停止工作,因此思维不会一下子丧失,而是在尚未停止活动的神经元支持下,继续运作。
当整个大脑完全断电后,思维和意识才会消失。
这会导致储存在大脑中的各种经历杂糅在一处,构成了奇怪而特殊的濒死体验。
当然,晕厥经历不能完全代表濒死的状况。
但由于濒死体验的危险性,我们很难在志愿者身上完全模拟这一过程,好在实验小鼠帮了这个大忙。
通过注射麻醉剂,科学家可以让小鼠的心脏骤停,人为给小鼠制造一场濒死经历,大脑成像仪记录了小鼠濒死时脑神经的变化情况。
结果显示,在心跳停止后的约30秒时间里,小鼠大脑的神经电信号强度提高了8倍,这说明心跳停止瞬间能够刺激大脑活动,造成神经活动的串联。
这一现象发生在人脑中,也许就是濒死时走马灯体验的由来。
用空间思考时间
但是,你会发现,上述结论并不能解释科菲的濒死体验,如果说看到过去的人、事物或出现幻觉是大脑异常活动引起的,那么预见未来又是因为什么呢?难道科菲说了谎吗?
这个问题如果询问物理学家,他们会告诉你看到未来是完全可能的,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我们生活在一个静态的四维宇宙中,在这个宇宙中,过去、现在和未来同时并存。
换句话说,未来的事件其实就发生在当下,就像过去的事件仍会发生一样。
这怎么可能呢?在相对论中,时间不是绝对不变的。
举个例子,当一个人从A地去往B地,所用的时间是两地距离除速度,而随着速度的增加,这一时间就相应缩短了,这样的话,原本应发生在到达B地后的未来的事就会发生在当下。
也许你会说,发生在当下的事对于在A地的人也属于未来,那么想象一下,这一移动速度达到光速会如何呢?我们看到钟表上的时间,是钟表指针反射太阳光进入眼睛,大脑分析出的结果,于是我们在A地时,会得到一个确切的时间。
如果我们以光速前往B地,这时候再看看我们的钟表,指针同样以光速反射太阳光进入人眼,此时我们会发现指针仿佛静止了。
这是因为承载着某一刻的时间信息的光线是以光速传到你的眼睛里的,当你和光速以同一速度运动时,光线会与你并驾齐驱。
就像两辆并行的汽车永远只能看到对方的同一面一样,你看到的光线也永远是出发时传送出的那一缕,其中所承载的时间信息也就不会发生变化。
这样,即使到达B地,时间也好像停滞了。
那么,此时的B地相对于A地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呢?
正如宇宙中还存在许多我们未知的现象,时间对于人类,仍然犹抱琵琶半遮面。
也许,科菲在濒死的那一瞬间就以光速前往B地巡游了一番,谁能否定这件事真实发生了呢?
要真正理解濒死体验的生理学机制,我们还需要更多的研究。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