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人们心中一直是个谜。
滚滚的尼罗河、神秘的金字塔、逼真的木乃伊、古老的象形文字、得天独厚的纸草、栩栩如生的斯芬克斯像......所有这些构成了谜一般的古埃及文明。
金字塔是古埃及的代名词,它建造于撒哈拉沙漠之中,结构精巧、外形宏伟,是埃及文明的象征。
千百年来,金字塔已经引起无数人的惊叹,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中,其他六大奇迹都已毁损,唯有代表着古代文明灿烂成就的金字塔依然屹立在大地之上。
众多的金字塔中,最著名、最高大、最具神秘色彩的是位于尼罗河畔、距开罗20公里的胡夫金字塔。
胡夫金字塔于公元前2760年开始建造,据说是胡夫为自己修建的陵墓。
胡夫金字塔呈规整的角锥体,高约146.5米,每边长约230米,占地约52900平方米,体积约260万立方米,用230万块巨石砌成,平均每块重2.5吨,所有的石头都经仔细打磨,石头之间不用灰浆等粘接物,石块叠垒之严密,其空隙小得甚至无法放入一根头发。
神秘之一:数字之谜
采用网上一组数据:金字塔的比重= 地球的比重
金字塔重量×10亿=地球的重量
金字塔高 ×1亿 = 地球到太阳的距离
金字塔高=地球的平均海拔高度
金字塔高×2= 塔面三角形面积
底周长:塔高 = 圆围:半径
金字塔高的平方 = 塔面三角形面积
金字塔底周长 ×2= 赤道的时分度
金字塔底周长 ÷2 倍塔高 = 圆周率( 3.14159 )
这些公式如此精确,是人为还是巧合?
神秘之二:方位之谜
胡夫金字塔最惊人之处在于其方位,其各条棱线都极为正确地面向东南西北,误差在1/6度以内。
其水平的准确度也令人称奇,水平误差仅有3.8cm,直逼当代建筑水平。
做此工程时,必须利用星座知识才能准确无误,那时候的古埃及人天文知识显然没这么发达,那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神秘之三:选址之谜
据考古发现,胡夫金字塔的总指挥家是当时的古埃及宰相海默。
因为古埃及人深信太阳西沉的尼罗河西岸是死者之国,又为避免过于接近尼罗河会遭洪水淹没,同时又为避免因离尼罗河过远不便于搬运石头,所以海默把地址选在了离尼罗河西岸距离适中的岩盘坚硬的吉萨高原。
除了这个原因,还有什么因素导致胡夫金字塔选址吉萨高原呢?
神秘之四:构造之谜
胡夫金字塔并非用230万块石头直接堆砌成四锥形的,如果那样,很容易崩塌的,但金字塔历经千年巍然不动,构造一定非常复杂。
据研究,该金字塔根据类似于树木年轮形状建成。
在金字塔内部,由被称为扶壁的硬体构造和填塞其空隙的填石层软体构造所组合而成。
最内部有支撑塔顶重量的扶壁,外侧的护壁稍向内倾斜,这是为压住填石层向外侧倾倒之力。
现代科技检测证明,即使胡夫金字塔外侧的石头完全崩颓,仍然会巍然屹立。
古埃及人竟然如此聪明,能熟练地运用护壁和树轮原理,是怎么做到的呢?
神秘之五:建造之谜
放在今天,把230万块巨石堆砌起来也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情,更何况是古埃及。
如果每天筑砌 10 块巨石,需时700 年;如果每天筑砌 100 块巨石,需时70 年。
该金字塔周围没有如此多的石头材料,那么巨石是怎么运过来的呢?传统的看法认为,古埃及人利用滚木运输这种最原始的办法。
但滚木需要树干才能做成,而尼罗河分布最广、生长最多的是棕榈树,但质地松软的棕榈树干是无法充当滚木的。
更何况棕榈树的果实是古埃及人不可缺少的粮食来源,棕榈树叶又是炎热的沙漠中唯一可以遮阳的材料。
大规模砍伐棕榈树,古埃及人等于自杀。
那么古埃及是如何将巨石运到目的地呢,又是如何堆砌的呢?
神秘之六:劳动力之谜
胡夫金字塔上的每一块石头平均重 2.5 吨,有些甚至重 50 吨,最小的也不低于 1.5 吨。
没有任何机械手段,全凭人力,那么,这件大工程究竟需花费多少时间和人力呢?据希罗多德记载,一年约需 40 万人,共花了20年。
据研究发现,当时的埃及人口最多200万人,建造金字塔的劳力都是下层人,也就100多万人,难道建造这座金字塔动用了古埃及所有的劳动力?
神秘之七:用途之谜
胡夫金字塔真的是法老胡夫的墓地吗?如果是墓地,为什么胡夫的棺木在其他地方发现了?也有人说金字塔是用来计算农时的。
证据是照射在大金字塔各斜面的太阳影子,会随着季节的更迭而有微妙的变化,分为能形成影子和不能形成影子的季节,而其分界就在3月1日和10月14日,而这两天正是开始播种各种农作物的日期。
这座巨无霸金字塔到底有什么用途,至今成谜。
在铁器、车轮、滑轮、炸药和起重机都尚未被发明的时代,古埃及人竟然将230万块平均重达2.5 吨以上的石头从遥远地方运来,并完美地按照一定精确的数字密码垒砌成146米多高的巨无霸,真是不可思议!这究竟是人类的杰作还是外星人的杰作?
周同志1963 年访问埃及时说:黄河和尼罗河孕育了我们两国古老的文化。
万里长城和金字塔,闪耀着我们两国古代人民劳动和智慧的光芒。
没错,金字塔是古埃及人民的智慧的结晶,既是埃及的,又是世界的,为世界文明宝库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