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达75米的冰岛哈尔格林姆斯大教堂,到越南神之巨手观景台,越来越多现代人会止不住地迷恋巨大而沉默的物体(Big Dumb Object),沉醉于一种无与伦比的震撼感与超脱感之中。
可实际上,我们的祖先可是从石器时代就开始崇拜巨型石构建筑了。
千百年来,历经风雨洗礼的一块块巨石如遗世独立般矗立在远古人类生活过的土地上,形成了让一代代学者不断求索的“巨石文明”。
在英国伦敦以西一百多公里的索尔兹伯里平原上有巨石垒成的大圆环;在智利,神秘的复活节岛巨人石像是至今未解的世界谜题;在马耳他,气势恢宏的神庙被誉为巨石堆砌的建筑奇迹……
但是,巨石文明并非只出现在欧洲或美洲。
无论是女娲炼石补天的传说,还是对山神以示崇敬的“泰山石敢当”,抑或从石堆里蹦出来的孙悟空,中国传统文化自古以来都对山石抱有特别的敬畏与信仰。
而如今的神州大地上,依旧能看到充满神秘色彩的“巨石阵”。
石棚:中国的“巨石阵”
石棚山石棚,位于辽宁盖州
从类型来看,全世界范围的巨型石构建筑包括墓石、石圈、石台和金字塔形建筑等,而大多分布于我国东北与浙江地区的石棚建筑也是主要类型之一。
其中,辽南地区拥有世界上类型最全、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石棚建筑。
整个区域及其周边已发现的新石器文化遗址约为25处,大大小小的石棚更是有上百座。
小关屯石棚,位于大连市金州区
白店子石棚,位于大连市吴炉镇白家店村附近
虽然石棚形态各异,但离不开最基本的形式:即用三到四块竖立的小石板为底,顶部再横放一块盖石,整体看上去就像一座小房子。
从石棚的规模来看,考古学家将其分为大、中、小三类。
大型石棚往往高达2米,打造得也颇为精细,石板有打凿加工的痕迹,交接处也比较平整。
大石棚往往独立于山丘之上,仿佛自带居高临下的神秘光环。
中小型石棚的造型与之相似,做工却略为逊色,高度通常为1-1.5米,似乎有“臣服”于大型石棚之意。
现代主流考古观点认为,石棚的建造时间大约为新石器晚期到春秋战国时期。
而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不同朝代的古人都对这些造型奇特的巨石产生过浓厚的兴趣。
汉代人认为,这种酷似冠冕的石头乃祥瑞之征。
《三国志·魏志·公孙度传》记载:“时襄平延里社生大石,长丈余,下有三小石为之足。
或谓度曰:‘此汉宣帝冠石之祥。
’”金代文人王寂巡游辽东地区时也发现了这些石棚,于是在《鸭江行部志》里写道:“无瑕隙,亦无斧凿痕,非神功鬼巧不能为也,土人谓之石棚。
”
祖先为何要建石棚?
虽说“非神功鬼巧不能为也”,但考古学家通过考证发现,辽南石棚的建造者应该是古代东夷族的分支东北夷,更有学者猜测很可能是生活在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貊族——因为石棚区域出土的文物与貊族的代表器物曲刃青铜短剑和粗砂陶器十分相近。
那么,远古时期的先民们为何要建石棚呢?根据辽南地区的出土文物,学者对石棚的用途做出了不同解读。
首先,石棚很可能被当作祭祀场所。
或许在生存环境严酷的原始时期,人类在体会树木荣枯、繁花凋零与生老病死的无常之后,内心极度渴望寻找一种稳定的强大力量,于是无坚不催的岩石便自然而然成为了人类的庇护所,甚至还被赋予了超越生死、永恒不朽的象征意义。
因此,将幻化为神的石棚作为祭坛,恰好反映出先民想通过巨石表达祈求天地佑护的愿望。
其次,作为原始社会的公共活动场所。
这种说法类似于第一种说法,被赋予神圣意义的石棚如同宗祠一般有凝聚人心的力量,同时也许还具有代表神明旨义的权威性。
因此,先民选择在这里协调部族公共事务也不无道理。
经修复后的析木城石棚,位于辽宁鞍山海城
浙江瑞安棋盘山石棚共有三座
此为其中一座的俯瞰图
还有一种说法,即石棚有可能被当作墓葬之地。
据考证,东北夷族个别部落曾习惯于火葬,但尸体火化前会停放一段时间,而这段时间有可能就是为了建石棚,石棚前的开放空间则是火葬场地。
人们还发现,其他地区的有些大石棚周围也会分布着中小型石棚,似乎暗示着某种等级差异。
不过,目前在石棚周围还未发现可考的墓葬群,所以这种说法仍属猜测。
通过巨石阵,祖先想表达什么?
正如世界各地的巨石文化遗址还有诸多谜团尚无定论,我国石棚建筑的建造目的依然是未解之谜。
但从石棚之中或许可一窥远古祖先对自然怀有的敬畏之心,以及对“天人合一”境界的不懈追求。
在今天看来,石棚、神庙等巨石建筑的建造,完全超越了当时的人类能力极限。
这种让人叹为观止的创造力,体现出人类生命力的最高状态,而激发这股力量的源泉,也许正是祖先最初对于自然力量的崇拜,以及想与天地展开对话的强烈愿望。
于是,在几千年前的远古人类眼中,巨石不再仅仅是石块而已。
它们也许是人间与天神沟通的秘密通道,也许是身边过世亲人的化身,它们承载着人们对山石庇护的感恩之心,也寄托了生生不息的希望。
在一次次的建造中,古人也逐渐建立起传统的宇宙观与人生观。
时至今日,这些巨石依然默默地面对每一天的日升月落,岁月留下的痕迹似乎也成为了地球的年轮。
虽然石棚无法言语,但其蕴含的意义和神秘色彩却召唤着后人不断去探索和解读,就像是在祖先和现代人之间也建立了一座穿越时空的桥梁。
我们或许难以准确了解祖先当年的所思所想,但在一次次探寻的过程中,却能感受置身广阔天地间的无穷可能性。
当渺小的个体融入对自然、宇宙的探索之中,超越自身极限的好奇心和创造力才得以迸发出来,创造让后世难以置信的奇迹。
这些探索的体验和过程,可能才是祖先通过屹立千万年的巨石真正想告诉我们的吧。
非神功鬼巧不能为也
撰文 | Emily
[bai]欧洲最著名的史前遗迹,巨石阵建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约公元前2500年,现在和附近的埃夫伯里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巨大的萨尔森石和较小的青石是如何以及为什么从彭布罗克郡运到这里并在这里竖立起来的,几个世纪以来,这个谜一直吸引着人们。
2、坎布里亚卡斯特里格石圈英国最古老的圈子之一,卡斯特瑞格石圈坐落在坎布里亚的高处,对于这样一个神秘的地方来说,这是一个非常迷人的环境。
由38块石头组成的圆环周围环绕着斯基达、布兰卡斯特拉、卡斯特里格瀑布、高里格和克劳夫头。
它是4500年前由新石器时代的农业社区建立的,可能是一个聚会场所。
3、威尔特郡阿维伯里纪念碑阿维伯里巨大而丰富的亨格纪念碑,一个由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仪式遗址组成的建筑群,包含三个石圈,其中一个是全欧洲最大的。
它的主要外部巨石圈直径超过300米,最初由大约100块立石组成。
它包括两个较小的圆圈。
南部的圆形建筑集中在一个中心点,大方尖碑,它在18世纪被拆除。
这将是圈内最大的石头,高6.4米。
关键字:英国石圈
而在已发现的天文台中,英国的巨石阵遗址最为特殊,它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台雏形。
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台雏形据科学探索发现,巨石阵的有两块石头的连线指向冬至日落的方向;另外,巨石阵的主轴线、通往石柱的古道和夏至日早晨初升的太阳,在同一条线上。
因此,专家猜测,巨石阵可能是远古人类为观测天象或看星星建造的,这可以算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台雏形了。
巨石阵建在一个空旷的原野上,位于英格兰威尔特郡索尔兹伯里平原,它占地大约11公顷,由许多整块的蓝砂岩组成,每块约重50吨。
英国考古学家研究发现,巨石阵的比较准确的建造年代在公元前2300年左右,但关于它的由来始终充满谜团,英国巨石阵之谜也由此出现。
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台巨石阵虽然神秘,而且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台雏形,但毕竟是雏形,真正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台来自中国。
据了解,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专门观测天象的天文台,最早的天文台建于夏代,时间约为公元前2033年-公元前1562年间,居世界领先地位。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天文台:袁州谯楼虽然世界各地很早都建有天文台,但现存最早的天文台还是来自中国,它就是袁州谯楼,始建于南唐保大二年(944年),于南宋嘉定十二年(1219年)建成集测时、守时、授时三大功能于一体的地方时间工作天文台。
小结:关于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台雏形,看完全文,大家知道了吧,英国的巨石阵因为排列特殊,而且建成于4300年前,是目前最早的天文台雏形;不过几百年后,中国夏代就建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天文台,可惜的是受战乱影响,早已毁灭在历史长河中。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