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谜团 > 未解之谜 > 南极

南极:人类发现了南极200多年,南极为什么却不属于任何国家?

时间:2024-01-26网络作者:小白

打开当今的世界地图,满眼尽是花花绿绿的各国领土,21世纪的人类早已将地球的表面几乎探索分割完毕。

然而,当我们把视线转向地图最下方时,就会发现仍然有一片雪白的大陆并未被任何国家占据,这就是我们人类至今还在探索中的南极洲。

▲南极洲在地球的位置

南极洲地处极地,不存在土著居民,也不适合人类居住。

直到19世纪才被俄国海军,和英国皇家海军的军官,以及一个美国的猎海豹者相继发现,从此揭开了这片未知的南方大陆的神秘面纱。

自此以后,世界各强国纷纷派遣探险队前往冰雪皑皑的南极洲。

但除了科学考察,各国也存在着将南极洲据为己有的私心。

▲1911-1912年英国冲击南极点小队合影,右二为队长罗伯特·斯科特

直到今日,虽然有数个国家在南极有领土宣称,但并未有任何一国取得一寸国际公认的领土。

也就是,这些国家的宣称并未被世界承认。

为何南极洲被发现二百年来都没有被事实上占为领土?世界七大洲中只有南极洲成为了未被瓜分的最后的净土,背后又是什么样的原因?

▲南极冰川美景

一、南极洲:地球最后一块处女地

南极洲在史前时代原本也是一块气候温和、生机勃勃的土地,这一点从南极出土的各种古生物化石中就可以发现。

而地壳运动却把它慢慢地推到了地球最寒冷的南极,如今它距离最近的南美大陆也有890千米之遥,是七大洲中唯一未被原始人类踏足的土地。

▲俄国海军军官冯·别林斯高晋,他是第一个发现南极洲的探险家

南极洲被发现后,各国的探险队纷至沓来。

而这些最初造访的勇士们踏上南极洲的后,他们的名字也往往被作为新发现地的名称流传至今。

例如,美国的威尔克斯探险队在1840年发现了一片陆地,这里就被命名为威尔克斯地,一年后,探险家詹姆斯·克拉克·罗斯先后探索到后世以他为名的罗斯海、罗斯岛与罗斯冰架。

▲罗斯海、罗斯岛地图

虽然对南极周边的探索一直在进行,但进军南极内陆与南极点却非易事

最高达-90多摄氏度的严酷极寒、每次长达半年的极昼极夜天气、暗藏杀机的白色荒原、和极为困难的交通后勤,给南极深处探险带来了重重阻碍。

▲艰苦的南极探险队

直到人类发现南极洲将近一个世纪之后,广袤的内陆才逐步被探险家们征服。

1895年,有据可查的登陆南极大陆记录,经过一批批探险家们的不懈努力,1911-1912年,挪威探险家阿蒙森与英国探险家斯科特相继率队到达南极点,完成了征服南极大陆最深处的伟业。

斯科特一行人虽然由于天气恶劣等原因最终全体殉难,但这场伟大的悲剧也让他们名垂青史。

▲阿蒙森与斯科特的探索路线,绿色为斯科特,红色为阿蒙森

为何英国等世界列强,与挪威这样的极地探险大国如此热衷于南极探险?

第一,19世纪到20世纪初,西方对世界各地的探索与殖民仍在进行中,无论是政府还是探险家们,都对征服南极有着浓厚兴趣,即使南极气候恶劣不可能成为殖民地,但各国对在南极抢占地盘的热情依然不减。

毕竟历史上,殖民地很多都是先占先得,谁都不想坐失良机。

▲阿蒙森探险队在南极点的挪威国旗前

其次,南极探险正值第一次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科学技术蓬勃发展,探索南极这片从未被人类干涉的荒原,对科学界来说几乎是在开采金矿。

南极埋藏的古生物化石、矿产资源、古代气候环境变迁的遗迹等,都是科学家们梦寐以求的一手研究资料。

因此,英国、法国、阿根廷、智利这些南极探索起步较早的国家,就像过去欧洲列强对亚非拉殖民一样,发现南极洲后很早就提出了对南极的领土要求,并试图占领。

然而与亚非拉不同,南极洲并非登陆后就可以有效占领并统治的地方,英法等国在世界各地占领殖民地,再获得各国的广泛承认的传统方式,在南极这片空无一人的大冰原上却行不通。

即使如此,这些国家(包括从英国独立出来的澳大利亚、新西兰)时至今日仍然保留对南极地区的领土要求,但至今未能如愿。

这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

▲各国在南极的宣称领土范围

二、对南极的争夺

即使以现在的技术水平,南极的煤铁天然气等深藏冰下的资源还是无法开发利用,表面上看,对南极提出领土要求几乎无利可图。

但从长远来看,在全球气候变暖、能源危机日益凸显的大背景下,南极这片资源丰富的处女地,对任何国家来说都是一块令人垂涎的肥肉。

早在1908年,英国宣称对英属南极领地拥有主权。

1912年,日本人也在探索到的南极一块地区插上了太阳旗,并命名为大和雪原,声称日本拥有此地主权。

1923年,英国的新西兰自治领提出对罗斯属地的领土声索,第二年,法国提出对阿黛利地的领土声索。

与世界其他地区不同,这两块土地皆是从南极点出发划分的一定范围的扇形领土,这是南极特殊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

▲英国与英属南极领地的相对位置图

20世纪20年代之后的几十年里,不断有新的国家对南极的某些地区声索领土,掀起了一阵瓜分南极的热潮。

而在这期间也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声索领土重叠的问题,英国、阿根廷、智利三国不约而同地看上了南极半岛及其周边地区。

▲标红位置为新西兰罗斯属地,其他各国声称领土均按扇形划分

原因很简单,这里也正好和南美洲距离最近,智利与阿根廷也想要这块离自己位置最近的土地。

这也是这片争议地区与罗斯属地的中间地带,即面对太平洋的玛丽·伯德地至今没有国家声索的原因。

鲜为人知的是,远离欧洲的南极大陆也被二战所影响。

挪威在1939年被纳粹德国攻占,挪威宣称领土的毛德皇后地也被德国占领,与德国新发现的新施瓦本合并成德国的占领区。

▲新施瓦本地区徽记

当然,随着二战轴心国的战败,大和雪原与新施瓦本不复存在。

而英法挪等国也在二战中受创。

与此同时,世界反殖民潮流兴起,战后一段时间内再没有国家对南极地区提出领土声索,而试图瓜分南极的举动也势必会被美苏两大国制止。

二战的惨痛,让世界人民希望南极这片最后的净土不再被政治军事沾染,制定一个世界性的南极公约迫在眉睫。

三、南极,是世界的南极

战后一度被打断的南极科考工作告别了英雄主义的探险队,以科考站的形式再次蓬勃开展。

两次世界大战前,只有阿根廷在南极建立了一座常年科考站,1947年智利英国建立了自己的南极科考站后,各国的科考站如雨后春笋般地诞生。

在之前对南极提出领土声索的英法澳智阿等国,成了南极科考事业急先锋。

▲英国首座南极科考站锡格兰尼岛站

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后来者也不甘示弱,在50年代开始大建科考站,南极洲俨然变成了各国的共同科研场所。

为了协调各国在南极的科考行动,防止南极被政治军事波及、以及保护南极洲未被人类破坏的原始生态环境,1955年,12个国家在巴黎举行南极问题国际会议,这次会议就是后来的《南极条约》及体系的先声。

也正是这次会议,决定了至今没有任何国家在南极洲占有领土的格局。

会议决定暂时搁置各国对南极的领土要求,并协调各国的南极科考计划。

这体现了没有在南极声索过领土的美苏,以及其他国家不希望南极被某些国家独占的意愿。

在剑拔弩张的冷战时期,人类在南极问题上能够保持住克制,对南极的科学研究和环境保护意义深远。

▲南极卫星地图

1958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邀请巴黎会议11国来华盛顿开会商讨一个正式的《南极条约》方案制定。

经过了多轮谈判,1959年12月1日,规定了世界各国在南极洲这块无主之地上行为的《南极条约》签订,并在1961年生效,南极条约体系也随之形成。

▲南极条约组织旗帜

条约的制定将参与南极活动的各国约束在了一个框架之下。

它的第一条南极应只用于和平目的,禁止军事性质措施和第四条冻结一切对南极的领土要求,并禁止新的领土要求严厉地制止了在南极的一切政治军事行动。

美苏英法作为条约缔约国和有投票权的协商国,成为了维护《南极条约》最有力的力量。

▲南极各国常年科考站分布图(截至2009年)

1983年,中国加入南极条约体系,随后1985年中国建立长城站,并被接纳为协商国之一。

这样,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均加入了这一体系,使得《南极条约》的效力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证。

而中国加入之后,时至今日在南极共建立了四座科考站,大大地推进了南极的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事业。

在南极条约体系下,各国科考站虽有国籍区别,但科学无国界,任何一国的科考站都会接待来自世界各国的科研人员与游客。

在南极这片无国界的大陆上,只有科学精神和普世精神。

而在可预期的将来,南极也将是如此,任何国家将南极据为己有的图谋都不能也不可能实现。

▲位于南极点的美国阿蒙森·斯科特站

四、无法占领的雪原

南极不属于任何国家的现状,不仅仅是南极条约体系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在这个全球性体系形成前的一系列因素,也是让南极未被事实占领的重要原因。

首先是缺乏机遇,南极发现太晚,无人居住且极端气候等等特殊的因素,让人类花了更长的时间才得以深入并了解这片大陆。

直到20世纪初,人类才将南极表面基本探索完毕。

然而在这之后就是两次世界大战,全球大部分国家都被战争所影响,人们对南极这个世界的角落的关注度自然而然地就被转移了。

到了战后,想要在南极抢占地盘的国家早已失去了机遇。

而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大自然,南极不仅地理位置偏僻,气候恶劣,生态脆弱,而且还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洲,平均海拔高达2300多米

南极虽有世界最大的淡水、铁矿、煤炭资源,但目前无法开发利用。

南极今天的经济还主要是渔业和旅游业。

人类要在那里生存,必须仰赖母国的补给援助,这对国家是一笔吃力不讨好的巨大开支,英法这种本土遥远的国家更是如此。

▲南极的阿德利企鹅,吸引了无数游客

智利、阿根廷等作为南半球国家虽有地利,却受制于自然条件,要占领一片领土,必须有足够的人口

然而即使在相对温暖的夏季,今天的南极也不过只有5000余人,主要是科研人员与游客,而且集中分布在驻扎南极的各处科考站中。

对于这样一个面积比欧洲还要大的一个大洲而言,这样的人口密度实在是太低,更何况,将近一个世纪前的南极人数还远达不到这个数字。

因此各国虽有心派人占领,但条件也不允许往南极派遣大批常驻人口。

如此一来,对南极的领土要求也只能停留在要求的层面,直到后来的《南极条约》冻结了一切国家的领土主张。

▲拍摄于南极科考站的极光美景

作者:流离风中叶

编辑:Thomas 唐

【环球情报员】是一个分享全球人文、地理、历史的科普知识平台

欢迎在文章下点击【为我投票】↓↓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标签:南极